用于隧道的涂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72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用于隧道的涂层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涂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的涂层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隧道内部空气流通性差,潮湿易发霉发菌,因此隧道建筑物的装饰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往往涂层层数较多,施工耗时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520440427.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的乳胶漆涂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腻子层、底漆层、面漆层,所述腻子层由硅藻泥均匀涂布而成,所述底漆层由弹性抗裂封闭底漆均匀涂布而成,所述面漆层由丙烯酸防霉乳胶漆均匀涂布而成,所述面漆层内部均匀分布有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上述专利文件通过设置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提高涂层结构的耐候性。但是日本厚生劳动省报告和其他国际性组织均指出,纳米二氧化钛具有毒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不宜掺在表层涂料内,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隔离有害物质的用于隧道的涂层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隧道的涂层结构,包括面漆层,所述面漆层内设有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所述面漆层的表面设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的上面设有致密膜。

进一步地,所述致密膜为聚乙烯醇致密膜。

或者,所述致密膜为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乳酸共混致密膜。

进一步地,所述粘接层含有环氧树脂胶粘剂。

或者,所述粘接层含有聚醋酸乙烯酯胶粘剂。

综上所述,致密膜的孔径在0.5~1nm,孔隙率小于10%,而纳米二氧化钛的颗粒直径在5~50nm,因此纳米二氧化钛颗粒不能穿过致密膜,因此不会散发到空气中而被人体吸入,也不会接触人体皮肤,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离有害物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隧道的涂层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隧道的涂层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腻子层;2、底漆层;3、面漆层;4、纳米二氧化钛颗粒;5、粘接层;6、致密膜。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用于隧道的涂层结构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隧道的涂层结构,包括面漆层3,所述面漆层3内设有纳米二氧化钛颗粒4,所述面漆层3的表面设有粘接层5,所述粘接层5的上面设有致密膜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致密膜6的孔径在0.5~1nm,孔隙率小于10%,而纳米二氧化钛的颗粒直径在5~50nm,因此纳米二氧化钛颗粒4不能穿过致密膜6,因此不会散发到空气中而被人体吸入,也不会接触人体皮肤,本实用新型在实现耐候性等功能的基础上,具有隔离有害物质的功能。

若腻子层1采用硅藻泥,则还可以在腻子层1与底漆层2之间设置加强层,以弥补硅藻泥强度不足的缺陷,加强层可以采用高强度纤维等。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致密膜6为聚乙烯醇致密膜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醇致密膜6致密性好、结晶度高、粘接力强,制成的薄膜柔韧平滑,耐油、耐溶剂、耐磨耗,对人体无毒无害。

或者,所述致密膜6为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乳酸共混致密膜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乳酸共混致密膜6为一种改性致密膜6,其制备方法可以参考申请号为:CN201010136570.5的中国专利;采用这种致密膜6,与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不累积,无污染。

还可以在致密膜6的表面再粘接涂覆一层面漆。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粘接层5含有环氧树脂胶粘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树脂胶粘剂具有耐水耐候、防潮防霉和耐腐蚀等性能,粘接牢靠。

或者,所述粘接层5含有聚醋酸乙烯酯胶粘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醋酸乙烯酯胶粘剂具有无毒无臭、耐火耐酸碱、耐冻和防潮防腐等性能,粘接牢靠。

综上所述,致密膜6的孔径在0.5~1nm,孔隙率小于10%,而纳米二氧化钛的颗粒直径在5~50nm,因此纳米二氧化钛颗粒4不能穿过致密膜6,因此不会散发到空气中而被人体吸入,也不会接触人体皮肤,本实用新型在实现耐候性等功能的基础上,具有隔离有害物质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