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水洗移除压敏胶粘剂及制备方法和标签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94919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包装和标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可水洗移除压敏胶粘剂及其标签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标签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介质,早已融入商品成为众多商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传统的浆糊标签到压敏胶标签;从传统的人工贴标到自动化贴标。压敏胶标签跟随着社会工业化的需求而迅速崛起,根据不同被贴物而开发出具有独特性能的压敏胶标签。近年来,纸或薄膜制成的压敏胶标签,在商品社会已随处可见,例如药品、家庭洗涤用品、个人护理用品、马达油、饮料、酒、调味品等等。传统的标签应用,都是随着产品(即内容物)的消化而将容器和附贴在容器上的标签一起丢弃。这种应用对于压敏胶标签及其胶粘剂的性能就没有特别的要求,包括残留胶粘剂于容器上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节约能源、绿色环保、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己提升为各国政府的战略目标。对于容器的循环利用,例如可循环利用的饮料瓶、桶装水瓶、啤酒瓶等,当回收的容器如何快速有效的消毒、灭菌、清洁,和容器上面的标签如何不增加任何多的步骤而使标签完全脱落,有别于上述传统的压敏胶标签,对于可循环利用的容器及其标签,就要求在含有1-5%的苛性钠的热水中洗涤,标签自动脱落,以适应现代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因此,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可水洗移除标签的开发应运而生,并形成专利技术堡垒。如:CN201080023886.1含有固有地可收缩高分子膜的可移除粘合标签,公开了标签在约80℃的温度下浸入水中至少约3分钟(180s)之后,面积收缩为至少5.3%,该标签所述的面材是由环烯均聚物或环烯共聚物构成,且是透明的,应用于圆柱状容器;CN201080023884.2含有高拉伸模量高分子膜层的可移除粘合标签,其标签由聚烯烃、(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苯乙烯聚合物、聚酯、含卤聚合物、聚碳酸酯、聚丙烯腈、芳族聚醚、芳族聚酰亚胺、芳族聚酰胺-酰亚胺以及两种或更多种任意聚合物的混合物,并由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构成,且是透明的,应用于圆柱状容器;专利号201380058303.2适应回收的标签,公开了从一个或多个待回收的塑料或金属制品上移除面材/粘合剂结构的方法。所述面层和制品都响应于苛性碱洗涤并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收缩值,并且面层收缩值小于制品收缩值,其中面层收缩值小于5%;面层和制品收缩力之和是粘合剂剥离力的至少75%。因此,在75-95℃苛性碱溶液浸泡和搅拌15分钟,面材/粘合剂从制品上分离。并提供大量实验依据认为基底(即待循环利用的制品)的收缩力结合标签/面材的收缩力促进在两个组件之间的界面粘合剂从基底上溶解。从该发明权利要求中不难看到,所述的标签移除是依赖待回收容器的收缩和粘合剂在水中溶解来实现。而容器收缩对于循环利用是不期望的;粘合剂溶解于苛性碱溶液不利于溶液循环利用和给污水处理带来困难。CN201080036821.0容器的可移除标签,公开了一种由聚丙烯薄膜和乳酸聚丙交酯薄膜复合的具有层压结构可洗掉的透明标签。其标签需要通过两层薄膜的复合工艺实现;CN201080023885.7含具有亲水性的高分子膜层的可移除粘合标签,公开了由烯烃-乙烯醇共聚物、芳族聚酰胺、衍生自脂族二羧酸或酰基卤和芳族二胺的芳族聚酰亚胺以及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的混合物形成的透明薄膜标签,应用于圆柱状容器并经热水浸泡,标签从容器上移除分离;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标签颜色多样化如白色、半透明、灰色等,和容器形状如边形和四边形、棱角形、椭圆形等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且市场上循环利用的容器往往包含没有收缩值的玻璃、陶瓷、金属容器;循环利用的资源环保尤需污水利用和排放的绿色配套,胶粘剂粘附于标签并随标签进行无害化处理优于溶解而污染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水洗移除压敏胶粘剂及其标签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水洗移除压敏胶标签包括:PETG或APET薄膜基材层、可水洗移除胶粘剂层以及衬底层。所述PETG或APET薄膜层通过所述可水洗移除的压敏胶粘剂连接衬底层;所述胶粘剂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聚合而成:10-30份的丙烯酸异辛酯、30-50份的丙烯酸丁酯、10-20份的丙烯酸、40-60份的丙烯酸甲酯、7-10份的甘油、80-110份的乙酸乙酯、80-110份的甲苯、3-5份的引发剂以及0.7-1.8份的异氰酸酯交联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水洗移除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将1-3重量份的引发剂溶解在10-30重量份的乙酸乙酯中,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辛酯、甘油、甲苯,搅拌混合均匀,得混合液;2)将30-50重量份乙酸乙酯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至76-80℃,待回流稳定后开始缓慢滴加1/2体积的上述混合液,在80-82℃反应1-1.5小时;3)在步骤2)反应的同时将剩余的引发剂溶解在剩余的乙酸乙酯中,分成5-30重量份的三份引发剂的乙酸乙酯溶液;将其中的一份加入到步骤2)的反应体系中,保温1小时;然后在80-82℃的反应温度下向反应体系中缓慢滴加余下的1/2体积的混合液,滴加时间控制在2-3小时;滴加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继续滴一份引发剂的乙酸乙酯溶液,保温反应1小时,再次滴加最后一份引发剂的乙酸乙酯溶液,滴完后在80℃恒温反应1.5-2.5小时,得到可水洗移除压敏胶粘剂。本发明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水洗移除压敏胶标签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100重量份所制得的可水洗移除压敏胶粘剂,加入0.7-1.8份的异氰酸酯交联剂,高速分散搅拌均匀后静置10-15分钟。2)经涂布工艺将胶粘剂均匀涂布于衬底上,并在110-125℃下干燥固化,连线冷却;3)通过涂布机的复合工位与PETG或APET薄膜基材复合,收卷,离线;4)将制得产品放置于45℃烘房熟化72小时,即得到可水洗移除压敏胶标签。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的衬底包括PET硅油衬底、BOPP硅油衬底、格拉辛硅油衬底、纸塑复合硅油衬底。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涂布机的干燥固化环境为26-32m的高温烘箱长度,设立不少于三个温控区,第一温控区长度10-12m,温度从最初的70℃逐步升到90℃;第二温控区长度10-12m,温度为120-125℃之间;第三温控区长度6-8m,温度从80℃缓慢降至25℃。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PETG或APET薄膜基材层的厚度为30~60微米。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PETG或APET薄膜基材层由PTA、EC或二元羧酸或二元醇经过酯化、缩聚反应而制得。具体的,普通PET薄膜是结晶型材料,它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只能得到30%以下的热收缩率。若要获得高的热收缩率的PET薄膜,则必须对它进行改性。也就是说,为了制备高的热收缩率的PET薄膜,需要对PET进行共聚改性。共聚改性后的PET薄膜的最高热收缩率可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