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1680发布日期:2020-04-17 23:0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采的驱油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是一种廉价高效、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其在能源、化工原料以及国防战略物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开发的油田的采收率大约在32%,其中陆上东部油田的平均采收率相对较高,达到35%;而西部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25%左右远低于国外油田的平均水驱采收率水平。上述数据表明水驱之后我国还有大量的地质储量残留在地下没有开发出来,特别是对于低滲或者是超低滲透油层中的大量地质储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水驱后的剩余油采收率和有效开发低渗透的油田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战略意义。一般说来,石油的开采以及油田的开发过程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ー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都是利用物理方法进行的采油技术。其中ー次采油是完全依靠地层的天然能量进行的自喷开采,一般平均采收率小于15%。ニ次来则是指一次采油完成后,即地层能量释放以后采用外在补充能量的注水或注气的采油技术,其采收率大约为30%-40%,随着二次采油接近后期,油田采出液的含水率相应地逐渐增加,原油开采的经济效益大幅度衰减。二次采油后人们采用不同方法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其采用的新技术统称为三次采油技术,亦称强化采油(enhaneedoilrecovery,eor)技术。三次采油是二次采油后的再次开采新技术。三次采油技术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并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三次采油技术包括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等;其中,化学驱通过注入化学剂提高采收率,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以及三元复合驱等;气驱包括混相或部分混相的co2驱、氮气驱、天然气驱和烟道气驱等;热力驱包括蒸汽驱、蒸汽吞吐、热水驱和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表面活性剂驱油可使界面张力达到较低值,因此能够大幅度提高石油的采收率。然而,表面活性剂使用量大,并且在地层中吸附损失大,从而提高了采油成本,经济效益低。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该驱油用纳米微乳液能够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此外,该驱油剂在驱油过程中不易被吸附、洗脱,表面活性剂的损失低,从而有利于降低采油成本。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基于该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包含如下重量份原料:a)30~65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25~45份的去离子水;c)5~15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d)3~8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e)2~6份的乳化助剂;f)1~5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且上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将醇、羧酸盐复合乳化剂分别加入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中,在常温、转速500-800r/min条件下搅拌0.5-1.5h,得到油相;s2:将乳化助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配成溶液,再将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加入其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水相;s3:将上述配制好的水相加入到油相中,在温度60-90℃、转速800-1200r/min条件下搅拌3-5h,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包含如下重量份原料:a)48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35份的去离子水;c)10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d)5.5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e)4份的乳化助剂;f)3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fy-s。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醇为c2-c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醇。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羧酸盐复合乳化剂由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组成,且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的质量比为6:2:1。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乳化助剂为tween80和/或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乳化助剂的hlb值为5~9。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耐温抗盐剂选自n-乙烯基吡咯烷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按照上述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在石油开采上的应用。具体的,该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可用于三次采油中。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各成分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通过有机硅表面活性剂、醇、羧酸盐复合乳化剂、乳化助剂、水溶性耐温抗盐剂的配合,能够使本发明制得的纳米微乳液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此外,该纳米微乳液在驱油过程中不易被吸附、洗脱,表面活性剂的损失低,从而有利于降低采油成本;(2)本发明通过油性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羧酸盐复合乳化剂、醇与水性的乳化助剂、水溶性耐温抗盐剂进行互配,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及表面张力,提高乳化性能,在减少表面活性剂在油层中的吸附量外,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3)本发明通过加入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可解决以往的驱油用微乳液在高温高盐条件下耐温抗盐性能差、驱油效率低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并通过水溶性耐温抗盐剂超高的界面活性,其水溶液可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从而有效克服原油间的内聚力,有利于原油的流出,进而大幅提高驱油效率;(4)本发明通过将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羧酸盐复合乳化剂进行复配,可使得油表面张力变低,界面张力减少,乳化性能增强,可以进一步将粘附在岩层沙石上的原油洗下,提高原油采收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基于该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包含如下重量份原料:a)30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25份的去离子水;c)5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d)3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e)2份的乳化助剂;f)1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且上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将醇、羧酸盐复合乳化剂分别加入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中,在常温、转速500r/min条件下搅拌0.5h,得到油相;s2:将乳化助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配成溶液,再将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加入其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水相;s3:将上述配制好的水相加入到油相中,在温度60℃、转速800r/min条件下搅拌3h,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中,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fy-s。其中,所述醇为正己醇。其中,所述羧酸盐复合乳化剂由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组成,且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的质量比为6:2:1。其中,所述乳化助剂为tween80。其中,所述乳化助剂的hlb值为5~9。其中,所述水溶性耐温抗盐剂选自n-乙烯基吡咯烷酮。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基于该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包含如下重量份原料:a)65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45份的去离子水;c)15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d)8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e)6份的乳化助剂;f)5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且上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将醇、羧酸盐复合乳化剂分别加入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中,在常温、转速800r/min条件下搅拌1.5h,得到油相;s2:将乳化助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配成溶液,再将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加入其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水相;s3:将上述配制好的水相加入到油相中,在温度90℃、转速1200r/min条件下搅拌5h,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中,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fy-s。其中,所述醇为乙醇。其中,所述羧酸盐复合乳化剂由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组成,且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的质量比为6:2:1。其中,所述乳化助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其中,所述乳化助剂的hlb值为5~9。其中,所述水溶性耐温抗盐剂选自n-乙烯基吡咯烷酮。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基于该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包含如下重量份原料:a)48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35份的去离子水;c)10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d)5.5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e)4份的乳化助剂;f)3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且上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将醇、羧酸盐复合乳化剂分别加入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中,在常温、转速650r/min条件下搅拌1h,得到油相;s2:将乳化助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配成溶液,再将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加入其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水相;s3:将上述配制好的水相加入到油相中,在温度75℃、转速1000r/min条件下搅拌4h,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中,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fy-s。其中,所述醇为甲醇。其中,所述羧酸盐复合乳化剂由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组成,且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的质量比为6:2:1。其中,所述乳化助剂为tween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其中,所述乳化助剂的hlb值为5~9。其中,所述水溶性耐温抗盐剂选自n-乙烯基吡咯烷酮。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基于该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包含如下重量份原料:a)35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30份的去离子水;c)8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d)4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e)3份的乳化助剂;f)2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且上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将醇、羧酸盐复合乳化剂分别加入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中,在常温、转速600r/min条件下搅拌0.8h,得到油相;s2:将乳化助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配成溶液,再将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加入其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水相;s3:将上述配制好的水相加入到油相中,在温度70℃、转速900r/min条件下搅拌3.5h,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中,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fy-s。其中,所述醇为正庚醇。其中,所述羧酸盐复合乳化剂由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组成,且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的质量比为6:2:1。其中,所述乳化助剂为tween80。其中,所述乳化助剂的hlb值为5~9。其中,所述水溶性耐温抗盐剂选自n-乙烯基吡咯烷酮。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基于该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包含如下重量份原料:a)60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40份的去离子水;c)12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d)7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e)5份的乳化助剂;f)4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且上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将醇、羧酸盐复合乳化剂分别加入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中,在常温、转速750r/min条件下搅拌1.2h,得到油相;s2:将乳化助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配成溶液,再将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加入其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水相;s3:将上述配制好的水相加入到油相中,在温度80℃、转速1100r/min条件下搅拌4.5h,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中,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fy-s。其中,所述醇为正己醇。其中,所述羧酸盐复合乳化剂由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组成,且羧酸盐表面活性剂、op-9和span60的质量比为6:2:1。其中,所述乳化助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其中,所述乳化助剂的hlb值为5~9。其中,所述水溶性耐温抗盐剂选自n-乙烯基吡咯烷酮。对比例1按照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驱油用纳米微乳液,所不同之处在于:配方中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配方中无羧酸盐复合乳化剂,配方为48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35份的去离子水、10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5.5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4份的乳化助剂、3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对比例2按照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驱油用纳米微乳液,所不同之处在于:配方中无羧酸盐复合乳化剂,配方为48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35份的去离子水、10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5.5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4份的乳化助剂、3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对比例3按照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水基钻井液润滑剂,所不同之处在于:配方中无水溶性耐温抗盐剂,配方中无羧酸盐复合乳化剂,配方为48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35份的去离子水、10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5.5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4份的乳化助剂、3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实验例1将实施例1-5及对比例1-3制得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进行产率实验,具体结果见表1。表1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产率样品名称产率实施例195.6%实施例297.3%实施例398.4%实施例495.7%实施例595.9%对比例186.8%对比例288.5%对比例390.9%由表1可知,本发明制得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产率达到95%以上,并且由对比例1-3可知,在微乳液中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羧酸盐复合乳化剂、水溶性耐温抗盐剂有助于提高产率。实验例2驱油测试:取8块岩心,编号1-8,分别向岩心1-8注入原油。首先,分别对注入原油的岩心1-8采用清水驱替,通过驱出原油的质量计算水驱效率;然后,在水驱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上述实施例1-5制备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以及对比例1-3制备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进行驱替,通过驱出原油的质量计算各驱油剂对各自岩心的驱油效率,结果见表4。表4各驱油剂的驱油效率样品名称岩石编号水驱采收率(%)最终采收率(%)采收率提高幅度(%)实施例1146.171.425.3实施例2246.773.526.8实施例3347.174.827.7实施例4445.872.827.0实施例5546.272.726.5对比例1645.565.319.8对比例2745.867.922.1对比例3845.168.723.6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各实施例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对石油的驱油效率高,石油采收率的提高幅度可达25%,从而有利于降低采油成本,并由对比例1-3可知,通过在微乳液中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羧酸盐复合乳化剂、水溶性耐温抗盐剂有助于提高本发明的驱油效率,提高本发明的采油率。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本发明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各成分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通过有机硅表面活性剂、醇、羧酸盐复合乳化剂、乳化助剂、水溶性耐温抗盐剂的配合,能够使本发明制得的纳米微乳液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此外,该纳米微乳液在驱油过程中不易被吸附、洗脱,表面活性剂的损失低,从而有利于降低采油成本;2.本发明通过油性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羧酸盐复合乳化剂、醇与水性的乳化助剂、水溶性耐温抗盐剂进行互配,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及表面张力,提高乳化性能,在减少表面活性剂在油层中的吸附量外,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3.本发明通过加入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可解决以往的驱油用微乳液在高温高盐条件下耐温抗盐性能差、驱油效率低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并通过水溶性耐温抗盐剂超高的界面活性,其水溶液可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从而有效克服原油间的内聚力,有利于原油的流出,进而大幅提高驱油效率;4.本发明通过将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羧酸盐复合乳化剂进行复配,可使得油表面张力变低,界面张力减少,乳化性能增强,可以进一步将粘附在岩层沙石上的原油洗下,提高原油采收率。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