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选择性和可控制性受力自助设备的气动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131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选择性和可控制性受力自助设备的气动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制动系统中的气动助力器。
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系统中的气动助力器,它包括一刚性壳体;一移动隔板,它以密封的方式在刚性壳体的内部限定一前室和一后室,前室用于承受一第一压力,后室有选择地连通前室或承受一大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一与移动隔板一起移动的气动活塞;一操纵杆,它按照沿定向作用的轴线方向向前室可选择地施加的输入的力和由一主弹簧沿轴线方向的相反方向向作用的轴线方向反向施加的恢复力的作用在活塞内移动,恢复力促使操纵杆移向返回位置,输入的力促使操纵杆根据输入的力大于或小于一确定的速度界线促使操纵杆向一中间作用位置或向一末端作用位置移动;一柱塞,它位于活塞内并由操纵杆驱动;一三通阀,它本身包括由柱塞的一后部分支撑的一环形座,当操纵杆处于静止位置时,三通阀使后室与前室连通,当操纵杆处于它的一个作用位置时,三通阀使后室承受一第二压力;力的传动装置,当三通阀使后室承受第二压力时,它适于接受和传动至少一个由活塞的一前部分施加的一辅助力,柱塞具有一个前部分,前部分包括适于将柱塞的前部分固定在气动活塞中的保持装置。
这种类型的助力器已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例如象专利文献US-A-3470697,FR-A-2532084和FR-A-2658466所描述的那样。
近年的研究表明,对照紧急制动系统的状况,许多司机低估了实际上所遭受的危险,且在剧烈地刹车后,明显地减弱了制动系统的刹车力,而在这些情况下,为了避免事故发生,保持大的刹车力是绝对必要的。
这种情况在技术发展中导致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旨在缓和没有经验的或惊慌的司机的软弱反应。
本发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目的在于对在剧烈的刹车后保持大的刹车力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为此目的,本发明的助力器与上面前序所限定的助力器相符,其特征在于,保持装置具有一个单向离合装置,当响应其速度大于一个预定值的操纵杆的作用,而气动活塞促使操纵杆和柱塞后部分动作时,该单向离合装置确保力传动装置的独立于操纵杆和柱塞后部分的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单向离合装置包括一个圆柱套筒,它可在柱塞的后部分的前部分上自由地滑动;一个锁定栓,它具有一个围住圆柱套筒的中心孔,中心孔的内径稍大于圆柱套筒的外径,并具有相对中心孔在直径方向相反两侧上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标记部分。
以有利的方式,在静止状态,在一个弹性装置的弹力作用下,锁定栓借助第一标记部分压在助力器的一个固定部分上,借助第二标记部分压在气动活塞上。
最好,在静止状态,一个弹性装置将套筒向后推,压靠在柱塞后部分的凸肩上。
可以使柱塞的前部分具有一个滑动地安装在柱塞的后部分的前端上的触头,当响应其速度大于一个预定值的操纵杆的作用,锁定栓促使套筒动作时,触头可与反作用盘接触。
有利的是,在主弹簧的作用下,柱塞的后静止位置是由柱塞的后部分所具有的压在锁定栓上的限位件限定的。
可以使柱塞后部分所具有的限位件由一个销形成,该销与柱塞的轴线垂直,并横穿开在套筒上的长方孔。
还可使柱塞后部分所具有的限位块由一个凸肩形成,它与锁定栓的至少一部分配合,该部分横穿套筒的缝口。
按照另一个实施例,在静止位置,锁定栓的第一标记部分压在一个中间件上,该中间件本身压在助力器的一个固定部分上。
可有利地将单向连接装置装在一圆筒中,构成气动活塞的前表面,中间件向后伸到圆筒外面。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下面非限制性地参照附图的描述中体现出来,其中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助力器的纵剖视图;图2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助力器的后面中心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表示按照与图2的剖切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剖切的图2的助力器的后面中心部分的纵剖视图;图4表示按照与图2和图3的剖切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剖切的图2和图3所示的助力器的横剖视图;图5表示图2至4所示的助力器的柱塞的分解图;图6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变型的助力器的后面中心部分的纵剖视图;图7表示按照与图6的剖切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剖切的图6的助力器的后面中心部分的纵剖视图;图8表示按照与图6和图7的剖切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剖切的图2和图3所示的助力器的横剖视图;图9表示图6至8所示的助力器的柱塞的分解图;图10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助力器的后面中心部分的纵剖视图;图11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变型的助力器的后面中心部分的纵剖视图;图12表示图11所示的柱塞的分解图;图13是本发明的锁定栓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横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一个细节。
图1表示具有以传统方式安装在汽车的刹车踏板(未示出)和主缸20之间的制动系统中的气动助力器的剖视图,其中,主缸用于控制该车的液压制动系统回路中的压力。
为便于理解,将助力器朝向主缸的部分定义为助力器的“前”,将助力器朝向刹车踏板的部分定义为助力器的“后”。这样,在图1中,前就是图的左方,后就是图的右方。
该制动系统中的气动助力器其本身以公知的方式包括一个前外壳1a和一个后外壳1b,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刚性壳体1。
一个移动隔板2以密封的方式将刚性壳体1的内部隔开,在其中限定一个前室3和一个后室4,前室3的功用是承受一较低的第一压力Pd。
一个气动活塞5与移动隔板2一起移动,气动活塞5有一个可滑动地安装在壳体1的开口19内的套筒6。
助力器受一个操纵杆7控制,操纵杆7在套筒6内,在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和末端作用位置之间移动,操纵杆7在套筒6内的位置特别地同时取决于一个输入的力Fe和一个同方向的反作用力即回动力的共同作用,输入的力Fe是由刹车踏板(未示出)沿作用的轴线方向X+以输入的力Fe施加的速度施加到操纵杆7上,回动力Fr由主复位弹簧71沿反方向X-施加。
当输入的力Fe缓慢地施加到操纵杆7上时,它通过在其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和其末端作用位置之间的一个中间作用位置。如果输入的力Fe以大于所限定的速度施加时,操纵杆7就只到达末端作用位置。
一个由操纵杆7驱动的柱塞8可滑动地安装在套筒6的孔61内,用于控制一个三通阀9的状态。
阀9主要由一个在套筒6的内圆周上构成的圆环形固定座91,一个与固定座91同轴心并由柱塞8的后部分82支撑的圆环形移动座92和一个其本身与柱塞8和套筒6都同轴心的管状阀塞93构成。
管状阀塞93具有一个圆环状闭塞表面,根据柱塞8的位置,或与移动座92一起共同起作用,或与固定座91共同起作用。
当助力器处于静止位置时,如图中所示,阀塞93以公知的方式贴靠在移动座92上,将后室4与压力源隔绝,通常,压力源为大气压力,它提供一个比后室3所承受的压力Pd高的压力Pa。
相反地,当将明显大于弹簧71的回动力Fr的输入的力Fe施加到操纵杆7上时,这个力迫使柱塞8沿作用方向X+向前移动,因此阀塞93离开移动座92,贴在固定座91上,此时,后室4处于压力Pa的作用下。
进入后室4内的空气沿作用方向X+再推动移动隔板2,并产生一个施加在活塞5的前表面51上的辅助力Fa。
输入的力Fe和辅助力Fa共同作用在力传动装置上,力传动装置利用它们推动主缸20。力传动装置包括适于用取决于辅助力Fa的反作用力来对抗输入的力Fe的反作用力装置。
图中所示的助力器以公知的方式利用一个反作用盘13,并同时受到由柱塞8传动的输入的力Fe和由气动活塞5的前表面51施加的辅助力Fa的作用,反作用盘13由弹性材料制成。位于一个座11内。
反作用盘13用随辅助力Fa变化的反作用力对抗输入的力Fe,与一个推动杆10相连的座11将由这些力,回动力Fr和活塞的回动弹簧35的弹力形成的合力传动给主缸20的初级液压活塞200。
按照本发明,柱塞8具有一个前部分81和一个后部分82,柱塞的前部分81和力传动装置包括各自可换向的保持装置,当辅助力Fa超过确定的极限S,而此时操纵杆处于末端作用位置时,适于将前部分81保持在气动活塞5内。
柱塞8的前部分81主要具有一个圆套筒18,它可以在柱塞8的后部分82的前部分的外表面上自由滑动。前部分81还具有一个触头17,它可滑动地安装在后部分82的前端,触头17可与反作用盘13接触。
套筒18可以在柱塞的后部分82的台肩和触头17的后端之间移动。处于静止状态时,套筒18由一个象螺旋压簧这样的弹性装置21向后压在后部分82的台肩上,螺旋压弹簧的另一侧靠在气动活塞5的台肩上,并套装在触头17上。
一个锁定栓31套装在柱塞8的前部分81上。锁定栓31具有一个中心孔32,它的内径稍大于圆套筒18的外径,两个标记部分33和34位于中心孔32直径上相对两侧。
锁定栓31被一个弹性装置36向后压,弹性装置36的另一侧靠在气动活塞5上。弹性装置36在这个实施例中是由一个螺旋压簧构成的,它相对于轴线X+X-偏心设置,靠近标记部分34。
处于静止状态时,在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锁定栓31一方面通过第一标记部分33压在助力器的一个固定部分上,另一方面通过第二标记部分34压在气动活塞5上。
当助力器处于静止状态时,如图2所示的,操纵杆7在弹簧71所施加的力Fr的作用下沿反方向X-向后回动。操纵杆7和柱塞8的后静止位置是由锁定栓31限定的。柱塞8的后部分82与操纵杆7的前端形成球窝节般地联结。
更确切地说,在图2至5的实施例中,一个销40垂直于柱塞8的轴线垂直延伸,横穿在套筒18(图5)上开的长方孔41,即横穿柱塞8的前部分82。
这样,回动弹簧71将一个向后的力施加给操纵杆7,通过柱塞的后部分82和销40传动给锁定栓31,因此,在静止状态下锁定栓31同时压在气动活塞5和助力器的一个静止部分上。这样,锁定栓31同时起柱塞8在其向后的过程中的止动栓作用,限定了柱塞8相对气动活塞5的静止位置,另一方面,气动活塞5相对于助力器的静止位置已被限定。
现在将参照图2至5描述本发明的功能。
当助力器处于静止位置时,如图2所示,操纵杆7在弹簧71施加的力的作用下,被沿反向X-向后推。因此,圆环形移动座92贴靠在阀塞93上。
在这种状况下,后室4与前室3连通并与大气压Pa隔绝。在该静止位置,弹簧21使套筒18保持在后位置,使套筒18靠在柱塞8的后部分82上,这样,在弹簧21所倚靠的套筒18的台肩和触头17的后部分之间形成一间隙J。间隙J大于阀塞93离开固定座91的距离,这个距离与助力器的静止行程相应。触头17的前端其本身离开反作用力盘的后表面一段距离,该距离大于间隙J。
正如从前面所述已经看到的那样,如果将一个明显大于弹簧71的回动力Fr的输入的力Fe施加到操纵杆7上,移动座92缓慢地离开阀塞93,这就向大气打开了后室4,使柱塞沿作用方向X+移动。进入后室4内的空气推动移动隔板沿作用方向X+移动并产生一个作用在气动活塞5的前表面51上的辅助力Fa。
在这个移动过程中,柱塞8驱动套筒18向前移动与助力器的静止行程相应的一段距离,该距离小于间隙J,套筒18本身在锁定栓31的孔中滑动。
辅助力Fa通过气动活塞5作用到反作用盘13位于触头17的前部分周围的圆环形表面上。这导致反作用盘13,座11和推动杆10向前移动,推动杆10推动主缸20的初级活塞200,在主缸20中产生一个大的压力,一个作用在推动杆10上的反作用力通过座11反作用到反作用盘上。
被压紧在气动活塞5的前表面51和座11之间的反作用盘13的后表面凸起并与触头17接触,因此,反作用盘13将由主缸20的作用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到触头17,与触头17接触的柱塞8和操纵杆7上。
在这些作用条件下,助力器具有传统的功能,汽车司机在刹车踏板上的感觉与习惯感觉相同。
如果相反地,将输入的力迅速作用在操纵杆7上,使移动座92离开阀塞93一个大于助力器的静止行程和大于间隙J的距离,具有大气压力的空气的通道的开度大于正常刹车作用的开度。此时,活塞5以比柱塞8的移动速度小的多的速度沿作用方向X+X-被驱动,在这种条件下,柱塞8与套筒18的后部分接触,触头17与反作用盘13接触,套筒18在锁定栓31的中心孔32中滑动。
此时,触头17压缩反作用盘13,使推动杆10移动,并使主缸10工作。在一次迅速作用的第一阶段,反作用力同样由反作用盘和触头17传动给柱塞8和操纵杆7。
在迅速作用的第二阶段,已充满助力器的后室4的大气压空气在移动隔板2上产生一个辅助力,该力被传动给气动活塞5。此时,气动活塞5沿X+方向向前,将辅助力作用在锁定栓31的标记部分34上。由于气动活塞5沿X+方向向前,标记部分33与助力器的固定部分脱离接触,因此弹簧36使锁定栓31的标记部分34压在活塞5上。
此时锁定栓31卡在套筒18上,迫使套筒18向前滑动,直到套筒18与触头17的后端相碰。在这个作用阶段,气动活塞5被移动隔板2带动,使锁定栓31紧卡在套筒18上。此时,气动活塞5定向地驱动套筒18,套筒18通过它的圆环周边驱动触头17、反作用盘13、座11和使主缸20工作的推动杆10。由于主缸的作用而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套筒18传动给气动活塞5这个反作用力没有被柱塞8,操纵杆7和汽车司机感受到,因此,汽车司机获得了最大刹车动作所带来的好处,即使他减小连接在操纵杆7上的刹车踏板的力。
事实上,当将刹车踏板(未示出)逐渐释放时,虽然输入的力Fe减小了,只要阀座92不使固定座91离开阀塞93,锁定栓31仍卡在套筒18上,因此在这个去除刹车的阶段,一个最大的辅助力继续作用在主缸20上。其实,在阀座92沿X-方向充分地后退,使固定座91脱离阀塞93,后室4重新与前室3连通前,不会终止施加这个辅助力。此时,锁定栓31的标记部分33与助力器的固定部分接触,放开套筒18,此时助力器回到图2所示的静止位置。
图6至9表示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实施例的一个变型,其中锁定栓同样具有上述的销40的功能。为此,锁定栓的中心孔32具有至少一个臂32’。在图9所示的变型实施例中,具有两个臂32’,它们在直径上相对,一个向另一个延伸,这些臂32’穿过套筒18的缝口18’。柱塞8还具有一个台肩,形成一个例如附加的限位块37,用于在处于静止位置时压在臂32’上,以便限定柱塞8相对气动活塞5的后静止位置。还可看到,弹簧36同轴线地套装在柱塞8上。按照这个变型实施的助力器的功能与前述助力器的功能相同,因此不再详细复述。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从图10可见,助力器本身以公知的方式具有用于限定柱塞8相对气动活塞静止位置的板栓55和56,一个板栓是固定的,另一个板栓是可摆动的。根据这个实施例,锁定栓31的标记部分借助于可滑动地安装在气动活塞5的孔中的杆57压在可摆动的板栓上。可摆动的板栓56在静止位置相对助力器是固定的,只在作用位置是可摆动的。此外,可以看到套筒18的复位弹簧可以是一个压在触头17的一个后表面上的锥形弹簧垫。
图11和12表示第二个实施例的变型。按照这个变型,一个圆筒60位于气动活塞5内,以便用其构成表面51。圆筒60的后部被一个盖61封闭,盖61本身压在气动活塞5上。盖61有一个孔62,套筒18可在孔62中自由滑动,如前所示,柱塞8位于套筒18内部。圆筒60的内部装有触头17,弹簧21和36以及锁定栓31。杆57穿过盖61向外伸出。这个变型的优点是,本发明的自动辅助机构集中装在一个圆筒中,可将其安装在一个传统的助力器中,以便使其具有所希望的特殊功能。
图13至15表示本发明的锁定栓的一个优选实例。锁定栓31在其第一端具有第一标记部分,在其第二端具有第二标记部分,以及一个中心孔,中心孔的内表面具有几何特征,可以使锁定栓在套筒上锁定和解锁。
图13表示本发明的锁定栓31的一个优选实例,它具有一个本体101,在其第一端具有第一标记部分33,在其第二端具有一个板103。标记部分33具有倚靠装置105,它相对锁定栓的纵轴向后有利地形成一个直角,它可方便地用复制模复制到标记部分33上。
板103具有一个第二标记部分34,它形成在本体101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上。标记部分34在表面107上具有舌状件109,它从板103的第一侧面向板103的第二侧面延伸,与锁定栓的纵轴垂直,可通过冲压方便地形成。部分34还具有一个凸头111它位于与锁定栓的纵轴相应的一个面113上,一板103还具有一个中心孔32,其内径稍大于圆套筒18的外径。
图14和15表示孔32的内表面115,它由一系列的孔组成。在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例中,它具有沿X+方向设置的一个第一截圆锥形孔117,圆锥的取向为X+方向,锥顶半角为β,优选为β=30°;一个第二截圆锥形孔119,圆锥的取向为X+方向,锥顶半角为Υ,优选为Υ=10°±1°;一个第三正圆柱孔121和一个第四截圆锥形孔123,圆锥的取向为X-方向,锥顶半角为α,优选为α=10°±1°。内表面115可绕横向穿过中心孔的中心O的轴线125在+θ和-θ方向摆动。
内表面115的回转轮廓可通过加工方便地获得,可通过两次连续地加工方便地获得。第一次加工使锁定栓31绕轴线125在+θ方向相对一个与平面126正交的纵向对称平面倾斜一个角度X,第二次加工使锁定栓31在-θ方向绕轴线125相对锁定栓的纵向对称平面倾斜一个角度X,角度X优选为2.5°±0.1°。
孔123的轴向长度优选地等于由孔117和119形成的孔的轴向长度,对这些孔中的每个孔的轴向长度进行选择是为了使锁定栓在套筒18上锁定和解锁。
锁定栓相对其纵向对称平面的摆动角度优选在〔-3.5°±0.6°;+3.5±0.6°〕范围内,以便与套管的外径15.05mm相适应。
孔119和121之间的结合处沿着线A形成,孔121和123之间的结合处沿着线B形成。
锁定栓31套装在柱塞8的后部分81上。锁定栓31的第二标记部分34被弹性装置压在气动活塞5上。该弹性装置优选为螺旋弹簧,被压缩安装在气动活塞5和锁定栓之间。螺旋弹簧的第一端安装在活塞5的凹槽内,第二端套装在凸头111上。在静止状态第一标记部分33通过倚靠件105压在助力器的固定部分上。
锁定栓31在套筒18上的锁定和解锁按如下方式形成。
助力器紧急刹车时的运行状态在上面已经描述,在此只描述锁定栓的锁定和解锁。当使用自助功能刹车时,标记部分33离开其所压靠助力器的固定部分,弹簧36使锁定栓31绕形成枢轴的舌状件109向+θ方向摆动,通过中心孔32的边缘的咬刹锁定栓31与套筒18的外圆柱面相互作用,锁定栓31在可移动地装在中心孔32内的套筒18上被锁定。咬刹至少发生在位于套筒18的外圆周表面和中心孔32的内表面之间的两个接触处A’和B’。优选的两个咬刹接触处A’和B’分别位于线A和B上,A’和B’相对O点是对称的。
刹车的最后,当标记部分33被伺服制动器的后套筒向后推时,锁定栓在套筒18上发生解锁。
本发明的锁定栓的这个优选实例在刹车结束时没有使活塞5返回到静止位置的速度放慢,销/锁定栓系统在静止状态下解锁是有效的,通过给锁定栓/套筒合理地选择摆动角度,这两种运行状况都可以实现。
因此可以看到,有了本发明,在大部分非刹车期间,可使阀9保持大的开度,一紧急刹车,可继续施加一个比在没有本发明时由汽车司机实际刹车所得到的刹车力大得多的刹车力。
权利要求
1.制动气动助力器,包括一刚性壳体(1);一移动隔板(2),它以密封的方式在刚性壳体(1)的内部限定一前室(3)和一后室(4),前室(3)用于承受一第一压力(Pd),后室(4)有选择地连通前室(3)或承受一大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Pa);一与移动隔板(2)一起移动的气动活塞(5);一操纵杆(7),它按照沿定向作用的轴线方向(X+)向前室(3)可选择地施加的输入的力(Fe)和由一主弹簧沿轴线方向的相反方向(X-)向作用的轴线方向(X+)反向施加的恢复力(Fr)的作用在活塞(5)内移动,恢复力(Fr)促使操纵杆(7)移向返回位置,输入的力(Fe)促使操纵杆(7)根据输入的力(Fe)大于或小于一确定的速度界线促使操纵杆(7)向一中间作用位置或向一末端作用位置移动;一柱塞(8),它位于活塞(5)内并由操纵杆(7)驱动;一三通阀(9),它本身包括由柱塞(8)的一后部分支撑的一环形座(92),当操纵杆(7)处于静止位置时,三通阀(9)使后室(4)与前室(3)连通,当操纵杆(7)处于它的一个作用位置时,三通阀(9)使后室(4)承受第二压力(Pa);力的传动装置(10、13、17、18、31),当阀(9)使后室(4)承受第二压力(Pa)时,它适于接受和传动至少一个由活塞(5)的一前部分(51)施加的一辅助力,柱塞(8)具有一个前部分(81),前部分(81)包括适于将柱塞(8)的前部分(81)固定在气动活塞(5)中的保持装置(18、31),其特征在于,保持装置具有一单向离合装置(31、18),当响应其速度大于一个预定值的操纵杆(7)的作用而气动活塞(5)促使操纵杆和柱塞后部分动作时,单向离合装置(31、18)确保力的传动装置(10、13、17)的独立于操纵杆(7)和柱塞(8)的后部分的驱动。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单向离合装置包括一个圆柱套筒(18),它可在柱塞(8)的后部分(82)的前部分上自由地滑动;一个锁定栓(31),它具有一个围住圆柱套筒(18)的中心孔(32),中心孔(32)的内径稍大于圆柱套筒(18)的外径,并具有相对中心孔(32)在直径方向相反两侧上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标记部分(33,34)。
3.按照权利要求2的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在静止状态,在一弹性装置(36)的弹力作用下,锁定栓(31)借助第一标记部分(33)压在助力器的固定部分上,借助第二标记部分(34)压在气动活塞(5)上。
4.按照权利要求2的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在静止状态,一弹性装置(21)将套筒(18)向后推,压靠在柱塞(8)的后部分(82)的凸肩上。
5.按照权利要求4的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柱塞(8)的前部分具有一滑动地安装柱塞的后部分(82)的前端上的触头(17),当响应其速度大于一个预定值的操纵杆(7)的作用,而锁定栓(31)促使套筒(18)动作时,触头(17)可与反作用盘(13)接触。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在主弹簧(71)的作用下,柱塞(8)的后静止位置是由柱塞(8)的后部分(82)所具有的压在锁定栓(31)的限位件(40、37)限定的。
7.按照权利要求6的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柱塞(8)的后部分(82)的限位件(40)是由一个销(40)形成的,销(40)与柱塞的轴线垂直,并横穿套筒(18)上的长方孔(41)。
8.按照权利要求6的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柱塞(8)的后部分(82)的限位件(37)是由一个台肩(37)形成的,台肩(37)与锁定栓(31)的至少一部分(32’)配合,该部分(32’)横穿套筒(18)的缝口(18’)。
9.按照权利要求3的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在静止状态,锁定栓(31)的第一标记部分(33)压在一中间件(57)上,中间件(57)本身压在助力器的一固定部分(56)上。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单向离合装置(31、18、17、21、26)装在一套筒(60、61)中,圆筒(60、61)构成气动活塞(5)的前表面,中间件(57)向后伸到圆筒的外面。
1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锁定栓(31),在它的第一端有第一标记部分(33),在它的第二端有第二标记部分(34),在它的中心部分的一孔(32),孔(32)具有适于与套筒(18)的外表面配合的回转内表面。
12.锁定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它的第一端的第一标记部分(33),在它的第二端的第二标记部分(34),在它的中心部分的一孔(32),孔(32)具有适于与制动装置的气动助力器的一止动装置的表面配合的回转内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气动助力器,它包括:一刚性壳体(1);一移动隔板(2),它以密封的方式在刚性壳体(1)的内部限定一前室(3)和一后室(4);一与移动隔板(2)一起移动的气动活塞(5);一柱塞(8),它位于活塞(5)内,由操纵杆(7)驱动,控制一三通阀(9)的动作状态;力的传动装置(10、13、17、18、31),当阀(9)使后室(4)承受第二压力(Pa)时,它适于接受和传动至少一个由活塞(5)的前表面(51)施加的一辅助力(Fa),柱塞(8)具有一个前部分(81),前部分(81)包括适于将柱塞(8)的前部分(81)保持在气动活塞(5)中的保持装置(18、31),其特征在于,保持装置具有一单向离合装置(31、18),当响应其速度大于一个预定值的操纵杆(7)的作用,而气动活塞(5)促使操纵杆和柱塞后部分动作时,单向离合装置(31、18)确保力的传动装置(10、13、17)的独立于操纵杆(7)和柱塞(8)的后部分的驱动。
文档编号B60T13/52GK1371332SQ0081206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3日
发明者菲利普·理查德, 让-皮埃尔·戈捷, 斯特凡娜·拉克鲁瓦, 皮埃尔·普雷萨科, 费尔南多·萨克里斯坦, 胡安·西蒙·巴卡迪特, 布鲁诺·贝托米尤 申请人: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