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振器的气囊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468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减振器的气囊活塞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振器,属于气压减振器的活塞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减振器,主要有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三大类型,其中气压减振器如公告号为CN2210281Y的《活塞式车用减振器》包括气缸、活塞,其特征是在活塞顶部有一气门,用螺栓配合密封。该减振器的不足之处是活塞调节气缸内的气体量很有限,因而汽车的减振性能差,乘座汽车的舒适感差,只适用于载重货车,不适用于大型客车。更不适用于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豪华客车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经济适用、调节气体量大的气囊活塞,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减振器的减振性能好,行车平稳,乘车舒适感强,特别适用于大型客车及豪华客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减振器的气囊活塞,包括主体、螺塞,螺塞的外径为30mm至50mm、高度为10mm至30mm,在螺塞的中心设置一通气孔,螺塞的通气孔通过高压气管与打气泵连通,以保持主体内达到规定的气压;主体包括外体、止口、内体、尾座,并形成内外两个气室,外体与内体之间通过连接筋连接,主体的高度为200mm至400mm、厚度为3mm至10mm,主体的外体下大上小,以便增大气体的调节量,外体上部外径为240mm至280mm,下部外径为250mm至330mm。在主体外体的顶部设置一向内倾斜的止口,止口的倾斜角度为3度至10度、高度为10mm至30mm、外径为170mm至220mm,在主体的止口上紧套同一斜度的皱褶式胶质皮囊,胶皮囊与车体连接;主体的内体下大上小,以利增大气体的调节量,在主体内体的下部均匀地设置2至6个连通内、外气室的过气孔,过气孔的宽度为10mm至30mm,长度为25mm至65mm,在主体的内体顶端的圆心处设置一直径为30mm至50mm的螺塞孔,在螺塞孔内设置螺纹,螺塞通过螺塞孔的螺纹与主体的内体相连接;在主体内体的底部设置主体尾座,主体尾座的外径为100mm至130mm、高度为20mm至40mm,主体尾座固定在汽车底盘上。主体的外体、止口、内体、尾座及连接筋是一次整体浇铸成型后,再加工为成品。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气体可压缩的原理工作,使汽车在行驶中车体无直接振动而达到减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制造工艺简单,可调节的气体量大,经济适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减振器减振性能好,行车平稳,乘车舒适,适用于各种大型汽车,特别适用于大型客车及行驶于高速公路上的豪华客车。
图中1外体、2止口、3连接筋、4内体、5螺塞孔、6通气孔、7螺塞、8过气孔、9尾座。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减振器的气囊活塞,其特征是包括主体、螺塞,在螺塞(7)的中心设置一通气孔(6),螺塞(7)的通气孔(6)通过高压气管与打气泵连通,主体包括外体(1)、止口(2)、内体(4)、尾座(9),并形成内、外两个气室,外体(1)与内体(4)之间通过连接筋(3)连接,在主体外体(1)的顶部设置一向内倾斜的止口(2),在主体的止口(2)上紧套同一斜度的皱褶式胶皮囊,胶皮囊与车体连接,在主体内体(4)的下部均匀地设置2至6个连通内外、气室的过气孔(8),在内体(4)顶端的圆心处设置一螺塞孔(5),在螺塞孔(5)内设置螺纹,螺塞(7)通过螺塞孔(5)的螺纹与主体的内体(4)相连接,在主体内体(4)的底部设置一尾座(9),主体尾座(9)固定在汽车底盘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振器的气囊活塞,其特征是螺塞(7)的外径为30mm至50mm、高度为10mm至30mm;主体的高度为200mm至400mm、厚度为3mm至10mm,主体外体(1)的上部外径为240mm至280mm、下部外径为250mm至330mm;设置在外体(1)顶部的止口(2)的斜度为3度至10度、高度为10mm至30mm、外径为170mm至220mm;设置在主体内体(4)下部的过气孔(8)的宽度方10mm至30mm。长度为25mm至65mm;设置在主体内体(4)底部的主体尾座(9)的外径为100mm至130mm、高度为20mm至40mm。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减振器的气囊活塞,涉及汽车减振器,属于气压减振器的活塞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螺塞(7),主体包括外体(1)、止口(2)、内体(4)、尾座(9)及连接筋(3),并形成由过气孔(8)连通的内、外两个气室,在主体的止口(2)上紧套一胶皮囊,胶皮囊与车体连接,主体的尾座(9)同定在汽车底盘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经济适用,可调节的气体量大,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减振器的减振性能好,行车平稳,乘车舒适,适用于各种大型汽车,特别适用于大客车及豪华客车。
文档编号B60G13/00GK2496699SQ01247549
公开日2002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7日
发明者郭常 申请人:重庆南川市长顺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