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131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那类汽车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
从DE 198 27 068 C1已知一种上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在该纵向调节装置中,与操作元件的横杆共同作用的释放杆的杆端在相应的滑轨上相对于水平线倾斜延伸,而且该操作元件的横杆支承在该滑轨上的支座内除了可旋转外,还可在轴向内移动。在通过靠背上的手柄操作该纵向调节装置时,在直接释放座椅纵向一侧上的锁紧爪的情况下,这种布置方式虽然可达到所有位于力流中的部件的弹性平衡,从而也可释放座椅另一纵侧上的锁紧爪,但DE 198 27 068 C1所述的装置不可能实现锁紧爪上由于不同的公差引起的超行程的平衡。
亦即由于制造引起的公差,在释放锁紧爪时,可能在座椅的左右侧锁紧装置的释放杆上存在不同的杆行程。这就是说当释放杆通过一个操作元件用横杆进行操作时,第一锁紧爪在一定的行程后就可松开并可在导轨上的滑轨上移动,而另一侧的锁紧装置的锁紧爪则尚未松开。为了使这个锁紧爪也完全从其锁紧位置松开,需要另一个行程。用已知的纵向调节装置不可能产生这个行程,因为不可能产生超行程。
从DE 198 27 065 A1已知的纵向调节装置可通过在操作元件的横杆上布置一个弹性元件来实现该操作元件的弹性平衡,该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该横杆内,而其另一端则与座椅滑轨上的锁紧装置的一根释放杆的杆端啮合。
但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只可能在该操作元件的一根横杆上实现一定的公差平衡。但如果正好在该弹性元件所在的这一侧上由于该锁紧元件的锁紧爪上的公差而需要一个超行程时,则该操作元件不可能操作直到完全释放,这是因为座椅另一侧上的锁紧元件可能已位于其终端位置的缘故。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上述的那类纵向调节装置进行如下的改进用从中产生的超行程的足够的平衡保证了锁紧爪上的公差的平衡,并实现了座椅的两个轨道上的锁紧装置的完全的释放。
这个目的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来实现的。因此,如果在从该操作元件到那些操作设置在导轨侧的锁紧装置的释放杆的横杆的调节运动的传递行程中设置一个使这些横杆相互释放的装置即可满足要求。通过这一措施可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根横杆完全释放锁紧装置的调节行程由于公差原因比另一根横杆的调节行程长仍可通过该操作元件继续进行操作,即使该横杆因较短的调节行程由于锁紧装置到达终端位置而不再可能运动。所以通过本发明的这个措施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即座椅的两个锁紧装置通过释放的横杆可完全从其锁紧位置转换到一个释放位置,在这个位置内,可顺利地进行座椅纵向调节。
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利结构型式中,释放横杆的装置包括一根杆,该杆具有一要设置其上的中心旋转轴,该操作元件的一端支承在该旋转轴内。支承在该操作元件一端上的可旋转的杆具有两个杠杆力臂,该杠杆力臂从该中心布置的旋转轴开始。杠杆力臂的径向向外的杆端与横杆操作连接。当横杆通过操作杆用平衡杆进行操作时,两根横杆首先均匀向下操作。当第一根横杆到达它的终端位置时,第二根横杆可继续运动,因为平衡杆围绕该旋转轴在操作杆上这样倾斜,使第二根横杆继续操作并完全释放与它对应的锁紧装置。
此外,根据权利要求3,布置在一根横管上而可进行旋转和移动时,则是有利的,因为当平衡杆翻转时,可实现这两根横杆之间的距离缩短。由于这种可旋转和可移动的布置方式避免了横杆在横管上产生倾斜。
根据权利要求5,通过把这些横杆布置在支承管上的横管上,还可进一步改善横杆的工作性能,从而使这些横杆支承在该横管上而不产生倾斜。
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型式中,在支承管面向该操作元件的端部分别设置另一根横杆,该横杆的一端穿过该平衡杆的相应杠杆力臂的杆端的通孔并与该平衡杆保持有效连接。通过这一措施可缩短该平衡杆的长度,从而提高了它的刚度。
在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又一种结构型式中,平衡传动装置作为行星齿轮传动构成。此时该横管可做成两部分,且横管的这两部分表示该行星齿轮传动的第一和第二引出端。其中,第一引出端与一根横杆抗扭连接,而第二引出端则与第二根横杆抗扭连接。两个引出端或横管部分相互旋转支承,这样就保证了两个引出端的相互的可旋转性。其中,该行星齿轮传动可由一个抗扭地布置在一个引出端上的空心齿轮、一个抗扭地布置在第二引出端上的圆柱齿轮和一个位于该空心齿轮和圆柱齿轮之间的、同样是可旋转支承的行星齿轮组成。该行星齿轮可支承在该操作杆上,该操作杆则可旋转地支承在圆柱齿轮一侧的引出端(横管部分)上。本发明的这个结构型式同样可实现两根横杆的很可靠的释放,而不需要高的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本发明的其他措施和优点可从各项从属权利要求中、下面的说明和附图中得知。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三个实施例。附图表示

图1在两对示意示出的滑轨/导轨上的本发明的纵向调节装置;图2图1所示本发明的结构型式的一部分,但作为图1结构型式的附加方案,在座椅左方导轨上啮合一个简易进入机构;图3a从后面看平衡杆和横杆端的本发明纵向调节装置的视图,其中,操作杆没有操作;图3b图3a的示意图,但操作杆移动了第一操作行程;图3c图3a和3b的示意图,但操作杆移动了另一个操作行程;图4本发明纵向调节装置的第二种结构型式;图5纵向调节装置第二种结构型式的放大的一部分;图6与第一种结构型式相似的本发明纵向调节装置的第三种结构型式从上方看去的示意图。
在图1至3c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种结构型式。没有示出全部图,通过一个熟知的调节配件与靠背连接的座椅部分可用其在座椅两个纵侧上的底架与在图中示出的一个设置在座椅两纵侧上的导轨系统的滑轨10固定连接。每个导轨系统除了滑轨10外,还包括一根固定在汽车底板上的导轨15,在一个锁紧装置11、12释放后,该滑轨可在该导轨内纵向移动。锁紧装置11、12通过操作部件转移到它的释放位置。属于这些操作部件的,特别是一个用横管33支承在滑轨10上的并与该横管33固定连接的操作杆30,在这个实施例中,该操作杆的一端37穿过杆40的一个轴向孔43。横管33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承支架13上的支座34中。轴承支架13是一个构件/一块板20的组成部分,该板分别与滑轨10连接。板20是锁紧装置11、12的一部分,在这个实施例中,该锁紧装置包括在滑轨10的轨道内部的合适的装置,以便把滑轨10锁定在一个相对于导轨15的锁紧位置内和使滑轨10运动到一个相对于导轨15的释放位置。为了转移到释放位置,锁紧装置11、12具有一个释放杆21、22,该释放杆用布置在横管33上的横杆31、32可通过操作杆30进行操作。横杆31、32支承在横管33上可轴向移动和旋转并与支承管35和36固定连接,该支承管防止横杆31、32在横管33上的支点上产生倾斜和翘曲。
横杆31、32的相反一端则分别啮合释放杆21、22的杆端23和24。
上述的杆40具有两个杠杆力臂44、45,它们在杆40的静止位置中大致平行于横管33延伸,但在空间上与该横管有所错开。在杠杆力臂44和45的杆端54和55设置有通孔41、42。横杆31、32穿过该通孔,而且通孔41、42也作为在横杆31和32上的杆40的旋转轴承使用。
下面用图3a至3c来说明本发明的锁紧装置的工作原理。图3a示出了一个本发明的纵向调节装置,此时的锁紧装置11和12处于其锁紧位置。操作杆30没有调节力矩作用到杆40上。但横杆31和32紧贴在释放杆21和22的杆端23和24上。
在图3b中,想对汽车座椅进行纵向调节的使用者操作了操作杆30,于是,该操作杆的端部37沿操作方向38向下运动。杆端37由此而把杆40向下压一个调节行程46。杆40通过它的杠杆力臂44和45使支承在通孔41和42内的横杆31和32一起向下运动,于是该横杆便可操作释放杆21和22。在图3b的终端位置内,假设横杆32已把释放杆22操作到它的终端位置,在这个位置内,锁紧装置12完全转换到它的释放位置。但锁紧位置11上的释放杆21由于公差尚未完全转换到它的释放位置。为了也使第二锁紧装置完全进入它的释放位置,从现在起,需要另一个操作行程。图3c表示操作杆30继续被调节和操作杆30的杆端37继续沿操作方向39运动。其中,杠杆力臂45的杆端55没有继续下降,而只是由通孔42组成的轴承和横杆32旋转。这样的旋转同样也在轴向通孔43和操作杆30的端部27之间的轴承内进行。由于这种旋转,杠杆力臂44的杆端54下降一个调节行程47。从而使横杆31和释放杆21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锁紧装置11完全操作并进入它的释放位置。从现在起,在图3c所示的终端位置内,在座椅两侧上的两个锁紧装置11和12都进入它们的释放位置,并可进行座椅的纵向调节。
图2表示本发明的纵向调节装置还可通过一个简易进入机构16进行操作,该机构啮合在横管33上,而该横管则与操作杆30固定连接。该简易进入机构通过座椅靠背上的一根杆进行操作(图中未示出)。通过这种操作,经一根传动钢索17操作一个杆元件18,并由此通过横管33也使操作杆30的杆端37向下旋转。通过这种滑轮装置可把传动钢索的力减少到一半。其他的动作原理与本发明纵向调节装置的上述功能相同。
图4和5表示本发明纵向调节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型式。在这种结构型式中,前述的横管做成两部分并具有管段33’和33”。这两管段又是支承在板20上的支座34中。横杆31’与横管段33”抗扭连接,而横杆32’则与横管段33’抗扭连接。操作杆30’在其垂直于管侧的一端具有一个支承管35’,并用该支承管支承在横管段33”上而可旋转。通过适当的装置可把支承管35’固定在其横管段33”的位置内。设置了一个行星齿轮传动50,以便用操作杆30’把调节运动传递到横管段33’和33”上。其中,行星齿轮传动50的空心齿轮51与横管段33’抗扭连接,而圆柱齿轮53与横管段33”抗扭连接。在空心齿轮51的里面和圆柱齿轮53之间布置了一个行星齿轮52,该行星齿轮装在一根小轴56上,该小轴固定在操作杆30’的下部。当使用者为了调节座椅向上拉操作杆30’时,通过行星齿轮52、空心齿轮51和圆柱齿轮53一起运动相同的行程,从而使布置在横管段33’和33”上的横杆32’和31’运动相应的行程。当横杆31’,32’到达其终端位置和不再可能继续运动时,在行星齿轮传动50内出现运动不同步,所以该行星齿轮只带动齿轮51或53,视其中哪一个齿轮还可运动而定。然后这个齿轮51或53可继续运动直至相应的横杆31’或32’达到它的终端位置和该锁紧装置达到它的释放位置为止。
图6表示基本上与本发明纵向调节装置的第一种结构型式一致的另一种结构型式。但在这种结构型式中,在按已述的方式固定和支承在该滑轨上的一根横管33上设置了两根加长的支承管35和36。支承管35和36与横杆31和32固定连接,而该横杆则与释放杆21、22有效连接。但在这两根支承管35和36上,在其面向操作杆30的一端上分别附加布置了另一根横杆49和48,这两根横杆穿过杆40的通孔42和41,该杆可通过该操作杆按第一实施例已述过的方式进行调节。与第一实施例比较,缩短了杆40的杆臂45和44所以杆40具有较高的刚度,而且不容易由于使用者的过度操作而损坏。
还应当指出,上面示出的几种结构型式只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受它们的限制。很明显,本发明示出的零件可用业内人士熟知的一切材料制成。
10 滑轨11 锁紧装置12 锁紧装置13 轴承支架15 导轨16 简易进入装置17 绳索传动装置18 杆元件20 板/构件21 释放杆22 释放杆23 杆端24 杆端30 操作杆/操作元件30’操作杆/操作元件31 横杆31’横杆32 横杆32’横杆33 横管33’横管,第1段/引出端33”横管,第2段/引出端33横管34 (板38上的横管的)支座35 支承管35’ (30’的)支承管35 支承管36 支承管36 支承管37 30的杆端38 操作方向39 操作方向40 杆元件/平衡杆40 杆元件/平衡杆41 通孔/长孔41 通孔/长孔42 通孔/长孔42 通孔/长孔43 轴向通孔/旋转轴44 杠杆力臂44 杠杆力臂45 杠杆力臂45 杠杆力臂46 调节行程47 调节行程48 调节横杆/横杆49 调节横杆/横杆50 行星齿轮传动/传动装置51 空心齿轮52 行星齿轮53 圆柱齿轮54 44的杆端55 45的杆端56 小轴
权利要求
1.汽车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在该调节装置中,座椅被固定在座椅每一纵侧的滑轨上,而滑轨则布置在与汽车牢固连接的导轨上并可移动,每根滑轨都有一个与导轨可拆卸连接的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包括一根旋转支撑在每条滑轨上的释放杆,以便转换到一个释放位置,该释放杆通过支承在滑轨上的一个固定元件的横杆进行调节,其特征为,作用到操作元件(30)上的调节扭矩传递到横杆(31,31’;32,32’)上是通过一个平衡传动装置在横杆(31,31’;32,32’)相互释放的情况下来实现的。
2.按权利要求1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为,该平衡传动装置包括一根平衡杆(40,40),该平衡杆从一根最好布置在中心的旋转轴(43)开始引出两个杠杆力臂(44,44;45,45),其径向外侧的杆端(54,55)与横杆(31,32)保持操作连接,该调节扭矩可从旋转轴(43)上的操作元件(30)传递到平衡杆(40,40)。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为,这两根横杆(31,32)可旋转和可移动地布置在一根横管(33,33)上,该横管可旋转地支撑在支座(34)内,该支座由固定在滑轨(10)上的轨承支座(13)的孔构成。
4.按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为,在杆端(23,24)上设置有长孔(41,41;42,42),横杆(31,32)的杆端穿过这些长孔。
5.按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为,横杆(31,32)布置在横管(33,33)上的支撑管(35,35;36,36)上并与支撑管(35,35;36,36)固定连接。
6.按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为,支撑管(35,36)面向该操作元件的一端上分别设置了另一根横杆(48,49),该横杆与平衡杆(40,40)的杠杆力臂(44,45)的杆端(54,55)有效连接。
7.按权利要求1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为,该平衡传动装置包括一个行星齿轮传动(50),它的第一端(33’)与一根横杆(32’)抗扭连接,而其第二端(33”)则与第二横杆(31’)抗扭连接。
8.按权利要求1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为,在横管(33)上布置了一个简易进入机构(16)的一个杆元件(18),该杆元件可通过一个绳索传动装置(17)进行操作,该绳索传动装置与一根安装在座椅靠背上的释放杆有效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的一种纵向调节装置,在该调节装置中,座椅被固定在座椅每一纵侧的滑轨(10)上,而该滑轨则布置在与汽车牢固连接的导轨(15)上并可移动。每根滑轨(10)都有一个与导轨(15)可拆卸连接的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包括一根旋转支撑在每条滑轨(10)上的释放杆(21,22),以便转换到一个释放位置,该释放杆通过支承的滑轨(10)上的一个固定元件(30)的横杆(31,32)进行调节。作用到操作元件(30)上的调节扭矩传递到横杆(31、32)上是通过一个平衡传动装置在横杆(31,32)相互释放的情况下来实现的。从而可使每根横杆运动到锁紧装置最终转换到释放位置为止。
文档编号B60N2/08GK1388783SQ01802426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6日
发明者R·许勒, J·施特默尔 申请人:凯波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