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467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
现有技术的说明气囊装置用于在汽车中保护乘坐者如驾驶员或乘客的身体。对于汽车的气囊装置,已知用于正面碰撞的气囊装置和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在中立柱或门与乘坐者之间,以便保护乘坐者的身体,尤其是乘坐者的胸部。


图1和2所示,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包括一个气囊102,该气囊102的近端粘在座位的侧部101上,且该气囊102能够在发生侧撞击时由于通过充气机103引起的气体膨胀而立即膨胀。如图2所示,在膨胀前,气囊折叠并埋入座位的侧部101中。不过,当侧向加速传感器操作时,充气机103工作,以便立即向气囊102内提供高压气体。因此,气囊102沿箭头a所示方向在乘坐者的胸部和汽车的侧部件104之间膨胀,从而保护乘坐者的身体。
在这种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中,气囊在膨胀开始阶段快速膨胀,而在乘坐者的身体受到该气囊保护时的阶段中逐渐膨胀。尤其是,希望气囊能在这时收缩。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Heisei 8-268213第一普通实例)中披露了一种这样的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在该第一普通实例中,在气囊的中部开有孔。不过,因为害怕在膨胀时该孔发生损坏,对孔的周边进行了增强。这样,在该孔周围的增强效果很好。在第一普通实例中,该增强作用是通过形成凸起而获得的,该凸起被折叠且该凸起被推入气囊的内部空间内。在第一普通实例中,在膨胀开始阶段膨胀快速进行,而在膨胀结束阶段则进行收缩。而且,重要的是该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能立刻在乘坐者和汽车侧部车体之间的狭窄空间内膨胀至预定的最终形状。
由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P2000-85517A第二普通实例)可知另一种气囊装置,其中,该气囊的近端形成有硬部件,以便在向前的方向上光滑延伸和膨胀。在膨胀时该气囊的三维最终形状通过对多个织物片组的缝合而确定。该气囊的膨胀和最终形状主要取决于内部压力和该多个织物片的形状,而不是取决于外部力。尤其是,气囊的最终形状根据初始形状而确定。
图3所示是为了使最终形状良好。在图3所示的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中,通过将沿垂直于气囊105侧表面的方向上的膨胀宽度W限制在预定值内,能够控制膨胀过程的形状。为了使该限制有效,气囊的内侧成形部分(内侧板)106和外侧成形部分(外侧板)107通过形成于气囊内部的吊杆或悬挂带108而相连。通过限制该吊杆或悬挂带108沿垂直方向的长度,能够确定在膨胀过程中的上述宽度W。这样,能够对该宽度W产生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吊杆108沿垂直方向的角度是不稳定的。该不稳定使得沿垂直方向的宽度W也不稳定。
结合上述说明,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Heisei 5-238347)中公开了一种气囊装置。在该参考文献中,气囊装置安装在侧门上,该悬挂带的长度比缝合部分的长度更长。
发明简介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在气囊的膨胀过程中能够高效利用膨胀能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在该气囊装置中,气囊能够在从膨胀的膨胀开始阶段到有效膨胀阶段的过程中快速膨胀,然后,在该有效膨胀阶段之后或在膨胀结束阶段中气体能够进行缓冲(bump)。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在该气囊装置中,气囊的膨胀和气体的缓冲能够通过气囊的形状设计而可靠进行。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在该气囊装置中,气囊在膨胀过程中的形状能够可靠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其中,能对气体在膨胀过程中的流动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一种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包括一个加速度传感器、一个充气机和一个气囊。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大于一预定值的侧向加速度,以便产生一个检测信号。该充气机根据该检测信号而产生气体。该气囊最初折叠,并能通过该气体而膨胀。该气囊包括一主体部分和一凸起部分,该凸起部分在该主体部分的顶端部分处,这样,该凸起部分的内部空间与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相连。该凸起部分有至少一个开口,气体从该开口喷出。
其中,凸起部分可以成一管形,并在相对端有开口。也可以是,该凸起部分可以在与该主体部分相连的部分中有该至少一个开口。
而且,该凸起部分最初可以被推入到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内,或者最初可以以使该凸起部分翻转的形式而被推入到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内。
而且,该主体部分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板,将该第一和第二侧板缝合到边缘部分内,这样,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外表面彼此相连。
这时,优选是该气囊有在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内的至少一个隔板。该隔板通过缝合第一和第二侧板的预定部分而形成。该预定部分可以是曲线形、圆形或半圆形。
该预定部分用于确定在膨胀过程中的气囊的膨胀方向。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包括一个加速度传感器、一个充气机和一个气囊。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大于一预定值的侧向加速度,以便产生一个检测信号。该充气机根据该检测信号而产生气体。该气囊最初折叠,并能通过该气体而膨胀。该气囊有在其内部空间内的至少一个隔板。
而且,该气囊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板,该第一和第二侧板缝合到边缘部分内,这样,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外表面彼此相连。该隔板可以通过缝合第一和第二侧板的预定部分而形成。该预定部分可以是曲线形、圆形或半圆形。
优选是,该预定部分用于确定气囊在膨胀过程中的膨胀方向。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用于侧撞击气囊装置的气囊包括一主体部分和一凸起部分,该凸起部分在该主体部分的顶端部分处,这样,该凸起部分的内部空间与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相连。该气囊最初折叠,并利用由充气机产生的气体而膨胀,该凸起部分有至少一个开口,气体从该开口喷出。
该凸起部分可以成一管形,并在相对端有开口。或者该开口在与主体部分相连的部分中。
该凸起部分最初可以被推入到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内,或者可以最初以使该凸起部分翻转的形式而被推入到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侧撞击气囊装置的气囊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板。该第一和第二侧板缝合到边缘部分内,这样,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外表面彼此相连。该气囊还可以包括设在该气囊内部空间内的至少一个隔板,该气囊最初折叠,并利用由充气机产生的气体而膨胀。
该隔板可以通过缝合第一和第二侧板的预定部分而形成。该预定部分可以是曲线形、圆形或半圆形。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表示在第一普通实例中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在第一普通实例中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剖视平面图;图3是表示在第二普通实例中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应用实例的正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安装状态的透视图;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工作状态的透视图;图6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工作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气囊装置的气囊在膨胀结束阶段时的形状的透视图;图8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气囊在折叠之前的剖视图;图9A、9B和9C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膨胀过程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第一变化形式的正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第二变化形式的正剖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工作状态的透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平面图;图14A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正剖图,图14B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侧剖图;图15A和15B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第一变化形式的正剖图和侧剖图;图16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第二变化形式的正剖图;图17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第三变化形式的正剖图;图18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第四变化形式的正剖图;图19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第五变化形式的正剖图;图20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第六变化形式的正剖图;
图21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第七变化形式的正剖图。
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透视图。参考图4,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包括气囊模块、充气机2和用于检测侧向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未示出)。在座位的侧部3有一对气囊模块和充气机2。气囊1装于气囊模块内。气囊1在工作之前进行折叠,以便使其体积较小。当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侧向加速度高于一预定值时,充气机2立刻喷出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喷射口与气囊1的气体流入口相连。这样,该高压气体供给到该气囊1内并使该气囊1快速膨胀。优选是该气囊1由一个易于在膨胀时被压力撕开的覆盖物所覆盖。
在有效膨胀阶段,气囊1膨胀成图5所示形状,以便保护乘坐者。气囊1通过将多个织物部分缝合而成。在膨胀过程中和在膨胀结束阶段,该气囊的形状根据缝合部分而确定。高压气体从充气机2的气体喷射口喷出,并供给到折叠的气囊1中。气囊1根据高压气体的供给而立即从折叠状态展开,并沿预定方向或膨胀方向L延伸,如图5所示。包含该膨胀方向L的垂直平面位于乘坐者和汽车的侧车体之间,尤其是位于乘坐者和中立柱或门的窗玻璃之间。膨胀方向L指向右上或左上方向,如图5和6所示。该气囊1在靠近乘坐者的一侧有一内侧板,在远离乘坐者的一侧有外侧板,如图6所示。
如图7所示,气囊1包括气囊主体部分和凸起部分4。该主体部分6和凸起部分4通过将两织物片缝合而形成一体。在膨胀后的气囊1中,凸起部分4从气囊主体部分的顶端部分6沿膨胀方向L凸出。该凸出部分4成管状形状,并沿垂直于膨胀方向L的方向L’延伸。该凸起部分4在其相对端有开口5,高压气体从该开口喷出。也就是,该开口起到排气孔5的作用。
如图8所示,膨胀前,凸起部分4沿与膨胀方向L相反的方向被推入气囊1中并保持其形状,这样,该凸起部分4到达气囊1的两侧板之间。图8中所示的气囊1沿多个折叠线a、b和c折叠,以便减小体积,并作为气囊模块而装入座位的侧部3中,如图4所示。
图9A、9B和9C表示了如上述折叠的气囊1的膨胀过程。膨胀气体从气囊内的一个区域快速喷射,如箭头a1、a2和a3所示。如箭头a所示,膨胀气体气流撞上凸起部分4的壁8,形成沿壁8的气流b,并从在凸起部分4的两端处的排气孔5喷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凸起部分4的排气孔5沿垂直于膨胀方向L的方向形成。高压气体逆着该凸起部分4的壁8而流动,流动力有限。从排气孔5喷出的气体受到气囊1的表面的阻力,流速有限,因为在垂直方向上,该凸起部分4小于该主体部分的宽度。这种限制在膨胀开始阶段很强烈,如图9A所示,而在膨胀中间阶段变弱,如图9B所示,并在膨胀结束阶段变得最弱,如图9C所示。在如图9c所示的时候,乘坐者的身体压住上述内侧板。这时,喷出气体的量很大,气囊1内的压力开始小于膨胀开始阶段和膨胀中间阶段的压力。也就是,当外力作用在乘坐者上时,该气囊1膨胀而能够有效保护该乘坐者。
图10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第一变化形式。该第一变化形式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提供有凸起部分4’,但是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排气孔5’并不形成于凸起部分4’的两相对端。一个或多个排气孔5’(该实例为两个)形成于凸起部分4’的近部区域。该第一变化形式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一样,沿膨胀方向L的气流通过该凸起部分4’而减速,并且转向至垂直于膨胀方向L的方向C,然后,气体从该排气孔5’流出。
图11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的第二变化形式。在该气囊装置的第二变化形式中,气囊1的凸起部分4沿与膨胀方向L相反的方向进一步推进到两侧板之间的内部,如图11所示。这样,能够调节气囊1充分膨胀的时间。当有排气孔5时,凸起部分4的翻转是有效的。
在该实施例中,在膨胀开始阶段,凸起部分4由气囊1内的气体压力推动,并转变成扁平形状以靠近排气孔5。因此,从该凸起部分4的排气孔5流出的气体量很有限。为此,在膨胀开始阶段的膨胀速度比在图8中所示实例的膨胀速度更快。在膨胀过程中,该凸起部分4再沿方向L翻转至正常形状。在膨胀结束阶段,该凸起部分4通过内部压力而沿膨胀方向L被推出。这样,在该第二变化形式中的气囊1具有与图9A、9B和9C中所示的上述膨胀过程相同的膨胀过程。
下面将介绍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
图12和13表示了在有效膨胀阶段时该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缝合气囊1的膨胀形状。在膨胀过程中,通过多个织物部分的组合,该气囊1膨胀而具有预定形状。也就是,膨胀中该气囊1的几何形状根据连接区域Z而确定。这样,可以确定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W1和W2,在该水平方向上,内侧板1a和外侧板1b彼此相对。高压气体从充气机2的气体喷口输出并进入折叠的气囊1。气囊1接收所述供给到内部空间内的高压气体,并立即从折叠状态沿膨胀方向L膨胀,如图12所示。包含膨胀方向L的垂直平面位于乘坐者和汽车的侧部之间,尤其是位于乘坐者和中立柱或车门的窗玻璃之间。该膨胀方向L指向右上方向或左上方向。
在图13中,乘坐者的身体的上部尤其是胸部与气囊1相撞,如线Y所示。通过该撞击,宽度W1和宽度W2变得更窄。结果,气囊1中的内侧板1a和外侧板1b变得几乎彼此平行,这样,该气囊1能够有效保护乘坐者的身体。
图14A表示了在膨胀结束阶段时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形状。该气囊1的内部空间沿垂直于膨胀方向L的垂直方向被隔板4A和4B分隔成空间部分1A、1B和1C,如图14B所示。隔板4A和4B沿膨胀方向L设在气囊1的中部区域。这样,该隔板4A和4B大致在膨胀过程中确定了气囊1的形状。
隔板4A和4B大致平行于膨胀方向L并在中部区域从气体流入口附近向气囊1的顶部延伸,由充气机2产生的高压气体向该气体流入口供给。隔板4A和4B作为内侧板1a和外侧板1b的线性缝合部分,如图14B所示。气囊1的外周边部分或边缘部分缝合成与内侧板1a的外表面以及外侧板1b的外表面相连。隔板4A和4B缝合成与内侧板1a的内表面以及外侧板1b的内表面相连。
尽管气囊1的内部空间被分开,高压气体从气体流入口朝气囊1顶部的流动如三股气流5A、5B和5C所示。气流5A形成于气囊1的上边缘部分和隔板4A之间,气流5B形成于隔板4A和隔板4B之间,气流5C形成于气囊1的下边缘部分和隔板4B之间。三股气流5A、5B和5C在气囊1的顶部区域1A中合成一股气流。
隔板4A和4B确定了这三股气流路径5A、5B和5C。因为在气流路径5A、5B和5C中的高压气体的流动可以确定,因此能够控制气囊1在空间5A、5B和5C中的膨胀过程或隔板4A和4B的位置和形状。这样,隔板4A和4B能够确定气囊1在膨胀过程中的形状,以便该气囊1以较高速度膨胀至最终形状。
图15A和15B表示了在膨胀结束阶段在气囊装置的第一变化形式中的气囊1的形状。在该第一变化形式中,提供有单个隔板4A。该隔板4A在气囊1的近端区域大致平行于膨胀方向L,且沿膨胀方向L向上延伸。该隔板4A延伸至靠近气囊1上边缘部分的区域。这样,形成有两个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5D的宽度比气流通道5E窄。因此,高压气体难于流过气流通道5D。因此,在膨胀过程中,气囊1以稍微高于膨胀方向L的方向膨胀。这样,通过提供不对称的空间,能够控制在膨胀过程中的气囊1的膨胀方向和形状。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第二变化形式的正剖图。参考图16,该第二变化形式与图14A和14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一样,采用与该第二实施例相同的两隔板4A和4B。不过,在该第二变化形式中,与图14A和14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相比,该隔板4A和4B从气囊1的近端区域向靠近该气囊1顶端的区域延伸。隔板4A从近端区域的下部靠近气囊1的上边缘部分,并沿该气囊1的上边缘部分形成较大弯曲。而且,隔板4B靠近气囊1的下边缘部分,并沿该气囊1的下边缘部分形成较小的弯曲。这样,在膨胀过程中,气囊1沿向下方向的膨胀超过沿膨胀方向L的膨胀。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第三变化形式的正剖图。在该第三变化形式中,在图14A和14B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隔板4A和4B同样在中间区域平滑弯曲。因此,各气流通道5A、5B和5C包括具有增大截面的区域和具有减小截面的区域。气流通道5A由在上游侧的较窄气流通道5A-1和在下游侧的较宽气流通道5A-2形成。气流通道5B由在上游侧的较宽气流通道5B-1和在下游侧的较窄气流通道5B-2形成。气流通道5C由在上游侧的较窄气流通道5C-1和在下游侧的较宽气流通道5C-2形成。气囊1的膨胀速度能够通过采用较窄气流通道和较宽气流通道的组合而进行控制。
图18是表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第四变化形式的正剖图。在该第四变化形式中,隔板4A和4B的起始点集中在近端区域的下部的一个区域周围。高压气体从充气机2流入的气体流入口位于该区域内。隔板4A和4B朝着顶部区域延伸并彼此进一步间隔开。这样,在隔板4A和4B之间的气流通道在下游侧较宽。将第三隔板4C添加到隔板4A和4B之间的较宽气流通道中。这样,通过这三个隔板4A、4B和4C形成四个气流通道(空间部分)1A、1B、1C和1D。
高压气体从气体流入口流入气囊1中,并通过上述四个气流通道而沿径向沿四个方向流动,并在上方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在该膨胀过程中,膨胀方向L能够很好地确定,同时达到整流(rectification)效果。沿径向方向的气流使得膨胀特性良好。
图19是表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第五变化形式的正剖图。隔板4F具有一个用于在气囊1中心部分中的封闭的局部圆形区域6的缝合线。气流通道5E-1和5E-2在该局部区域6的两侧形成中心整流线7-1和7-2,该局部区域6的两侧分别沿垂直于侧板的方向减弱(sink)。这样,该第五变化形式显示了低阻力整流特性。
图20是表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第六变化形式的正剖图。隔板4F-1、4F-2和4F-3具有环绕三个局部圆区域6-1、6-2和6-3的缝合线,该三个局部圆区域6-1和6-2和6-3布置在气囊1中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各气流通道5E-1、5E-2和5E-3形成了在相应局部区域两侧的中心整流线,该局部区域的两侧分别沿垂直于气囊1侧板的方向而减弱。该第六变化形式显示了低阻力整流特性,并在形状限制上更好。
图21是表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的第七变化形式的正剖图。该第七变化形式与第六变化形式一样,隔板4G-1、4G-2和4G-3布置在气囊1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不过,在该第七变化形式中,各隔板4G-1、4G-2和4G-3具有环绕三个局部半圆区域6-1、6-2和6-3中的相应一个的缝合线。该局部圆区域并没有被完全环绕,其下游侧开口。该开口易于对下游侧进行形状限制。各气流通道5E-1、5E-2和5E-3形成了在相应的局部区域两侧的中心整流线,该局部区域的两侧沿垂直于气囊1侧板的方向而减弱。该第七变化形式显示了低阻力整流特性,并在形状限制上更好。
如上所述,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被明确确定。气流通道的形状被明确确定,而且,膨胀气体被整流且膨胀效率增加。并能同时进行形状限制和整流操作。
对于本发明的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在膨胀过程中的膨胀形状限制是特意确定的。而且,能够预先确定在膨胀开始阶段的快速膨胀和在膨胀结束阶段的气体排出。因此,能够高效利用膨胀能量。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包括一个加速度传感器,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大于一预定值的侧向加速度,以便产生一个检测信号;一个充气机,该充气机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而产生气体;以及一个气囊,该气囊最初折叠,并通过所述气体而膨胀,其中,所述气囊包括一主体部分和一凸起部分,该凸起部分在所述主体部分的顶端部分处,这样,所述凸起部分的内部空间与所述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相连,所述凸起部分有至少一个开口,气体从该开口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分呈管形,并在相对端有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分在与所述主体部分相连的部分中有所述至少一个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分最初被推入到所述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分最初以使该凸起部分翻转的形式而被推入到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板,该第一和第二侧板缝合到边缘部分内,这样,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外表面彼此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气囊有至少一个设在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内的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隔板通过缝合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预定部分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部分是曲线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部分是圆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部分是半圆形。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部分用于确定在膨胀过程中所述气囊的膨胀方向。
13.一种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包括一个加速度传感器,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大于一预定值的侧向加速度,以便产生一个检测信号;一个充气机,该充气机根据该检测信号而产生气体;以及一个气囊,该气囊最初折叠,并能通过该气体而膨胀,其中,所述气囊有设在所述气囊的内部空间内的至少一个隔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气囊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板,该第一和第二侧板缝合到边缘部分内,这样,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外表面彼此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隔板通过缝合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预定部分而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部分是曲线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部分是圆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部分是半圆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部分用于确定所述气囊在膨胀过程中的膨胀方向。
20.一种用于侧撞击气囊装置的气囊,包括一主体部分;以及一凸起部分,该凸起部分在所述主体部分的顶端部分处,这样,所述凸起部分的内部空间与所述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相连,其中,所述气囊最初折叠,并利用由一充气机产生的气体而膨胀,所述凸起部分有至少一个开口,气体从该开口喷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气囊,其中所述凸起部分呈管形,并在相对端有开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气囊,其中所述凸起部分在与所述主体部分相连的部分中有所述开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气囊,其中所述凸起部分最初被推入到所述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气囊,其中所述凸起部分最初以使所述凸起部分翻转的形式而被推入到所述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内。
25.一种用于侧撞击气囊装置的气囊,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缝合到边缘部分内,这样,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外表面彼此相连,以及所述气囊还包括设在所述气囊内部空间内的至少一个隔板,所述气囊最初折叠,并利用由一充气机产生的气体而膨胀。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隔板通过缝合第一和第二侧板的预定部分而形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部分是曲线形。
28.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部分是圆形。
29.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部分是半圆形。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包括一个加速度传感器、一个充气机和一个气囊。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大于一预定值的侧向加速度,以便产生一个检测信号。该充气机根据该检测信号而产生气体。该气囊最初折叠,并能通过该气体而膨胀。该气囊包括一主体部分和一凸起部分,该凸起部分在该主体部分的顶端部分处,这样,该凸起部分的内部空间与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相连。该凸起部分有至少一个开口,气体从该开口喷出。
文档编号B60R21/21GK1367106SQ0210234
公开日2002年9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23日
发明者甲斐健, 中村隆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