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头轻型车的正面碰撞装置及平头轻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795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平头轻型车的正面碰撞装置及平头轻型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型车及其被动安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平头轻型车正面碰撞车身结构的一种变形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在国内生产的轻型车,特别是平头轻型车来说,其结构的耐碰性能和对乘员的保护性能较差,均不能通过国家正面碰撞试验(CMVD294规则)的要求。其原因在于平头型轻型车身前部变形吸能空间较小,车架主梁前部抗弯刚度弱,在碰撞过程中前纵梁易发生向上弯曲变形,前地板上翘,使车身前围、A柱及车身和乘员加速度大,严重影响了乘员的头部、胸部和腿部的伤害指标。这种情况存在于目前国内生产的绝大多数平头轻客,其车身结构不适应汽车碰撞安全性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轻型车的正面碰撞装置,从而有效地改善现有平头型轻客车身前部主要承载构件耐碰性,同时能有效地引导承载构件发生正确变形,极大地吸收碰撞能量,能保证在一定的乘员空间内有效地降低车身和乘员的加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头轻型车正面碰撞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前纵梁、前叉梁和吸能机构,其特点在于,所述吸能机构为由大吸能盒、小吸能盒嵌套组成的双层吸能机构,所述小吸能盒安装在大吸能盒内,所述吸能机构分别套装在所述前纵梁的左右主梁的前端部。
上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大吸能盒或/和所述小吸能盒上设置有用于产生轴向压缩溃变的弱化处理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弱化处理部为设置在所述吸能盒的对梁和腹板上的凹陷部。
上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吸能盒端口处设置有带有安装孔的连接板和托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纵梁的横梁上。
上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前纵梁的纵梁盖板下面设置主梁加强件,和/或在所述前叉梁槽型梁内设置前叉加强件。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带有正面碰撞装置的平头轻型车,包括车身、车架和驱动机构,其特点在于,还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前纵梁、前叉梁和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为由大吸能盒、小吸能盒嵌套组成的双层吸能机构,所述小吸能盒安装在大吸能盒内,所述吸能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前纵梁的左右主梁的前端部。
上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大吸能盒或/和所述小吸能盒上设置有用于产生轴向压缩溃变的弱化处理部。
上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局部弱化处理部为设置在所述吸能盒的对梁和腹板上的凹陷部。
上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大吸能盒端口处设置有带有安装孔的连接板和托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纵梁的横梁上。
上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前纵梁的纵梁盖板下面设置主梁加强件,和/或在所述前叉梁槽型梁内设置前叉加强件。
通过在车身前部增加缓冲吸能装置,使该装置的轴向压缩刚度要低于前纵梁的轴向压缩刚度,且其刚度在该设置溃缩时要具有相对稳定的数值,防止其刚度急剧下降情况的出现;在此基础上,在前纵梁和车身前部缓冲吸能装置中对梁和腹板进行相应的弱化处理,避部凹陷引导纵梁和车前部缓冲吸能装置发生轴向压缩溃变,从而提高整个装置的吸能水平。同时,对车辆前纵梁和主梁和三叉梁根部进行加强,加强的要使前纵梁具有足够的抗弯刚度和足够的轴向压刚度,以控制前纵梁的弯曲变形和轴向压缩变形。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平头轻型车在结构的耐碰性和对乘员的保护方面均具有突出的表现。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大吸能盒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小吸能盒立体示意图图3是由图1和图2中大小吸能盒组成的双层吸能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主梁加强件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前叉梁加强件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示轻型车前纵梁吸能和加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6中,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平头轻型车前纵梁吸能和加强结构,包括吸能机构10、主梁加强件4、前叉梁加强件5、车架6、车架的前横梁61、车架的前纵梁61、车架的前叉梁63。在图1、图2和图3中,该吸能机构又包括大吸能盒1和小吸能盒2,其中大吸能盒1和小吸能盒2均为棱台状盒体,一面开口,开口处销大于盒体底部,小吸能盒2和大吸能盒1两者里外嵌套形成双层结构。其中大吸能盒1又包括在开口两侧的连接板11、托板12、四棱台状盒体13、和设置在四棱台状盒体13腹部对梁上的两处凹陷部131,连接板11上设置有连接孔111。其中,小吸能盒1又包括在开口两侧的连接板21、托板22、四棱台状盒体23、和设置在四棱台状盒体13腹部对梁上的一处凹陷部231,连接板21上设置有连接孔211。大吸能盒1和小吸能盒装在左右前纵梁61的最前端,由于其吸能效果好,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安装它后可使整车加速度及变形大大减少。
在图4、图5和图6中,为了加强抗冲击性,在前叉梁63的槽型梁里面焊装有前叉梁加强件5,而在纵梁盖板下面焊装主梁加强件4。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安装它们后可使前纵梁翘曲及方向盘后移量大大减少。
轻型车正面碰撞装置的核心是吸能机构和左右前纵梁、左右前叉梁的加强,当然还可增加其它一些辅助措施。如,选用符合碰撞强度要求的座椅和安全带,选用塑料油箱,选用夹层前风挡玻璃,选用高强度发动机悬置软垫,传动轴增加U型保护装置,将发动机副盖整体加强等等,这些措施与本装置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整体上明显地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安全。
该平头轻型车,在没有增加安全气囊的吸能管柱的情况下,只增加了本装置就可达到正面碰撞安全法规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平头轻型车正面碰撞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前纵梁、前叉梁和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机构为由大吸能盒、小吸能盒嵌套组成的双层吸能机构,所述小吸能盒安装在大吸能盒内,所述吸能机构分别套装在所述前纵梁的左右主梁的前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吸能盒或/和所述小吸能盒上设置有用于产生轴向压缩溃变的弱化处理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弱化处理部为设置在所述吸能盒的对梁和腹板上的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端口处设置有带有安装孔的连接板和托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纵梁的横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的纵梁盖板下面设置主梁加强件,和/或在所述前叉梁槽型梁内设置前叉加强件。
6.一种带有正面碰撞装置的平头轻型车,包括车身、车架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前纵梁、前叉梁和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为由大吸能盒、小吸能盒嵌套组成的双层吸能机构,所述小吸能盒安装在大吸能盒内,所述吸能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前纵梁的左右主梁的前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吸能盒或/和所述小吸能盒上设置有用于产生轴向压缩溃变的弱化处理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弱化处理部为设置在所述吸能盒的对梁和腹板上的凹陷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吸能盒端口处设置有带有安装孔的连接板和托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纵梁的横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7、8或9所述的正面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的纵梁盖板下面设置主梁加强件,和/或在所述前叉梁槽型梁内设置前叉加强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头轻型车正面碰撞装置及安装该碰撞装置的平头轻型车,该碰撞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前纵梁、前叉梁和吸能机构,吸能机构为由大吸能盒、小吸能盒嵌套组成的双层吸能机构,小吸能盒安装在大吸能盒内,吸能机构分别安装在前纵梁的左右主梁的前端部。采用上述设置的平头型轻客车,能有效地引导承载构件发生正确变形,极大地吸收碰撞能量,能保证在一定的乘员空间内有效地降低车身和乘员的加速度。
文档编号B60R19/04GK2608349SQ0228581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0日
发明者林恩涛, 陈亚军, 安鉴民, 王庆龙, 许先锋, 李达基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