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492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避震脚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的脚轮,尤指一种使用于行李箱的避震脚轮。
背景技术
一般行李箱为了使用方便,携带重物时,可将行李箱拖曳行走,因此行李箱脚轮对现代人使用的行李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当行李箱的脚轮发生故障时,行李箱的使用形同瘫痪,再者行李箱纵使不故障,轮轴在使用时与脚轮壳体发生振动而产生噪音,也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此外,当行李箱脚轮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时,行李箱整体随的跳动,对使用者而言,也很不舒服,且此种震动对脚轮轴部的轴孔承担极大的应力,也为缩短行李箱脚轮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实有待改良。
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行李箱避震脚轮,使行李箱在行走时,脚轮轮体与轮壳间具有一缓冲作用,令使用者握持行李箱把手行走时,无不适的振动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避震脚轮,使行李箱在行走时,其脚轮与地面间磨擦所产生的噪音减至最低。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避震脚轮,因其轮体与轮壳间具有缓冲弹簧,使轮体遇路面不平所产生的冲击作用为缓冲弹簧所吸收,故可使脚轮轴部的磨耗率减至最低。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其所采行的技术方案包括一轮壳及一轮体,该轮壳具有一垂直部,及一与垂直部连成一体的隆起水平部,该隆起水平部内设轮穴,其特征为,该轮壳的轮穴内与轮体间设一可吸收轮体行走时产生振动的缓冲避震装置。
较佳地,该避震装置包括一设在轮壳隆起水平部上的突出筒体,一与该轮体枢设在一起的活动内壳体,一设在活动内壳体上的突柱,一套设在该突柱上并置于轮壳上突出筒体内的避震弹簧。
较佳地,该避震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设在隆起水平部轮穴内壁两侧下端的第一对斜向长形导槽及一设在隆起水平部轮穴内壁两侧并与第一对斜向长形导槽同一导向方向的第二对斜向长形导孔。
较佳地,该避震装置进一步包括;该活动内壳体为一类似ㄇ形壳体,该壳体对应于上述轮壳的斜向长形导槽及导孔的下方两侧设一对下轴孔及其上方两侧也设一对上轴孔,其中,下轴孔是供轴梢穿入支撑轮体,使该活动壳体下方以轴梢为支轴而旋转,而上轴孔则用以固定梢钉的头部由ㄇ形壳体的内部往外穿出并穿过轮壳上的导孔,再以C形扣环在轮壳外部予以扣住。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轮壳的轮穴内与轮体间设一可吸收轮体行走时产生振动的缓冲避震装置,使行李箱在行走时,脚轮轮体与轮壳间具有一缓冲作用,使得使用者握持行李箱把手行走时,无振动感,并且使脚轮与地面间磨擦所产生的噪音减至最低、该减震装置具有缓冲弹簧,使轮体遇路面不平所产生的冲击作用为缓冲弹簧所吸收,故可使脚轮轴部的磨耗率减至最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点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益加明晰。
本实用新型的避震脚轮,如图1-4所示,包括一轮壳10,一避震弹簧20,一活动内壳体30及一轮体40,其中,该轮壳10包括一垂直部11,一与垂直部11连成一体的隆起水平部12,隆起水平部12内设轮穴120,一设在隆起水平部12上的斜向突出筒体13,一设在隆起水平部轮穴120内壁下端两侧的第一对斜向长形导槽16-16及一设在隆起水平部轮穴120内壁上端两侧与第一对斜向长形导槽16-16相同方向设置的第二对斜向长形导孔17-17;该活动内壳体30为一类似ㄇ形壳体31,其顶面与轮壳10的突出筒体13同一轴心位置上设置一突柱32,可供上述避震弹簧20套入而装设在突出筒体13内,该壳体30对应于上述轮壳10的第一对斜向长形导槽16-16及导孔17-17的下方两侧设一对下轴孔36-36及其上方两侧也设一对上轴孔33-33。其中,下轴孔36-36供轴梢37及铆钉373穿入支撑轮体40,即轮体40的轴孔42-42装设培林43-43后,装设在活动壳体30下方以轴梢37为支轴而旋转,而上轴孔33-33则用以固定梢钉34的头部由壳体30的内部往外穿出,并穿过轮穴120上端的两斜向长形导孔17-17,再以C形扣环35扣持在隆起水平部12的外表面,如图2及5所示。
组装时,如图2-4所示,先将轮体40装上培林43-43放入壳体30内,藉轴梢37穿过轴孔36,轮轴孔42再以铆钉373予以铆固而与壳体30组合枢接在一起,梢钉34及C形扣环35,如上所述穿设轴孔33,然后在壳体30的突柱32上套设避震弹簧20装入轮壳10的水平部12轮穴120内,令轴梢37的两端扣入壳体10的第一对斜向长形导槽16-16内,并可在其内移动,同时使梢钉34穿设轴孔33及第二对斜向形导孔17-17而以C形扣环35扣止并枢设在轮壳10的水平部12上,如图2及5所示,此时,避震弹簧20适可容置在轮壳10的水平部12上的斜向突出筒体13内,因而使轴梢37的第一端371、第二端373及两梢钉34端部可分别枢设于轮壳10的水平部轮穴120内的第一对斜向长形导槽16-16及第二对斜向长形导孔17-17内,亦即令带有轮体40的壳体30可在轮壳10的水平部轮穴120的第一斜向长形导槽16-16及第二斜向长形导孔17-17内移动。
当行李箱呈站立时,如图3所示,受避震弹簧20的作用,使壳体30及轮体40以轴梢37及梢钉34分别枢设在轮壳10轮穴内的一对下斜向导槽16-16及一对上斜向导孔17-17的下端内,当行李箱被倾斜拖曳使用时,如图4所示,行李箱的整个荷重便加诸于壳体30及轮体40而转移至避震弹簧20上,而使避震弹簧20受到挤压作用,因而当行李箱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时,轮体40便以轴梢37及梢钉34的两端部在轮壳轮穴120内的第一及第二斜向长形导槽16-16及导孔17-17内上、下摆动而产生缓冲作用,其振动力大部份为避震弹簧20所吸收,故使用者握持行李箱把手时无不适感,同时行李箱行走时,轮体与轮壳间的旋转噪音也可减少至最低程度,此外轮体的轴梢37以浮动枢接支撑轮体40于轮壳轮穴120内的第一斜向长形导槽16-16及第二斜向长形导孔17-17内,故行李箱脚轮的磨耗也可相对减至最低。
此外,本实用新型为使避震弹簧20可由脚轮壳体10的外观视及其缓冲的动作状态,如图2及5所示,于脚轮壳体朝外一侧壁12A上设置一透明窗口14,该透明窗口14由筒体13的外周窗口130延伸固定一透明块体140,该透明块体140包括一面板部141及一连接部142,该连接部142内端接设于筒体13的窗口130上,如图5所示,由于透明窗口14的连接部142与弹簧20的筒体13结合为一体,故装上行李箱后不虑有任何障碍物所阻挡,再者,该透明块体140尚可藉固定螺丝15-15将透明块体140由轮壳体的侧板上的通孔15A-15A及面板部141上的两通孔145-145而一齐锁固在行李箱框架(图中未示)上,使脚轮增加一固定点,以增强脚轮的稳固性。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避震脚轮,包括一轮壳及一轮体,该轮壳具有一垂直部,及一与垂直部连成一体的隆起水平部,该隆起水平部内设轮穴,其特征为,该轮壳的轮穴内与轮体间设一可吸收轮体行走时产生振动的缓冲避震装置。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行李箱避震脚轮,其特征为,该避震装置包括一设在轮壳隆起水平部上的突出筒体,一与该轮体枢设在一起的活动内壳体,一设在活动内壳体上的突柱,一套设在该突柱上并置于轮壳上突出筒体内的避震弹簧。
3.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行李箱避震脚轮,其特征为,该避震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设在隆起水平部轮穴内壁两侧下端的第一对斜向长形导槽及一设在隆起水平部轮穴内壁两侧并与第一对斜向长形导槽同一导向方向的第二对斜向长形导孔。
4.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行李箱避震脚轮,其特征为,该避震装置进一步包括,该活动内壳体为一类似ㄇ形壳体,该壳体对应于上述轮壳的斜向长形导槽及导孔的下方两侧设一对下轴孔及其上方两侧也设一对上轴孔,其中,下轴孔供轴梢穿入支撑轮体,使该活动壳体下方以轴梢为支轴而旋转,而上轴孔则用以固定梢钉的头部由ㄇ形壳体的内部往外穿出并穿过轮壳上的导孔,再以C形扣环在轮壳外部予以扣住。
专利摘要一种行李箱避震脚轮,包括一轮壳及一轮体,该轮壳与轮体间枢设一可吸收轮体行走时产生振动的缓冲避震装置,使得使用者握持行李箱把手行走时,无不适的振动感,且使脚轮与地面间磨擦所产生的噪音及脚轮轴部的磨耗率减至最低。
文档编号B60B37/10GK2654384SQ03206849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4日
发明者林哲宏, 刘文华 申请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