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024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电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风电机动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电动技术、风力技术、蓄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电能源的越来越丰富,实用、高效、节能、环保交通工具发展的要求,在电动车、燃油机车、风力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设计了风电机动车,以补充和发展现用机动车和电动车。
风电机动车是风力技术、电动技术和燃油机车的组合,综合各方的功能和特点,互补互辅,以发展各方面的优势,弱化单方面的缺陷,突破现有交通工具的构成,利用微型或小型风力机,将自然界的风能,行进中的阻力气流转化为电能,通过调节器输送到蓄电池或工作的电器;也可通过充电器将交流电变压、整流后输送给蓄电池储存起来。蓄电池中的电能通过调速器等控制器后输给直流电机,电机将电能转化为转矩,带动驱动机构。利用小型汽油机或小型柴油机作功,发动机输出的扭矩,经过传动系统降速增大扭矩后,传给驱动机构,使驱动轮旋转。在日常工作中,将单相交流电作为风电机动车蓄电池的首要补充能源,风力发电机和磁电机作为行驶中的补充能源或停止时的辅助能源,燃油发动机作为电能不能满足行驶条件时的动力源。
为了保证风力发电机和磁发电机供电电压的基本稳定,避免蓄电池的电流大量流入发电机,在发电机与蓄电池和电机专用电器之间串联有调节器。
在风力发电机的前方,设有风道,风道中设有可关闭的风门,风门通过欠电流继电器控制,也可人工机械控制。
风电机动车以摩托车或汽车结构为主。
风电机动车比燃油车环保、节能;动力源丰富,并有多重保障,消费成本低。与电动车相比,将前进中的阻力转化为动力能源,增加了蓄电池的能源补充方式和获取途径。在发动机等排量的情况下,延长了交通里程;在等里程的情况下,减少了发动机的排量和蓄电池的容量。克服了电动车、燃油机车动力方式单一,蓄电池储能小,行驶中不可充电或电动不能满足行驶时缺乏动力的遗憾,为电动车的中、长途行驶提供了动力保障,为燃油机车的动力小型化提供了动力支持。
应用传统摩托车,经济汽车的制造技术和生产设备,结合电动车技术和风能应用技术,就可进行风电机动车的生产生产设备基础好,配件通用性广,标准化程度高,市场发展空间大。应用该技术可生产风电机动摩托车、风电机动经济型汽车等系列产品,为我国汽车的大众化、家庭化打下技术基础。随着蓄电池技术、电子技术、风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效能、环保、低成本、低消费的风电机动车系列产品,将走进千家万户,使传统的摩托车走进一个新的消费世界和发展空间。
权利要求
一、主要技术特征风电机动车车是电动技术、风力技术和燃油机动车的技术组合,利用微型或小型风力发电机将自然界的风能、行驶中的空气阻力气流转化为电能,也可通过充电器将单相交流电变压、整流后输给蓄电池,蓄电池储存电能,电能输给直流电机作功,带动驱动机构;也可利用小型汽油机或小型汽油机作功,带动驱动机构,使驱动轮旋转。该车环保、节能、时尚、消费成本低。
二、请求保护范围1、一种风电机动车,由风力发电机机构、电动驱动机构和燃油发动机驱动机构组成,仿摩托车、汽车外型构造,由直流电驱动或燃油发动机驱动。其特征是在电动车和燃油机车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风力发电机构,使蓄电池既有单相交流电充电,也可用风力发电机发电充电和磁发电机充电。驱动机构既可用直流电带动直流电机驱动,也可用燃油发动机带动驱动机构工作。2、根据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动车,其特征是将单相交流电作为风电机动车蓄电池的首要补充能源,风力发动机和磁发电机作为行驶中的补充能源或停止时的辅助能源,燃油发动机作为电能不能满足行驶条件时动力源。3、根据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动车,其特征是在发电机与蓄电池和电机等用电器之间串联有调节器,以保证风力发电机和磁发电机供电电压的基本稳定,避免蓄电池的电流大量流入发电机。4、根据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动车,其特征是仿摩托车、汽车外型构造,5、根据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动车,其特征是在发电机与蓄电池和电机专用电器之间串联有调节器。6、根据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动车,其特征是在风力发电机的前方,设有风道,风道中设有可关闭的风门,风门通过欠电流继电器控制,也可人工机械控制。
全文摘要
风电机动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之一。是风力技术,电动技术和燃油机车的组合和综合。利用微型或小型风力机,将自然界的风能,行进中的阻力气流转化为电能,也可通过充电器将交流电变压、整流后输送给蓄电池储存起来。蓄电池储存电能,电能通过直流电机作功,带动驱动机构,使驱动机构旋转。风电机动车既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时尚的消费品味。技术成熟度高,设备基础好,市场发展潜力大。应用该技术可生产风电机动摩托车、风电机动经济型汽车等系列产品,为我国的汽车家庭化、大众化打下机械制备和技术基础。现只需技术和结构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文档编号B60K6/20GK1546333SQ200310106510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30日
发明者陈志丹 申请人:陈志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