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间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273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桥间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具体说是一种安装在具有传递和切断发动机输出扭矩功能的前桥上,实现整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之间切换的汽车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轻型汽车的驱动形式分为二驱(2WD)和四驱(4WD),二驱分为前驱、后驱,四驱分为全时四驱和分时四驱。无论是前驱还是后驱,都是只有两个车轮在驱动,在平稳良好的路面上行驶时比较好,如果路况不好,车轮的驱动力差,就会出现打滑、空转、侧滑等情况。而分时四驱应用比较灵活,可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在两轮驱动和四轮驱动之间切换,有效地利用整车的行驶功能,适时节省整车的油耗。而这种两轮驱动和四轮驱动之间的转换则需要使用桥间离合器来完成。
目前,在国内汽车行业里普遍采用两种前桥离合器轮边手动离合器和轮边自动离合器,但这两种离合器存在着很大的缺点(1)轮边手动离合器采用这种离合器,当需要前轮驱动时,人需下车将轮边离合器的拨钮从自由状态(FREE)旋至锁死状态(LOCK),完成汽车的四驱功能。当不需要前轮驱动时,人需下车将轮边离合器的拨钮从锁死状态(LOCK)旋至自由状态(FREE),使汽车恢复二驱状态。该结构离合器操作不方便,适合应用在低挡四驱车上。
(2)轮边自动离合器由四驱变两驱时,需将车后倒1~2米,方可将前轮边离合器摘下,变成两驱状态。由于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可靠性差,目前已成为淘汰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整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之间切换的桥间离合器装置,它能使汽车在两轮驱动和四轮驱动之间转换,同时结构先进、成本较低、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汽车前轴,其特征在于前轴由内半轴和外半轴组成,在内半轴和外半轴之间安装有半轴分离器总成,半轴分离器总成包括一个与拨叉连接的的滑动齿圈,滑动齿圈带有内花键,内花键与内半轴端部的花键及外半轴端部的花键选择性地相啮合,在前桥壳上固定安装有气室,气室的两侧设有进排气口,气室推杆与拨叉轴相连接。
通过操作驾驶室中的控制按钮,启动电磁阀开启发动机上真空罐阀门,依靠真空力带动气室推杆移动,继而使拨叉轴移动,通过拨叉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滑动齿圈平移,使滑动齿圈与内半轴端部的花键相啮合,或者使滑动齿圈与内半轴和外半轴端部的花键同时相啮合,从而实现二轮驱动与四轮驱动之间的相互切换。
本实用新型完全弥补了现有技术中两种离合器的不足之处,驾驶人员只需在驾驶室内操作电控按钮就可以实现二轮驱动与四轮驱动之间的切换,操作方便。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制造工艺简便,成本低,适合应用于各种车辆的二驱和四驱之间的切换。


图1是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前桥包。
图2是半轴分离器总成。
图3是图2的B向视图。
图4是拨叉的位置图。
图5是气室总成剖面图。
图中1、半轴分离器总成 2、伸缩胶套 3、气室总成 4、外半轴 5支承架 6、拨叉轴弹性套管 7、拨叉轴销 8、滑动齿圈9、轴承 10、内半轴 11、拨叉 12、分离器内壳 13、固定螺栓组件 14、加油塞组件 15、拨叉轴油封 16、拨叉轴17、分离器外壳 18、轴承 19、半轴分离器油封 20、外齿套 21、堵盖 22、轴承 23、定位销 24、放油塞组件 25、气塞 26、气室推杆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由图1可见,汽车前轴由内半轴10和外半轴4构成,在内、外半轴之间安装有半轴分离器总成1,半轴分离器总成1的详细结构如图2-4所示,它包括由内壳12和外壳17组成的壳体,内壳和外壳之间通过定位销23装配到一起,再用固定螺栓组件13锁紧。内半轴10通过轴承9安装在内壳一侧,内半轴在内壳上只能转动而不能轴向移动。内半轴的端部制有花键轴,滑动齿圈8带有内齿圈,与内半轴通过花键连接。滑动齿圈8的外缘带有凹槽,拨叉11装在滑动齿圈8的凹槽内,拨叉轴16与拨叉11固定连接。外半轴4的端部通过花键连接有一个外齿套20,外齿套20通过轴承18安装在外壳上,同时将轴承22压装到外齿套轴承内孔上,再将该轴承压装在内半轴10的轴承台上,堵盖21压装在外齿套内。外齿套20的内端带有可以和滑动齿圈8啮合的外齿。半轴分离器油封19、拨叉轴油封15压入分离器外壳上。拧紧注油塞14和放油塞24。
气室总成3通过支承架5固定安装在前轴壳上,气室总成的结构如图5所示。气室内安装有膜片将气室分隔成两个室,膜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室推杆26,气室推杆26装入气室本体的导向孔中,保证气室推杆26稳定移动。气室推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7与拨叉轴16固定连接,并在外面套装有拨叉轴弹性套管6。气室内安装有弹簧,气室设有排气口A和B,排气口通过阀门与真空罐相连通。
在气室推杆的外面装有伸缩胶套2,伸缩胶套2的一端安装在气室总成3上,另一端套在半轴分离器总成1的外壳17上。
二驱和四驱之间切换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桥间离合器的工作是通过拨叉11带动滑动齿圈8的移动来实现的。
(1)当装有该种桥间离合器的汽车前桥为非驱动状态情况下,驾驶人员在驾驶室内操纵电磁阀旋钮,使气室通过排气孔A与真空罐相连通,此时B孔通过电磁阀上的孔与大气压相通,在真空力作用下,气室推杆26带动拨叉轴16向右移动,同时通过拨叉11带动滑动齿圈8右移,使内半轴10花键与外齿套20花键啮合,从而使内半轴10与外半轴4连为一起,实现二驱变四驱的切换。
(2)当装有该种桥间离合器的汽车前桥为驱动状态情况下,驾驶人员在驾驶室内再次操纵电磁阀旋钮,使气室通过排气孔B与真空罐相连通,此时A孔通过电磁阀上的孔与大气压相通。在真空力作用下,气室推杆23带动拨叉轴25向左移动,同时通过拨叉11带动滑动齿圈8左移,使外齿套20与内半轴10分离,从而使内半轴10与外半轴4断开,实现四驱变二驱的切换。
权利要求1.桥间离合器装置,它包括汽车前轴,其特征在于前轴由内半轴和外半轴组成,在内半轴和外半轴之间安装有半轴分离器总成,半轴分离器总成包括一个与拨叉连接的的滑动齿圈,滑动齿圈带有内花键,内花键与内半轴端部的花键及外半轴端部的花键选择性地相啮合,在前桥壳上固定安装有气室,气室的两侧设有进排气口,气室推杆与拨叉轴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桥间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半轴的轴承台上通过轴承安装有外齿套,外半轴通过花键与外齿套啮合,滑动齿圈的内花键选择性地与内半轴端部的花键及外齿套的花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桥间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半轴分离器总成包括由内壳和外壳组成的壳体,内壳和外壳之间由螺栓固定连接,内半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内壳体上,内半轴的端部为花键轴,滑动齿圈的外缘带有凹槽,拨叉装在滑动齿圈的凹槽内,拨叉轴与拨叉固定连接,外齿套通过轴承安装在外壳上,外齿套的内端有外花键,滑动齿圈与内半轴和外齿套的花键之间选择性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说的桥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拨叉轴和气室推杆的外面安装有伸缩胶套,伸缩胶套的一端安装在气室总成上,另一端套在半轴分离器总成的外壳上。
专利摘要桥间离合器装置,它包括汽车前轴,其特征在于前轴由内半轴和外半轴组成,在内半轴和外半轴之间安装有半轴分离器总成,半轴分离器总成包括一个与拨叉连接的滑动齿圈,滑动齿圈带有内花键,内花键与内半轴端部的花键及外半轴端部的花键选择性地相啮合,在前桥壳上固定安装有气室,气室的两侧设有进排气口,气室推杆与拨叉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完全弥补了现有技术中两种离合器的不足之处,驾驶人员只需在驾驶室内操作电控按钮就可以实现二轮驱动与四轮驱动之间的切换,操作方便。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制造工艺简便,成本低,适合应用于各种车辆的二驱和四驱之间的切换。
文档编号B60K17/34GK2811053SQ20052009204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日
发明者刘冠礼, 王军, 李明利, 孙世明, 李晶, 伍晓莉, 刘少春 申请人: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