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309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扶手的儿童汽车座椅,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美国第US 2004/0070244 A1号专利公开案所揭示现有的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1包含一座部11和分别组装于座部11两端的二扶手13。该座部11具有分别位于两端二凹穴111、和位于界定每一凹穴111的壁面上的二组孔眼112。每一扶手13包括位于其侧面的一弹片131、和自弹片131突出的一组凸体132。借助凸体132分别卡合于不同高度的孔眼112内,而调整扶手13相对于座部11的高度。
但是上述弹片131通常是由塑料材料制成,且和扶手13一体成型,因此经过多次调整或经过一段时间造成材料变质,都会使得弹片131弹性疲劳,以致凸体132无法完全卡合于孔眼112内,丧失调整扶手13高度的功能。再者,为了方便上下调整扶手13的高度,所以凸体132大致呈弧形,经过多次调整后,凸体132会因磨损而无法确实地卡合在孔眼112内,使得可能因为使用者的手置放在扶手13上,而使扶手13突然下降吓到使用者。此外,按压二凸体132进行调整的方式,使用者须施较大的力量或以二手指头按压,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弹性件不易弹性疲劳,可长保调整扶手高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调整构件不易磨损,可稳固地将扶手固定在预定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调整操作简易且省力。
于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座椅,其包含有一座部、设置于该座部上的一扶手、和连接该扶手与该座部的一控制件,其特点是该座部具有一开口;该扶手局部容置在该开口内,且该扶手具有一直立的通道与多个横向的沟,这些沟分别和该通道相连通;该控制件具有一致动部、自该致动部延伸的一引导部、和自引导部局部横向延伸的一翼部,该致动部可滑动地卡合于该座部,该引导部可滑动地容置于该通道内;当该翼部容置于这些沟的其中之一内时,该翼部阻止该扶手相对于该座部运动,而将该扶手保持在相对于该座部的一预定高度;当该翼部未容置于这些沟的其中之一内时,该扶手可相对于该座部运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还包含一弹性件,该弹性件设于该控制件和该座部之间,用以复归该控制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控制件还具有位于该引导部的一凸部,该凸部加上该翼部的一总厚度,大于该沟的宽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还包含连接于该座部的一背靠。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还包含一衔接件,该衔接件卡合于该座部,该致动部可滑动地卡合于该衔接件,该引导部可滑动地容置于该通道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该衔接件具有一腔室和与该腔室相连通的一穿槽,该控制件的该致动部容置于该腔室内,该引导部穿过该穿槽并容置于该扶手的该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由于弹性件不易弹性疲劳以及调整构件不易磨损,可确保安全、可靠、稳固地调整扶手高度,且其调整操作简易省力。
熟悉本技术的人员可在阅读说明书之后,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的结构特点和优点。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进行详细说明,但附图不一定依照真正的比例绘制,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附图中的比例。附图中图1是现有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的组合侧视图,显示将扶手调整到较高的位置;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中,扶手和控制件的组合上视图,显示控制件的缺口对齐扶手的通道,允许上下调整扶手的高度;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的局部立体组合剖视图,显示控制件的翼片容置在扶手的沟内,而将扶手保持在预定的高度;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的组合侧视图,显示将扶手调整到较低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2,包含一背靠21、耦合或枢接于背靠21的一座部22、分别组装于座部22两端的二扶手23(图中只示其一)、二椭圆形衔接件24(图中只示其一)、二按钮式控制件25(图中只示其一)、和二弹性件26(图中只示其一)。
座部22具有分别位于二侧面的二椭圆形洞221、分别自每一椭圆形洞221的长轴和短轴向外延伸的四缺槽222、和位于座部22上端面且分别连通其中一洞221的二开口223。
衔接件24包括一圈椭圆形凸缘241、自凸缘241垂直延伸且在长轴两端形成阶梯的一阶梯状壁部242、分别位于二壁部242的二裂口247、自壁部242另一端垂直延伸的一底部243、由壁部242和底部243共同界定的一腔室244、大致形成于底部243中央的一个十字形穿槽245(图5)、和自椭圆形凸缘241的长轴与短轴平行壁部242延伸的四个钩状弹性第二卡合部246。
控制件25包括一椭圆形致动部251、自致动部251中央垂直延伸的一引导部252、分别自引导部252两侧中央平行椭圆形致动部251长轴方向延伸的四翼部253、分别位于每一侧两翼部253之间的二缺口254、分别自引导部252的自由端向两侧延伸并与翼部253上端面连成一体的二凸部255、和分别自椭圆形致动部251的长轴两端平行引导部252延伸的二钩状弹性第一卡合部256。
扶手23具有位于下半段的一纵向通道231、和分别自通道231横向延伸的多个沟232(本实施例以二个沟232为例)。
组装如图3、4、5所示,首先将弹性件26套设在控制件25的引导部252和翼部253的周围,其次将引导部252的自由端穿过衔接件24底部243的穿槽245,直到第一卡合部256卡合于衔接件24的裂口247处为止。此时弹性件26、控制件25的致动部251、和控制件25的部分引导部252都容置于衔接件24的腔室244内。
然后将上述次组合体塞入座部22的洞221内,并使衔接件24的第二卡合部246穿过座部22的缺槽222,进而卡合于座部22该处壁体的内侧,且衔接件24的凸缘241也抵住座部22。其中的缺槽222只是方便第二卡合部246穿过而已,但是因为第二卡合部246本身具有弹性,所以在另一实施例中可省略缺槽222,而当上述次组合体塞入座部22的洞221内时,第二卡合部246碰到座部22的壁体时会弹性变形,待穿过座部22的壁体后,第二卡合部246再弹回卡合于座部22的壁体内侧。
接下来,一手按压控制件25的致动部251,同时另一手将扶手23的下半段插入座部22的开口223内,并使控制件25的缺口254处的引导部252容置于扶手23的通道231内(如图4所示)。当扶手23继续向下滑动至控制件25的翼部253对齐扶手23的其中一个沟232时(例如较下端的沟232),若操作者不再按压控制件25,则控制件25会因弹性件26的弹性恢复力而复位,使翼部253容置或卡合于沟232内(如图5),使得扶手23无法任意变动高度(如图2所示)。
调整当一手按压控制件25的致动部251使控制件25的缺口254处的引导部252再度对齐扶手23的通道231时(如图4所示),容许用另一手上下(例如向下)调整扶手23的高度。当不再按压控制件25的致动部251时,如果控制件25的翼部253未容置于扶手23的沟232内时,扶手23仍可在控制件25引导部252的引导下,沿着通道231上下滑动。直到扶手23的其中一个沟232对齐控制件25的翼部253时,借助弹性件26的弹性恢复力使控制件25向外滑动复位,进而使控制件25的翼部253容置在扶手23的沟232内,而将扶手23保持在相对于座部22的一预定高度(如图5、6所示)。此外,因为凸部255加上翼部253的总厚度大于沟232之上下宽度,所以当控制件25向外滑动复位时,控制件25不会整体脱离扶手23。在另一实施例中,凸部255引导部252横向延伸而出但不与翼部253连接、或自翼部253向上/下延伸但不与引导部252连接,只要凸部255能够抵住扶手23的壳体,以防止控制件25脱离扶手23即可。
在上文最佳模式的实施例描述中,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2同时包含有分离的衔接件24和控制件25。但是在其它较佳实施例中,衔接件24的相关构造可一体成型于座部22,亦即省略了分离的衔接件24,而将控制件25直接组装于座部22。此外,背靠21也可视需要才装设于座部22。
此外,只有位于引导部252自由端的二翼部253用于容置在扶手23的沟232内,进而将扶手23卡合于预定高度。至于靠近致动部251的二翼部253,则只用于补强引导部252,防止引导部252断裂。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省略靠近致动部251的二翼部253,使控制件25只具有位于引导部252自由端的二翼部253。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权利要求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包含有一座部、设置于该座部上的一扶手、和连接该扶手与该座部的一控制件,其特征在于该座部具有一开口;该扶手局部容置在该开口内,且该扶手具有一直立的通道与多个横向的沟,这些沟分别和该通道相连通;该控制件具有一致动部、自该致动部延伸的一引导部、和自引导部局部横向延伸的一翼部,该致动部可滑动地卡合于该座部,该引导部可滑动地容置于该扶手的该通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还包含一弹性件,该弹性件设于该控制件和该座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控制件还具有位于该引导部的一凸部,该凸部加上该翼部的一总厚度,大于该沟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控制件还具有位于该翼部的一凸部,该凸部加上该翼部的一总厚度,大于该沟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还包含连接于该座部的一背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还包含一衔接件,该衔接件卡合于该座部,该致动部可滑动地卡合于该衔接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衔接件具有一腔室和与该腔室相连通的一穿槽,该控制件的该致动部容置于该腔室内,该引导部穿过该穿槽并容置于该扶手的该通道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还包含一弹性件,该弹性件设于该控制件和该衔接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控制件还具有位于该引导部的的一凸部,该凸部加上该翼部的一总厚度,大于该沟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控制件还具有位于该翼部的一凸部,该凸部加上该翼部的一总厚度,大于该沟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还包含连接于该座部的一背靠。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整扶手高度的儿童汽车座椅,包括彼此连接的背靠和座部、组装于座部上端的扶手、卡合于座部侧面的衔接件、可滑动地卡合于衔接件的控制件、和设置于控制件和衔接件之间的弹性件。该控制件具有引导部和自引导部侧面横向延伸的翼部,该扶手设有纵向通道和自通道横向延伸的多个沟。当翼部容置于其中之一沟内时,扶手被保持在相对于座部的预定高度;当按压控制件使翼部脱离沟时,扶手可借助引导部和通道的引导而上下滑动。
文档编号B60N2/26GK2848623SQ20052010529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8日
发明者陈舜民, 李建群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