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裂的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682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爆裂的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胎侧部的刚性进行加强且在轮胎爆裂时也能够以一定的速度行驶的防爆裂的充气轮胎。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爆裂的充气轮胎对胎圈填料的结构进行了改进,由此可防止因胎侧部的刚性增加引起的乘车舒适感下降现象,在急转弯时,能够防止胎圈从轮圈脱离。
背景技术
一般,充气轮胎通过轮胎内部的空气压支承车辆的重量。如果在轮胎的内部不存在空气压,则轮胎只能在其内面与轮圈紧贴的状态下行驶。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强制行驶,则轮胎的胎侧部会损坏。即使对破损的轮胎进行修理,也不能再发挥轮胎功能。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有下述方案,在胎侧部2的内侧面设置加强橡胶5,由此在轮胎内部不存在空气压时,使轮胎的胎侧部2支承车辆的重量。
在轮胎发生爆裂时,非常脆弱的部位就是胎圈部。
在轮胎中,胎圈部作为与轮圈接触的部位借助填充在轮胎内部的空气压力与轮圈牢固地贴紧。
但是,如果因爆裂在轮胎的内部不存在空气压力,则胎圈部呈单纯地挂在轮圈凸缘内部的状态。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继续行驶,则由于弯曲的胎侧部胎体向轮胎内侧引拉的张力变大,存在胎圈部容易从轮圈脱离而引起重大事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图2所示,本发明申请人曾经提出过下述申请(韩国专利申请第2004-0093273号)一种防爆裂的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1、胎侧部2和胎圈部3。胎体4跨设在胎面部1、胎侧部2和胎圈部3中。在所述胎侧部2的内侧设有加强橡胶5。所述胎圈部3由缠绕多根钢丝的胎圈芯30和设置在所述胎圈芯30上方的胎圈填料31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填料31包括第一胎圈填料311,设置在所述胎圈芯30的上方;第二胎圈填料312,设置在所述第一胎圈填料311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轮圈凸缘61的上方;第三胎圈填料313,设置在所述第二胎圈填料312的上方。
但是,这样的在先申请的发明虽然具有通过对胎圈部进行增强来防止在轮胎爆裂时胎圈部从轮圈脱离的效果,但是,由于在胎侧部的内部设置加强橡胶层,所以在改善轮胎制造的难度和提高乘车舒适感方面无法得到较大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爆裂的充气轮胎,这种轮胎通过改善胎圈填料的结构,可防止因胎侧部的刚性增加导致的乘车舒适感的降低,且可防止在急转弯时胎圈部从胎圈脱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防爆裂的充气轮胎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包括胎面部、胎侧部和胎圈部,胎体跨设在胎面部、胎侧部和胎圈部中,所述胎圈部由缠绕多根钢丝的胎圈芯和设置在胎圈芯上方的胎圈填料构成,所述胎圈填料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胎圈填料,其中,所述胎体包括上层胎体和下层胎体,在第一胎圈填料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胎圈填料,第三胎圈填料的上端高度延伸至胎肩部的下方,第三胎圈填料的厚度越向上方越变薄,在所述第三胎圈填料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胎圈填料,第二胎圈填料的外侧端部到达轮圈垫部,第二胎圈填料的上端延伸至第一带束层的外侧端,第二胎圈填料的厚度越向上方越变薄,所述下层胎体包卷胎圈芯和第一胎圈填料,且其端部位于第三胎圈填料的内侧,上层胎体包住第三胎圈填料的外侧面,且其端部位于胎圈芯的底面。


图1为现有技术的防爆裂的轮胎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其它防爆裂的轮胎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为本发明的防爆裂的轮胎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的防爆裂充气轮胎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防爆裂的充气轮胎包括具有带束层10的胎面部1、胎侧部2和胎圈部3。胎体4跨设在胎面部1、胎侧部2和胎圈部3中。所述胎圈部3由缠绕多根钢丝的胎圈芯30和设置在胎圈芯30上方的胎圈填料31构成。胎圈填料31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胎圈填料311、312、313。其中,胎体4包括上层胎体41和下层胎体42。在第一胎圈填料3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胎圈填料313。第三胎圈填料313的上端高度延伸至胎肩部20的下方,并且其厚度越向上方越变薄。在所述第三胎圈填料31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胎圈填料312。第二胎圈填料312的外侧端部到达轮圈垫部21。第二胎圈填料312的上端延伸至带束层10的外侧端。第二胎圈填料的厚度越向上方越变薄,所述下层胎体42包卷胎圈芯30和第一胎圈填料311,且其端部位于第三胎圈填料313的内侧。上层胎体41包住第三胎圈填料313的外侧面,且其端部位于胎圈芯30的底面。
另外,按照下述比例形成各胎圈填料的刚性,即,将第一胎圈填料311的刚性形成为10~20MPa(兆帕斯卡),将第二胎圈填料312的刚性形成为3~9MPa,将第三胎圈填料313的刚性形成为7~15MPa。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即使因轮胎的爆裂而变大的张力作用在位于轮胎内侧的胎体4,但是设置在第二胎圈填料312外侧的上层胎体41可以提供抵抗内侧张力的反方向的张力,从而能够防止胎圈部3从轮圈脱离。
另外,由于第二胎圈填料312和第三胎圈填料313形成至胎肩部20和带束层10的下方,在轮胎爆裂时能够支承传递到轮胎的压力,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加强橡胶。另外,由于第二胎圈填料312和第三胎圈填料313越向上方其厚度越变薄,所以在对乘车舒适感影响较大的胎肩部20其影响变得微弱,能够防止降低乘车舒适感。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允许范围内可多样地进行变形而实施。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可防止因胎侧部的刚性增加引起的乘车舒适感下降现象,在轮胎爆裂时,能够防止胎圈部从轮圈脱离,能够预防发生重大事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爆裂的充气轮胎,包括具有带束层(10)的胎面部(1)、胎侧部(2)和胎圈部(3),胎体(4)跨设在胎面部(1)、胎侧部(2)和胎圈部(3)中,所述胎圈部(3)由缠绕多根钢丝的胎圈芯(30)和设置在胎圈芯(30)上方的胎圈填料(31)构成,所述胎圈填料(31)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胎圈填料(311、312、313),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4)包括上层胎体(41)和下层胎体(42),所述第三胎圈填料(313)设置在所述第一胎圈填料(311)的外侧,所述第三胎圈填料(313)的上端高度延伸至胎肩部(20)的下方,所述第三胎圈填料(313)的厚度越向上方越变薄,所述第二胎圈填料(312)设置在所述第三胎圈填料(313)的外侧,所述第二胎圈填料(312)的外侧端部到达轮圈垫部(21),并且所述第二胎圈填料(312)的上端延伸至第一带束层(101)的外侧端,并且所述第二胎圈填料的厚度越向上方越变薄,所述下层胎体(42)包卷所述胎圈芯(30)和所述第一胎圈填料(311),且其端部位于所述第三胎圈填料(313)的内侧,所述上层胎体(41)包住所述第三胎圈填料(313)的外侧面,且其端部位于所述胎圈芯(30)的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裂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圈填料(311)的刚性为10~20MPa(兆帕斯卡),所述第二胎圈填料(312)的刚性为3~9MPa,所述第三胎圈填料(313)的刚性为7~15MPa。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防爆裂的充气轮胎,其胎圈部(3)的胎圈填料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胎圈填料(311、312、313);胎体(4)包括上层和下层胎体(41、42);在第一胎圈填料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胎圈填料,其上端高度延伸至胎肩部(20)的下方,其厚度向上方逐渐变薄;在第三胎圈填料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胎圈填料,其外侧端部到达轮圈垫部(21),其上端延伸至第一带束层(101)的外侧端,其厚度向上方逐渐变薄;下层胎体包卷胎圈芯(30)和第一胎圈填料,且其端部位于第三胎圈填料的内侧;上层胎体包住第三胎圈填料的外侧面,且其端部位于胎圈芯的底面。由此可防止因胎侧部刚性增加导致乘车舒适感下降,在轮胎爆裂时可防止胎圈部从轮圈脱离。
文档编号B60C9/18GK1923549SQ20061010986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9日
发明者李京浩, 朴铉哲, 金范锡, 郭贤焕, 金石男, 朴仁正 申请人: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