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倾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014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倾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倾斜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如下座椅倾斜装置用于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倾斜机构分 别-故布置在座椅的左右两侧,并且在左右倾斜机构之间布置传 递构件,以同步进4亍两个倾斜机构的锁定和解除锁定"t喿作。
背景技术
例^口,在曰本净争开2000-43625号7>才艮禾口2002-360368号7> 报中公开了传统已知的座椅倾斜装置,该座椅倾斜装置具有能 够调整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倾斜机构。在前一个文献公开的座椅倾斜装置中,操纵索(operating cable )被连接到设置在座椅的左右两侧的倾斜机构,以分别锁 定这些倾斜机构和解除这些倾斜机构的锁定。此外,操纵索被 连接到单一释放杆。因此,通过操作单一释放杆,可以在左右 侧彼此同步地进行倾斜机构的锁定和解除锁定操作。然而,因 为涉及比较高的成本,所以使用多个操纵索的结构存在问题。 此外,因为各操纵索分别具有不同的长度,因此,当操作它们 时,操纵索可具有不同的伸长量。因为可以产生两个倾斜机构 的操作正时的间隙,因此,可导致出现问题。在后一个文献公 开的座椅倾斜装置中,用于进行左右倾斜机构的锁定和解除锁 定操作的操作轴通过连接构件彼此连接,以便在操作轴之间传 递转动运动。因此,在其中一个操作轴被操作时,其转动运动 被传递到另一个操作轴。结果,左右倾斜机构的锁定和解除锁5定操作可以彼此同步地进行。通过连接构件的扭转《 'j性确保经 由连接构件的操作力的传递。根据这种结构,与上述使用多个 操纵索的结构相比,涉及较低的成本并且减少了部件的数量。 另外,因为不容易产生两个倾斜机构的操作正时的间隙,因此, 该方案是优选的。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也就是说,在后一个文献公开 的座椅倾斜装置中,当较大的负载从车辆后侧输入到座椅靠背 时,其中一个倾斜机构的锁定状态可被解除。例如,当由于车辆碰撞导致被放置在后座后方的行李輪中 的重物撞击座椅靠背的背面时,座椅靠背可在向前倾斜方向上 被按压,以使其变形或者移位。结果,由于座椅靠背的变形或 者位移,导致保持在锁定状态的倾斜机构可与座椅靠背 一起绕 操作轴在向前倾斜方向上转动。此时,如果施加到座椅靠背的 负载被不匀称地作用在座椅靠背的左侧和右侧,贝'J较大幅度转 动的其中 一 个倾斜机构的相对转动位置可以偏离较小幅度转动的另一个倾斜机构的相对转动位置。结果,连接倾斜机构的两 个操作轴的连接构件可与其中 一 个倾斜机构 一 起转动,而将操 作力传递到另 一 个倾斜机构的操作轴,从而解除另 一 个倾斜机 构的锁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 当施加使倾斜机构的相对转动位置可以彼此偏离的大负载时, 防止倾斜机构的锁定状态被解除。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下构造本发明的座椅倾斜装置。 首先,第一个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倾斜装置,该装置包括 倾斜机构,其分别被设置在座椅的左右侧,以调整座椅靠背的 倾斜角度;和传递构件,其被布置在左右倾斜机构之间,以使 倾斜机构的锁定和解除锁定动作同步,其中,传递构件设置有 传递阻止机构,当对倾斜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座椅靠背横向地 不匀称地施加负载、使得在被布置成彼此同步转动的倾斜机构 之间产生允许解除锁定状态的相对不同的转动位移时,该传递 阻止机构防止解除锁定动作在倾斜机构之间传递。根据第一个发明,当负载被横向地不匀称地施加到座椅靠 背、使得在倾斜机构之间产生允许解除锁定状态的相对不同的斜才几构之间传递。因此,如果产生如上的相对不同的转动位移,则各倾斜机构都可以保持锁定状态。
接着,根据第二个发明,在第一个发明中,布置在左右倾 斜机构之间的传递构件包括操作轴,其用于分别操作左右倾 斜机构的锁定和解除锁定动作;以及连接构件,其被布置在左 右操作轴之间,并且连接这些操作轴以在操作轴之间传递操作, 用于防止解除锁定动作在倾斜机构之间传递的传递阻止机构被 设置在操作轴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当向倾斜机构 处于锁定状态的座椅靠背横向地不匀称地施加负载时,并且当 负载具有使得其中 一个倾斜机构相对于其中另 一个倾斜机构相 对转动、以产生允许解除另 一 个倾斜机构的锁定状态的相对转 动位移的大小时,通过负载的作用使传递阻止机构变形或者移位,从而可以防止具有与负载对应的大小的扭转转动力经由连 接构件在倾斜机构的操作轴之间传递。根据第二个发明,当向座椅靠背横向地不匀称地施加负载时,传递阻止机构变形或者移位。由于该变形或者位移,可以 防止操作力(扭转转动力)经由连接构件在操作轴之间传递。
接着,根据第三个发明,在第二个发明中,传递阻止机构 被设置在连接构件上。这里,连接构件被单独布置在操作轴之间,以使设置在倾 斜机构上的操作轴彼此连接。因此,选择和使用具有与座椅的 宽度对应的长度的连接构件。根据第三个发明,当横向地不匀称地施加到座椅靠背的负 载作用在连接构件上时,连接构件变形或者移位。结果,可以 防止操作力(扭转转动力)经由连接构件在操作轴之间传递。
其次,根据第四个发明,在第二个发明中,传递阻止机构 被设置在倾斜机构的操作轴上。根据第四个发明,当横向地不匀称地施加到座椅靠背的负 载作用在操作轴上时,操作轴变形或者移位。结果,可以防止 操作力(扭转转动力)在其中一个操作轴和另一个操作轴之间传递。
其次,根据第五个发明,在第二至第四个发明的任一个中, 连接构件和用于操作倾斜机构的操作轴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构 件和操作轴的轴向端部相互插入联接的联接接合部,虽然倾斜 机构被布置成这些倾斜机构的操作轴的轴线通常互相处于同一 条直线上,但是当向倾斜机构作用负载时,倾斜机构可以变形或移位,从而这些倾斜机构的操作轴的轴线彼此被弯曲成V字 形,并且传递阻止机构被构造成在联接接合部中的连接构件和操作轴之间的插入联接状态被形成为如下联接状态连接构件 和操作轴可以被弯曲成可以防止转动运动在倾斜机构之间传递 的V字形弯曲角度。这里,可以通过例如调整操作轴和连接构件的联接或者插 入联接距离来设定联接接合部根据负载的大小一皮弯曲成V字形 的构造。根据第五个发明,连接构件和操作轴可以被弯曲成防止转 动运动在倾斜机构之间传递的V字形弯曲角度。
接着,根据第六个发明,在第二至第四个发明的任何一个 中,连接构件和用于操作倾斜机构的操作轴的连接结构包括将 连接构件和操作轴的轴向端部相互插入联接的联接接合部,虽 然倾斜机构被布置成这些倾斜机构的操作轴的轴线通常互相处 于同一条直线上,但是当向倾斜机构作用负载时,倾斜机构可 以变形或移位,从而这些倾斜机构的操作轴的轴线被弯曲成v字形,并且传递阻止机构被构造成当联接接合部中的连接构 件和操作轴之间的插入联接状态达到预定的V字形弯曲角度 时,可以解除插入联接状态。这里,可以通过例如调整操作轴和连接构件的联接或者插 入联接距离来设定联接接合部根据负载的大小被弯曲成V字形 的构造。根据第六个发明,连接构件和操作轴被插入联接的联接接 合部可以被弯曲成防止转动运动在倾斜机构之间传递的V字形 弯曲角度。
接着,根据第七个发明,在第五个或第六个发明中,传递 阻止机构包括形成在构成联接接合部的连接构件和操作轴中的 至少一个中的变形促进部,并且由于变形促进部,处于联接状态的联接接合部可以容易地被弯曲成V字形。这里,变形促进部的具体例子可包括通过应力集中促进变 形的构造,该应力集中可以使结构部件局部脆弱化或薄弱化、 或在结构部件中形成切口部或狭槽来实现。根据第七个发明,可以通过形成在连接构件和操作轴的至 少 一 个中的变形促进部来调整联接接合部的可变形性。
接着,根据第八个发明,在第一至第七个发明的任一个中, 倾斜装置被布置在座椅靠背和座垫之间,座椅靠背和座垫在沿 座椅的横向彼此间隔与倾斜机构的厚度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处被 连接到倾斜机构,并且传递阻止机构被构造成构成座垫的框 架的座垫片匡中的一个相对于座垫框中的另 一个横向相对转动, 从而使得用于分别操作左右倾斜机构的锁定和解除锁定动作的 操作轴偏转。根据第八个发明,当向座椅靠背横向地不匀称地施加负载 时,负载被横向地不匀称地施加到构成座垫框架的其中 一 个座 垫框。结果,其中一个座垫框相对另一个座垫框沿左右方向相 对转动,由此使操作轴倾斜,从而防止了解除锁定动作经由传 递构件传递。 本发明的效果
基于上述手段,本发明可具有以下效果。 首先,根据第一个发明,当输入可以在倾斜机构之间产生 相对不同的转动位移的大负载时,可以通过传递阻止机构防止解除锁定动作在倾斜机构之间传递。因此,可以防止倾斜机构 的锁定状态被解除。此外,根据第二个发明,可以利用当向座椅靠背横向地不 匀称地施加负载时,操作轴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 一 个变形或移 位的简单构造来实现第 一 个发明。此外,根据第三个发明,因为单独布置在操作轴之间的连 接构件变形或移位,因此,可以在不改变传统倾斜机构的构造 的情况下防止解除锁定动作的传递。此外,根据第四个发明,可以通过简单改变"f乘作轴的直径 的简单设定防止解除锁定动作的传递。此外,根据第五个发明,可以通过将联接接合部弯曲成V 字形的简单设定防止解除锁定动作的传递。此外,根据第六个发明,可以通过以联接接合部被弯曲成 V字形的方式解除联接状态来防止解除锁定动作的传递。此外,根据第七个发明,因为变形促进部形成在联接接合 部上,因此,联接接合部可以稳定地改变到可以防止解除锁定 动作的传递的状态。此外,根据第八个发明,可以通过利用倾斜机构的操作轴 关于座椅靠背和座垫的连接结构的变形或移位动作,有禾'j地防 止解除锁定动作的传递。


图l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出了座椅的总体构造的座椅的 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i的线n-ii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搡作轴和连接构件的连接结构的放大透视图。11图4是沿着图2的线IV-1V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抑制倾斜机构之间的解除锁定动作的传递的状 态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向下倾斜操作杆被操作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倾斜机构的内部结构的结构图。图8是沿着图7的线Vm-Vm截取的剖视图。图9是倾斜机构的解除锁定状态的剖视图。图IO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轴和连接构件的连接结构 的局部放大图。图ll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第 一 变形例的局部放 大图。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第二变形例的局部 放大图。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轴和连接构件的连接结构 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的说明
1座椅2座椅靠背2f靠背框2a定位销孔3座垫3f座垫框3a定位销孔IOA、 10B倾斜机构11棘轮lla内齿lie通孔lid定位销12引导件12e环绕部12g凹部12c通孑L12d定位销13棘爪13a夕卜齿13b槽13c接合部13d腿部14推压构件14a钩部14b凹陷部14c肩部14d通孑L15凸轮构件15a突出部16A、 16B操作轴16Ar、 16Br插入端部17设定板18螺旋弹簧20连接构件21联接端部22联接端部Al、 A2轴线 T操作杆 H操作杆 tl内径 t2外径 cl间隙 c2间隙 wl 宽度 w2宽度 i插入量Sa切口部(变形促进部) Sb狭槽(变形促进部) Sc狭槽(变形促进部) Sd小直径部(变形促进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图1 - 9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倾斜装置。如图l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倾斜装置适用于被布置成车 辆的后座的座椅l。在该座椅倾斜装置中,通过一对倾斜机构 IOA和IOB连接分别构成座椅l的靠背部分和落座部分的座椅 靠背2和座垫3 ,倾斜机构10 A和10 B被布置在座椅靠背2和座垫 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倾斜机构10 A和10 B被构造成在可以调整座椅靠背2的倾 斜角度的解除锁定状态和可以固定地保持倾斜角度的锁定状态 之间切换。倾斜机构10 A和10 B的锁定状态和解除锁定状态之 间的切换可以通过操作轴16A和16B的转动来进行,操作轴16A 和16B分别位于倾斜机构10A和10B的中央。现在,操作轴16A 和16B被连接到布置在操作轴16A和16B之间的伸长的连接构 件20, -使得4喿作轴16A和16B的轴向转动运动可以在彼此之间 相互传递。这样,操作轴16A和16B可以一体地轴向转动。结 果,可以同时进行倾斜机构IOA和IOB的锁定状态和解除锁定 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如此构造的座椅l中,例如,当由于车辆碰撞导致放置 在座椅1后部的如酒箱等重物撞击座椅靠背2的背面时,可以在 向前倾斜的方向上按压座椅靠背2以使其变形或者移位。结果, 由于座椅靠背2的变形或者位移,保持在锁定状态的倾斜机构 IOA和IOB可以在向前倾斜的方向上转动。此时,如果施加到座椅靠背2的外力偏离座椅l的宽度方向 的中央,以使其不匀称地作用在座椅靠背2的一侧,则较大幅 度转动的其中一个倾斜机构(例如,倾斜机构10A)的相对转 动位置可以偏离较小幅度转动的另一个倾斜机构(例如,倾斜 机构10B)的相对转动位置。结果,连接两个倾斜机构的操作 轴16A和16B的连接构件20可与其中 一个倾斜机构IOA—起转 动,以将操作力传递到另 一个倾斜机构的操作轴16B,由此使 操作轴16B转动。这样,操作轴16B相对于具有较小的转动位 移量的倾斜机构IOB在解除锁定方向上相对地轴向转动,使得 倾斜^/L构10 B可以纟皮切换到解除锁定状态。
然而,在本实施例的座椅倾斜装置中,当在倾斜机构10A 和IOB之间产生允许解除锁定状态的相对不同的转动位移时, 可以防止解除锁定动作在倾斜机构IOA和IOB之间传递。更具体地,在座椅倾斜装置中,当输入上述负载时,操作 轴16A和16B之间通过连接构件20的转动力的传递可以被阻 止。结果,防止了另 一个操作轴16B相对于倾斜机构10B在解 除锁定方向上相对转动。下面,将详细地说明上述构造。
首先,将说明倾斜机构10A和10B的构造。虽然倾斜机构 10A和10B被左右对称地布置,但是它们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 构造。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只说明一个倾斜机构10A的 构造,关于另 一个倾斜机构10B的构造的说明将被省略。此外, 示出的倾斜机构10A和10B具有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360368 号公报中所说明的公知的构造。如图7所示,倾斜机构10A具有棘轮11,引导件12,棘爪 13和13,推压构件14,凸轮构件15,如前所述的操作轴16A, 设定板17以及螺旋弹簧18。
更具体地,棘轮ll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圆盘状棘轮ll的周 缘形成有在轴向上突出的筒状部。该筒状部通过在棘轮ll的轴 向(厚度方向)上半冲切棘轮ll而形成。如图8所示,沿着所 述筒状部的内圓周面形成内齿lla。再次参考图7,圓盘状棘轮ll的中央形成有在轴向上延伸 的通孔llc。操作轴16A^皮插入通孔llc中。棘轮ll被一体地连接到构成座垫3的框架的座垫框3f。更具 体地,棘轮ll的外表面形成有在轴向上突出的多个定位销lld。 定位销11 d形成在与通孔11 c径向间隔开的位置。定位销11 d通 过在轴向上半冲切棘轮ll形成,并且位于棘轮ll的圆周方向 上。此外,定位销lld被装配到形成在座垫框3f中的对应的定 位销孔3a中,并与定位销孔3a —体地熔接。这样,棘轮ll和座
接着,将说明引导件12。引导件12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引 引导件12的周缘形成有沿轴向突出的筒状环绕部12e 。环绕部12e通过在轴向上半冲切引导件12而形成。环绕部12e被成形为 从其外圓周侧环绕形成在棘轮11中的筒状部,由此防止筒状部 径向移动。此外,当环绕部12e和棘轮ll的筒状部接合时,引 导件12和棘轮ll被组装在 一起,以使它们能够相对地轴向转 动。在引导件12和棘轮11被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形成在棘轮 11中的内齿lla暴露于形成在引导件和棘轮的内表面之间的内 部空间中。此外,轴向延伸的通孔12c形成在圆盘状引导件12的中央 部。4喿作轴16A被插入到通孔12c中。引导件12被 一 体地连接到构成座椅靠背2的框架的靠背框 2f。更具体地,引导件12的外表面形成有在轴向上突出的多个 定位销12d。定位销12d被形成在与通孔12c径向间隔开的位置。 定位销12 d通过在轴向上半冲切引导件12形成,并且位于引导 件12的圓周方向上。此外,定位销12d被装配到形成在靠背框 2f中的对应的定位销孔2a中,并与定位销孔2a—体地熔4妄。这 样,引导件12和靠背框2f在它们的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下 一体 地粘接。如图8所示,在引导件12的内表面中形成了具有十字状的 凹部12g。凹部12g通过在引导件12的厚度方向上半冲切引导件 12而形成,并且,将在下文中说明的一对棘爪13和13分别被布 置在凹部12g的如图所示的相对的上下方向的凹部中。这样, 棘爪13和13能够沿着凹部在引导件12的内表面上滑动,以使其 只能径向向内和向外移动(如图所示的上下方向)。相反地,将 在下文中说明的推压构件14被布置在凹部12g的如图所示的相 对的左右方向的凹部中。推压构件14被布置成在左右凹部之间 延伸。这样,推压构件14能够沿着凹部在引导件12的内表面上 滑动,以使其只能径向向内和向外移动(如图所示的左右方向)。
接着,将说明一对棘爪13和13。如图8所示,棘爪13和13 被形成为片状,并分别被布置在形成于引导件12的凹部12g中, 以使其只可径向向内和向外滑动。再次参考图7,当棘爪13和 13同引导件12和棘轮11组合时,棘爪13和13被保持在引导件 12和棘轮11的内表面之间,从而,棘爪13和13的轴向移动受到 限制。外齿13a和13a分别形成在棘爪13和13的外周面中。棘爪 13和13径向向外滑动,外齿13a和13a可以与暴露在棘爪的移动 方向上的内齿lla啮合。在棘爪13和13的外齿13a和13a与棘轮 11的内齿lla;f皮此啮合的状态下,可滑动地引导棘爪13和13的 侧面的引导件12以及与棘爪13和13啮合的棘轮11的相对转动 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倾斜机构10A处于锁定状态。此外,棘爪13和13在其径向内侧部分分别形成有槽13b和 13b。槽13b和13b形成为凹部形状,以便容纳形成在将在下文 中说明的推压构件14中的钩部14a和14a。此外,接合部13c和13c形成在棘爪13和13的如图所示的径 向内侧的右端部,以便分别成形并朝向槽13b和13b突出。如将 参考图9在下文中说明的一样,当推压构件14从图8所示的状态 向如图所示的右侧滑动时,接合部13c和13c可与钩部14a和14a 滑动地接合。各接合部13c和13c都具有可以与钩部14a和14a 接触的倾斜接触面,以便当推压构件14向如图所示的右,'j滑动 时,接合部13c和13c4皮钩部14a和14a径向向内ii。通过这种径 向向内拉的动作,棘爪13和13从它们与棘轮ll的内齿lla的啮 合位置退避,从而,倾斜机构10A被切换到解除锁定状态。此外,腿部13d和13d分别形成在棘爪13和13的径向内侧 的两端部,以便部分地径向向内延伸。如将参考图8在下文中19所说明的 一样,当推压构件14从如图9所示的状态向如图所示 的左侧滑动时,腿部13d和13d被成形为可被肩部14c和14c径向 向外推,肩部14c和14c分别形成在推压构件14的上部及下部。
接着,将说明推压构件14。如图8所示,推压构件14被形 成为片状,并且被布置在形成于上述引导件12的凹部12g中, 以使其只能径向向内和向外滑动。再次参考图7,当推压构件 14同引导件12和棘轮11组合时,推压构件14被保持在引导件12 和棘轮ll的内表面之间,从而,推压构件14的轴向移动受到限 制。再次参考图8,钩部14a和14a形成在推压构件14的如图所 示的上部及下部,朝向棘爪13和13的槽13b和13b突出。钩部 14a和14a被形成为朝向如图所示的右侧弯曲的钩状。如图9所 示,当推压构件14从图8的状态向如图所示的右侧滑动时,钩 部14a和14a分另'J与形成在棘爪13和13中的接合部13c和13c接 合,由此,径向向内拉净束爪13和13。此外,钩部14a和14a被成 形为当推压构件14从图9的状态向如图所示的左侧滑动时,钩 部14a和14a与接合部13c和13c脱离。此外,凹陷部14 b和14 b分别形成在推压构件14的如图所示 的上部及下部,更具体地,位于钩部14a和14a的如图所示的两 侧。凹陷部14b和14b分别被成形为当推压构件从如图8的状态 向如图所示的右侧滑动时,容纳形成在棘爪13和13中的腿部 13d和13d。结果,允许棘爪13和13径向向内移动。此外,肩部14c和14c形成在推压构件14的如图所示的上部 及下部,以使其位于凹陷部14b和14b的如图所示的右侧。肩部 14c和14c被成形为当推压构件14从如图9的位置向如图所示的 左侧滑动时,与棘爪13和13的容纳在凹陷部14b和14b中的腿部x13d和13d接合,由此,径向向外推棘爪13和13。此外,轴向延伸的通孔14d形成在推压构件14的中央部。 一体地连接到操作轴16A的凸轮构件15被插入到通孔14d中。 通孔14d被成形为具有突出部15a的凸轮构件15可以在其中轴 向转动。
接着,将说明设定板17。如图7所示,通过在轴向上半冲 切薄板状圆盘构件使设定板17形成为台阶状筒状(环状)构造。 设定板17起用于在厚度方向(轴向)上夹紧棘轮ll和引导件12 的夹紧构件的功能。
再次参考图2,当如上所述构造的倾斜机构10A和10B处于 锁定状态时,如果负载被不匀称地施加到座椅靠背2,则倾斜 机构IOA和IOB可以如图5的实线所示变形或移位。特别地, 一 体地连接到倾斜机构10A和10B的靠背框2f和 2f与座垫框3f和3f沿着宽度方向彼此间隔与倾斜机构IOA和 IOB的厚度对应的距离。因此,例如,当在邻近位于如图所示 的右侧的靠背框2f的位置不匀称地施加来自后侧的负载(从图 中的上侧向下侧施加的负载)时,右侧靠背框2f绕着操作轴16A 沿向前倾斜方向(如图所示向下)转动。结果,与右侧靠背框 2f成一体的右侧座垫框3f可变形,以使其相对于左侧座垫框3f 在宽度方向上扩大。由于该变形,倾斜机构10A和10B在其操 作轴16A和16B的轴线A1和A2被弯曲成V字形的同时变形或移 位。特别地,倾斜机构10A和10B在右侧纟栗作轴16A和连接构件 20的插入联接部处移位,直到右侧操作轴16A和连接构件20达 到解除它们的联接状态的弯曲角度位置。结果,即使在被布置了允许解除锁定状态的相对不同的转动位移,也可以防止解除 锁定动作的操作力通过连接构件20从右侧操作轴16A传递到左 侧操作轴16B。
在下文中,将详细地说明才乘作轴16A和16B与连接构件20 的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操作轴16A和16B分别被插入到形成 在连接构件20的端部中的联接端部21和22中,以使其相对地轴 向不转动地-波此联:4妻。特别地,如图3所示,位于车辆内侧(如图所示的右侧) 的操作轴16 A的插入端部16 Ar具有矩形管状,该矩形管状可以被插入到形成在连接构件2 0的右端部中的矩形管状联接端部21中。因此,再次参考图2,当插入端部16Ar被插入到联接端 部21中时,右侧操作轴16A可以被连接到连接构件20,以便将 转动运动传递到连接构件20。插入端部16Ar被插入到联接端部 21的插入距离i是10mm。此外,倾斜机构IOA和IOB之间的宽 度wl是371mm,并且连接构件20的如图所示的右端部和内侧 倾斜机构IOA之间的宽度W2是47mm。现在,图4是示出右侧 操作轴16A和连接构件20彼此联接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所示, 操作轴16A和连接构件20通过在操作轴16A和连接构件20之间 存在孩i小间隙的所谓的松联接彼此联接。特别地,联接端部21 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内径tl都是6.25mm,并且插入端部 16Ar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外径t2都是6.20mm。结果,联 才妄端部21和4翁入端部16Ar之间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间隙 cl和c2都是0.025mm。再次参考图2,车辆外侧(如图所示的左侧)的操作轴16B 的插入端部16Br被插入到形成在连接构件20的左端部的联接 端部22中,并与其熔接。结果,左侧操作轴16B和连接构件20 被刚性 一 体地连接,从而在左侧操作轴16 B和连接构件2 0之间 传递转动运动。在组装操作轴16 A和16 B与连接构件2 0时,左侧操作轴16 B 被 一 体地熔接到连接构件2 0,然后将右侧操作轴16 A插入连接 构件20中。这使得座椅倾斜装置具有优异的组装性能。此外, 操作轴16A和16B以及连接构件20由金属材料形成,以确保由 于它们的扭转刚性导致的转动力的传递。
如图5中的实线所示,在形成的如上所述耳关接右侧才喿作轴 16A和连接构件20的接合结构中,当负载被不匀称地作用在上述座椅靠背2上时,两个倾斜机构IOA和10B的操作轴16A和 16B的轴线Al和A2以解除右侧操作轴16A和连接构件20之间 的联接状态的方式被弯曲成V字形。也就是说,右侧操作轴16A 和连接构件20通过具有较小的插入距离i的松联接彼此连接。结 果,当施加上述负载时,随着进行座椅靠背2的向前倾斜转动, 在该接合部处促进弯曲成V字形的弯曲位移。当操作轴16A和 16B各自的轴线A1和A2被弯曲成V字形、并且右侧操作轴16A 和连接构件20的联接状态被解除时,可以防止右侧倾斜机构 10 A的向前倾斜转动导致的解除锁定动作的操作力经由连接构 件2 0从右侧操作轴16 A传递到左侧操作轴16 B 。也就是说,当处于锁定状态的右侧倾斜机构10 A在向前倾 斜方向上转动时,右侧操作轴16A也在向前倾斜方向上与其一 体地轴向转动。通常,右侧操作轴16A的转动力可以经由连接 构件20传递到左侧操作轴16B。结果,左侧操作轴16B可以相 对于防止在向前倾斜方向上转动的左侧倾斜装置10B在解除锁 定方向上相对地轴向转动,从而,左侧倾斜装置10B可以一皮切 换到解除锁定状态。然而,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可 以防止该解除锁定动作的传递,所以可以防止左侧倾斜装置 1 OB被切换到解除锁定状态。
接着,将说明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参考图l,当如酒箱(未示出)等重物撞击具有处于锁定 状态的倾斜机构IOA和IOB的座椅靠背2的背面时,如果重物撞 击被偏转到内侧的位置(如图所示的右侧),则由于施加到该位 置的负载,内侧倾斜装置10A相对于外侧倾斜装置10B在向前 倾斜方向上相对转动移位。结果,如图5的实线所示,操作轴 16和16B的轴线A1和A2被弯曲成V字形,从而解除右侧操作轴16A和连接构件20之间的联接状态。结果,可以防止解除锁定 动作从右侧操作轴16A传递到左侧操作轴16B。因此,可以防 止倾斜装置10 B被切换到解除锁定状态。
在第二实施例中,变形促进部被设置在连接构件20的联接 端部21上。在本实施例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与第一25实施例的座椅倾斜装置大致相同的结构和效果的部件,并且省 略其说明。用不同的附图标记仅说明与第 一 实施例不同的构造。 将参考图IO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典型例子。在本实施例中,插入有内侧操作轴16A的连接构件20的联接端部21形成有切口 部Sa,该切口部Sa通过部分切割联4妻端部而形成。切口部对应 于本发明的变形促进部。切口部Sa形成在联接端部21的前部, 以减小相对于使操作轴16A和16B各自的轴线A1和A2弯曲成V 字形的负载方向的联4妻端部21的截面才莫凄丈。此外,由于该切口 形状,减小了操作轴16A被插入到连接构件20的前侧的插入距 离。因此,当被弯曲成V字形时,可以容易地解除联接状态。可以通过用例如图ll和图12所示的狭槽Sb或狭槽Sc代替 上述切口部Sa来形成变形促进部。前者,即图ll所示的狭槽Sb,端部21的轴向延伸的细长孔。后者,即图12所示的狭槽Sc被形 成为通过沿圆周方向部分地除去连接构件20的联接端部21的 一部分而形成的除去部分。由于狭槽Sb和Sc的形成,当向联接 端部21施加上述负载时,联接端部21可以容易地变形(容易破 断),从而,由操作轴16A和连接构件20形成的接合结构可以容 易地被弯曲成V字形。在本实施例中,操作轴16Ar被插入到连 才妻构件20的插入3巨离是20mm。在上述接合结构中,当在使操作轴16A和16B各自的轴线 A1和A2弯曲成V字形的方向上施加负载时,通过狭槽Sb或狭槽 Sc促进连接构件20和操作轴16A之间的接合部的变形。此外, 由于该变形,接合结构被变形成V字形,以使其被切换到防止 解除锁定动作从右侧操作轴16A传递到左侧操作轴16B的状 态。因此,可以防止倾斜机构10B被切换到解除锁定状态。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座椅倾斜装置中,由于连接构件20和操作轴16A之间的接合部可以容易地变形,因此,可以有利地 防止解除锁定动作的传递。此外,由于只有连接构件20可以变 形,因此,可以在没有改变传统倾斜机构10A和10B的构造的 情况下使用传统倾斜机构10A和10B。另外,可以通过改变形 成在连接构件20中的狭槽Sb和狭槽Sc的形状,相对容易地调整 接合部的可变形性。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变形促进部设置在右侧操作轴16A上。 在本实施例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与第 一 和第二实施 例的座椅倾斜装置大致相同的结构和效果的部件,并且省略其 说明。用不同的附图标记仅说明与第 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构造。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侧才喿作轴16A具有直径部 分减小的小直径部Sd。小直径部Sd对应于本发明的变形促进 部。由于小直径部Sd,减小了相对于使操作轴16A和16B各自 的轴线A1和A2弯曲成V字形的负载方向的操作轴16A的截面模数。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座椅倾斜装置,由于连接构件20和 操作轴16A之间的接合部可以容易地变形,因此,可以有利地 防止解除锁定动作的传递。另外,可以通过改变形成在操作轴 16A中的小直径部的形状,相对容易地调整接合部的可变形性。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三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各种 形式来实现。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解除操作轴和连接构件之间的接 合部,由此防止转动运动的传递。然而,这些部件可以;故构造成即使不充分解除接合部,它们也可被弯曲成V字形直到可 以防止转动运动的传递的弯曲角度状态。此外,虽然在第二和 第三实施例中,接合部变形到可以防止转动运动的传递的弯曲 角度状态,但是,接合部可以被变形成当接合部破断时,可 以解除两个部件的连接状态。假定如酒箱等重物在被偏转到座椅靠背2的内侧的位置处 撞击座椅靠背2的背面侧来说明上述各实施例。因此,假定重 物在被偏转到座椅靠背2的外侧的位置处撞击座椅靠背2的背 面侧时,这些实施例中的传递阻止机构可以被设置到内侧才喿作 轴和连4妄构件之间的外侧4妻合结构。此外,传递阻止机构可以 同时被设置到内侧接合结构和外侧接合结构。此外,传递阻止机构并不是必须设置在操作轴和连接构件 之间的接合部上。因此,传递阻止机构可以被设置到彼此轴向 连接的一系列结构部件中的任何一个。例如,接合部可被设置 到连接构件的一部分。此外,可以设置被布置成接收不匀称地 施加到座椅靠背2的负载、以按压和弯曲操作轴和连接构件的 按压构件,使得操作轴和连接构件可以变形,由此防止动力传 递。在该情况下,不必在操作轴和连接构件中形成如狭槽等变 形促进部。这对可以避免如连接构件的扭转刚性的减小等转动 传递功能的削弱是有利的。可以基于相关结构部件的材料和尺寸适当地确定如操作轴被插入到连接构件的插入距离及其联接等结构关系。因此,上 述实施例中给出的数值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性的。此外,变形促进部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变形促进部。例 如,变形促进部可以被构造成部分地形成在各构件中的薄部分 和弯曲部分,以使其容易变形。此外,可以简单地缩短操作轴 被插入到连接构件的插入距离,从而这些构件可以容易地一皮弯曲成V字形(解除)。然而,在上述所有情况下,传递阻止机构的传递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倾斜装置,其包括倾斜机构,其分别被设置在座椅的左右侧,以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和传递构件,其被布置在所述左右倾斜机构之间,以使所述倾斜机构的锁定和解除锁定动作同步,其中,所述传递构件设置有传递阻止机构,当对所述倾斜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所述座椅靠背横向地不匀称地施加负载、使得在被布置成彼此同步转动的所述倾斜机构之间产生允许解除所述锁定状态的相对不同的转动位移时,该传递阻止机构防止所述解除锁定动作在所述倾斜机构之间传递。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布 置在所述左右倾斜机构之间的所述传递构件包括操作轴,其 用于分别操作所述左右倾斜机构的所述锁定和解除锁定动作; 以及连接构件,其被布置在所述左右^t喿作轴之间,并且连接这 些操作轴以在所述操作轴之间传递所述操作,用于防止所述解除锁定动作在所述倾斜机构之间传递的所 述传递阻止机构被设置在所述操作轴和所述连接构件中的至少 一个上,并且地不匀称地施加负载时,并且当所述负载具有使得其中 一 个所 述倾斜机构相对于其中另 一 个所述倾斜机构相对转动、以产生位移的大小时,通过所述负载的作用使所述传递阻止机构变形 或者移位,从而可以防止具有与所述负载对应的大小的扭转转 动力经由所述连接构件在所述倾斜机构的所述才喿作轴之间传 递。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阻止机构被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传递阻止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倾斜机构的所述操作轴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和用于操作所述倾斜机构的所述操作轴 的连接结构包括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操作轴的轴向端部相互插 入联接的联接接合部,虽然所述倾斜机构被布置成这些倾斜机构的操作轴的轴线 通常互相处于同 一条直线上,但是当向所述倾斜机构作用所述 负载时,所述倾斜机构可以变形或移位,从而这些倾斜机构的 操作轴的轴线彼此被弯曲成V字形,并且接构件和所述才乘作轴之间的插入联接状态 一皮形成为如下联接状 态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操作轴可以:故弯曲成可以防止转动运 动在所述倾斜^^构之间传递的V字形弯曲角度。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和用于操作所述倾斜机构的所述操作轴 的连接结构包括将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操作轴的轴向端部相互 插入联接的联接接合部,虽然所述倾斜机构被布置成这些倾斜机构的操作轴的轴线 通常互相处于同 一 条直线上,但是当向所述倾斜机构作用所述 负载时,所述倾斜沖几构可以变形或移位,从而这些倾斜机构的 操作轴的轴线被弯曲成V字形,并且所述传递阻止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联接接合部中的所述 连接构件和所述操作轴之间的插入联接状态达到预定的V字形 弯曲角度时,可以解除所述插入联接状态。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阻止机构包括形成在构成所述联接接合部的所述连接 构件和所述操作轴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变形促进部,并且由于所述变形促进部,处于所述联接状态的所述联接接合 部可以容易地被弯曲成V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倾斜装置被布置在所述座椅靠背和座垫之间,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座垫在沿所述座的横向彼此间隔与 所述倾斜机构的厚度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处被连接至'J所述倾斜机 构,并且所述传递阻止机构一皮构造成构成所述座垫的框架的座垫 框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座垫框中的另 一个一黄向相对转动,从而 使得用于分别操作所述左右倾斜机构的所述锁定和解除锁定动 作的所述操作轴偏转。
全文摘要
在座椅倾斜装置中,分别设置在座椅(1)左右两侧的倾斜机构(10A,10B)被构造成可以通过连接构件(20)彼此同步地进行它们的锁定和解除锁定动作。连接构件(20)和操作轴(16A)的连接结构被构造成传递阻止机构,当向倾斜机构(10A、10B)处于锁定状态的座椅靠背(2)横向地不匀称地施加负载、使得在被布置成彼此同步转动的倾斜机构(10A、10B)之间产生允许解除锁定状态的相对不同的转动位移时,该传递阻止机构防止解除锁定动作在倾斜机构(10A、10B)之间传递。
文档编号B60N2/22GK101252856SQ20068003210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0日
发明者井上圭一郎, 大胁武, 安藤公孝, 菅仁志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