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系统、具有一种安全气囊系统的运输工具座椅以及安全气囊系统打开方法

文档序号:398339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气囊系统、具有一种安全气囊系统的运输工具座椅以及安全气囊系统打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安全气嚢系统、 一种具有安全气嚢系统的运输 工具座椅以及一种安全气嚢系统打开方法。
技术背景本发明的用途涉及到陆上、空中和水上运输工具,即使下面作为 典型而针对汽车座椅。主要是汽车座椅(如上说明),但也包括其它 各种运输工具中的座椅,并且得到和包含越来越多的安全装备和安全 功能。尤其是胸部侧撞安全气嚢集成到这些座椅中作为安全气嚢系统。在按照由同一个原申请人就通过缝制纺织品等所覆盖的安全气嚢中的"脱缝打开"主题所提出的专利申请DE 19860840 Al和平行的的美国专利申请US 6,299,197以及PCT申请PCT/DE2005/000765中的另外一种工艺造型中,该发明关注批量生产中的可靠装配,尤其是可靠装配撕裂带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作用。先前的这些申请概要表示了一种撕裂工具,例如一根带子、 一根丝线或者通过对于安全气嚢所规定的穿透线缝而缝制的类似工具。通 过各种"偏转装置"这样地装配撕裂工具/撕裂带,从而使得安全气嚢在开始展开前获得一种负荷,该负荷通过撕裂工具将预定撕裂线缝撕开 一个脱缝或者一个孔。然后,继续展开的安全气嚢则容易能够继续打 开撕裂线缝。这种系统比其它所有系统的功能都要好,因此,不管线 缝种类和材料质量如何都能达到效果。如今所使用的技术则不同地解决线缝难以打开的问题。线缝被减 弱并结合使用易膨胀材料的同时采用另外缝制上去的低膨胀的护套 这一切在生产和材料上都显得非常敏感。需要投入大花费来进行监控 检查。本发明涉及到对以前申请即专利申请DE 19860840 Al和同时申 请的美国专利US 6.299.197以及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 PCT/DE2005/000765中所涉及的所有技术和实施例尤其是在安全气嚢 装置结构形式及其装配和使用方法方面进行了改进。就此而言,为了 避免在此产生赤棵棵的重复,将这些老的申请的全部公布内容尤其是 有关安全气嚢装置结构形式及其装配和使用方法方面的内容通过引用 而全面纳入了本资料中。 发明内容本发明具有并且已经达到了对已知和以前工艺进行继续改进的目的。本发明由此创造了一种具有一个安全气嚢模块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中一体化的打开机构同时自动地与安全气嚢模块固定。本发明由此特别以有利的方式解决了大批量装配撕裂带的过程中 自动监控的问题并因此也对优选的撕裂技术的选择产生影响。 在另外一种构造中,优选分别单独或以任意的组合设置, 一固定是一种电子探测扭矩的螺栓连接, 一固定是一种电子探测的铆接或类似连接,—安全气嚢模块下底部与一种打开安全气嚢的撕裂系统共同经 过i人证地固定,—安全气嚢模块具有一个盖子并且安全气嚢模块的盖子具有一 个用于连接撕裂工具的通孔,—安全气嚢模块具有一个盖子并且安全气嚢模块的盖子在其前棱边上具有一个加固件,其中尤其是加固件在安全气嚢展开期间用作撕裂工具/撕裂带的偏转装置并提升或偏转撕裂工具/撕裂带,由此允 许其从安全气嚢撕裂线缝中弹出,和/或—设置了撕裂工具,它设计成编织带或者特别是编织成型件,以 便形成个撕裂带,其中尤其可另外设置,撕裂带缝制成T形的,以便撕裂一个尽可能大的孔, 撕裂带缝制成V形的,以便达到较大的剥皮效应,和/或撕裂带缝制成x形的,以便达到一个大的孔并通过一条接缝丝线形成一个穿孔,其中可另外优先设置,只使用接缝线缝缝制撕裂带,以便达到小的撕裂力,和/或 在安全气嚢需要首先弹出的地方缝制至少一根撕裂带。 在更加改进的一个构造中,作为上述变型方案的补充和或替代, 优选分别单独或以任意组合设置,一如此地设计一个撕裂带打开系统,使得相对于盖子运动具有双 倍大的拉伸长度,其中尤其是另外一种偏转装置根据滑轮组物理原理 产生双倍的拉伸并且还必须继续经过认证地使用上述措施,此外优选 偏转、固定和模块的螺栓连接通过唯一一个电子检查扭矩的螺栓进行 连接,—如此地设计一个撕裂线缝系统,使得重新补偿较高的力, 一如此地设计一个撕裂带系统,使得偏转装置和螺栓连接件不可丟失地随座椅外套一起供货,以便达到一种有针对性地可验证的螺栓连接,_包含一个"软面,,模块,并且该"软面"模块如此设计,使得包 含撕裂带打开机构,其中优先软面下半部分如此设计,使得它覆盖泡 沫层,以防止碎块飘飞,和/或如此地设计软面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使得它们具有一个孔,以便容纳撕裂带和模块的固定螺栓,和/或如此 地加固软面上半部分,使得它在打开时一并带动撕裂带,和/或软面模块设有唯一一个板条结构,使得该板条结构可插入到安全 气嚢中或者穿过安全气嚢,其中尤其是板条结构如此地设有钩子,使 得该模块可悬挂到座椅靠背结构中,以及板条结构设有一个孔,使得 该模块和撕裂带系统由此可使用唯——个螺栓进行装配。此外,通过本发明,创造出一种具有这样一种安全气嚢系统的运 输工具座椅和用于这种安全气嚢系统的打开方法。此外,本发明为这 种安全气嚢系统创造了 一种合适的装配方法。由各项权利要求及其组合以及本申请资料产生出本发明中优选和/或有利的构造。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参考附图仅仅示范性详细解释本发明,附图

图l至5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下面所述的和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和应用举例,仅仅示范 性详细解释本发明,也就是说,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和应用举 例或者不限于在各个实施例和应用举例内各项特征的组合。分别从装 置或者方法描述中类似得出各种方法特征和装置特征。
例或者使用这些实施例的其它特征进行组合,而是可以在技术可行性 框架内与其它各种变形方案进行组合,即使在本资料未单独地涉及这 些变形方案。
各个图和插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或者具有相同 或类似作用的零部件。通过在附图中的图示使这些未设置附图标记的 特征变得清楚明了,不管下面是否描述了这些特征。另一方面,包含 在本说明书中的、但在附图中也看不出来或者未表示出来的那些特征,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亳无问题地理解。
此外,本说明书结尾中的附图标记清单明确成为本说明书的组成 部分。
图l表示了一个座椅靠背1的剖视图,它具有一个缝制在外套材 料2中的撕裂带3,该撕裂带设有一个不可丟失的螺栓4以及垫片5。 安全气嚢模块6设有一个带一个通孔8的浇铸在安全气嚢模块6的模 块底部9上的圆顶7。安全气嚢模块6的盖子10具有一个通孔11,用 于使用螺栓4组装撕裂带3。在通孔11的前棱边上浇铸了 一个加固件 12。在进行装配时使用螺栓4和垫片5将缝制进去的撕裂带3组装到 座椅靠背框架14中。由于撕裂带3固定在外套材料2上,因此,必须 在外套材料2 —半拉出座椅靠背框架14的时刻进行这种螺栓连接。同时,通过圆顶7自动地螺栓连接模块底部9。在此,撕裂带3应自动 位于集成在盖子10中的一个"偏转装置"15上。如果使用一个受到电 子监控的螺栓扳手(未画出) 一起拧紧安全气嚢模块6和撕裂带3, 则这种具有安全气嚢模块6的安全气嚢系统是有利的,并因此是优选 的。由此保障,仅仅真正正确拧接的安全气嚢模块6和撕裂带3的座 椅靠背1离开用于座椅的装配带(未画出)。图2再次示出了重要的 细节。
在图3中表示了安全气嚢16展开的瞬间。安全气嚢16此时提起 安全气嚢模块6的盖子10。同时,偏转装置15也被提起并因此缩短 撕裂带3。安全气嚢16在其弹出时在两侧上沖向撕裂带3。图4表示 了安全气嚢模块6的俯视图。随着向左和向右弹出,撕裂带3继续向 前,直到它在外套材料的一个安全气嚢弹出线缝17上撕断。耐撕裂的 安全气嚢16从所产生的孔(未画出)中出来,当缝制在外套材料2 中并用螺栓与安全气嚢模块6连接的撕裂带3解开后即打开安全气嚢 弹出线缝17上的外套材料2。与此同时,撕裂带3自动位于偏转装置 15上。在图5至8中表示出了上述三个步骤。图5为安全气嚢模块6 的局部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改造的区域。在技术上优选的且部分 为常用的、盖子10与模块下底部9之间的连接件18设置盖子10的一 个通孔11和一个加固件12。剖视图A在中间剖视图中表示了作为模 块底部9 一部分的圆顶7和盖子10中用于撕裂带3及其螺栓4的通孔 11以及偏转装置15中的加固件12。剖视图B表示了盖子10中的加 固件12。剖视图C则表示了模块底部9与盖子10之间一个在技术上 有利的且部分为常用的连接件18。
图9表示了在撕裂带3的结构和构造上的可选方案。上方撕裂带 3(在此情况下用于胸部安全气嚢)向内倾斜最佳撕裂初始孔。下方撕 裂带2 (在此情况下用于臀部撞击安全气嚢的穿透)穿过安全气嚢弹 出线缝17并且例如以有利的方式同时用于安全气嚢标签。
图10表示了在撕裂带3在安全气嚢模块6后侧上例如与一个发生 器(未画出)用螺栓连接的情况下的另外一种可选构造。撕裂带3除了一个紧固件19外还设置一个偏转装置20,后者可在模块底部9或 在座椅靠背框架14上使用螺栓连接。撕裂带3横穿过安全气嚢模块6 延伸。图11至13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容易理解和通常的三个视 图中表示了偏转装置20的细节。由于优选验证,在此为安全气嚢模块 连接到座椅靠背上也产生了新的技术。图14表示了一个气体导流板 21,其这样地构造,使得成型两个钩子22,以便在装配时用于悬挂。 如图15所示,气体导流板21在其中变形用于固定气体发生器。如果 不需要借助于薄板进行气体导流,则两个钩子也可直接固定在边框上。 此外,气体导流板21具有一个气体出口 21a和边框的一个紧固件21b。 在图16中可看出位于座椅靠背框架14中的两个悬挂狭槽23。此外, 设置了 一个用于安全气嚢模块6定位固定的孔24。 一个浇铸在模块底 部9上的凸块25啮合到该孔24中。这将使得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4 中的螺母13的定位更容易。通过这个螺母13,安全气嚢模块6或者 模块底部9和撕裂带3将与螺栓4一起固定(亦参见图l至3)。当 然,这种技术在采用座椅外套材料的情况下不只限于胸部侧撞安全气 嚢/臀部撞击安全气嚢。根据设有一层附加缝制覆盖层的任何一种安全 气嚢的类型,可采用这种技术可容易验证地"预先打开"。
在下面将要解释的其它两种实施例中涉及用于安置在一层缝制纺 织品覆盖层下方的安全气嚢系统的撕裂带构造的另外两种可选方案。 这尤其适合于处于座椅靠背中的侧撞安全气嚢。
图17和图18表示了用于撕裂带双倍拉伸长度的可选方案,它硬 质底层材料中在外套如真皮内是有利的。重要的是可以验证的装配。 与图3所示撕裂带26拉伸技术有所不同的是,图17表示了滑轮组系 统中撕裂带26的双倍拉伸长度。其优点在于当采用"硬质"座椅外套 27如真皮时在底层28内具有更大的拉伸长度。模块盖子29在此只需 要打开一半的距离。为了保障这一点,首先将撕裂带26使用一个螺栓 30固定在安全气嚢模块40的下底部31中,如在可选方案1至3的方 面中所述。此外,使用螺栓柠上偏转板32,通过其上的狭槽33引导 撕裂带26。螺栓30至此在座椅靠背34上拧入到一个螺母35中。图
1617表示了碰撞开始。在此,模块盖子29被安全气嚢36推开。模块盖 子中撕裂带的偏转装置37向上拉动撕裂带的两个横杆。安全气嚢撕裂 线缝38由此与图3相比在一半时间内或者当模块盖子打开一半时被撕 裂。图18表示了原始状态下图17所表示的技术。偏转板32和螺栓 30作为组装件已经缝制在座椅护套27上不可丟失地供货。为了对装 配进行可靠认证,偏转板32插在例如在下底部31与模块盖子29之间 插入到为此所设置的空隙39中,使得偏转板32中的孔41a可以用于 螺栓30穿入到下底部31上圆顶42的孔41b中,并因此可以电子监控 螺母35中的拧接情况。如果设置了撕裂带26,则采用这种滑轮组技 术,通过双倍快速或者在模块盖子29—半的打开距离上进行的撕裂带 拉伸而在模块盖子26上产生安全气嚢的双倍的力,如图19所示。将 撕裂带26缝在附加缝制件43的尖角中则是相应有利的。
图19和图20表示了撕裂带的布置,这些布置作为可选方案,重 新补偿图17和18所示安全气嚢更高的力要求。图19表示了撕裂带 26、螺栓30、偏转板32、偏转装置37和安全气嚢撕裂线缝38的俯视 图布置。不过,如果如图20所示进行了撕裂带布置,则安全气嚢36 所需要的力即减半。图20表示了撕裂带26与不可遗失的偏转板23 和不可遗失的螺栓30所形成的组装件。如果撕裂带26不需要双倍长 的拉伸,则取消偏转板(未画出),例如当采用织物底层和人造革底 层时。该组装件的撕裂带26通过安全气嚢撕裂线缝38缝制并按预定 方案"强制"装配在座椅靠背34上。由此保障可以验证的装配过程(亦 参见关于图17的描述)。
另外一种可选方案则是安全气嚢模块51具有所谓的"软面"52。出 于节约成本的目的,"软面"52意味着用纺织品/纸37包围安全气嚢36。 图21至图24表示了"软面"模块和对撕裂带技术进行必要的修改。图 21表示了 一种这类安全气嚢模块51,其对当前所涉及的撕裂带技术进 行了如下修改"软面,,52的下半部分呈Z形地放置在泡沫边缘四周(未 画出),以防止安全气嚢36展开时泡沫碎片飘飞;软面52的上半部 分平行放置在上方,如图所示。两半部分的软面作为运输和存放保护层可容易通过粘贴或者缝制进行相互连接;为了便于撕裂带26用螺栓 连接,两半部分的软面具有孔53,如图所示。在图22中表示了这种"软 面"安全气嚢模块51的俯视图。为了达到缩短撕裂带26的目的,上半 部分软面设有一个加固件54,它具有一个孔53,以便螺栓30穿过。 针对"软面"模块结构,根据本发明建议一个薄板55,如图23和图24 所示。如图23所示,薄板55具有两个钩子56,它们可呈直角向下弯 曲并固定在座椅靠背34的狭槽中(未画出)。孔57用于固定这些钩 子56,通过该孔可使用共同的螺栓30将薄板55与偏转板32和撕裂 带26拧接在一起。另外所表示的薄板55中的孔58用于气体有针对性 地穿过。薄板55围绕在发生器58四周导引并本身与其扭在一起,如 图24所示,从而将发生器58卡住。图24也表示了组装件中用于固定 模块的钩子56。从图21中可以看出,薄板55如何从安全气嚢36中 穿插出来。发生器58则主要从侧面穿插进去。
上述其它实施例(图17至图24)的特别优点在于,采用撕裂带 技术最简单地打开纺织品外套的安全气嚢模块,可以用可选的技术简 单且认证低成本地进行装配。它甚至可以与相应设计的新型"软面"模 块一起发挥作用。此外,用比当前花费更低的技术费用更好地展开安 全气嚢,并有利地每个座椅节省好几个欧元。
特别是也在图17至24所示和上面相关所述的变形方案可以看出 和理解图9和10所示各种结构。
图25表示了一种可选方案,即如何在覆盖了一个塑料外壳116 或者由真皮、人造革制成的外套117等的运动式座椅115中将可见的 胸部侧撞安全气嚢转换为不可见的安全气嚢。这些座椅例如使用在保 时捷汽车中使用。胸部侧撞安全气嚢覆盖层118—体化内置到塑料外 壳116中并如常用的技术设有一个呈U形环绕的设定断裂点119和一 个膜铰链120。由真皮、人造革等制成的外套117不粘接或轻度粘接 在阴影线区域121内。碰撞时通过胸部侧撞安全气嚢覆盖层118,提 升并涨开由真皮、人造革117等制成的外套,从而使得由此为安全气 嚢111产生一个开口。图26通过剖视图表示了具有一体化胸部侧撞安全气嚢覆盖层118 的安全气嚢模块122在关闭位置下的结构,在打开位置下则用点画线 表示。如当前技术所设计的那样,前面的座椅护套112缝制在一个骨 架123上。骨架123与座椅外套112 —起悬挂在116塑料外壳116的 一个U形放置面124上。这种实施例的新颖之处在于,由真皮、人造 革117等制成的外套一并卡在U形放置面124上,但不是粘接。 一种 可选方案则是轻度粘接。碰撞时由真皮、人造革等制成的外套117被 从U形放置面中拉出并为安全气嚢释放路径。同时,作为一种可选方 案,由真皮、人造革等制成的外套形成用于胸部侧撞安全气嚢覆盖层 118的膜铰链120。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并且外观品质高。
图27通过透视图举例表示了当前胸部侧撞安全气嚢125的"包"。 在胸部侧撞安全气嚢125巻起来(如图所示)或者折叠起来后,使用 一个护套126保持它。通过织物127的本身应力在中间始终产生一个 "驼峰"128。因此,不可以将这种形状的气嚢129用在一个塑料外壳 116中。应有利地安置越来越经常使用的"软安全气嚢"130,也就是说 具有软面罩131的安全气嚢,而不形成一个"驼峰"。
图28表示了具有"驼峰"18的包装问题的解决方案。折叠或者巻 起的软气嚢130通过薄弱的丝线132和长的针脚长度133视需要釆用 单线缝或者多线缝进行"平整"缝制。碰撞时这些撕裂线缝134就会毫 无问题地被撕断。这就节省了用来保持折叠安全气嚢的护套126和面 罩131 (也称为"软面")。
在图29中表示了另外一种釆用撕裂带技术与"软面模块"135相结 合的可选造型。由于软面模块135没有盖子,因此,撕裂带109在前 面必须设有一个偏转装置144。撕裂带109然后在模块后面单独或者 与软面模块135 —起通过电子扭矩监控进行螺栓连接。图30表示了碰 撞时的性能。图31表示了 "软面模块"135与撕裂带109和偏转装置144 的侧视图。图32表示了软面模块135与撕裂带109、偏转装置144和 撕裂带109与软面模块135共同的紧固件145。如果安全气嚢111首 先在中间区域内鼓起,则这对撕裂带技术有利。此外,有利之处还在于安全气嚢111被折叠起来,如图34所示以及可选地如图35所示。 安全气嚢111由此将不被推移,而是具有低侵害性并更快被拉出。图 33所示非折叠形式的安全气嚢111然后则按图34或者35所示进行折 叠并且从前面看上去如图36所示。然后上下部分叠合,如图37所示。 这样包装起来的安全气嚢111只有当中间部分已经尽可能展开时才上 下展开。通过撕裂线缝136中所撕开的孔(未画出)将向上和向下有 效扩大撕开。当然,也可以只有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 相向折叠。这种形式的安全气嚢111使用薄弱的丝线132固定当然也 是有意义的。
图38表示了应用撕裂带152来毫无问题地打开安全气嚢撕裂线缝 154的另外一种可选造型。如同在当前所使用的可选造型中所表示的 那样,与安全气嚢撕裂线缝154—起附加缝制撕裂带152。撕裂带152 偏转装置的新颖之处在于,在这种情况下偏转搭环155釆用软质材料 如例如纺织品制成。这种纺织品也可以是一根带子。偏转搭环155也 可以是撕裂带152的另外一个端部。在此所表示的示例中,撕裂带152 通过其自己的偏转搭环155插入并由此形成一个大的搭环156,通过 它插入安全气嚢模块150用于装配,然后与撕裂带152 —起使用螺栓 连接。
作为对图38的补充,在图39所示实施例中表示了附加缝制撕裂 带159的另外一种可选方案。在此代替小搭环即偏转搭环155的是, 缝制了一个链环158,它确保撕裂带152低摩擦通行。印上去的条形 码157用于存放定位,这将在以后在其它实施例方面描述。
参照图40和41,尤其是在座椅靠背163中当采用安置在泡沫层 161中的安全气嚢模块162上常用的是,必须防止安全气嚢弹出时所 产生的泡沫碎片飘飞。为此按通行方法在泡沫层161中集成一个网状 组织或者在座椅外套上缝制一块纺织品布片并固定在安全气嚢模块 162下方。取而代之的是,本发明在模块箱体164上集成了一个边缘 165,如图40和41所示。这种边缘165在安全气嚢弹出时向下压住泡 沫层161并由此防止其脱解。作为补充,这种边缘可设有钩爪166,它们将更好地束缚住泡沫层161。该边缘的中断部167将有利地保证 撕裂带的引导或定位(已在前面章节中作了描述)。
图42通过俯视图表示了模块箱体201当前通常使用的构造,它在 盖子203中具有设定断裂点202,用于安全气嚢(未画出)弹出,也 就是说现有技术。图43为此表示了模块箱体201的一个典型剖视图。 它由一个具有约13个钩子204的盖子203构成,这些钩子卡在两个具 有相应开口的壁体206之间的模块箱体201的底部205中。由于具有 必要的高的支承力,在前面浇铸了一个加固板条208。此外,图44通 过剖视图表示了另外一个可选造型。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模块"209,因 为盖子203和底部205通过一个膜铰链210进行了连接。模块箱体201 折叠在一起并在前面啮合,如对图43所作描述。附图标记207表示空 隙。
相反,图45至51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45表示了一个 向下敞开的整体注塑成型模块箱体201。图46表示,在下方开口211 侧面注塑了一个接片212,它在推入安全气嚢模块组装件(未画出) 后悬挂到对面的一个钩子213上并由此封闭模块箱体201。图47表示 了接片212的侧视图。当然,接片212也可由一个单独的盖子(未画 出)所代替并且也可另外固定。图48表示了模块箱体201的一个剖视 图,它不再需要三个壁体206。图49表示了一个装配在模块箱体201 中的安全气嚢发生器214及其螺栓215或者钩子(未画出)。图50 表示,必须将整体模块箱体201压成椭圆形,以便可以推入安全气嚢 组装件及其紧固件。为了更加容易在模块箱体201中找到通孔216, 在其周围优先设置了狭槽217 (图51)。其它造型同样也是相近的。
综上所述,使用上述以及在图42至51中所解释的安全气嚢系统 类型将努力并达到维持小的座椅安全气嚢模块的尺寸。其厚度决定泡 沫层厚度和座椅宽度。此外,可更好地将一个四周光滑的外壳安置在 泡沫层内为此所设置的空隙中。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嚢模块容器、尤 其是按图42至51实施例所示用于于座椅的安全气嚢模块容器将达到 下列优点1. 较小的外形尺寸并由此具有较低的重量和较小的成本,这些优 点也适用于座椅靠背的泡沫层。
2. 为日益趋于更大的安全气嚢更好地提供空间。
3. 更好地与泡沫件层内的四周光滑的外壳相配套。
4. 举例来说,意味着单单是模块箱体就节省了例如80克的重量, 以及,可能座椅靠背窄了例如8毫米并且更好地与泡沫层中的模块箱 体相配套。
这种按本发明的"整体"硬面模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那些模块,其 中在侧撞安全气嚢模块外壳上,底部和盖子一起插入,这意味着前面 和后面具有三倍壁厚,或者盖子和底部一个整体,并且使用一个膜铰 链进行相互连接并且只在前面卡住。相反,按本发明中的"整体"硬面 模块从下方用一个注塑上去的接片进行封闭。这就节省了空间体积和 相应的重量。由此可将座位宽度减少几个亳米。此外,四周几乎光滑 的模块可更好地匹配到泡沫层开孔中。优选为了装配安全气嚢系统组 装件而将外壳压成椭圆形。为了更好地更好地找到螺栓或钩子的孔, 优选在四周设置了狭槽。壁厚中的底切应该只设置在内部或外部工具 上,因为在工具侧面的开口后面外壳是"灵活的"。无底切的工具设计 用于搭钩的接片符合当前常用的技术。搭钩定位在它同时用作撕裂带 的放置面的位置上。
从图52中可以看出,迄今所介绍的模块箱体或者其它模块箱体 201在图52和53所表示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种可选方案中由 撕裂带218以搭环219的形式所包裹。这种搭环219放置在支承鼻220 上。实际中常常具有期望价值或者甚至有必要的是,必须同时验证也 就是说必须保障搭环219的放置并且装配在正确的位置上。根据图52 和53所示实施例,本发明建议,准确定位一个通常的或者正常的粘贴 条221 (例如通过一个生产机器人)并设有一个条形码222。如果正确 放置,搭环219将覆盖条形码222的一定面积。通过一台条形码激光 仪来探测并通报到数据采集装置。在此具有意义的是,同样必要的数 据探测和定位识别包含在共同的条形码222中并共同被探测。搭环219在与模块上的条形码相匹配的位置上同样具有一条形码225。该条形 码225确保搭环219正确地沿水平方向并且不扭转地安装。由此亦消 除左右错误安装。图53表示了这种技术的另外一个可选方案。目前常 常将座椅安全气嚢模块推入到一个护套223中。昂贵的摄像监控导致 常常产生错误认证。这里同样使用所描述的条形码技术。在护套223 中定位在一个预定位置上的孔释放所希望的条形码部分224。
以下给出按本发明的安全气嚢系统另 一些优点,所述安全气嚢系 统具有一个带一个硬面模块和一个撕裂带搭环的撕裂带系统。其中, 撕裂带在预定位置上使用极小的力打开一个未被削弱的线缝。这将带 来下列优点
1. 线缝不需要调整协调。线和线缝强度偏差超过100%都没有影 响。同样不需要明显锁缝,因为线缝在强度上远远低于1000N。这一 点己在一 系列试验中得到了证明并且可以极其简单地在台钳上验证。
2. 外套材料的膨胀同样无关紧要,因为它总是远远超出撕裂带的 膨胀。应更加简单并且无折痕地盖上利于膨胀的材料,这些材料大多 成本较低廉。
3. 不产生泡沫碎片飘飞,因为模块的前壁覆盖了泡沫层。试验已 经证明了这一点。
4. OOP-("脱位,,-)性能有利安全气嚢从一个1000N强度的线 缝中弹出要比从100至200强度的线缝中弹出时更具有攻击性,这是 符合逻辑的。除此以外,弹出位置可与"脱位"性能协调一致,也就是 说该位置位于例如假人受到较小潜在伤害的地方。
5. 改进了碰撞性能,因为侧壁缩小了安全气嚢的弹出面积。符合 逻辑的是,必须受到缝隙挤压并且从1000N强度的线缝中弹出的安全 气嚢要比从100至200强度的线缝中弹出的安全气嚢难于弹出。除此 以外,通过"滑轮组效应,,产生双倍的撕裂带拉伸距离,也就是说,在 经过一半的拉伸距离后线缝就相对于护套已经敞开。
6. 考虑到产品责任的情况,在美国应立足于向客户提供尽可能最 好的无缺陷产品。本系统可以证明是最好的。应消除无意地错误安装。护套比较容易产生问题。
7. 正确装配的认证在带有搭环的撕裂带系统中,模块插到搭环 中,搭环紧靠定位鼻拧紧。撕裂带在此位于模块条形码上方。除了目 前通常的数据外,该条形码还包含撕裂带的位置识别。此外,撕裂带 同样在与模块条形码相匹配的位置中设有一个自己的条形码。该条形
码确保搭环正确地水平定位并且不发生扭曲,也不会左右混淆。在正 确装配时,两个条形码以规定公差呈上下相互交错并共同接受检测。 其它通常的数据则同样同时被检测,从而使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
8. 安全气嚢系统同时尽可能保持不启动。试验表明,安全气嚢在 预定位置上以一个"尖头"弹出,然后线缝向上和向下撕裂。在进行新 开发设计时或许需要注意,优选在撕裂带搭环"内"开始展开。这一点 迄今为止尚无必要,但表现出进一步优化的潜能。在试验过的5个安 全气嚢模块类型的其中一种安全气嚢模块类型中,至此必须关闭或者 必须设置其中一个溢出口,因为在撕裂带后面第一次压力上升将导致 气体吹出。可更加简单以及具有更好的结果和因此较低的成本来解决 开发任务。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生产过程中OEM提出的修改愿望。
综上所述,本发明尤其涉及到一种安全气嚢系统,特别是一种用 于从缝制覆盖层中弹出的安全气嚢的打开系统。其优点在于将这种系 统与模块共同固定在一起,以确保两者验证地装配。特别优点还在于 涉及一种节省成本的系统,在该系统中附加缝制到撕裂线缝中的撕裂 带省却了目前通行的缝制进去的加固定织物层(也称护套)和通常所 采用的薄弱的安全气嚢线缝。另外一个优点在于撕裂带的固定系统与 模块进行组合,该模块不需要增加花费即可以对固定进行电子检查并 因此可验证。给出其它一些实施例,以便进行优化并且作为胸部侧撞 安全气嚢功能变形方案将焦点放到可靠地而可以验证的装配、改进外 观、改进功能和降低成本。
借助于说明书中和附图中的各个实施例而仅仅对本发明示范性介 绍,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包括了所有变型、修改、 替换和组合,它们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本资料中尤其是在权利要求和该说明书导言中的总体描述中以及实施例描述及其图纸中的图示 得知,并且将它们与专家们的专业知识以及当前技术水平结合起来。 尤其是所有各项特征和本发明的各项构造以及本发明的变型方案可以 进行组合。
附图l标记清单
1座椅靠背
2外套材料
3撕裂带
4螺栓
5垫片
6安全气嚢模块
7圓顶
8通孔
9模块底部
10盖子
11通孔
12加固件
13螺母
14座椅靠背框架
15偏转装置
16安全气嚢
17安全气嚢弹出线缝
18连接件
19紧固件
20偏转装置
21气体导流板
21a气体出口
21b边框紧固件22 钩子
23悬挂狭槽
24 孑匕
25 凸块 26撕裂带
27 座椅外套
28 底部
29模块盖子
30 螺检
31 下底部
32 偏转板 33狭槽
34座椅靠背
35 螺母
36 安全气嚢 37偏转装置
38安全气嚢撕裂线缝
39 空隙
40安全气嚢模块 41a孔 41b孔
42 圆顶
43 附加缝制件 51安全气嚢模块
52 软面
53 孑L
54 力口固件
55 薄板
56 钩子57孑L 58发生器 109撕裂带 111安全气嚢 115运动式座椅 116塑料外壳
117由真皮、人造革等制成的外套
118胸部侧撞安全气嚢覆盖层
119设定断裂点
120膜铰链
121阴影线区域
122安全气嚢模块
123骨架
124 U形;改置面
125胸部侧撞安全气嚢
126护套
127织物《且织
128 "駝峰"
129气嚢形状
130软气嚢
131软面外罩
132薄弱的丝线
133针脚长度
134撕裂线缝
135软面-模块
143上罩
144偏转装置
145紧固件
150安全气嚢模块151座椅靠背
152撕裂带
153座椅外套
154安全气嚢撕裂线缝
155偏转搭环
156大搭环
157条形码
158链环
159附加线缝的撕裂带
160缝制件
161泡沫件
162安全气嚢模块
163座椅靠背
164模块箱体
165边缘
166钩爪
167中断部
201模块箱体
202设定断裂点
203盖子
204钩子
205底部
206壁体
207空隙
208加固件板
209蝴蝶模块
210膜铰链
211开口
212接片213钩子
214安全气嚢发生器
215螺栓
216通孔
217狭槽
218撕裂带
219搭环
220支承鼻
221粘接条
222模块上的条形码
223护套
224条形码部分
225撕裂带上的条形码
权利要求
1.具有一个安全气囊模块的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为,整体的打开机构自动地与安全气囊模块同时固定在一起。
2. 按照权利要求1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固定是电子探测扭矩的螺栓连接。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固定是电子探测的铆接或者类似连接。
4.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安全气嚢模块的下底部与打开安全气嚢的撕裂系统一起被验证地 固定。
5.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安全气嚢模块具有一个盖子,并且该安全气嚢模块的盖子具有一 个用于连接撕裂工具的通孔。
6.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安全气嚢模块具有一个盖子,安全气嚢模块的盖子在其前棱边上 具有一个加固件。
7. 按照权利要求6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加固件在安全气嚢展开过程中用作撕裂工具/撕裂带的偏转装置, 并且提升或者偏转该撕裂工具/撕裂带,以及由此使其从安全气嚢撕裂 线缝中弹出。
8.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其特征为,设置撕裂工具,所述撕裂工具设计为编织带或者特别是编织的成 型件,用于形成撕裂带。
9. 按照权利要求8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撕裂带缝制成T形的,以便撕裂一个尽可能大的孔。
10. 按照权利要求8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撕裂带缝制成V形的,以便达到一个较大的剥皮效应。
11. 按照权利要求8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撕裂带缝制成X形的,以便达到一个大的孔并通过一根接缝丝线 形成穿孔。
12. 按照权利要求8至11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撕裂带只通过接合线缝进行缝制,以便达到小的撕裂力。
13. 按照权利要求8至11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在安全气嚢首先要弹出的位置上缝制至少一根撕裂带。
14.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一个撕裂带打开系统,使得相对于盖子的运动实现双 倍大的拉伸长度。
15. 按照权利要求14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另外一个偏转装置根据滑轮组物理原理产生双倍的拉伸。
16. 按照权利要求14或15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上述措施必须验证地被使用。
17. 按照权利要求16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可通过唯——个进行电子检查扭矩的螺栓进行模块的偏转、固定 和螺栓连接。
18.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一个撕裂线缝系统,使得根据权利要求16和17重新 补偿更高的力。
19.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一个撕裂带系统,使得偏转装置和螺栓连接件不可遗 失地随座椅外套一起供货,以便达到可有针对地验证的螺栓连接。
20.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包含一个"软面"模块,并且该"软面"模块如此设计,使得包含 撕裂带的打开机构。
21. 按照冲又利要求20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软面的下半部分,使得它覆盖泡沫层,以防止碎片飘飞。
22. 按照斥又利要求20或21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软面"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如此地设计,使得它们具有一个孔, 用于容纳撕裂带和模块的固定螺栓。
23. 按照冲又利要求20至22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加固软面的上半部分,使得它在打开时带动撕裂带。
24. 按照权利要求20至23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软面模块如此地设有唯一一个板条结构,从而使得该板条结构可 以插入到安全气嚢中或者穿插过安全气嚢。
25. 按照权利要求24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所述板条结构这样地设有钩子,使得模块可以悬挂到座椅靠背结 构中。
26. 按照权利要求24或25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板条结构这样地设有 一个孔,使得模块和撕裂带系统由此可以用 唯——个螺栓进行装配。
27.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在"软面"模块中如此地设计一个撕裂带引导装置,使得在安全气 嚢上在上覆盖层打开时将拉伸撕裂带的双倍的路径距离。
28. 按照权利要求27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具有双倍的撕裂带拉伸,使得由钢丝或者薄板制成的 偏转装置不可遗失地固定在一个螺母上。
29. 按照权利要求28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一个偏转装置,使得该偏转装置及其螺母不可遗失地 随撕裂带一起供货。
30.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一个特别规定的安全气嚢模块箱体,使得它不需要改 变就可以容纳撕裂带的偏转装置和紧固件。
31. 按照权利要求30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所述特别规定的安全气嚢模块箱体,使得不需要改变就可以将盖子的紧固件用作撕裂带的紧固件和偏转装置。
32.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一个后面的座椅覆盖层,使得安全气嚢模块的盖子不 可见地集成(如同仪表盘中的副驾驶安全气嚢)。
33.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后面的座椅覆盖层和安全气嚢覆盖层设有一外套,该外套允许在 安全气嚢上方打开盖子。
34.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后面的座椅覆盖层和安全气嚢覆盖层如此地设有一外套,使得不 需要撕裂外套,外套就随安全气嚢的盖子提升,因为在外套中的不粘 接区允许这一点。
35. 按照权利要求33或34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外套的前棱边与前面外套的骨架平行地整合在一个U形通道中、 尤其是它们一起被卡住,使得碰撞时后面的座椅覆盖层的外套被从U 形通道中拉出并因此允许打开安全气嚢上的盖子。
36.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折叠的安全气嚢包通过撕裂线缝如此地缝制,使得它具有所希望 的小而平整的形状。
37. 按照权利要求36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在折叠的安全气嚢包上,线缝强度一方面保障了原始状态下安全 气嚢包牢固,另外一方面缝制如此薄弱,使得缝制件在安全气嚢展开 时毫无问题地撕开。
38. 按照权利要求36或37的安全气嚢系统,其特征为,在折叠的安全气嚢包上,不再需要安全气嚢包的护套和包套。
39.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囊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一个安全气嚢坯件,使得在进行折叠时安全气嚢被拉 动而不是寻皮推动(根据图71a、 b、 c和72a、 b、 c)。
40.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安全气嚢上部分和/或下部分折叠在一起,从而使得安全气嚢在充 气时首先展开中间部分。
41.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通过光滑的丝线在座椅外套中缝制了 一个撕裂线缝,用于更好地 动态撕裂。
42.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一层光滑的涂层通过烘烤上去的聚四氟乙烯实现。
43.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包含了一个撕裂带偏转装置,并且该撕裂带偏转装置如此地设计, 使得它形成一个搭环形状的柔性部件。
44. 按照权利要求43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所述撕裂带偏转装置,使得柔性部件是一个缝制的搭环。
45. 按照权利要求43或44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了所述撕裂带偏转装置,使得偏转搭环是自身撕裂带 的端部。
46. 按照权利要求43至45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撕裂带与搭环如此地装配,使得穿过偏转搭环而插入的撕裂带形 成一个新的搭环。
47. 按照权利要求46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如此地设计撕裂带与两个搭环的组装,使得将安全气嚢模块插入 通过大的搭环,然后将安全气嚢模块与撕裂带用螺栓连接在一起。
48. 具有一个安全气嚢模块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整体的安全气嚢模块箱体设有一个装配孔。
49. 按照权利要求48的安全气嚢系统,此外其特征为按照权利要 求1至47其中之一的构造。
50. 按照权利要求48或49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所述安全气嚢模块箱体如此构造,使得所述孔处于模块最宽的位 置上,例如在侧壁下方。
51. 按照权利要求48至50之一的安全气囊系统, 其特征为,所述安全气嚢模块箱体如此构造,使得封闭盖子设计为使它在安 全气嚢展开时形成一个支承壁。
52. 按照权利要求48至50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所述安全气嚢模块箱体如此设计,使得封闭件是被固定在对面的 注塑成型的接片。
53. 按照权利要求52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所述接片和模块箱体如此设计,使得接片悬挂在模块箱体上。
54. 按照权利要求48至53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其特征为,所述模块箱体如此设计,使得它为了安装安全气嚢组装件和连接 元件而可以变形成椭圆形。
55. 按照权利要求48至54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用于在模块底部上"盲装配"连接元件的查找辅助装置设置成狭槽形。
56. 按照权利要求48至54之一的安全气囊系统, 其特征为,设置辅助工具以及用于监控正确装配辅助工具的条形码,并且它 们如此地布置,使得条形码的可读性与辅助工具和/或安全气嚢模块的 正确的位置有关,通过条形码的可读性可确定辅助工具和/或安全气嚢 模块的正确的位置。
57. 按照权利要求56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条形码设计用于监控撕裂带打开机构。
58. 按照权利要求56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条形码设计用于监控护套机构。
59.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其特征为,包含一条形码,该条形码如此设计,使得安全气嚢系统的相关数 据尤其是日期、型号和/或负荷和/或其它数据,和/或位置识别包含在 条形码中并且优选可以同时通过读码器探测。
60. 运输工具座椅, 其特征为,包含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61. 用于安全气嚢系统的打开方法, 其特征为,按规定操作按照权利要求1至59其中之一的安全气嚢系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其中整体的打开机构同时自动地与安全气囊模块固定,一种具有这种安全气囊系统的运输工具座椅以及这种安全气囊系统的打开方法。
文档编号B60R21/20GK101309820SQ200680042347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2日
发明者H·米勒 申请人:爱诺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