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三轮车的后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4598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三轮车的后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三轮车的后桥,是对现有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的改进,属于车辆的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大致有两种结构形式,一为由图3所示的将电机1安装在一对轮毂的其中一个轮毂内,由电机1直接带动轮毂,使安装在一对轮毂(各带有刹车装置)上的轮子行走,这种结构实际上为轮毂电机单轴动力传动,即靠一侧的装有电机1的轮毂带动另一侧的轮毂;另一为由图4所示的将电机1装在车架上,通过传动链带动装在传动轴中部的从动链轮,使传动轴旋转,由传动轴的旋转带动安装在传动轴两端的分别带有刹车装置的其中一个轮毂旋转,最终由轮毂使安装其上的轮子运动,这种结构实际上为电机中置式的动力传动,即靠传动轴的中部与电机1传动联结。
上述结构均属单轴传动或称单轴驱动的后桥范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暴露出以下欠缺一是路况适应性差,因为,由于道路状况的原因,不可能使一对轮子的阻力保持在相同的程度,当一侧阻力大,而另一侧阻力小时,往往为出现轮子跑偏现象,造成事故;二是如果遇到恶劣路况,例如一侧的轮子陷入坑中,通常会表现出无法行离坑区的情形,务必由人力下车施力拉或推出;三是由于单轴驱动的可操控性差而影响安全性,而且爬坡能力弱、扭距小;四是功耗大,一次充电的续行距离短;五是虽然配备有脚踏驱动装置,即通过人力踩动踏脚经链条带动传动轴运动,但是脚踏装置结构复杂,例如必须借助于过渡轴之类的过渡部件,而且复杂的脚踏装置会增加整车的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路况适应性强、操控性能好而得以确保安全的、爬坡能力强且扭距大的、功耗省而节能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
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装置的结构简单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它包括一后桥箱;于后桥箱的箱腔中的大伞齿轮;一同样地容纳于后桥箱的箱腔中的与大伞齿轮相固联的并且配有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的差速器壳体;一对左、右半轴齿轮,分别设置在大伞齿轮和差速器壳体上,并且分别与所述的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啮配;一对左、右半轴,各一端分别与所述的左、右半轴齿轮联结,各另一端分别配置有第一、第二轮毂;一对左、右半轴套,位于左、右半轴外,并且分别与后桥箱、后桥盖固定,后桥盖与后桥箱固定;一电机,与后桥箱固联,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固设有主动小伞齿轮,该主动小伞齿轮探入到后桥箱中与大伞齿轮相啮合。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一端的轴承座上开设有榫槽,榫槽上配接有链轮座,链轮座枢置在右半轴上,其上设有链轮,所述的后桥盖上开设有链条孔,套置于链轮上的链条自链条孔中引出。
本发明所述的后桥箱的形状为圆筒状,所述的差速器壳体的形状呈钟罩形,钟罩的开口端端面与所述的大伞齿轮一侧的轮体中央固定,在后桥箱的侧部还扩设有用于与所述电机的电机固定盘相固的联接座,后桥箱对应于联接座的中央部位开设有一小伞齿轮孔,所述的主动小伞齿轮从小伞齿轮孔中探入到后桥箱的箱腔中与大伞齿轮啮合。
本发明所述的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彼此上、下对应地枢置在差速器壳体壳腔中,并且在壳腔中共同地与左、右半轴齿轮啮合。
本发明所述的左半轴的两端分别构成有第一、第二花键头,第一花键头与第一轮毂固定,而第二花键头与左半轴齿轮的第一花键孔相配接;所述的右半轴的两端分别加工有第三、第四花键头,第三花键头与右半轴齿轮的第二花键孔相配接,而第四花键头与第二轮毂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左半轴套与后桥箱的一侧开口端固定,而所述的后桥盖与后桥箱的另一侧开口端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链轮座所朝向轴承座的一端窄缩成有一榫突,榫突榫入于所述的榫槽中。
本发明所述的后桥盖的截面形状呈凸字形。
本发明所述的链轮为单向链轮。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体现的优点之一,由于左、右半轴能同时带动第一、第二轮毂,因此可表现为双轮驱动,能提高电动三轮车对路况的适应性,例如任意一侧的配置于轮毂上的轮子陷坑,能够顺利地摆脱困境;之二,由于实现了双轮驱动,因此操作控制效果好,驾驶平稳省力,利于增加安全性;之三,第一、第二行星齿轮具有良好的差速效果,因此可提高爬坡能力及增大扭距,相对于已有技术增加2倍;之四,由于是双轮驱动,功率损失小,因此耗电省,运行电流小,一次充电续行里程比已有技术的单轮驱动(同功率电机、同路况、同质量载荷)可增加里程三分之一以上;之五,脚踏装置的结构简练。


图1为本发明电动三轮车的后桥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立体结构图。
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表现为单轮驱动的示意图(轮毂电机式)。
图4为已有技术中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表现为单轮驱动的另一示意图(电机中置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理解,但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等效性的变换均属本发明方案涵盖之范畴。
请见图1并且结合图2,以图示的位置状态为例(以下同),形状优选但不限于的圆筒状的后桥箱11的两侧或称两端是敞口的,是通过下面还要详述的左半轴套17、后桥盖8实现盖蔽的。在后桥箱11的箱腔靠左端容设大伞齿轮18,形状呈钟罩形的差速器壳体12整体地位于箱腔中,用一组螺钉32与大伞齿轮18一侧的中央相固定。在差速器壳体12的对应二侧即目前图示的上下对应侧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行星齿轮轴38、53、枢置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4、13。左半轴齿轮14通过其自身的第一轴承座48在穿过大伞齿轮18中央的半轴齿轮孔49后借助于第一轴承15而实现与后桥箱11枢置;右半轴齿轮10的轴承54伸入到成形于差速器壳体12上的轴承座30的座腔中,差速器壳体12通过其轴承座30借助于第二轴承9与后桥盖8实现枢置。通过上面说明的装配关系可知并且由图1晰示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4、13共同地与一对左、右半轴齿轮14、10构成啮合关系。
左半轴16的左、右两端分别一体加工有第一、第二花键头52、31,第一花键头52上固联第一轮毂27,第一轮毂27与已有技术无别地配有第一制动盘29和第一制动蹄28,第一制动盘29与左半轴16通过轴承25构成枢设关系;第二花键头31则置入到左半轴齿轮14中,与左半轴齿轮14上的第一花键孔47配接。
右半轴24的左、右两端分别一体制成有第三、第四花键头50、51,第三花键头50伸入到右半轴齿轮10中,在轴承座30的半轴齿轮孔44内与右半轴齿轮10上的第二花键孔45配接;第四花键头51上固有联第二轮毂20,第二轮毂20与现有技术无差异地配有第二制动盘19、第二制动蹄22,第二制动盘子19与右半轴24通过轴承23构成枢设关系。不言而喻,图中未给出的电动三轮车的一对后轮是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轮毂27、20上的。此外为了对探出于第一、第二轮毂29、20外的左、右半轴16、24的端部进行固定,本发明推荐有第一、第二螺帽26、21(图1示)。
在差速器壳体12所面向后桥盖8的一端的轴承座30上凹设有一榫槽46,用来补偿链轮座7的榫突42。整个链轮座7容置于截面形状呈凸字形的后桥盖8的链轮腔43中,只能单向作用的链轮6固设在链轮座7上,也可将链轮6一体地成形于链轮座7上。由图所示,在后桥盖8上形成有一个开口区域,藉由该区域构成为链条孔40,供套设于链轮6上的链条41引出,与电动三轮车的踏脚装置联结。整个后桥盖8通过一组固定螺钉39与图示的后桥箱11的右侧敞口部位固定,将后桥箱11的右侧开口封闭。
作为电动三轮车的动力的电机1是通过其电机固定盘2与扩设于后桥箱11上的联接座33用一组螺栓34相固定的,通过轴承35而配接在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上的主动小伞齿轮3在对应于预设在后桥箱11上的小伞齿轮孔37探入到后桥箱11的箱腔中,与大伞齿轮18啮合。电机1是通过电源线36与电动三轮车的电瓶电连接的。图中示出的右半轴套5用螺钉与后桥盖8固定。
申请人叙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电瓶电源与电机1接通,电机1工作,带动主动小伞齿轮3旋转,由主动小伞齿轮3带动大伞齿轮18旋转,由于大伞齿轮18是与差速器壳体12固连为一起的,故差速器壳体12随旋,差速器壳体12上的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4、13带动一对左、右半轴齿轮14、10,进而分别带动左、右半轴16、24旋转,一对左、右半轴齿轮14、10在两侧的安装于第一、第二轮毂27、20上的轮子(图中未示出)受力均匀的情况下能同步同速跟随前述的差速器壳体12一起转动。当两侧受力不同或拐弯时,由于外侧的轮子转动距离比内侧轮子的转动距离大或称长,因此,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4、13相向自转,使一对左、右半轴齿轮14、10产生彼此不同的转速,外侧的转速快,而内侧的小,所以拐弯自如;当安装在第一、第二轮毂27、20上的任一轮子遭陷坑情形时,由于本发明为双轮驱动结构,因此能通过另一轮子的运动而摆脱困境。经申请人将本发明结构安装于电动三轮车上与已有技术如图3、图4所示结构在同载荷、同功率、同路况的情况下作对比试验,结果惊人地表明电瓶(同厂生产的同规格电瓶)一次充电的持续行驶里程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坡度行走与轮毂式电机驱动相比提高2倍。因此本发明结构的效果是极致的。
当遇及某些情况而需要人工踩踏时,只要通过踏脚带动链条41,由链条41来带动链轮6,进而由链轮6通过链轮座7上的榫突42带动差速器壳体12,经一对第一、第二行星4、13,使左、右半轴齿轮14、10工作,直至使左、右半轴16、24旋转。由于整个脚踏装置的传动十分简单,因此踩踏较为省力并且能降低整车重量。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后桥箱(11);于后桥箱(11)的箱腔中的大伞齿轮(18);一同样地容纳于后桥箱(11)的箱腔中的与大伞齿轮(18)相固联的并且配有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4、13)的差速器壳体(12);一对左、右半轴齿轮(14、10),分别设置在大伞齿轮(18)和差速器壳体(12)上,并且分别与所述的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4、13)啮配;一对左、右半轴(16、24),各一端分别与所述的左、右半轴齿轮(14、10)联结,各另一端分别配置有第一、第二轮毂(27、20);一对左、右半轴套(17、5),位于左、右半轴(16、24)外,并且分别与后桥箱(11)、后桥盖(8)固定,后桥盖(8)与后桥箱(11)固定;一电机(1),与后桥箱(11)固联,该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上固设有主动小伞齿轮(3),该主动小伞齿轮(3)探入到后桥箱(11)中与大伞齿轮(18)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差速器壳体(12)一端的轴承座(30)上开设有榫槽(46),榫槽(46)上配接有链轮座(7),链轮座(7)枢置在右半轴(24)上,其上设有链轮(6),所述的后桥盖(8)上开设有链条孔(40),套置于链轮(6)上的链条(41)自链条孔(40)中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桥箱(11)的形状为圆筒状,所述的差速器壳体(12)的形状呈钟罩形,钟罩的开口端端面与所述的大伞齿轮(18)一侧的轮体中央固定,在后桥箱(11)的侧部还扩设有用于与所述电机(1)的电机固定盘(2)相固的联接座(33),后桥箱(11)对应于联接座(33)的中央部位开设有一小伞齿轮孔(37),所述的主动小伞齿轮(3)从小伞齿轮孔(37)中探入到后桥箱(11)的箱腔中与大伞齿轮(18)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4、13)彼此上、下对应地枢置在差速器壳体(12)壳腔中,并且在壳腔中共同地与左、右半轴齿轮(14、10)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轴(16)的两端分别构成有第一、第二花键头(52、31),第一花键头(52)与第一轮毂(27)固定,而第二花键头(31)与左半轴齿轮(14)的第一花键孔(47)相配接;所述的右半轴(24)的两端分别加工有第三、第四花键头(50、51),第三花键头(50)与右半轴齿轮(10)的第二花键孔(45)相配接,而第四花键头(51)与第二轮毂(20)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轴套(17)与后桥箱(11)的一侧开口端固定,而所述的后桥盖(8)与后桥箱(11)的另一侧开口端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轮座(7)所朝向轴承座(30)的一端窄缩成有一榫突(42),榫突(42)榫入于所述的榫槽(46)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桥盖(8)的截面形状呈凸字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轮(6)为单向链轮。
全文摘要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属于车辆的应用技术领域。包括后桥箱;于后桥箱的箱腔中的大伞齿轮;与大伞齿轮固联的且配有第一、第二行星齿轮的差速器壳体;一对左、右半轴齿轮,置于大伞齿轮和差速器壳体上,与第一、第二行星齿轮啮配;一对左、右半轴,各一端与左、右半轴齿轮联结,各另一端配有第一、第二轮毂;一对左、右半轴套,于左、右半轴外,分别与后桥箱、后桥盖固定,后桥盖与后桥箱固定;电机,与后桥箱固联,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有主动小伞齿轮,主动小伞齿轮与大伞齿轮相啮合。优点能提高对路况的适应性;操作控制效果好,驾驶平稳省力,安全性好;可提高爬坡能力及增大扭距;功率损失小,省电,运行电流小,一次充电续行里程长;脚踏装置的结构简练。
文档编号B60K1/00GK101020416SQ20071002071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9日
发明者张重 申请人:张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