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梁式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24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扭梁式悬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中的悬架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扭梁式悬架。
背景技术
悬架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不仅是保证车辆乘坐舒适性的重要 部件,同时作为车身与车轮之间的连接传力件,还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性的
重要部件。悬架的种类很多,如扭梁式悬架、麦佛逊式悬架、双A臂式悬架、 拖曳臂式悬架、以及多连杆式悬架等等。
CN1167558C中公开了一种扭梁式悬架,其包括相对于车辆的横向相互 分开安装的左纵臂和右纵臂以及沿车辆的横向延伸的扭梁,其中,所述左纵 臂和右纵臂的前部分别与车身绞接,后部分别可转动地支撑车轮,所述扭梁 的两端分别焊接到左纵臂和右纵臂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当左右车轮相对 反向运动,即一方弹起,另一方回弹时,左纵臂和右纵臂将绕其前部与车身 绞接的绞接点反向运动,在这种状态下,所述扭梁将被扭弯,从而扭梁的两 端将分别产生抵抗车轮运动的力,以使悬架回复到稳定状态。
然而,这种现有的扭梁式悬架的缺陷在于焊接强度和刚度差,因此当车 辆长时间行驶于恶劣路况如陡峭道路或突然单边过突起或凹坑时,由于扭力 过大,悬架中的扭梁与左、右纵臂的焊接处容易出现开裂,并且左、右纵臂 和扭梁容易发生变形,因而将对悬架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产生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扭梁式悬架焊接强度差且刚度差的缺陷,提供 一种焊接强度好且刚度好,因而稳定性和耐久性大大提高的扭梁式悬架。本发明提供的扭梁式悬架包括相对于车辆的横向相互分开设置的左纵 臂和右纵臂以及沿车辆的横向延伸的扭梁,所述左纵臂和右纵臂的前部分别 与车身绞接,后部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左车轮和右车轮,所述扭梁的两端分别 焊接到左纵臂和右纵臂上,其中,所述扭梁式悬架还包括一对加强板,所述 加强板分别焊接于左纵臂与扭梁的连接处及右纵臂与扭梁的连接处。
本发明提供的扭梁式悬架通过在左纵臂与扭梁的连接处以及右纵臂与 扭梁的连接处设置加强板,使加强板不仅与左纵臂或右纵臂焊接在一起,而 且与扭梁焊接在一起,从而不仅加强了左、右纵臂与扭梁之间的焊接强度, 而且增强了悬架整体的刚度,因此使得扭梁式悬架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大 大提高。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扭梁式悬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为图1中所示扭梁式悬架的A向视图3为图1中所示扭梁式悬架的左纵臂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扭梁式悬架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扭梁式悬架包括左纵臂1、右纵臂2以及扭 梁3。其中,所述左纵臂1和右纵臂2相对于车辆的横向相互分开设置,并 且左纵臂1和右纵臂2的前部分别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方式,例如通过橡胶衬 套与车身绞接在一起,而左纵臂1和右纵臂2的后部则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方 式,例如通过设置在左纵臂1和右纵臂2上的车轮支撑托架而分别可转动地 支撑车辆的左车轮和右车轮。所述扭梁3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并且扭梁3的 两端分别焊接到左纵臂1和右纵臂2上,以焊接形成扭梁式悬架。从而通过该扭梁式悬架可以实现车辆车身与车轮之间的连接。
此外,如图2所示,所述扭梁式悬架还包括一对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 4分别焊接于左纵臂1与扭梁3的连接处及右纵臂2与扭梁3的连接处,以 使加强板4不仅与左纵臂1或右纵臂2焊接在一起,而且与扭梁3焊接在一 起。从而不仅增加了焊边的长度,加强了左、右纵臂与扭梁之间的焊接强度, 而且增强了悬架整体的刚度,因此使得扭梁式悬架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大 大提高。
优选情况下,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扭梁3与左纵臂1和右纵臂 2之间的焊接强度,所述扭梁3与左纵臂1和右纵臂2相焊接的焊接边线5 为曲线,以尽可能地增加焊边的长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强整个扭梁式悬架 的焊接强度。
优选情况下,在焊接扭梁和左右纵臂时,所述扭梁3的焊接搭接面6以 及所述左纵臂1和右纵臂2的焊接搭接面7均为平面。这样能够保证焊接边 线的均匀性,消除焊接边线上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焊接强度。
优选情况下,如图2所示,所述扭梁式悬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扭梁3内 部的稳定杆8,所述稳定杆8的两端分别穿过左纵臂1和右纵臂2而焊接于 左纵臂1和右纵臂2的外侧(图3中所示的左纵臂上形成的通孔9就是为使 稳定杆穿过左纵臂以焊接到左纵臂的外侧而设置的)。通过在扭梁3内部设 置所述与扭梁3的走向大体一致的稳定杆8,并将稳定杆8的两端分别焊接 在左纵臂1和右纵臂2的外侧, 一方面可以增强扭梁与左右纵臂之间的焊接 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扭梁式悬架的整体刚度。
优选情况下,所述扭梁3的横断面为沿车辆的纵向朝车头或车尾开口的 U形。至于所述U形的开口是朝向车头还是车尾,可以根据需要,考虑车辆 底盘的整体布置来确定。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扭梁3的U形开口设计为 朝向车头。更优选地,所述扭梁3呈沿竖直方向向上拱起的拱形,也就是说,所述 扭梁3以一定的曲率从两端焊接部位向中间过渡,并沿竖直方向向上拱起。 由于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扭梁的两端主要承受向上的力,因此通过将扭梁 设计成向上拱起的拱形,可以增加扭梁两端向上的抗扭强度。
优选情况下,所述左纵臂l和右纵臂2均通过模压一体成型而成。由于 在现有技术中,左纵臂1和右纵臂2分别都是通过将钣金冲压的若干部分焊 接在一起而构成的,因此当车辆长时间在恶劣工况下行驶时,左右纵臂有可 能出现焊边开裂或变形,从而造成刚度下降。由于本发明中的左纵臂和右纵 臂都是通过模压一体成型而成的,无需焊接,因此大大提高左右纵臂的刚度 和强度,而且减少了左右纵臂的成型工艺,降低了加工成本。
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在悬架上安装减振器、制动器等本领域 人员公知的悬架系统中的其它必要组件,所述扭梁式悬架上还包括用于支撑 弹簧的弹簧安装托盘、用于安装减振器的减振器安装支架、以及用于安装制
动器的制动器安装支架等等。这些安装配件及其设置位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 所公知,故在此不在赘述。
权利要求
1. 一种扭梁式悬架,所述扭梁式悬架包括相对于车辆的横向相互分开设置的左纵臂(1)和右纵臂(2)以及沿车辆的横向延伸的扭梁(3),所述左纵臂(1)和右纵臂(2)的前部分别与车身绞接,后部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左车轮和右车轮,所述扭梁(3)的两端分别焊接到左纵臂(1)和右纵臂(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梁式悬架还包括一对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分别焊接于左纵臂(1)与扭梁(3)的连接处及右纵臂(2)与扭梁(3)的连接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梁式悬架,其中,所述扭梁(3)与左纵臂 (1)和右纵臂(2)相焊接的焊接边线(5)为曲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梁式悬架,其中,所述扭梁(3)的焊 接搭接面(6)以及所述左纵臂(1)和右纵臂(2)的焊接搭接面(7)均为 平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梁式悬架,其中,所述扭梁式悬架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扭梁(3)内部的稳定杆(8),所述稳定杆(8)的两端分别穿过 左纵臂(1)和右纵臂(2)而焊接于左纵臂(1)和右纵臂(2)的外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梁式悬架,其中,所述扭梁(3)的横断面 为沿车辆的纵向朝车头或车尾开口的U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扭梁式悬架,其中,所述扭梁(3)呈沿 竖直方向向上拱起的拱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梁式悬架,其中,所述左纵臂(1)和右纵 臂(2)均通过模压一体成型而成。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的扭梁式悬架,所述扭梁式悬架包括相对于车辆的横向相互分开设置的左纵臂和右纵臂以及沿车辆的横向延伸的扭梁,所述左纵臂和右纵臂的前部分别与车身绞接,后部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左车轮和右车轮,所述扭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到左纵臂和右纵臂上,其中,所述扭梁式悬架还包括一对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焊接于左纵臂与扭梁的连接处及右纵臂与扭梁的连接处。本发明提供的扭梁式悬架不仅加强了左、右纵臂与扭梁之间的焊接强度,而且增强了悬架整体的刚度,因此使得扭梁式悬架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B60G11/18GK101428542SQ200710166568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6日
发明者廖银生, 杨冬生, 谢世滨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