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243阅读:108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重负载用轮胎上表示再开槽的极限的车辆用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再开槽作为在开槽深度剩下2 ~ 3mm左右时,使用电热切割器切割 开槽的下面而任意地制作开槽的作业, 一般情况下,是制作深度为3mm、 宽度为3~15mm的开槽的作业。从进行了再开槽后的带面的上端,到 开槽底面为止的距离(Under Tread Gauge)最小必须在4mm以上。
这样的再开槽作业可使磨损了的轮胎的旋转阻力减少,且使燃料消 耗节约6~10%,且具有使轮胎的寿命延长最高达28.5%的效果。
但是,这样的再开槽作业由于必须根据写明了作业时期、需再生的 开槽的宽度、开槽的深度等的其他手册来进行实施,所以不便于再开槽 作业。特别是存在以下的困难,即对于再开槽的深度,由于难于用目测 确认轮胎上的极限表示点,所以作业者难于测量在进行再开槽时的槽的 深度,从而使作业者任意地测定深度,或必须使用测定深度的其他道具 等。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介绍了形成再生引导槽的技术、以及通过将 尼龙或聚酯等的合成纤维、以天然光纤为材料的较薄的纤维层插入带的 上端部,由此来作为极限的标记的技术等。
但是,这样的方法存在由于过大地变更胎面的构造,从而存在使轮 胎的耐久性下降,或使制造工序复杂化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其为通过在开槽内的剔石部的 两侧的底面形成再开槽的极限开槽,无需过大地变更胎面构造和进行复
杂的制造工序,即可用目测容易地确认再开槽的时期和再开槽的极限表 示的轮胎。


图l是本发明的车辆用轮胎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车辆用轮胎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是由胎面l和胎侧2以及胎圏部3构成的,且在胎面l上形 成有开槽4,并在开槽4内形成了剔石部5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在开 槽内的剔石部5与开槽的壁面之间的底面上形成再开槽的极限开槽6。 上述再开槽的极限开槽6,可以剔石部5为基准,设置在两侧或仅设置 在其中一方。但是,如果再开槽的极限开槽6的长度太长,则开槽4的 深度变深,从而引起胎面部的刚性下降,所以再开槽的极限开槽6的长 度不宜过长。
为此,本发明在将再开槽的极限开槽6形成在剔石部5的两侧或一 侧时,不是连续地将其设置,而是有间隔地设置。如图1和图2那样, 优选地,其以剔石部5为基准交替地形成在两侧。此时,再开槽的极限 开槽6排列成锯齿状。
上述再开槽的极限开槽6的深度(a)为3mm,优选地,从再开槽 的极限开槽的底部到带层的上面为止的距离(Under Tread Gauge ) ( b ) 为4mm以上。
随着轮胎磨损,如果上述再开槽的极限开槽6露出,由此可用目测 容易地确认已到实施再开槽作业的时期,在进行再开槽作业时,只需实 施再开槽的极限开槽6的深度的再开槽作业即可。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发明,通过随着轮胎的磨损再开槽的极限开槽 露出,由此,可用目测容易地确认已到实施再开槽作业的时期,在进行 再开槽作业时,由于只需实施再开槽的极限开槽6的深度的再开槽作业
即可,所以具有可容易地实施再开槽作业的效果。
此外,所形成的再开槽的极限开槽6,由于具有预先再开槽的效果, 所以使再开槽的作业量大幅减少,由于无需过大地变更胎面构造和进行 复杂的制造工序,即作为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操作,所以具有不存在轮 胎耐久性下降和制造价格上升等问题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充气轮胎,由胎面和胎侧以及胎圈部构成,在胎面上形成有开槽,并且在开槽内形成有剔石部,其特征在于,在剔石部与开槽的壁面之间的底面上,形成有再开槽的极限开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再 开槽的极限开槽仅形成在以剔石部为基准的任意一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再开槽 的极限开槽不是连续设置,而是有间隔地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再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再开槽 的极限开槽交替地形成在剔石部的两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充气轮胎,其特 征在于,上述再开槽的极限开槽的深度(a)为3mm,并且从再开槽的 极限开槽的底部到带层的上面为止的距离(b)为4mm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开槽形成于胎面上的,且在开槽内形成了剔石部的车辆用轮胎中,在开槽内的剔石部的两侧的底面形成再开槽的极限开槽。本发明的车辆用轮胎通过使其可用目测容易地确认再开槽的极限,可正确地把握再开槽的时期和再开槽的加工范围,在达到磨损极限时,由于具有将交替形成的再开槽的极限开槽预先进行了再开槽的效果,所以具有今后使进行再开槽时的作业量大幅减少的效果。
文档编号B60C11/13GK101177108SQ20071016626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7日
发明者李在洪, 李相永 申请人: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