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碰撞用气囊、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及车辆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23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面碰撞用气囊、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及车辆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汽车等车辆发生侧面碰撞等情况下约束乘员身 体的侧面碰撞用气囊、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的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在汽车等车辆发生侧面碰撞 时或车体侧翻时等情况下,利用充气机使侧面碰撞用气囊向乘员的侧
部膨胀,从而约束乘员的身体(参照专利文献l等)。 专利文献1:特开2000 — 280853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侧面碰撞用气囊的基本结构其 内置于座椅的靠背部内,在发生侧面碰撞时等情况下,利用从充气机 喷射的压力流体(气体)在乘员与车辆的车内侧壁部之间膨胀展开。 为了实现这种气囊装置的最佳化,要求探求如何提高乘员的冲击吸收 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员的冲击吸收性 的侧面碰撞用气囊、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及车辆用座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发明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在就座于配置 在车辆的车内的座椅上的乘员与所述车辆的车内侧壁部之间膨胀展
开,其特征在于,以膨胀展开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方式设
有多个通气孔。
一般而言,通过在侧面碰撞用气囊上设置通气孔,可以将其腔室 内的多余的压力流体或在阻挡乘员时从腔室内压回的气体排出到腔室 外,从而释放乘员被气囊阻挡时的冲击,以柔和地承受乘员的身体。
在这里,在本申请的第1发明中,以侧面碰撞用气囊膨胀展开时 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多个通气孔。由此,可以抑制 在侧面碰撞用气囊阻挡乘员时通气孔被压住而堵塞通气孔,从而顺利 地排出压力流体。而且,通过这样以位于前侧的方式设置,可以在远 离乘员的位置处喷出压力流体。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第1发明,可以柔和地吸收对乘员的冲 击,从而进一步提高乘员的冲击吸收性。
第2发明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在上述第l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以膨胀展开时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设有所述多个通气孔。
在本申请的第2发明中,以侧面碰撞用气囊膨胀展开时位于车辆 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且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设置多个通气孔。由此,可 以向与乘员侧相反的一侧即车内侧壁部一侧喷出压力流体。
第3发明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在上述第1或第2发明中,其特征
在于,以膨胀展开时位于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方式设有所述多个 通气孔。
由此,可以在更加远离乘员(乘员的上半身)的位置处喷出压力流体。
第4发明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在上述第3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设为了确保所需排气量而设置的单个通气孔的开口面积为基准面积 时,所述多个通气孔设置成其总开口面积与所述基准面积实质相等。
由此,可以在确保所需的排气量的同时,縮小各个通气孔的直径, 从而可以使通气孔的设置区域整体地向侧面碰撞用气囊的前侧靠近。
第5发明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在上述第1至第4发明中的任一项 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多个通气孔周围连续地进行缝制的 连续缝制部。
虽然在喷出压力流体的通气孔上作用有较高的周向应力,但是在 设置通气孔时通过这样在通气孔周围设置缝制部,'可以抑制基布从通 气孔发生断裂,从而可以抑制通气孔开口面积的扩大。此时,通过对 多个通气孔周围连续地进行缝制,与假设分别缝制彼此独立的多个圆 环缝制部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侧面碰撞用气囊的制造工时的增加。
第6发明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在上述第5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设有两个;所述连续缝制部,大致以"8"字型对所述两个 通气孔的周围进行缝制。
通过大致以"8"字型对两个通气孔的周围进行连续缝制,与假设 分别缝制彼此独立的两个圆环缝制部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侧面碰撞 用气囊的制造工时的增加。
第7发明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在上述第5或第6发明中,其特征 在于,所述多个通气孔的外周侧缘部上具有通过所述连续缝制部共同 进行缝制而设置的补强布。
这样一来,由于可以降低气囊膨胀时施加在通气孔上的作用力, 所以可以提高通气孔的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8发明的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
于,设有所述第1至第7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和 供给用于使所述侧面碰撞用气囊膨胀展开的压力流体的充气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9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设有: 所述第1至第7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和供给用于使 所述侧面碰撞用气囊膨胀展开的压力流体的充气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员的冲击吸收性。


图1是简略表示具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 的汽车座椅的通常时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2是简略表示具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 的汽车座椅的膨胀展开时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3是简略表示具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 的汽车座椅的膨胀展开时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膨胀展开后的状态下的侧面碰撞用气囊的整体结构的 右向侧视图。
图5是表示膨胀展开后的状态下的侧面碰撞用气囊的整体结构的 左向侧视图。
图6是表示在设置补强布的变形例中,膨胀展开后的状态下的侧 面碰揸用气囊的整体结构的右向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简略表示具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 的汽车座椅的通常时的情况的侧视图,图2是简略表示膨胀展开时的 情况的侧视图,图3是简略表示膨胀展开时的情况的俯视图。在以下
说明中,分别将图3中的上、下、左、右作为左、右、后、前。
图1至图3所示的座椅(车辆用座椅)1是配置在车辆(汽车等)
的车内的座椅,具有乘员2就座的就座部3、从就座部3的后部向上方 延伸的靠背部4以及安装在靠背部4的顶部上的头枕5。在该座椅1的 内部配备有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10,用于在因事故而发生侧面碰撞或 车体侧翻时等情况下约束乘员2的上半身。虽然在本例中以配置在车 内右侧的座椅1为例进行了图示说明,但是也可以在左侧座椅上以基 本对称的结构来安装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10,当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效 果。
该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IO具有在车体的侧壁部(车内侧壁部)
6与就座在座椅1上的乘员2之间膨胀展开的侧面碰撞用气囊11、以 折叠状态收容侧面碰撞用气囊11的例如由树脂制成的外壳12以及供 给用于使侧面碰撞用气囊11膨胀展开的气体(压力流体)的充气机13 '(参照图3)。通过未图示的充气机控制电路对该充气机13进行点火。 考虑高度位置等将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10安装在座椅1上,以使侧面 碰撞用气囊11在与就座后的乘员2的胸部附近对应的位置展开。
如图1所示,侧面碰撞用气囊11,通常情况下以折叠到外壳12 内的状态收容在座椅1的靠背部4的内部。另一方面,例如在汽车发 生侧面碰撞时等情况下,通过上述充气机控制电路(未图示)启动侧 面碰撞用气囊装置10的充气机13的引发器(未图示),把来自点火 后的充气机13的气体供给到侧面碰撞用气囊11的内部。即,接受了 气体供给的侧面碰撞用气囊11是如图2所示地进行膨胀的结构,在本 例的情况下,例如使设在靠背部4的前表面的织物与车体侧壁部一侧 的侧面的织物之间的未图示的缝制线开裂而从座椅1弹出,沿着车内 侧壁部6展开并在车内侧壁部6与就座在座椅1上的乘员2(例如胸部 附近)之间展开。
图4是表示膨胀展开后的状态下的侧面碰撞用气囊11的整体结构 的右向侧视图,图5是左向侧视图。
在图4及图5中,侧面碰撞用气囊11是将分别配置在乘员2—侧 (车宽方向内侧)与车内侧壁部6 —侧(车宽方向外侧)的形状基本 相同的第1片15和第2片16的全周沿着外缘部缝合而形成的袋体, 形成由单个腔室构成的气囊。
而且,如上所述,为了缝合第1片15和第2片16而在第1片15 和第2片16的全周上形成的缝由结合部17,必须具有足以承受膨胀展 开时所假设的腔室内压的强度,在单层缝制强度不够的情况下,可以 通过多层缝制,或者在第1片15和第2片16之间的缝制预定部分夹 设密封材料(例如硅胶)进行缝制来提高气囊片缝合部分的气密性。 而且,在第1片15和第2片16上,在后端部分突出设有固定部18, 通过螺栓等将固定部18固定到外壳12上,从而可以将侧面碰撞用气 囊11牢面地固定到外壳12上。
另外,虽然并未特别图示,但是在第1片15上设置用于将充气机 13插入侧面碰撞用气囊11的未图示的狭缝,并设置了覆盖该狭缝的多 个(例如两个)罩体。该罩体是通过在第1片15上缝制垫布而构成的。 通过上述狭缝将充气机13插入侧面碰撞用气囊11后,折叠罩体而覆 盖狭缝,从而可以提高侧面碰撞用气囊11的气密性。
另外,在侧面碰撞用气囊11的车宽方向内侧即第1片15上,以 在侧面碰撞用气囊U膨胀展开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且车宽方 向外侧、并位于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方式设有两个通气孔20、 21。 上述通气孔20、 21构成为为了确保所需的排气量,设在侧面碰撞用 气囊11设置单个通气孔时其通气孔的开口面积为基准面积时,使上述 通气孔的总开口面积与基准面积实质相等。由此,通过累计彼此的开 口面积并将其作为基准面积,可以确保所需的排气量;同时,可以通过将基准面积的通气孔分割成多个而縮小每个通气孔的直径。这样一
来,通过沿着缝制结合部17配置直径縮小的通气孔20、 21,使腔室的 排气部位整体地偏靠侧面碰撞用气囊11的前侧,从而如图3所示地以 在侧面碰撞用气囊11膨胀展开时朝向前方的方式配置通气孔20、 21。 另外,通气孔20、 21的直径例如被设定为33mm 35mm左右。
在第1片15中的通气孔20、 21的周围,设有分别包围通气孔20、 21的圆环缝制部30、 31 (连续缝制部)。这些圆环缝制部30、 31相 互连续,利用共用的缝线以"8"字型轨迹对通气孔20、 21的周围进 行一次缝制成形。另外,该li环缝制部30、 31可以缝制一层,如果强 度不够,也可以缝制多层。
在搭载有上述结构的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10的车辆中设有各种 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在该车辆发生碰撞(例如侧面碰 撞)或侧翻时检测(或预测)碰撞或侧翻等的发生。在侧面碰撞时等 情况下,当根据来自上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为存在乘员2与车内 侧壁部6碰撞的危险性时,充气机控制电路基于来自传感器的检测信 号启动充气机13的引发器。由此,引发器13工作,气囊膨胀用的气 体被供给到腔室内而使侧面碰撞用气囊11在车体的侧壁部6与乘员2 之间膨胀展开。这样一来,通过侧面碰撞用气囊11展开,要向车内侧 壁部6—侧移动的乘员2的例如胸部附近被侧面碰撞用气囊11阻挡, 从而可以吸收对乘员2的冲击。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并如上所述地进行动作的本实施方式的侧面碰 撞用气囊装置IO,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侧面碰撞用气囊11上设有通气孔20、 21,所以可以将腔室内的多余气体或在阻挡乘员2时被压回的气体通 过通气孔20、 21排出到腔室外,从而可以释放乘员2被侧面碰撞用气 囊ll阻挡时的冲击,以柔和地阻挡乘员2的身体。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侧面碰撞用气囊11膨胀展开时位于 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方式设置通气孔20、 21。由此,可以抑制侧
面碰撞用气囊11阻挡乘员2时通气孔20、 21被压在车体的侧壁部6 上而发生堵塞,从而能够顺利地排出气体。并且,这样一来,通过使 通气孔20、 21位于前侧,可以在远离乘员2的位置处喷出气体。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更为柔和地吸收对乘员2的胸 部附近的冲击,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员的冲击吸收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以侧面碰撞用气囊11膨胀展开时位于车 宽方向外侧的方式设置通气孔20、 21。由此,可以在乘员2—侧的相 反侧即车体的侧壁部6 —侧喷出气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以侧面碰撞用气囊11膨胀展开时 位于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方式设置通气孔20、 21。由此,可以在 更加远离乘员2(乘员2的上半身)的位置处喷出气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设为确保所需排气量而所需要的 单个通气孔的开口面积为基准面积时,通气孔20、 21是通过使其总开 口面积与基准面积实质相等地将基准面积的通气孔分割成多个而形成 的,从而縮小了直径。由此,可以使通气孔20、 21的位置整体地靠近 侧面碰撞用气囊11的前缘侧,从而可以使气体的排出位置更加远离乘 员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在通气孔20、 21的周围设置圆环 缝制部30、 31。由此,虽然在喷出气体的通气孔20、 21上作用有较高 的周向应力,却仍然可以抑制基布(第1片15)从通气孔20、 21发生 断裂,抑制通气孔20、 21的开口面积的扩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在设置分别包围通气孔20、 21的
圆环缝制部30、 31时,通过采用能够利用共用的缝线以"8"字型轨 迹进行缝制的缝制路径进行一次缝制,形成圆环缝制部30、 31。由此, 假设与圆环缝制部30、 31分离并相互独立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侧面 碰撞用气囊11的制造工时的增加。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及技术 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下面说明这些变形例。
(1) 圆环缝—j部与通气孔之间的距离关系的优化
如果图4所示的通气孔20、 21与圆环缝制部30、 31的距离x过 远,则有可能难以抑制因气囊膨胀展开时的上述周向应力引起的通气 孔20、 21的扩大。如果x过近,则由于周向应力引起的通气孔20、 21 扩大容易使圆环缝制错位,因此有可能导致通气孔20、 21产生龟裂。 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本申请的发明人们通过研究发现,优选x在6mm 以上、14mm以下的范围内,特别是x-10mm左右时为最佳值。
(2) 在通气孔附近设置补强布的情况
即,如与图4对应的图6所示,有时在通气孔20、 21的外周侧缘 部的气囊内侧通过圆环缝制部30、 31共同缝制补强布(补片布)80。 另外,不一定非要与圆环缝制部30、 31共同缝制,也可以通过另行缝 制而进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气囊膨胀时可以通过补强布80 来降低施加在通气孔20、 21上的作用力,因此具有提高强度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组合上述(1)和(2)来设置补强布80,并且将从 圆环缝制部30、 31到通气孔20、 21的距离x设定在6mm 14mm的
范围内。
(3) 其他
另外,以上虽然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一个腔室的侧面碰撞用气
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多个腔室的侧面 碰撞用气囊,只要以力图阻挡就座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胸部附近的腔室 为对象即可,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例如,对于具有限制乘员胸部移 动的上部侧的腔室和限制乘员腰部移动的下部侧的腔室这两个腔室的 侧面碰撞用气囊,也可以通过在上部侧腔室的前缘侧下半部分设置通 气孔而更为柔和地吸收对乘员胸部附近的冲击。
而且,以上虽然以通过将第1片15和第2片16缝制结合而构成 侧面碰撞用气囊1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筒织 等其他方^构成侧面碰撞用气囊11。而且,虽然以将本发明应用于配
备在座椅1的靠背部4内的所谓座椅安装型的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中
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配 备在车门或车柱中的所谓车门安装型或车柱安装型的侧面碰撞用气囊 装置。
此外,通气孔及圆环缝制部的数量不限于2个,也可以为3个以 上。由于将通气孔的总开口面积设定成与"基准面积"实质相等,因 此数量越多,通气孔的开口直径变得越小,有利于使通气孔的分布偏 靠侧面膨胀用气囊11的前缘侧。而且,即使在圆环缝制部为3个以上 时,也可以通过如"S"型相连地与相邻圆环缝制部连续地进行缝制(例 如为了将通气孔之间缝合,以S型进行缝制,在端部的通气孔折回, 并同样地以S型缝合,返回起点),由此一次缝制即可形成整个圆环 缝制部,因而高效。另外,在不太重视制作效率时,也可以分别独立 地缝制多个通气孔周围的圆环缝制部。
权利要求
1.一种侧面碰撞用气囊,在就座于配置在车辆的车内的座椅上的乘员与所述车辆的车内侧壁部之间膨胀展开,其特征在于,以膨胀展开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方式设有多个通气孔。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以膨胀展开时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设有所述多个通气孔。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以膨胀展开时位于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方式设有所述多个通气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设为了确保所需排气量而设置的单个通气孔的开口面积为基准面积时,所述多个通气孔设置成其总开口面积与所述基准面积实质相等。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多个通气孔的周围连续地进行缝制的连续缝制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设有两个,所述连续缝制部,大致以"8"字型对所述两个通气孔的周围进行 缝制。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通气孔的外周侧缘部上具有通过所述连续缝制部共同进行缝制而设置的补强布。
8. —种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和 供给用于使所述侧面碰撞用气囊膨胀展开的压力流体的充气机。
9. 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碰撞用气囊;和 供给用于使所述侧面碰撞用气囊膨胀展开的压力流体的充气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员的冲击吸收性的侧面碰撞用气囊、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及车辆用座椅。所述侧面碰撞用气囊(11),在就座于配置在车辆的车内的座椅上的乘员(2)与车内侧壁部(6)之间膨胀展开,其中,所述侧面碰撞用气囊(11)设有通气孔(20、21),以侧面碰撞用气囊(11)膨胀展开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车宽方向外侧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方式设置该通气孔(20、21),并大致以“8”字型对该通气孔(20、21)的周围进行连续缝制。
文档编号B60R21/207GK101372217SQ200710165898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7日
发明者柏木大助 申请人:高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