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座椅装置和带有这种座椅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130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的座椅装置和带有这种座椅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座椅装置,其带有第 一汽车座椅和一在横向设置 在第一汽车座椅旁边的第二座椅,所述座椅分别具有一座席部分和一靠背, 其中,第一汽车座椅可从第一位置横向移动到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上时 第 一汽车座椅横向朝向第二座椅有所错移,并且第二汽车座椅从一使用位置 翻转到一不使用的位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开有各种用于在汽车侧向碰撞时保护乘客的座椅装置。
DE4212091A1和DE19516913A1记载了带有两个相邻设置的汽车座椅的座 椅装置。两个座椅一方面可以在汽车的纵向移动,另一方面在横向导轨上导 引。横向导轨使得汽车座椅可以在发生汽车侧向碰撞时横向于汽车的纵向移 动。在这种情况下,座椅装置的相应汽车座椅向汽车中间移动,以便防止乘 客被挤压的汽车侧壁伤害。
除前述座椅装置之外还公开有这样一种座椅装置,其与侧向碰撞无关地 实现所属的汽车座椅的横向移动,以便可以尤其灵活地在客舱内布置汽车座 椅。EP0940288B1记载了一种座椅装置,其基本上由两个汽车座椅组成,所 述座椅可以在汽车的横向或纵向相互无关地移动。出于该目的,在汽车底板
上设置横向导轨,其中导引有汽车座椅下部结构的相应的导向部件。此外, 在汽车底板上设置有纵向导轨,其中导引有汽车座椅的相应导向部件。此外, DE 602004000159 T2记载了 一种类似的座椅装置。
公知的座椅装置对于灵活布置其所属的汽车座椅来说业已证明是可靠 的,然而,其缺点是,汽车座椅在横向的移动仅有限地可行,因为移动路径 被分别相邻的其它汽车座椅限制了。因此,不可能在客舱内尤其灵活地布置 公知的座椅装置的汽车座椅。此外,汽车座椅的移动结构构造得非常复杂, 因此使公知座椅装置的装配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创造一种汽车的座椅装置,其带 有一第一和一第二汽车座椅,该座椅装置一方面结构简单,另一方面可以实 现在客舱内尤其灵活地布置汽车座椅。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创造一种带有这种有利的座椅装置的汽车。
按本发明的汽车座椅装置具有 一 第 一 汽车座椅和 一 第二汽车座椅,其 中,第二汽车座椅在横向设置在第一汽车座椅旁边。在此所称的横向是相对 座椅方向以及必要时也相对汽车方向的横向。第一和第二汽车座椅分别具有 一座席部分和一 靠背。第 一汽车座椅可以从第 一位置横向移动到 一第二位 置,第一汽车座椅在该第二位置上时朝第二座椅错移。因此,第一汽车座椅 可以在横向运动到第二汽车座椅上。此外,第二座椅可以从使用位置翻转到 一不使用位置。如现有技术所公开的那样,例如可以将第二汽车座位的靠背 翻折到第二汽车座椅的座席部分上。按照本发明,第二座椅的座席部分如此 地下沉到不使用位置,即,第一汽车座位的座席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时设 置在第二汽车座位的座席部分上面。
由于第一汽车座椅的座席部分可以通过移动第一汽车座椅至第二位置 而移动到第二汽车座椅的下降的座席部分上面,而不会在座席部分之间发生 阻碍移动的碰撞,那么实现了第一汽车座椅在横向上尤其大的移动路径。通 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第一汽车座椅在客舱内尤其灵活的布置。
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 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第 一汽车座椅的靠背具 有一超出第一汽车座椅的座席部分的侧面朝向第二汽车座椅突出的部段。此 外,第二汽车座椅具有超出第二座椅的靠背的一侧、朝向第一座椅突出的部 段。在第二座椅的不使用位置,靠背如此地翻折在第二座椅的座席部分上, 即,其背侧朝上。在这种实施形式中,第一汽车座椅的靠背的侧向突出的部 段在第二位置设置在第二汽车座椅的靠背的背侧上面。由于侧向突出的部段 或分别对置一侧上相配对的凹槽使得第一汽车座椅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其靠 背或座席部分不会提前与第二汽车座位的靠背碰撞,这种碰撞会导致第一汽 车座椅在横向的移动路径减小。
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第一汽车座椅的靠 背在第一位置在侧向与位于使用位置的第二汽车座椅的靠背相邻。通过这种 方式,两个靠背形成了一公共的靠背,其防止了卡入和掉落物体。优选两个靠背朝向乘客的面设置在同 一平面内,并形成一连续的靠背面。
为在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也对座席部分实现前述优点,在本实施形式 中,第一汽车座椅的座席部分在第一位置侧向相邻于处于使用位置的第二汽 车座椅的座席部分。
按照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第一种汽车座椅的 座席部分在形成连续的座椅面的情况下侧向相邻于第二汽车座椅的座席部 分,其中,第一汽车座椅的座席部分的座椅面和第二汽车座椅的座席部分的 座椅面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如此相互相邻的座席部分使得乘客有大的运动自
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第一汽车座椅的座 席部分在第二位置侧向相邻于处于不使用位置的第二汽车座椅的靠背。通过 这种方式,第二汽车座椅的靠背在第一汽车座椅向其第二位置运动时用作止 挡。通过第一汽车座椅的座席部分侧向相邻于第二汽车座椅的靠背保证了在 所述部件之间没有之中能掉进物体的间隙。
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一尤其有利的实施形式中,第一汽车座椅的座 席部分在形成连续座椅面的情况下相邻于第二汽车座椅的靠背,其中,所述 连续的座席面由第一汽车座椅的座席部分的座席面和第二汽车座椅的靠背 的背侧形成。通过这种方式,乘客可以获得非常大的连续的座席面,尽管第 二汽车座椅位于不使用位置,而第 一 汽车座椅位于第二位置。
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有利的实施形式中,还设置有带有第一汽车座 椅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第三汽车座椅,其中,第三座椅沿横向设置在第二汽 车座椅的背向第一汽车座椅的旁侧。因为,第三汽车座椅具有第一汽车座椅 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该第三汽车座椅也可以沿横向向第二位置运动,其中, 在横向的移动路径由于前面已经说明的原因特别长。
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一尤其有利的实施形式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汽车 座椅的靠背在第二位置上时侧向相邻。通过这种方式,第一和第三汽车座椅 的两个靠背形成了一共同的、连续的靠背,在它们之间不留间隙,所述间隙 一方面阻碍了舒适的靠背,另 一方面可能会导致物体掉落其中。
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另 一尤其有利的实施形式中,第 一 汽车座椅和 /或第三汽车座椅与第二汽车座椅一起设置在一公共的支撑部件上,该支撑部 件可纵向移动地设置在汽车内。而在公知的座椅装置中,总是为每个单个的汽车座椅设置一个支撑部件,但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这种实施形式中, 至少两个汽车座椅设置在同一支撑部件上。与多个单个的支撑部件不同,一 公共的支撑部件需要较少数量的汽车内的纵向导轨,因此,按本发明的座椅 装置的结构在这种实施形式中明显简化。由此一方面保证了座椅装置简易的 装配,另一方面较少数量的部件(亦即纵向导轨的较少数量)实现了在客舱内 节约空间的布置。
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另 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第 一汽车座椅和/或第 三汽车座椅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支撑部件上。
按照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另 一有利的实施形式,第二汽车座椅不可横 向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元件上。因为,第二汽车座椅的座席部分在不使用位置 被压在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一汽车座椅的座席部分下面,第二汽车座椅沿支撑 元件的横向移动不再必要,由此进 一 步实现了结构的简化。
为使乘客在设置在座椅装置后面的座位上有更高的座椅舒适性,支撑部 件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另一尤其有利的实施形式中构造成在支撑部件 和汽车底板之间形成可从后面进入的放脚空间。
为了创造前述的、可从后面进入的放脚空间,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 另一种尤其有利的实施形式中,支撑部件具有一前横向导轨和一后横向导 轨,用于横向移动第一和/或第三汽车座椅,其中,后横向导轨高于前横向导 轨地设置。由于后横向导轨高于前横向导轨设置,乘客可以在后面的空间将 其脚放置在后横向导轨和汽车底板之间的区域。
为了在汽车内部也能创造大的装载空间,在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另一 有利的实施形式中,第 一汽车座椅和/或第三汽车座椅可以从使用位置翻转到 一不使用位置,在该不使用位置,第一和/或第三汽车座椅的靠背的背侧与处 在不使用位置的第二汽车座椅的靠背的背侧一起形成一连续的装载面。靠背 的后侧优选设置在水平面上,其中,在各个靠背之间不留间隙。
按本发明的汽车具有一前述类型的、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
在按本发明的汽车的 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座椅装置形成汽车的第二排 座位。
在按本发明的汽车的一尤其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客舱具有一具有预定宽 度的第一纵向部段和一连接在其上的、宽度较小的第二纵向部段。汽车座椅 在这种实施形式中如此地设计,即,第一和/或第三汽车座椅仅当第一和/或第三汽车座椅位于第二位置时,才可由第一纵向部段移动到第二纵向部段。 对于所述宽度较小的第二纵向部段例如可以涉及这样的汽车纵向部段,其中 客舱的宽度由于向内突出的车轮罩而减小。由于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汽车 座椅也可以移动到第二纵向部段。因此,即便客舱的一些纵向部段可用空间 小,也可以实现在汽车的客舱内特别灵活地布置汽车座椅。


接下来参照附图,根据示例性的实施形式详细说明本发明。图中
图1是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前视图,其带有处在第
一位置的第一和第三汽车座椅以及处于使用位置的第二汽车座椅; 图2是图1所示的座椅装置,其中第二汽车座椅在不使用位置; 图3是图2所示的座椅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三汽车座椅在第二位置; 图4是图1所示的座椅装置,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汽车座椅处于不使
用位置;
图5是带有图1至4所示的座椅装置的客舱的俯视图; 图6是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前视图,其带有处在第 一位置的第 一和第三汽车座椅,处在使用位置的第二座椅。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2的第一种实施形式。如稍后借助图5 所示,座椅装置2形成汽车的第二排座椅。汽车的纵向或座椅装置2的座椅 方向相当于图纸的垂线或法线,而横向由双箭头4标出。
在朝向客舱的汽车底板6上设置有四个在纵向延伸的导轨8,它们相互 平行并且在横向4相互相隔地设置。在导轨8上导引有一公共的支撑部件10, 因此,该支撑部件可在纵向移动。在公共的支撑部件IO上设置有第一汽车 座椅12,第二汽车座椅14和第三汽车座椅16。汽车座椅l2, 14, 16分别 包括靠背18, 20, 22和座席部分24, 26, 28。靠背18, 20, 22分别可以通 过在横向4延伸的回转轴30向前翻转到座席部分24, 26, 28上。第二汽车 座椅14在横向4设置在第一汽车座椅12旁边。第三汽车座椅16在横向4 设置在第二汽车座椅14的背向第一汽车座椅12的旁侧。
第一和第三汽车座椅12, 16的靠背18,22设计宽于所属的座席部分24,28,因此,靠背18, 22分别具有一突出于座席部分24, 28的侧面32, 34 的部分36, 38,所述部分朝向第二汽车座椅14突出。与之相反,第二汽车 座椅M具有靠背20,其宽度设计小于所属的座席部分26的宽度。因此,第 二汽车座椅14的座席部分26具有一突出于第二汽车座椅14的靠背20的一 侧40的部分42,该部分朝第一汽车座椅12的方向延伸,以及具有一超出靠 背20的另一侧44朝第三汽车座椅方向16突出的部分46,该部分朝第三汽 车座椅16的方向延伸。
第一汽车座椅12和第三汽车座椅16分别可通过一移动机构48沿横向 4移动地设置在支撑部件上。移动机构48首先具有两个支撑部件侧的横向导 轨,其中,在本实施形式中设置有一前导轨50和一后导轨52。在此,后横 向导轨52设置得高于前横向导轨50,因此,在支撑部件10的后横向导轨 52和汽车底板6之间形成有一可从后面进入的放脚空间。在横向导轨50, 52上导引有相应的导向部件54, 56,这些部件固定在汽车座椅12, 16的座 席部分24, 28上。
第二汽车座椅14借助于简单的杠杆机构58固定在支撑部件10上,其 中固定这样地进行,即,第二汽车座椅14不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部件10上。 杠杆机构58使得第二汽车座椅14的座席部分26下沉(如接下来参照图1至 2说明的那样)。
接下来参照图i至5说明座椅结构2的其它特征以及其工作原理。第二 汽车座椅14在图1中位于使用位置,靠背20在该位置基本上竖直地朝向, 并且乘客可以坐在第二汽车座椅14的坐席部分26上。第一汽车座椅l2和 第三汽车座椅16在图1中位于第一位置。汽车座椅l2, 16的靠背l8, 22 的突出部分36, 38与第二汽车座椅14的靠背20的侧面40, 44相邻。此外, 汽车座椅12, 16的坐席部分24, 28的侧面32, 34侧向相邻于第二汽车座 椅14的座席部分26。因此, 一方面创造了连续的靠背,另一方面创造了连 续的座席部分,其中,座席部分24, 26, 28的座席面60, 62, 64形成一连 续的座席面,所述各座席面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沿横向4移动第一和第三汽车座椅12, 16如下进行。首先,如图2所 示,第二汽车座椅14的靠背围绕回转轴30向前翻折到座席部分26上。在 此,靠背20的回转过程如此地与杠杆机构58耦合,即,如在图2中用箭头 66所示,第二汽车座椅14的座席部分26向下朝汽车底板6下沉。从现在起,第二汽车座椅l4翻折处于图2中所示的不使用位置。靠背20的背侧68在 该不使用位置上时朝上。
接着,两个汽车座椅12, 16可以借助于移动机构48横向移动到在图3 中所示的第二位置。第一和第三汽车座椅12, 16在第二位置上时朝向第二 汽车座椅14向汽车内部有所错移。第一和第三汽车座椅12, 16的座席部分 24,28在第二位置上时至少局部移动到第二汽车座椅14的座席部分26上面, 其中,座席部分24, 28的侧面32, 34如此地与靠背20的侧面40, 44相邻, 即,座席部分24, 28的座席面60, 64和靠背20的背侧68形成一连续的座 席面,它们在同一平面内延伸。第一和第三汽车座椅12, 16的靠背18, 22 的突出部分36, 38在第二位置上时相互相邻,其中,突出的部分36, 38被 移动到第二汽车座椅14的靠背20的背侧68上面。第一和第三汽车座椅12, 16向第二位置的运动在图3中用箭头70, 72标出。
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三汽车座椅12, 16可以从图1所示的使用位置 进一步翻折到不使用位置。出于此目的,靠背18, 22如前述的第二汽车座 椅14的靠背20那样围绕回转轴30向前翻折到所属的座席部分24, 28上。 在不使用位置,靠背18, 22的背侧74, 76与第二汽车座椅14的靠背20的 背侧68 —起形成连续的装载面,它们优选在同一平面内延伸,并且水平地 取向。如已经在第二汽车座椅14中所述,座席部分24, 28也通过靠背18, 22的回转运动朝汽车底板6方向下沉。
图5示出了带有图l至4所示的座椅装置2的客抢的俯视图。在此,座 椅装置2形成汽车内的、在第一座椅排78后面的第二排座椅。客舱有一个 具有一预定宽度b,的第一纵向部段80和一个与之连接的、具有较小的横向 4宽度b2的第二纵向部段82。在此,较小的宽度b2归因于侧向突伸到客舱 内的车轮罩84。
如果座椅装置2位于图l所示的位置,其具有整个宽度,这防止座椅装 置2从第一纵向部段80移动到第二纵向部段82(如虚线图所示)。然而,在 座椅装置2移动到图3所示的位置之后,其宽度减小,由此使得支撑部件IO 可以与固定在其上的汽车座椅12, 14, 16—起沿着导轨8从第一纵向部段 80移动到第二纵向部段82,而不会与车轮罩84发生碰撞。
图6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86的第二种实施形式,其基本上与第 一种实施形式相同,因此,接下来仅说明其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区别,并且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与之相关的对于图1至5 的前述说明也相应适用于此第二种实施形式。
与第一种实施形式不同,替代单个公用的支撑部件10,座椅装置86包 括两个支撑部件88, 90。而汽车座椅12, 14设置在支撑部件88上,第三汽 车座椅16设置在一个与第一支撑部件88无关的独立支撑部件90上。但是, 这导致比在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情况下在汽车底板6上需要多一个导轨8,然 而由此实现了这样的优点,第三汽车座椅16可以与其它两个汽车座椅l2, 14无关地在纵向移动。关于支撑部件88还存在这样的优点,即,通过将两 个汽车座椅12, 14布置在支撑部件88上,替代四条导轨而仅需要三个导轨 8。附图标记列表 2座椅装置
4横向
6汽车底板
8导轨
10支撑部件
12第一汽车座椅
14第二汽车座椅
16第三汽车座椅
18靠背
20靠背
22靠背
24座席部分
26座席部分
28座席部分
30回转轴
32座席部分的侧面
34座席部分的侧面
36突出的部分
38突出的部分
40靠背的侧面
42突出的部分
44靠背的側面
46突出的部分
48移动才几构
50前横向导轨
52后横向导轨
54导向部件
56导向部件
58杠杆机构
60座席面62座席面 64座席面
66箭头
68靠背的背侧 70箭头 72箭头 74靠背的背侧 76靠背的背侧 78第一排座椅 80第一纵向部段 82第二纵向部段 84车轮罩 86座椅装置 88支撑部件 90支撑部件
b,第一纵向部段的宽度 b2第二纵向部段的宽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的座椅装置(2,86),其带有一第一汽车座椅(12)和一在横向(4)设置在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旁边的第二座椅(14),所述第一和第二汽车座椅分别具有一个座席部分(24,26)和一个靠背(18,20),其中,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可沿横向(4)从第一位置滑移到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上时所述第一汽车座椅朝向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错移,并且,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可从一使用位置翻折到一不使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座席部分(26)在所述不使用位置下沉,使得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的所述座席部分(24)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时设置在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座席部分(26)上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 的靠背(18)具有一超出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的座席部分(24)的侧面(32)、朝 向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突出的部分(36),而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座席部 分(40)具有一超出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靠背(20)的侧面(40)、朝向所述第 一汽车座椅(12)突出的部分(42),其中,所述第二汽车座椅(M)的靠背P0)在 所述不使用位置如此地折叠在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座席部分(26)上,即, 其背侧(68)朝上,并且,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的靠背(18)的侧向突出的部分 (36)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时设置在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靠背P0)的背侧(68)上方。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车 座椅(12)的靠背(18)在第一位置与处于所述使用位置的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 的靠背(20)侧向相邻。
4. 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汽车座椅(12)的座席部分(24)在所述第一位置与处于所述使用位置的所述第 二汽车座椅(14)的座席部分(26)侧向相邻。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 的座席部分(24)在形成一连续的座席面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汽车座椅(M)的 所述座席部分(26)侧向相邻。
6. 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汽车座椅(12)的座席部分(24)在所述第二位置与处于所述不使用位置的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靠背(20)侧向相邻。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 的座席部分P4)在形成连续的座席面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所 述靠背(20)侧向相邻,其中,所述连续的座席面由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的 座席部分(24)的座席面(60)和所述第二汽车座椅(l 4)的靠背(20)的所述背侧 (68)形成。
8. 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 一具有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第三汽车座椅(16),该第 三汽车座椅沿横向(4)设置在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背向所述第一汽车座 椅(12)的旁侧。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三汽 车座椅(12,16)的靠背(18,22)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时相互侧向相邻。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汽车座椅(12)和/或所述第三汽车座椅(16)与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一起设置 在一公共的支撑部件(10)上,该支撑部件可纵向移动地设置在汽车内。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车座 椅(12)和/或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6)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10)上。
12.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 车座椅(14)不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10)上。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 件(10)构造为在所述支撑部件(10)和所述汽车底板(6)之间形成一可从后面进 入的放脚空间。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IO) 具有用于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和/或所述第三汽车座椅(12,16)的前横向导轨和 后横向导轨(50,52),其中,所述后横向导轨(52)高于所述前横向导轨(50)设置。
15. 如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座椅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汽车座椅(12)和/或所述第三汽车座椅(16)可从一使用位置翻折到一不使用 位置,在该不使用位置,所述第一和/或第三汽车座椅(12,16)的靠背(18,22) 的背侧(74,76)与处在不使用位置的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靠背(20)的背侧(68)—起形成一连续的装载面。
16. —种带有前列各项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座椅装置(2)的汽车。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装置(2)形成所述汽车的第二排座椅。
18.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客抢具有一 具有预定宽度(M)的第一纵向部段(80)和一与之连接的、宽度(b2)较小的第二 纵向部段(82),其中,仅当所述第一和/或第三汽车座椅(12,16)位于所述第二 位置上时,所述第一和/或第三汽车座椅(12,16)才可从所述第一纵向部段(80) 移动到所述第二纵向部段(8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座椅装置(2),其带有一第一汽车座椅(12)和一在横向(4)设置在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旁边的第二座椅(14),所述第一和第二汽车座椅分别具有一座席部分(24,26)和一靠背(18,20)。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可从第一位置沿横向(4)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汽车座椅(2)在该第二位置上时朝向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错移。此外,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可从一使用位置翻折到一不使用位置。按照本发明,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座席部分(26)在不使用位置如此地下降,由此使得所述第一汽车座椅(12)的所述座席部分(24)在第二位置上时设置在所述第二汽车座椅(14)的座席部分(26)上方。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这种有利的座椅装置(2)的汽车。
文档编号B60N2/01GK101407184SQ20081016986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1日
发明者赫尔曼-沃尔特·施拉曼 申请人: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