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纵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643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用车纵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乘用车后悬挂总成中 的纵臂。
背景技术
纵臂是汽车底盘系统中的重要安全件,用于连接制动与悬挂系统、传递载
荷、保证车轮定位参数。在设计中要求强度高、可靠性好。图l(a)、图l(b)是 现有的乘用车纵臂。由图l(b)可见,纵臂中间的受力部位凹下去,再加衬垫(1) 和螺钉(2)组成,衬垫的存在导致纵臂在此处的截面变薄,应力集中,受力后 强度降低,很容易引起纵臂断裂,目前大部分纵臂都是断在此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强度高、可靠性好 的乘用车纵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乘用车纵臂悬挂中间的受 力部位采用本体平滑连接,即该受力部位不下凹、无螺钉和衬垫。这样可以保 持纵臂原来的厚度,从而不降低其受力强度。
如图2(a)、图2(b)和图3(a)、图3(b)所示,纵臂悬挂中间的受力部位除 了采用本体平滑连接之外,再附加T型加强筋结构,并且纵臂外轮廓上相邻部 位的相交处采用平滑过渡连接,减少了应力、提高了强度和刚度,解决了以前 此处采用螺钉和衬垫使得应力集中并发生断裂的问题。
纵臂上设有注油孔,可以中间加油,使与纵臂相连的轴承始终处于润滑状态。

图1是现有乘用车纵臂的立体图。
图2(a)、图2(b)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某种型号乘用车纵臂的中间受力部位 采用纵臂本体平滑连接并附加T型加强筋结构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3(a)、图3(b)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型号乘用车纵臂不同角度的立 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 (b)和图3(a)、 (b)所示的乘用车纵臂是方便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技 术方案的实施例。乘用车纵臂悬挂中间的受力部位采用本体平滑连接,并附加T 型加强筋结构,而且纵臂外轮廓上相邻部位的相交处采用平滑过渡连接,减少 了应力、提高了强度和刚度。
如图3(b),纵臂上设有注油孔(1),可以中间加油,使与纵臂相连的轴承 始终处于润滑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乘用车纵臂,其特征在于纵臂悬挂中间的受力部位采用本体平滑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乘用车纵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悬挂中间的受 力部位,在平滑连接的纵臂本体上设有T型加强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纵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 外轮廓上相邻部位的相交处采用平滑过渡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纵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 上设有注油孔。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纵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上设有注油孔。
专利摘要一种乘用车纵臂,其悬挂中间的受力部位采用本体平滑连接,即不采用螺钉、衬垫,这样可以保持纵臂原来的厚度,不降低其受力强度。纵臂悬挂中间的受力部位除了采用本体平滑连接之外,还增加T型加强筋结构,并且纵臂外轮廓上相邻部位的相交处采用平滑过渡连接,减少了应力、提高了强度和刚度,解决了以前此处采用螺钉和衬垫使得应力集中并发生断裂的问题。纵臂上设有注油孔,可以中间加油,使与纵臂相连的轴承始终处于润滑状态。
文档编号B60G7/02GK201304876SQ200820060138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4日
发明者斌 祁 申请人:上海嘉仕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