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式汽车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642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置式汽车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空调装置,尤其是为大中型客车、公交车提供冷风的 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大中型客车、公交车多为如图l所示的、将蒸发器和冷凝器装在 车箱顶上的顶置式空调装置。这种顶置式空调装置,因其压縮机需靠装在 车箱下方的汽车发动机驱动而设置在发动机近旁,从而压縮机与蒸发器、 冷凝器之间的连接管路较长,制冷剂管路压力损失大,空调装置的能效比 较差。还有,顶置式空调需在车顶开孔洞,若安装不当或密封材料老化, 易发生车顶漏水。而且,为保护蒸发器、冷凝器等, 一般上面还罩上有相 当抗击强度的、较重的罩盖,随之装置总体较重。再者,顶置式空调装置 不仅影响整车造型,更会增加汽车的行进阻力,故不宜装在车身高的或者 双层的汽车上。
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如图2非顶置式的、将空调装置装在车箱底板下 方的底置式空调装置。这种底置式空调装置,虽能縮短连接管路,减少压 力损失,但这类空调装置, 一般设置专门用于驱动压縮机的辅助发动机, 显得不够经济,尤其是因为装在车底部,易受泥水、尘灰所溅沾,会影响 装置的热交换效率和寿命,从而底置式空调装置在现今市场上不太受追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直接用汽车发动机 驱动压縮机的、结构紧湊、总体较轻、不会影响汽车的整车外形和行进阻 力的、高效节能的汽车后置式空调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让汽车空调装置整体 形状适于配置在汽车后部,其包括①由位于车尾发动机所驱动的且紧挨 该发动机近旁设置的压縮机、②具有蒸发器换热芯体、蒸发器进风口、蒸 发器出风口及蒸发风机的蒸发器、③具有冷凝器换热芯体、冷凝器进风口、 冷凝器出风口及冷凝风机的冷凝器、④视液f竟、⑤储液罐、⑥干燥过滤瓶、 ⑦将制冷剂节流送至蒸发器换热芯体的膨胀阀、⑧分别将制冷剂自压縮机 送出、送回压縮机的管路;所述蒸发器、冷凝器均横卧设置,且两者上、下 垂直叠层地设置在汽车发动机的上方,所述蒸发器进风口与设于车箱尾部 的回气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配接连通设于车箱尾部的风管,从而 使冷气通至车箱顶部的送风机构,所述冷凝器进风口连通车箱尾部的风道, 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气通汽车尾盖出风口 。
本实用新型的此方案,由于采用将汽车空调装置整体后置与叠层结构 之设计,较之常用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使压縮机与蒸发器、冷凝器之 间的连接管路长度、车重及占空比明显减少,能有效降低管路压力损失, 提高能效比。而且能有效降低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从而能减少油耗。 再者,将装置装在车尾后部发动机上方,不仅安装、维修保养简便,还能 有效避免车顶漏水现象,安全性也好。
为扩大应用范围,还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增设一路由干 燥过滤瓶、膨胀阀、蒸发器构成的热交换流路,两路中的蒸发器进风口均 可与设于车尾的上、下层隔板中间的回气口连通,两路中的蒸发器出风口
分别作为上、下层蒸发器出风口,各自连通设于上、下层车箱尾部的风管, 从而使冷气通至两层车箱顶部的送风机构,实现对双层汽车的空调。两路 各自蒸发器的多路换热芯体管,可分别以单、双数号相互交错排列构成一 体的蒸发器换热芯体,即,分别经单、双数号组蒸发器换热芯体管热交换 后的制冷剂,再以单、双组号分别汇总至蒸发器的两个制冷剂出口,再经 管路至压縮机的两个吸气口。为让设置更紧t奏合理,两路蒸发风机也可分管路至压縮机的两个吸气口。为让设置更紧湊合理,两路蒸发风机也可分 成一组置于蒸发器换热芯体与蒸发器上层出风口之间,另一组置于蒸发器 换热芯体与蒸发器下层出风口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改进方案,特别有益于降低双层车车身高度, 增强整车的稳定性,两路送风能增强送风量,且上下层送风均匀。若采用 由两组蒸发器换热芯体管相互交错构成一体的蒸发器换热芯体,更能使制 冷剂分布均匀,冷量损失小、换热效率高。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表示以往装有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的汽车示例图; 图2是表示以往装有底置式汽车空调装置的局部剖视的汽车示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单层车一实施例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装置装在汽车后部的局部剖视实施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双层车一实施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装置装在双层汽车后部的局部剖视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中,蒸发器(6)、冷凝器(4)均横卧且分别 上、下叠层设置在汽车发动机(9)的上方,与干燥过滤瓶(2)、视液镜 (3)、储液罐(5)、膨胀阀(7),管路(8)以及由汽车发动机(9)皮带 驱动的压缩机(1)组成后置式汽车空调装置,蒸发风机(64)设置在蒸 发器(6)内的换热芯体与蒸发器出风口 (63)之间,蒸发器进风口 (62) 与车尾回风口连通,蒸发器出风口 (63)与车尾两边的风管(10)配接连 通,从而其送出的冷气通至车箱内送风机构,冷凝器进风口通过车箱尾部 的风道(11)与开设在汽车后部两边的进风口相通,冷凝器出风口 (43) 正对汽车尾盖上的出风口。
如图5、图6所示的适用于双层汽车空调的实施例,是在上例单层汽(6)构成的热交换流路[标号请结合图3、图4一起看],具体说,是让经 冷凝器(4)冷却后的制冷剂分两路,经各自的干燥过滤瓶(2)、膨胀阀(7) 节流后送至两蒸发器,两组各自的多路蒸发器换热芯体管相互交错构成一体 的蒸发器换热芯体,分别经单、双数号组蒸发器换热芯体管热交换后的制 冷剂,再以单、双组号分别汇总至两个蒸发器出口,经管路(8)分别送至 压縮机(1)的两个吸气口。两个蒸发器的出风口,各自连通设于上、下层 车箱尾部两边的风管(10a、 10b),从而使冷气分别通至上、下层车箱顶部 两边的送风机构,本实施例的蒸发风机分为两组, 一组置于蒸发器换热芯 体与蒸发器上层出风口之间,另一组置于蒸发器换热芯体与蒸发器下层出 风口之间,两蒸发器进风口均与设于车尾的上、下层隔板中间的回气口连 通,如此上下层的回风共用一个通道,更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的特点。 本说明书附图标号含义为如下
1:压縮机; 3:视液镜; 5:储液翁
7:膨胀fie
9:汽车发动机; 11:风道; 62:蒸发器进风口 64:蒸发风机。
2:干燥过滤瓶; 4:冷凝器; 6:蒸发器; 8:管路;
10:风管(10a:上层风管、10下层风管); 43:冷凝器出风口; 63:蒸发器出风口;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空调装置,其包括①由位于车尾发动机所驱动的且紧挨该发动机近旁设置的压缩机(1)、②具有蒸发器换热芯体、蒸发器进风口、蒸发器出风口及蒸发风机的蒸发器(6)、③具有冷凝器换热芯体、冷凝器进风口、冷凝器出风口及冷凝风机的冷凝器(4)、④视液镜(3)、⑤储液罐(5)、⑥干燥过滤瓶(2)、⑦将制冷剂节流送至蒸发器换热芯体的膨胀阀(7)、⑧分别将制冷剂自压缩机送出、送回压缩机的管路(8),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装置整体形状适于配置在汽车后部,所述蒸发器(6)、冷凝器(4)均横卧设置,且两者上、下垂直叠层地设置在汽车发动机(9)的上方,所述蒸发器进风口(62)与设于车箱尾部的回气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63)配接连通设于车箱尾部的风管(10),所述冷凝器进风口连通车箱尾部的风道(11),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43)气通汽车尾盖出风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再增设一路由干燥过滤瓶(2)、膨胀阀(7)、蒸发器(6)构成的热交换流路,两路中的蒸发器出风口 (63)分别连通设于上、下层车箱尾部的风管(10a)、 (10b)。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路中的蒸发器进风口 (62)均与设于车尾的上、下层隔板中间的回气口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路各自的蒸发器的多路换热芯体管,分别以单、双数号相互交错排列的蒸发器换热芯体管构成一体的蒸发器换热芯体。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路蒸发风机(64)分成一组置于蒸发器换热芯体与蒸发器上层出风口之间,另一组置于蒸发器换热芯体与蒸发器下层出风口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路蒸发风机分成一组置于蒸发器换热芯体与蒸发器上层出风口之间,另 一组置于蒸发器换热芯体与蒸发器下层出风口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整体后置于汽车后部的汽车空调装置,通过让蒸发器、冷凝器均横卧设置且上、下垂直叠层地设置在汽车发动机的上方,蒸发器进风口与设于车箱尾部的回气口连通、蒸发器的出风口配接连通设于车箱尾部的风管,冷凝器进风口连通车箱尾部的风道,冷凝器的出风口气通汽车尾盖出风口,实现减少管路长度、车重等,有效降低管路压力损失,提高能效比,且安装、维修保养简便。通过增设一路由干燥过滤瓶、膨胀阀、蒸发器构成的热交换流路,让两路中的蒸发器出风口分别作为上、下层蒸发器出风口,各自连通设于上、下层车箱尾部的风管,从而使冷气通至两层车箱顶部的送风机构,实现对双层车的均匀空调。特别适用于车身高或双层汽车的空调。
文档编号B60H1/32GK201264501SQ20082006000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
发明者黄自奋 申请人:上海金翅鹏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