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自卸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938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用自卸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厢,尤其涉及一种矿用自卸车的车厢。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的车厢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侧板、右侧板、与左侧板和右侧板 的f端相连接的呈平板状的底板以及相邻三侧与左右侧板和底板的端部 均相连的前板,平板状的底板使得载重物的中心较高,因此,车辆在运输 过程中产生左右摇晃致使物料的重心在车厢内也随之左右漂移,严重影响 行车安全,矿用自卸车的工作条件很恶劣,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自卸车车厢,该车厢使得物料的重 心稳定,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用自卸车车厢,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前板。左侧板、 右侧板的底端分别连接于底板两侧。前板连接于所述的底板、左侧板和右 侧板的侧端,形成厢体结构。底板中部沿其长度方向下陷形成V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 歩改进,所述的前板与所述的底板成前倾式连 接,形成V形结构。
所述V形形成在底板的前部,底板后部为倾斜的三角形板体结构。
所述的左、右底板的上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5~7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车厢底板呈V形使得载重物重心位置稳定,避免了车辆运行中
重心漂移给车辆运行带来的安全隐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矿用自卸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矿用自卸车车厢的纵向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矿用自卸车车厢的横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矿用自卸车车厢包括底板1、左 侧板2、右侧板3和前板4,左侧板2和右侧板3其底端分别连接于底板 1两侧。前板4连接于所述的底板1、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侧端,形成 厢体结构。所述的底板1中部沿其长度方向下陷形成V形。如图1和图2 所示。所述V形形成在底板1的前部,底板1后部为倾斜的三角形板体 结构,底板1由左底板11和右底板12成V形设置、焊接而成,如图1 所示。左、右底板的上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5 7度,如图2所示。所述 的前板4与所述的底板1成前倾式连接,形成V形结构,如图3所不。
权利要求1.矿用自卸车车厢,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其底端分别连接于底板两侧;前板,连接于所述的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侧端,形成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中部沿其长度方向下陷形成V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自卸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板与 所述的底板成前倾式连接,形成V形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自卸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形成 在底板的前部,底板后部为f顷斜的三角形板体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矿用自卸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 板由左底板和右底板成V形设置、焊接而成。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自卸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 底板的上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5 7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矿用自卸车车厢,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前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底端分别连接于底板两侧。前板连接于所述的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侧端,形成厢体结构。所述的底板中部沿其长度方向下陷形成V形。本实用新型由于底板中部沿其长度方向下陷形成V形使得载重物重心位置稳定,避免了车辆运行中重心漂移给车辆运行带来的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B60P1/28GK201291914SQ20082015593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5日
发明者强 张, 张宏如, 曹志春, 王兆伦 申请人: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