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自卸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937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用自卸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川新型涉及汽车车架,尤其涉及 一 种矿用自卸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l-l前矿用A卸车车架,特别是重型矿用自卸车车架的圈梁和前纵梁、 后纵梁的焊接坡口分布在同一垂直横截面上,焊接长度有限,炸接过程屮 产生的残余应力比较集中,焊接变形较大,在恶劣的行使条件下易造成车 架焊缝的开裂,严重影响车架使用寿命,另外,圈梁与前纵梁、后纵梁焊
接时,圈梁、后纵梁和前纵梁之间会晃动使得焊接变形大,焊接坡u尺、上
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自卸车车车架,该车架焊缝的K;度 长,可以改善焊缝的受力分布,提高焊缝的强度,延长车架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用自卸车车架,包括圈梁、两前纵梁、两后纵梁、保险杆、中 间扭力筒、后尾座。两前纵梁连接于所述的圈梁一侧。两后纵梁连接于所 述的圈梁另外一侧。保险杆设置于所述的两前纵梁前端。中间扭力筒,连 接于所述的两后纵梁之间。后尾座,设置于所述的两后纵梁后部。所述圈 梁与前纵梁、后纵梁的焊接坡口分布在不同的垂直横截面上。
所述圈梁、前纵梁和后纵梁上均设置有用以固定圈梁、前纵梁和后纵 梁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圈梁与前纵梁和后纵梁的焊接坡口分布在不同的垂直横截面 上,因此,增加焊缝的长度,改善焊缝的受力分布,提高焊缝的强度,可 以延长了车架的使用寿命。2、由于圈梁、前纵梁和后纵梁上设置有凸台,当将圈梁与前后纵梁
相刀:焊接时,可以通过工装控制工艺凸台来定位,可以准确的确定铸件的 w接位置,然后实施单件夹紧后整体焯接,大大减小了圈梁的^接变形。


图i足本实川新型矿用自卸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2足阁1屮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3是本实用新型矿用自卸车车架圈梁与前纵梁焊接的结构小意阁;
图4是图3I1部分的局部放大图5显不本实用新型中凸台的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 一 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矿用自卸车车架包括圈梁1、两前纵梁3、 两后纵梁2、保险杆4、中间扭力筒5、后尾座6。两前纵梁3连接于所述 的圈梁1 一侧。两后纵梁2连接于所述的圈梁1另外一侧。保险杆4设置 于所述的两前纵梁3、 3前端。中间扭力筒5连接于所述的两后纵梁2、 2 之间。后尾座6设置于所述的两后纵梁2、 2后部。所述圈梁l与前纵梁 3、 3、后纵梁的焊接坡口分布在不同的垂直横截面上。
请参阅图1和图2,在图2中,矿用自卸车车架的圈梁1与后纵梁2 的焊接坡口 11包括第一焊接坡口 111、第二焊接坡口 112以及垂直于第 二焊接坡口 U2的第二焊接坡口 113,第-"焊接坡口 111、第二焊接坡口 112和第三焊接坡口 U3分布在不同的垂直横截面上,由此,圈梁1与后 纵梁2的相互焊缝的长度增加,改善了焊缝的受力分布。
请参阅图3、 4,图3和图4显示圈梁1与前纵梁3相互焊接的结构 小意图,矿用自卸车车架圈梁1与前纵梁3的焊接坡口 13包括第三焊接 坡口 131和第四焊接坡口 132,第四悍接坡口 132与第三焊接坡口 131分 布于不同的垂直横截面上。由此,该焊接坡口的长度总和大于沿前纵梁3 宽度方向所作切面的周长,从而增加焊缝长度,改善焊缝的受力分布。
在图1和图2中,圈梁1、前纵梁3和后纵梁2上均设置有用以固定圈梁1、前纵梁3和后纵梁2的凸台7。当将圈梁1与前纵梁2、后纵梁3 相互焊接时,可以通过工装控制凸台7来定位,可以准确的确定铸件的炸 接位置,然后实施单件夹紧后整体焊接,大大减小了圈梁的辉接变形。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坡口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构成,比如炸接 坡U呈阶梯状,只要能增加焊缝长皮即可。
权利要求1.矿用自卸车车架,包括,圈梁,两前纵梁,连接于所述的圈梁一侧;两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的圈梁另外一侧;保险杆,设置于所述的两前纵梁前端;中间扭力筒,连接于所述的两后纵梁之间;后尾座,设置于所述的两后纵梁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与前纵梁、后纵梁的焊接坡口分布在不同的垂直横截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自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圈梁、前纵梁 和后纵梁上均设置有用以固定圈梁、前纵梁和后纵梁的凸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矿用自卸车车架,包括圈梁、两前纵梁、两后纵梁、保险杆、中间扭力筒、后尾座。两前纵梁连接于所述的圈梁一侧。两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的圈梁另外一侧。保险杆设置于所述的两前纵梁前端。中间扭力筒,连接于所述的两后纵梁之间。后尾座,设置于所述的两后纵梁后部。所述圈梁与前纵梁、后纵梁的焊接坡口分布在不同的垂直横截面上。由于圈梁于所述前纵梁、后纵梁的焊接坡口分布在不同的垂直横截面上,因此,增加了焊缝的长度,改善焊缝的受力分布,提高了焊缝的强度,可以延长车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0P1/28GK201309441SQ200820155929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5日
发明者强 张, 张基建, 张宏如, 曹志春, 洲 李 申请人: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