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混合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607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栖混合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尤其是三栖混合动力车。
技术背景
汽车、飞机和船都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 要更加方便,更加灵活,更加环保的交通工具。自世界第一辆汽车诞 生以来,由于它为人类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从而汽车得到了广泛 的使用。在汽车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机动车已逐渐成为人们生 活和工作的必需品。人们在享受汽车为生活带来舒适便捷的同时,也 为因汽车引发的社会问题,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加剧、能 源紧张等而焦虑。综上所述,人们急需一种既可以节约燃料消耗,又 能有效的保护环境,还可以避免交通堵塞的汽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汽车受道路限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栖 混合动力车,该三栖混合动力车具有避免交通堵塞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三栖混合动力车包括车体,车体下 半部为密封体,车体由驾驶舱及动力舱组成,驾驶舱内设置有操纵系 统、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数码监控系统、电力系统,驾驶舱前 上部铰连有玻璃舱门;在动力舱上设置有陆地行驶系统、空中飞行系 统、水中航行系统、液压系统;
上述的陆地行驶系统包括车轮、电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 机安装在车轮上,电机通过导线、操纵系统及电子控制系统与蓄电池 相连接;
上述的空中飞行系统包括螺旋桨固定框架、升降螺旋桨、飞行推 动螺旋桨及转向螺旋桨;车体左侧的螺旋桨固定框架、右侧的螺旋桨 固定框架及后端的螺旋桨固定框架上端铰连在车体上,螺旋桨固定框 架内侧下端分别通过液压缸与车体铰连,液压缸与液压系统相连通; 升降螺旋桨连接在螺旋桨固定框架内及车体顶端上,升降螺旋桨通过 万向节及传动轴与分动箱相连接,分动箱通过动力输出轴与传动箱相连接,传动箱通过离合器与主发动机相连接;飞行推动螺旋桨垂直连
接在车体后端并通过链条与次发动机相连接;车体后端左、右两侧分
别垂直铰连有螺旋桨固定框架,螺旋桨固定框架与车体间铰连,螺旋 桨固定框架内连接有转向螺旋桨及可调封闭挡板,转向螺旋桨轴上连
接有电机,电机通过导线、操纵系统及电子控制系统与蓄电池相连接; 上述的水中航行系统包括次发动机、水中航行螺旋桨;次发动机
分别固定在动力舱后端左、右两侧,水中航行螺旋桨分别连接在动力
舱后端下面左、右两侧并与次发动机相连接。
上述方案中的车体上端四角各安装有降落伞,车体下端安装有安
全气囊;驾驶舱内安装有安全气囊、高弹座椅、降落伞靠背及备用伞坐垫。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三栖混合动力车由于采用电机 驱动车轮,利用现有汽车操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数码 监控系统、电力系统,实现陆地行驶功能。再因该三栖混合动力车在 车体上增设了升降螺旋桨、飞行推动螺旋桨及转向螺旋桨,利用现有 小型飞机的操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数码监控系统、电 力系统,实现空中飞行的功能。最后因采用密封的车体,后端安装水 中航行螺旋桨,利用现有游艇上的操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 统、数码监控系统、电力系统,实现水中航行的功能。所以说该三栖 混合动力车具有避免交通堵塞的特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陆地行驶状态结构示意附图2是图l俯视示意附图3是图1右视示意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中飞行状态结构示意附图5是图4俯视示意附图6是图4左视示意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水中航行状态结构示意附图8是图7左视示意图。
图中卜舱门,2-螺旋桨固定框架,3-升降螺旋桨,4-飞行推动 螺旋桨,5-转向螺旋桨,6-液压缸,7-水中航行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附图所示,该三栖混合动力车包括车体,利用现有的电动车改 装,将车体下半部制作成密封形式,车体前部制作成流线形,车体采 用碳素等轻体材料制作,车体由驾驶舱及动力舱组成,驾驶舱内设置 有操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数码监控系统、电力系统, 驾驶舱前上部铰连有玻璃舱门1,舱门1与车体通过弹力折页和快起 开关相铰连。驾驶舱内安装有安全气囊、高弹座椅及备用伞坐垫。在 动力舱上设置有陆地行驶系统、空中飞行系统、水中航行系统、液压 系统。
上述的陆地行驶系统包括车轮、电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利 用现有的电动车技术,电机安装在车轮上,电机通过导线、操纵系统 及电子控制系统与蓄电池相连接;车轮上安装有电机,蓄电池安装在 驾驶舱高弹座椅下端。陆地行驶系统在现有已经成熟电动汽车技术的 基础上进行改造,采用现有电动车的操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导航 系统、数码监控系统、电力系统。蓄电池可选用镍氢电池、镍镉电池、 锂离子电池等高性能电池,使车辆性能有保证。在陆地行驶采用电力 驱动,在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主发动机充电,充电利用现有电 动车结构和原理,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和续程的要求。适合各种不同 或复杂的环境下使用,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各项要求。其优点 是在陆地上采用电力驱动行驶,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显著 减少大气污染。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充分利用风力和主发动机为蓄电 池充电,使发动机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因 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
上述的空中飞行系统包括螺旋桨固定框架2、升降螺旋桨3、飞 行推动螺旋桨4及转向螺旋桨5;车体左侧的螺旋桨固定框架2、右 侧的螺旋桨固定框架2及后端的螺旋桨固定框架2上端铰连在车体 上,螺旋桨固定框架2内侧下端分别通过液压缸6与车体铰连,液压 缸6与液压系统相连通,通过螺旋桨固定框架2固定升降螺旋桨3, 并能够使左、右及后面的升降螺旋桨3打开到水平位置,达到调整的 目的;升降螺旋桨3连接在螺旋桨固定框架2内及车体顶端上,升降
5螺旋桨3通过万向节及传动轴与分动箱相连接,分动箱通过动力输出 轴与传动箱相连接并改变动力传输方向,传动箱通过离合器与主发动
机相连接并改变动力传输方向,主发动机为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飞 行推动螺旋桨4垂直连接在车体后端并通过链条与次发动机相连接; 车体后端左、右两侧分别垂直铰连有螺旋桨固定框架2,螺旋桨固定
框架2与车体间铰连,螺旋桨固定框架2内连接有转向螺旋桨5及可 调封闭挡板,转向螺旋桨5轴上连接有电机,电机通过导线、操纵系 统及电子控制系统与蓄电池相连接,通过控制电机或可调封闭挡板的 开启或开关一侧转向螺旋桨5,可实现该车在空中转向。车体下端安 装有安全气囊,这里的安全气囊主要是在该车发生意外降落时起落地 缓冲作用。车体上端四角各安装有降落伞,这里的降落伞主要是防止 该车在飞行中出现意外事故时起落地缓冲作用。利用小型飞机上操纵 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数码监控系统,空中飞行系统采用 涡轮发动机为动力,螺旋桨采取收放式,既不影响在陆地上行驶,也 不影响在水上航行,还便于停放保管。由于体积小,飞行高度低,不 影响大型飞机和航天器飞行,也不会影响无线通讯传播。该车可装备 现有的数码监控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在空中实现自 动避让和防碰撞功能。充分考虑到飞行安全问题,驾驶舱内设计了安 全气囊和降落伞靠背及备用伞坐垫。这些安全设计至少可以减轻发生 意外时给驾驶员造成伤害。但由于体积小,不利于在大风天气飞行。
上述的水中航行系统包括次发动机、水中航行螺旋桨7;次发动 机固定在动力舱后端左、右两侧,水中航行螺旋桨7分别连接在动力 舱后端下面左、右两侧并与次发动机相连接,水中航行螺旋桨7外车 体上铰连有盖板,在飞行或陆地行驶时,放下盖板将水中航行螺旋桨 7遮掩在车体内,次发动机为单缸汽油发动机。水中航行系统由于 采用双桨、双动力控制方式,利用游艇上的操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导航系统、数码监控系统,可在水中自由航行,由于在设计上,增加 了车体浮力,可保证在水中的稳定性即使出现底舱渗漏,也不会沉入 水中。但是由于体积小,重量轻,不利于在大风大浪中航行,必要时 可顺水行舟,及时靠岸。
上述的操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数码监控系统、电力系统、液压系统可分别采用现有汽车、小型飞机及小型游艇的技术。 所述的电力系统包括蓄电池、充电器、调节器、继电器、发电机、照 明灯、转向、制动信号灯、飞行报警灯、视频镜头。操纵系统包括电 源总开关、仪表盘、发动机起动开关、传动箱控制手柄、液压系统控 制开关、推进桨控制手柄、动力桨制动开关、灯光控制开关、视频转 换开关、高弹座椅、降落伞及安全气囊控制开关、行驶方向盘、飞行 操纵杆、航行操纵手柄、后螺旋桨离合器操纵杆、航行动力桨离合器 操纵杆、动力转换操纵杆、离合器踏板、行驶制动踏板、油门控制踏 板、电流控制踏板、飞行螺旋桨制动踏板、推进螺旋桨制动踏板、飞 行发动机油门控制踏板。
该车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从节能环保考虑,陆
地行驶采用电力驱动;从飞行、航行考虑,利用现有的电动车、小型 飞机及小型游艇上的相关技术,主体采用碳素等轻体材料;从方便快 捷考虑,螺旋桨采取多桨收放式;从动力控制考虑,采取水、陆、空 分体系控制。
该车按外观形状可分为三轮多桨式和四轮多桨式两种,也可分为 三轮单桨式和四轮单桨式两种,还可分为轿车型和面包型,按动力可 分为双动力和多动力两种,按用途可分为自用型和作业型两种。不论 哪种型号,基本结构和原理都是相同的,只是外部结构和外观形状略 有一些变化。
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便于操作,利于保管,安全快捷,本 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节能、方便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即节能, 又环保,即实用,又方便的实用型交通工具,使用这种交通工具,既 可以节约燃料消耗,又能有效的保护环境,还可以避免交通堵塞,是 一项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和人民身体健康,灵活快捷的交通工具。由于 该车大部分采用碳素等轻体材料制造,所以体轻灵活,可以在陆地行 驶、在空中飞行、在水中航行。最可贵的是螺旋桨采取收放式,既不 影响在陆地上行驶,也不影响在水上航行,还便于停放保管。
该车是一款,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存放灵活,经济 实用,水陆空三栖混合动力车。应用广泛,可用于观光、旅游、摄影、 侦察、运输、救灾,也可用于交通、工业、农业、牧业、林业、城市交通等多个领域,甚至可以用于军事。
实际使用时,在陆地行驶时通过液压缸6收回升降螺旋桨3, 关闭发动机,关闭飞行或航行控制系统,打开直流电动机电源开关, 可根据需要选择前驱动或后驱动,在蓄电池电力不足时,可利用发动 机发电补充电源,通过方向盘、制动器等操纵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中 的陆地行驶部分控制该车在陆地上行驶。
在空中飞行时关闭陆地行驶控制系统,启动液压系统,升起升 降螺旋桨3及开启转向螺旋桨5,打开飞行主发动机起动开关,升至
控制高度后,启动飞行推动螺旋桨4,通过飞行推动螺旋桨4推动该 车在空中向前飞行,通过开关一侧的转向螺旋桨5和调整可调封闭挡 板实现该车在空中转向,通过飞行操纵杆、发动机油门、操纵系统、 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数码监控系统控制,使该车在适当的高度 安全飞行,达到飞行的目的。
在水中航行时通过液压缸6收回升降螺旋桨3,关闭主发动机, 分离飞行动力箱,关闭飞行控制系统,关闭陆地行驶控制系统,启动 航行次发动机,通过航行操纵手柄、发动机油门、操纵系统、电子控 制系统、导航系统、数码监控系统及根据航向控制该车在水中安全航 行,通过开关一侧次发动机实现该车在水中转向,实现在水中航行的 目的。
安全操作短途最好采用陆地行驶方式,陆地行驶中要保持车距, 避免急速行驶和急刹车。空中飞行要控制飞行高度,长途飞行最好沿 高速公路上空飞行,在发生发动机突然停机无法启动时,可立即脚踏 紧急开关,开启驾驶舱舱门,弹出驾驶舱,自动打开降落伞和安全气 囊。在该车落地的瞬间,减轻机体惯性,避免人员伤害。水上航行时 要根据航向启动左、右两侧次发动机,根据速度要求控制发动机油门, 登陆后,必须开启风干系统,确保供电系统干燥,防止短路发生故障。
不论是陆地行驶、空中飞行还是水上航行前必须对各安全部件进 行认真检査,确保安全无误方可启动。
8
权利要求1、一种三栖混合动力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车体下半部为密封体,车体由驾驶舱及动力舱组成,驾驶舱内设置有操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数码监控系统、电力系统,驾驶舱前上部铰连有玻璃舱门(1);在动力舱上设置有陆地行驶系统、空中飞行系统、水中航行系统、液压系统;上述的陆地行驶系统包括车轮、电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机安装在车轮上,电机通过导线、操纵系统及电子控制系统与蓄电池相连接;上述的空中飞行系统包括螺旋桨固定框架(2)、升降螺旋桨(3)、飞行推动螺旋桨(4)及转向螺旋桨(5);车体左侧的螺旋桨固定框架(2)、右侧的螺旋桨固定框架(2)及后端的螺旋桨固定框架(2)上端铰连在车体上,螺旋桨固定框架(2)内侧下端分别通过液压缸(6)与车体铰连,液压缸(6)与液压系统相连通;升降螺旋桨(3)连接在螺旋桨固定框架(2)内及车体顶端上,升降螺旋桨(3)通过万向节及传动轴与分动箱相连接,分动箱通过动力输出轴与传动箱相连接,传动箱通过离合器与主发动机相连接;飞行推动螺旋桨(4)垂直连接在车体后端并通过链条与次发动机相连接;车体后端左、右两侧分别垂直铰连有螺旋桨固定框架(2),螺旋桨固定框架(2)与车体间铰连,螺旋桨固定框架(2)内连接有转向螺旋桨(5)及可调封闭挡板,转向螺旋桨(5)轴上连接有电机,电机通过导线、操纵系统及电子控制系统与蓄电池相连接;上述的水中航行系统包括次发动机、水中航行螺旋桨(7);次发动机分别固定在动力舱后端左、右两侧,水中航行螺旋桨(7)分别连接在动力舱后端下面左、右两侧并与次发动机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栖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车体 上端四角各安装有降落伞,车体下端安装有安全气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栖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驾驶 舱内安装有安全气囊、高弹座椅、降落伞靠背及备用伞坐垫。
专利摘要一种三栖混合动力车。主要解决现有汽车受道路限止的问题。其特征在于车体下半部为密封体,车体由驾驶舱及动力舱组成,驾驶舱内设置有操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数码监控系统、电力系统,驾驶舱前上部铰连有玻璃舱门(1)。在动力舱上设置有陆地行驶系统、空中飞行系统、水中航行系统、液压系统。该三栖混合动力车具有避免交通堵塞的特点。
文档编号B60F5/00GK201390114SQ200920099310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6日
发明者刘国斌 申请人:刘国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