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691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发电机、能防侧翻的多功能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由于其强大的越野性和通过性,除了作为灵活方便的运输工具外,其功 能也在多方面扩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各行各业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大量需要电 力的工程设备投入使用,手拿肩扛的工作状态已不能满足作业的需要,特别是石油管道的 抢修车需要车辆既能越野又能提供自给电源,以满足电焊机、切割机等各种车载设备的电 力需要。但目前还没有自带发电机的全地形车,仅是将作为发电设备的柴油或汽油发电机 组运载在车上,而全地形车车体空间小,使用的是汽车发动机,这就挤占了本就狭小的车体 空间,降低了全地形车的运载能力;而且传统便携式发电机组中小功率发动机的化油器、火 花塞、油管等容易出现问题,需要经常维修、维护。 此外,还有一种水陆交互行驶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它的车底壳为船形车体,为了
使该车在水上不倾斜、侧翻,要求载荷中置、均布,因而其发动机也布置在车体中部,但车辆
载荷不可能完全中置、均布,在使用中稍为偏载,就影响其平稳作业甚至有侧翻危险,而且
其水上承载能力仅为300KG左右,作为水上工程车或科考车,其使用受到很大的局限。 为了适应工程车或科考车的需要,我们需要一种具有发电机,能在水陆两者交互
行驶,通过性高,对全地形车无载荷中置、均布要示,能防止其侧翻、保证平稳作业,而且能
提高水上承载能力的多功能全地形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发电机的全地形车,它将发电 机和全地形车有机地结合,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它能防止车辆在水中侧翻、保证平稳作业, 而且能提高其水上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全地形车,在船形车体上设有发动机和 变速箱,所述发动机通过前、后支撑架连接在所述变速箱上方,该发动机曲轴一端伸出缸体 并装有飞轮,其关键在于,所述前支撑架或后支撑架通过下端设两支耳的发电机支架与发 电机的下端吊耳固定,该发电机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飞轮外端面上固定的主动带轮连 接,该主动带轮外径大于所述皮带轮外径,所述发电机的上端吊耳通过开有滑槽的调节弯 板与所述发动机缸体连接;在所述船形车体外两侧分别通过若干支撑架固定有可充放气的 浮筒,所述支撑架由两个支杆组成并大致呈"1 "形,所述浮筒充气后通过周向环绕的扎带 固定在各所述支撑架的两支杆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自行发电、水上防侧翻和提高水上承载能力等多种功能。它利用 全地形车本身的汽车发动机曲轴取力,通过皮带带动发电机的转轴工作,从而最大程度输 出发动机功率,满足取力要求,使发电和该车的越野性相结合,实现拓展该车应用功能的要求;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支架和支撑板吊装在发动机上,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特别适用 于功率小、体积小的运载工具装载其它车载设备,对拓展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船形车体的
两外侧分别设置充气浮筒,车辆下水后两浮筒均受到水面向上的浮力,而船形车体载货的 重力无论是在左侧还是右侧,浮筒的浮力均处于该重力的外侧,能对其起到支撑的作用,故 无侧翻的可能,因而能保证该车在载荷未中置、均布时也能在水中平稳作业,而且两浮筒由 于受到浮力,可将车辆的水上承载能力提高到1吨以上。 所述发电机支架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前支撑架连接,所述前支撑架为一下端向外折 弯的竖板,在所述竖板上的两侧设有底面与所述折弯相连的筋板;在所述竖板上的一侧固 定所述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让位于所述筋板的通槽,所述发电机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 连接板下端的所述两支耳固定。将发电机固定在前支撑架上,结构更紧凑,皮带轮与主动带 轮间的距离短,有利于在狭小的发动机仓布置发电机。 在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沉孔,在所述前支撑架的所述竖板上设有螺孔,两者通过螺 栓连接。 在所述发电机支架上设有条形孔,在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螺孔,螺栓通过条形孔和 螺孔将两者连接。 所述支撑架的所述支杆为矩管,其中一个为有孔支杆,该有孔支杆从相交处起向
前端方向排列有三个销孔,其中的后两个所述销孔通过两快拆销卡装有固定在车架上的定
位支架,此时所述有孔支杆处于水平位置,位于另一支杆的上方;在所述定位支架的上方设
有固定在所述车架上的定位卡板,当所述有孔支杆绕其最后一个所述快拆销上翻后,所述
有孔支杆能卡入所述定位卡板中,并通过所述快拆销与所述定位卡板固定。 支撑架固定在船形车体外有两个状态,一个是浮筒工作状态,两支杆的夹角斜向
下方,有孔支杆处于水平位置,位于另一支杆的上方,支撑架由定位支架固定;另一个是浮
筒上翻状态,两支杆的夹角斜向上方,有孔支杆处于竖直位置,另一支杆水平位于有孔支杆
下方,支撑架由定位支架和定位卡板固定。浮筒上翻不影响整车的通过性,驾乘人员上下车方便。 在所述浮筒与其上方的支杆之间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由三块松木板铰接而成,前、 后板可内翻重叠在中间板上。压板可将浮筒与各支撑架的多点接触改为线接触,压板可将 浮筒压入水中;当浮筒上翻、放气后,将压板翻折,可将浮筒折叠变短。浮筒折叠,车辆通过 性更高,更方便驾乘人员。 所述快拆销包括带折弯手柄的销杆、止板和弹簧,所述销杆杆身上套有所述弹簧 且在靠近折弯手柄的位置设有止环;在杆身前部开有夹装所述止板的通槽,该止板的宽度 等于或小于销杆直径并通过销与销杆铰接,当止板与销杆垂直时止板两端冒出销杆杆身。 将止板与销杆同轴线后,将快拆销插入定位孔中,待止板穿过后,将止板轴线与销杆轴线垂 直,待连接件夹装在止板和弹簧之间。 所述销铰接在所述止板的中部偏一侧;所述止板在远离所述销的一端两侧有削 边,在另一端为斜边;所述通槽的槽底为与所述止板的斜边相贴靠的斜面。止板未铰接在质 心,当销杆横向穿过待连接件后,止板由于重力作用会自动旋转使其轴线与销杆轴线垂直; 削边使止板一端较窄,便于止板穿过定位孔和销孔;斜边端与斜槽底相抵时,止板 销杆同 轴线,便于止板定位。[0016] 所述定位支架由两平行的竖直定位板和焊接在该定位板后部的安装板组成,所述 两定位板上设有两定位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车架固定的安装孔。 所述定位卡板由两平行的竖直卡板和焊接在该卡板后端的折弯板组成,所述两卡 板上设有一定位孔,所述折弯板上设有与车架固定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充分利用汽车发动机,将发电机和全地形车有机结合,无论车辆行驶或停靠,均 可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力; 2、它结构紧凑、给车辆改装留有较大的可用空间,能更好地满足拓展车辆功能的 需求; 3、不需要另增发动机发电,免除了中小功率发动机化油器、火花塞、油管等常规维 修、维护,使用成本低; 4、对车辆无载荷中置、均布要示,能防止其在水上侧翻、保证平稳作业,而且能提 高其水上承载能力; 5、浮筒可上翻、折叠不影响整车的通过性,方便驾乘人员。 故尤其适用于石化行业抢修水上石油管道需要使用用电设备、车辆水上行驶快速 便捷、安全作业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电机与发动机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发电机支架固定在前支撑板上的左视图。 图4为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5为飞轮与主动带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左视图。 图7为图6中左侧浮筒与车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浮筒在工作状态时)。 图9为图7中定位支架的俯视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定位卡板的俯视放大图。 图11为快拆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销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种多功能全地形车,主要由发动机1、变速箱2、船形车体3、主动带轮4、快拆销 5、发电机6、前支撑架7、调节弯板8、发电机支架9、连接板10、螺栓11、飞轮12、定位卡板 13、浮筒14、皮带轮15、扎带16、压板17和挂勾18、支撑架19、定位支架20组成。如图1至 图4所示,其中变速箱2固定在船形车体3的中部,发动机1通过缸体前、后侧的前、后支撑 架连接在变速箱2的上方。在前支撑架7上通过连接板10连接有下端向外延伸有两支耳 9a的发电机支架9。前支撑架7为一下端向外折弯的竖板,在竖板上的两侧设有底面与折 弯相连的筋板7a,前支撑架7通过下部折弯上的螺栓与变速箱2壳体连接,通过竖板上一侧的安装孔与发动机1缸体螺栓连接,在竖板上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io,该连接 板10上设有让位于前支撑架7上筋板7a的通槽10a,发电机支架9通过螺栓与连接板10 固定。如图3和图4所示,在发电机支架9上设有4个条形孔9b,它与连接板10上的4个 螺孔10c相对后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板10上还设有4个沉孔10b,它与前支撑架7的竖板 上所设4个螺孔7b相对后通过螺栓连接。 如图2所示,发电机支架9的下端向外延伸有两支耳9a,它通过螺栓将发电机6的 下端吊耳连接,该发电机6的皮带轮15通过皮带与飞轮12外端面上固定的主动带轮4连 接,飞轮12安装在发动机1曲轴伸出缸体后的轴端上。飞轮12外端面上开有定位沉孔,主 动带轮4 一端位于该定位沉孔中且通过螺栓11与飞轮12同轴固定(如图4所示)。而发 电机6的上端吊耳通过开有滑槽8a的调节弯板8与发动机1缸体连接,螺栓穿过滑槽8a 将调节弯板8和发动机1的上端吊耳固定。螺栓在滑槽8a中移动,可调整两皮带轮的中心 距,从而使调节弯板8具有调节皮带松紧的作用。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浮筒14可充放气,由防水的耐高压帆布制成,两个浮筒14 分别通过4个支撑架19悬挂在船形车体3外的两侧。支撑架19由两个支杆组成并大致呈 "1 "形,浮筒14充气后用周向环绕的扎带16固定在各支撑架19的两支杆间,如图7和图 8所示,扎带16的两端固定有挂勾18,挂勾18勾挂在支撑架19两支杆前端的挂孔19c中。 如图7、图8所示,支撑架19.的两个支杆为矩管,其中一个支杆为有孔支杆19a, 该有孔支杆19a从相交处起向前端方向排列有三个销孔19b,其中的后两个销孔19b通过两 个快拆销5卡装定位支架20,从而使支撑架19与定位支架20固定,该定位支架20固定在 车架上,此时有孔支杆19a处于水平位置,位于另一支杆的上方。在定位支架20的上方设 有固定在车架上的定位卡板3,当有孔支杆la绕其最后一个快拆销5上翻后,有孔支杆la 能卡入定位卡板13中,并通过一个快拆销5与定位卡板13固定,此时有孔支杆19a上翻为 竖直位置,前、后两个销孔1%分别与定位卡板13和定位支架20的定位孔对齐并由快拆销 5固定,而另一支杆水平位于有孔支杆19a的下方。在浮筒14与支撑架19的有孔支杆19a 之间设有压板17,压板17为松木板,压板17由三块板铰接而成,前、后板可内翻重叠在中间 板上。 如图9所示,定位支架20由两平行的竖直定位板20a和焊接在该定位板20a后部 的安装板20b组成,两定位板20a上设有两定位孔20c,安装板上设有与车架固定的安装孔 20d,螺栓穿过安装孔20d将定位支架20与车架固定。如图IO所示,定位卡板13由两平行 的竖直卡板13a和焊接在该卡板13a后端的折弯板13b组成,两卡板13a上设有一定位孔 13c,折弯板13b上设有与车架固定的安装孔13d,螺栓穿过安装孔13d将定位卡板13与车 架固定。 如图11、图12所示,快拆销5包括带折弯手柄的销杆51、止板52和弹簧53,销杆 51杆身上套有所述弹簧53且在靠近折弯手柄的位置设有止环51a ;在杆身前部开有夹装止 板52的通槽51b,该止板52的宽度等于销杆51直径并通过销54与销杆51铰接。销54铰 接在止板52的中部偏一侧,止板52在远离铰接销54 —端的两侧有削边,在另一端为斜边, 通槽51b的槽底为与止板52的斜边相贴靠的斜面,当止板52与销杆51垂直时止板52两 端冒出销杆51杆身。这样,斜边端与斜槽底相抵时,止板52定位为与销杆51同轴线,削边 使止板52前端较窄,便于止板52穿过定位孔和销孔,当销杆51横向穿过待连接件后,止板
752由于重力作用会自动旋转使其轴线与销杆51的轴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发动机1启动,曲轴通过飞轮12带动主动带轮4旋转, 从而使与其皮带连接的皮带轮15转动,发电机工作,实现全地形车大功率自发电。如果车 辆要在水中行驶,将支撑架19的中、后两个销孔19b用快拆销5与定位支架20连接,此时 支撑架19的有孔支杆19a水平,另一支杆在有孔支杆19a的下方,浮筒14浮在水面上;当 车辆上岸后不需使用浮筒14时,将有孔支杆19a上的中间一个快拆销5取下,有孔支杆19a 绕最后一个快拆销5转动,有孔支杆19a上翻至竖直位置并卡入定位卡板13中,用快拆销 5将定位卡板13和有孔支杆19a上的最前一个销孔19b连接。
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全地形车,在船形车体(3)上设有发动机(1)和变速箱(2),所述发动机(1)通过前、后支撑架连接在所述变速箱(2)上方,该发动机(1)曲轴一端伸出缸体并装有飞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架(7)或后支撑架通过下端设两支耳(9a)的发电机支架(9)与发电机(6)的下端吊耳固定,该发电机(6)的皮带轮(15)通过皮带与所述飞轮(12)外端面上固定的主动带轮(4)连接,该主动带轮(4)外径大于所述皮带轮(15)外径,所述发电机(6)的上端吊耳通过开有滑槽(8a)的调节弯板(8)与所述发动机(1)缸体连接;在所述船形车体(3)外两侧分别通过若干支撑架(19)定有可充放气的浮筒(14),所述支撑架(19)由两个支杆组成并大致呈“ ”形,所述浮筒(14)充气后通过周向环绕的扎带(16)固定在各所述支撑架(19)的两支杆间。dest_path_FSB00000007225000011.tif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支架(9)通过连接板(10)与所述前支撑架(7)连接,所述前支撑架(7)为一下端向外折弯的竖板,在所述竖板上的两侧设有底面与所述折弯相连的筋板(7a);在所述竖板上的一侧固定所述连接板(IO),该连接板(10)上设有让位于所述筋板(7a)的通槽(10a),所述发电机支架(9)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板(10)下端的所述两支耳(9a)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板(10)上设有沉孔(10b),在所述前支撑架(7)的所述竖板上设有螺孔(7b),两者通过螺栓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电机支架(9)上设有条形孔(9b),在所述连接板(10)上设有螺孔(10c),螺栓通过条形孔(9b)和螺孔(10c)将两者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9)的所述支杆为矩管,其中一个为有孔支杆(19a),该有孔支杆(19a)从相交处起向前端方向排列有三个销孔(19b),其中的后两个所述销孔(19b)通过两快拆销(5)卡装有固定在车架上的定位支架(20),此时所述有孔支杆(19a)处于水平位置,位于另一支杆的上方;在所述定位支架(20)的上方设有固定在所述车架上的定位卡板(13),当所述有孔支杆(19a)绕其最后一个所述快拆销(5)上翻后,所述有孔支杆(19a)能卡入所述定位卡板(13)中,并通过所述快拆销(5)与所述定位卡板(13)固定。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筒(14)与其上方的支杆之间设有压板(17),所述压板(17)由三块松木板铰接而成,前、后板可内翻重叠在中间板上。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销(5)包括带折弯手柄的销杆(51)、止板(52)和弹簧(53),所述销杆(51)杆身上套有所述弹簧(53)且在靠近折弯手柄的位置设有止环(51a);在杆身前部开有夹装所述止板(52)的通槽(51b),该止板(52)的宽度等于或小于销杆(51)直径并通过销(54)与销杆(51)铰接,当止板(52)与销杆(51)垂直时止板(52)两端冒出销杆(51)杆身。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销(54)铰接在所述止板(52)的中部偏一侧,所述止板(52)在远离所述销(54)的一端两侧有削边,另一端为斜边;所述通槽(51b)的槽底为与所述止板(52)的斜边相贴靠的斜面。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20)由两平行的竖直定位板(20a)和焊接在该定位板(20a)后部的安装板(20b)组成,所述两定位板(20a)上设有两定位孔(20c),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车架固定的安装孔(20d)。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板(13)由两平 行的竖直卡板(13a)和焊接在该卡板(13a)后端的折弯板(13b)组成,所述两卡板(13a) 上设有一定位孔(13c),所述折弯板(13b)上设有与车架固定的安装孔(13d)。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全地形车,在船形车体上设有发动机和变速箱,发动机通过前、后支撑架连接在变速箱上方,发动机曲轴一端装有飞轮,在前支撑架或后支撑架上通过发电机支架将发电机的下端吊耳连接,该发电机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飞轮外端面上固定的主动带轮连接;所述发电机的上端吊耳通过调节弯板与发动机缸体连接。在船形车体的外两侧分别通过若干可上翻的支撑架固定有可充放气的浮筒,浮筒能上翻、放气、折叠。本实用新型将发电机和全地形车有机结合,无论车辆行驶或停靠,均可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力;它结构紧凑、给车辆载人载物留有较大的可用空间;而浮筒装置能防止车辆在水上侧翻、保证平稳作业,并提高其水上承载能力。
文档编号B60K25/02GK201538204SQ200920127229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6日
发明者尹广利, 施杰, 陶金龙 申请人:重庆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