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960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对前排乘客加强保护的一种安全座椅,特 别是指一种利用碰撞预测和乘客信息系统结合行车电脑(ECU)指挥座椅进行移动和翻转 从而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而使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受伤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是 由于惯性,驾驶员或前排乘客撞到方向盘、仪表盘而受到的伤害,为了避免和减轻这种伤 害,目前也有通过座椅移动和翻转达到撞车时保护前排乘客安全的实用新型专利,但是这 些专利涉及的防撞座椅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够应对多种的碰撞状况,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 产生一些新的安全隐患,例如伤害后排乘客,有些碰撞会使驾驶员失去对车辆的控制等,因 而这些发明一直未得到真正的应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受控的,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能够通过后 移和翻转运动保护乘客安全的座椅系统。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安全座椅,与触发式碰撞传感器和行车电脑系 统连接配合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安全座椅有上下两层滑轨系统,其中上层滑轨系统 连接座椅,下层滑轨系统和座椅运动系统连接;座椅固定在上层滑轨系统的上滑轨上,上层 滑轨系统的上滑槽固定在下层滑轨系统的下滑轨上;下层滑轨系统的两根下滑轨通过横杆 连接,座椅运动系统的后移推动机构和横杆连接在一起;下层滑轨系统的两根下滑槽后端 固定在车身上的转轴上,前端固定在座椅运动系统的翻转推动机构上。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下滑轨系统的锁定卡爪 固定在下滑轨上,拉起或松开下拉杆时锁定卡爪围绕固定点转动。卡齿是向后弯的月牙状, 下滑槽的齿槽也是向后弯的月牙形状。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上层滑轨的下滑槽后 端有运动限位的突起。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上层滑轨的下滑槽上 固定有弹力杆,用来顶住锁定卡爪,使锁定卡爪和下滑槽槽齿啮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配置有一特别安全
市o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安装于前保险杠和车身前横梁间的数个一次以及安装于发动 机舱重要位置的数个二次触发式碰撞传感器,将碰撞时的信号发给通常安装于仪表板上的 行车电脑E⑶,结合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收到的碰撞加速度信号,判定碰撞的发生和撞击程 度,指示前排座椅进行移动和翻转。座椅运动系统由行车电脑E⑶根据程序设定,在确认会发生碰撞时发出指令给控制前排座椅的运动系统,根据碰撞程度和乘客信息该运动系统调节前排驾驶员和副驾驶 位置座椅进行后移及翻转运动。这种安全座椅,其滑轨系统有上下两层,上层滑轨系统连接 座椅,用于满足乘坐者的日常调节功能;下层滑轨系统和座椅运动系统连接,用于实现座椅 的碰撞时的后移和翻转功能。更具体的来讲,前排座椅的运动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于预测到碰撞到发生重 度的二次碰撞之前这段时间内,前排座椅将进行后移运动,指令由ECU发出,运动可由电 机、液压、气压等传动机构实现。座椅后移的距离通常在10到25公分左右,基本上也就是 后排乘客和前排座椅间的空余距离,配合较柔软的前排座椅后背设计,使得座椅的后移不 会对后排乘客造成伤害。更重要的一点是,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材状况,在行车前预先 通过ECU设定后移的距离,此距离称之为座椅后移安全距离,这样座椅后移后驾驶员的手 仍可控制方向盘,这在有时发生较轻微的碰撞,如撞到自行车、较轻的障碍物等,撞凹了保 险杠,触发了一次碰撞感应器的情况下就非常有用,不会使得车辆失控。第二部分发生在判定将发生重度二次碰撞到碰撞发生的这段时间内,此时安全气 囊也会打开,车辆必定会完全失去控制,ECU会指示对应后排无乘客的前排座椅进行向后的 翻转运动,目的有两个其一,充分拉大乘客与碰撞破坏区的距离,增加乘客生存空间,保护 头、胸、腹部等要害部位;其二,调整人体姿态,使之接近仰卧位,这种姿势人体承受负荷的 能力最强。座椅新增的安全带由于座椅翻转时原有安全带的肩带随着座椅运动有限,对人 的束缚作用减弱,因此需要在座椅上增加一根新的安全带,与原来的安全带肩带相对应,底 部卷收器安装在座椅一侧的底部,上端固定点位于座椅另一侧面上部,用于座椅后移和翻 转时人体的固定。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座椅的下层滑轨和滑槽的锁定卡爪结构通过卡爪上向 后弯曲的月牙状卡齿和滑槽上向后弯曲的月牙状齿槽,两者啮合使得碰撞时的座椅运动只 能是向后的。即在不用向上提起下拉杆松开锁定卡爪的卡齿情况下,座椅运动系统的后移 推动机构只需要克服不大的阻力就可以推动座椅向后移动,但是不松开锁定卡爪的情况下 座椅是不可能向前移动的。由于碰撞发生时间、力量变化都很大,座椅后退机构不一定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移 动到设定位置,上层滑轨的下滑槽上固定有弹力杆,用来顶住锁定卡爪,使锁定卡爪和下滑 槽槽齿啮合,这种啮合结构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座椅后移的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系统构造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导轨部分构造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导轨结构俯视图;图4图3中的A-A剖面图;图5是图4中的B位置细节放大视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以前五座轿车为例,一种汽车安全座椅的滑轨系统有上下两层,上层滑轨系统1连接座椅3,用于满足乘坐者的日常调节功能;下层滑轨 系统2和 座椅运动系统连接,用于实现座椅的碰撞时的后移和翻转功能。座椅固定在上层滑轨系统 1的上滑轨4上;上层滑轨系统的上滑槽5固定在下层滑轨系统的下滑轨6上;下层滑轨系 统的两根下滑轨6由横杆7相连接,座椅运动系统的后移推动机构8和横杆7连接在一起。 下层滑轨系统的两根下滑槽9后端安装在固定于车身上的转轴10上,前端固定在座椅运动 系统的翻转推动机构11上。下滑轨系统的锁定卡爪12固定在下滑轨6上,拉动下拉杆15时锁定卡爪围绕固 定点转动。卡齿13是向后弯的月牙状,下滑槽9的齿槽14也是向后弯的月牙形状,两者啮 合使得碰撞时的座椅运动只能是向后的。下滑槽9后端有运动限位的突起16,防止前排座椅过度后移。下滑槽9上固定有弹力杆17,用来顶住锁定卡爪12,使锁定卡爪12和下滑槽9槽 齿14啮合。座椅上安装一条新的安全带20,与原来的安全带肩带对应,上端固定点位于座椅 侧面,用于座椅后移和翻转时人体的固定。第一阶段,E⑶接收雷达碰撞预测系统和一次碰撞传感器发来的信息,判定一次碰 撞的发生,发出指令到座椅移动系统,启动座椅的后移装置。第二阶段,座椅后移到指定位置,并且二次碰撞传感器探测到将发生重度的二次 碰撞时,ECU指令后排无乘客的位置,其前排座椅向后翻转。如图1所示,新增的安全带可以在座椅后移和翻转的时候束缚乘客跟随座椅运 动,同时在不翻转的情况下也可以分散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减小乘客受到的伤害。如图2所示,座椅的导轨分上下两层,上层连接座椅,控制座椅日常调节,下层连 接座椅运动系统,实现碰撞时座椅运动功能。其中8是座椅的后移推动机构,11是座椅的翻 转推动机构。如图3所示,座椅的自锁机构和下层滑轨系统在碰撞时对座椅向前运动的锁定通 过锁定卡爪的卡齿和下滑槽的槽齿向后弯曲的月牙状齿结构啮合来实现。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安全座椅,与触发式碰撞传感器和行车电脑系统连接配合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安全座椅有上下两层滑轨系统,其中上层滑轨系统连接座椅,下层滑轨系统和座椅运动系统连接;座椅固定在上层滑轨系统的上滑轨上,上层滑轨系统的上滑槽固定在下层滑轨系统的下滑轨上;下层滑轨系统的两根下滑轨通过横杆连接,座椅运动系统的后移推动机构和横杆连接在一起;下层滑轨系统的两根下滑槽后端固定在车身上的转轴上,前端固定在座椅运动系统的翻转推动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下滑 轨系统的锁定卡爪固定在下滑轨上,拉动下拉杆时锁定卡爪围绕固定点转动;卡齿是向后 弯的月牙状,下滑槽的齿槽也是向后弯的月牙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上层 滑轨的下滑槽后端有运动限位的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上层 滑轨的下滑槽上固定有弹力杆,用来顶住锁定卡爪,使锁定卡爪和下滑槽槽齿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座椅配置 有一安全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安全座椅,与触发式碰撞传感器和行车电脑系统连接配合工作,所述汽车安全座椅有上下两层滑轨系统,其中上层滑轨系统连接座椅,下层滑轨系统和座椅运动系统连接;座椅固定在上层滑轨系统的上滑轨上,上层滑轨系统的上滑槽固定在下层滑轨系统的下滑轨上;下层滑轨系统的两根下滑轨通过横杆连接,座椅运动系统的后移推动机构和横杆连接在一起;下层滑轨系统的两根下滑槽后端固定在车身上的转轴上,前端固定在座椅运动系统的翻转推动机构上。本实用新型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能够通过后移和翻转运动保护乘客安全。
文档编号B60R22/40GK201566527SQ20092022754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1日
发明者王鑫 申请人:王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