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伸缩升降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9678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式伸缩升降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适用
于仓储、物流行业、大型超市、货场、港口码头和工矿企业对货物的输送。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016116A公开了一种轨道移动式输送机(由本申 请人提出的申请),该专利申请技术变先前的单层结构的机架为叠层式结构的机架,具体是 在底部配有轮子的可移动的静架(也称输送架)的上部两侧并且沿静架的长度方向各固设 一导轨,将底部的两侧各配有滚轮的动架以滚动副的配合形式可移动地滑配在前述的导轨 上。这种结构的输送机的动架即长度补偿机架的运动全凭工人在装卸货物之前作手工驱 动,也就是说,当要使动架相对于静架即输送架伸出或回縮时倶由手工来担当,具体可见该 专利申请的说明书第4页第17-27行。此外,动架的整体体积庞大,针对于车载集装箱货 物的装卸虽有一定的优势,具体可见说明书第1页第6至24行以及说明书第3页第5至9 行,但在其它场合并不具有优势。还有,由于静架的高度是不可改变的,因而对货物的输送 表现为平移式的输送,从而不具有将货物提升的能力,尤其是当要将货物由低位输送到高 位或者将货物从高位输送到低位时,那么上述专利申请方案往往会表现出无能为力的尴尬 局面。这种情形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例如在进仓堆垛时,随着堆位(堆置高度)的渐渐提 高,往往需要输送车的输送架的高度也随之提高,反之,在卸垛时,随着堆位的逐渐降低,同 样需要输送车的输送架的高度也随之下降。再有,动架的输送距离受到限制,因为,若动架 以水平悬臂状态地自静架外伸出的长度过大,那么往往会因失去重心而引发事故,并且同 时使动、静架损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使长度补偿机架自动地从输送架伸出或回縮 至输送架并且伸出和回縮程度可控的、可适应装卸货物高度变化的以及重心稳定而增大输 送距离的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包括输送架、滑 动地配合在输送架上的长度补偿机架、与输送架及长度补偿机架联结的并且围绕输送架及 长度补偿机架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传运平面的输送带、设在输送架上的用于驱使所述输送 带运动的输送带驱运机构,特点是还包括有一个与所述输送架铰接的并且使输送架上抬 或下降的行走升降机构,在所述的输送架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长度补偿机架从输送架内伸 出或向输送架内回縮的长度补偿机架伸縮驱动机构,该长度补偿机架伸縮驱动机构与长度 补偿机架连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输送架包括一对第一梁体、一中导 辊、一组下托带辊和第一、第二铰接座和一电气控制箱,一对第一梁体相互间隔并且在长度 方向保持平行,一对第一梁体的下部由间隔设置的横梁固定联结,而上部设置第一托带部
5件,在一对第一梁体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各构成有一用于供所述长度补偿机架滑动的长度
补偿机架滑动腔,中导辊通过一对第一轴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一对第一梁体的左端,用
于供所述的输送带改向,一组下托带辊间隔设置在一对第一梁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一
铰接座设在一对第一梁体的右端的底部,第二铰接座设在一对第一梁体的近中部的下方,
第一、第二铰接座与所述的行走升降机构铰接,电气控制箱安装在一对第一梁体的其中一
根第一梁体的左端的外侧,所述的输送带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长度补偿机架连结的长度补
偿机架伸縮驱动机构均与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其中,在所述的一对第一轴座上各枢轴设
置有一前导轮,并且各前导轮处于所述的长度补偿机架滑动腔的腔口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长度补偿机架包括一对第二梁
体、一输送带前、后改向辊、至少一个中间导辊、一对上滚轮和一对下滚轮,一对第二梁体相
互间隔并且在长度方向保持平行,并且一对第二梁体之间由间隔设置的横板固定联结,而
上部设置第二托带部件,输送带前改向辊枢轴设置在一对第二梁体的左端,而输送带后改
向辊枢轴设置在第二梁体的右端,一对上、下滚轮均设在一对第二梁体的左端,上、下滚轮
与所述的长度补偿机架滑动腔相滑配,所述的一对第二梁体的长度方向的底部各构成有一
折边导轨,该对折边导轨与所述的一对前导轮相滑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输送带驱动机构包括传动箱、第 一电机、第一、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带和输送带驱运辊,传动轴安装在所述的一对第一梁 体的左端的尾部,第一电机与传动箱固定,第一传动轮固定在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第二传 动轮固定在输送带驱运辊的辊轴上,第一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 在第二传动轮上,输送带驱运辊的两端枢轴设置在传动箱上,所述的与长度补偿机架连结 的长度补偿机架伸縮驱动机构配设在所述的传动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长度补偿机架伸縮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电机、第三、第四传动轮、第二传动带、主动轴、过渡轴和第一、第二牵引带,第二电机与 所述的传动箱固定,第三传动轮固定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第二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 三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上,第四传动轮固定在主动轴上,主动轴枢轴设置在 所述传动箱上,并且在主动轴的一端固设有第一牵引带轮,另一端固设有一第二牵引带轮, 过渡轴枢轴设置在所述的一对第一梁体的左端,并且在该过渡轴的一端固设有一第一牵引 带过渡轮,而另一端固设有一第二牵引带过渡轮,第一牵引带的一端联结在第一牵引带轮 上,中部联结在第一牵引带过渡轮上,另一端则与所述的长度补偿机架固定联结,第二牵引 带的一端联结在第二牵引带轮上,中部联结在第二牵引带过渡轮上,另一端则与所述的长 度补偿机架固定联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牵引带为链条或钢丝, 所述的第一、第二牵引带轮以及第一、第二过渡带轮为链轮或钢丝绳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行走升降机构包括一行走架, 该行走架上固设有一对铰接脚和配置有第一行走轮,一对铰接脚与所述的输送架的第一铰 接座铰接;一与行走架滑动配合的并且从行走架上伸出或縮向行走架的移动架,该移动架 上配设有第二行走轮,并且在移动架上还铰设有一输送架起落臂,该输送架起落臂与所述 输送架的第二铰接座铰接;一用于驱使所述移动架运动的移动架驱动装置,设在所述的行 走架上并且与所述的移动架联结。[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行走架由一横梁和一对彼此平
行的纵臂构成,一对纵臂中的其中一个纵臂与横梁的一端固定,而另一个纵臂与横梁的另
一端固联,横梁与一对纵臂共同地形成门字形的构造,在一对纵臂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各构
成有行走架导轮槽,一对行走架导轮槽彼此对应,并且在一对纵臂朝向所述移动架的一端
的端部各配设有一移动架导轮,所述的移动架与所述的行走架导轮槽滑动配合,并且移动
架导轮与移动架滑动配合,所述的移动架驱动装置在行走架上的位置居于所述的一对纵臂
之间,所述的移动架由长度相同的并且彼此平行的第一、第二短臂和一对长度相等的并且
相互平行的长臂构成,一对长臂与第一、第二短臂共同地形成口字形的构造,在一对长臂的
长度方向的一侧各构成有一移动架导轮槽,该对移动架导轮槽的槽口的朝向彼此相反,在
第一短臂的两端各配置有一行走架导轮,该对行走架导轮与所述的一对纵臂上的行走架导
轮槽构成滚动副,而所述的移动架导轮与所述的移动架导轮槽彼此构成滚动副,所述的第
一短臂与所述的移动架驱动装置联结,所述第二短臂上设有一用于供所述输送架搁置的托
架,所述的移动架驱动装置为机械驱动式或压力驱动式的移动架驱动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机械驱动式的移动架驱动装
置包括第三电机、减速箱、第五、第六传动轮和螺杆,第三电机与减速箱相配合并且由减速
箱携第三电机支承在减速箱支承架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减速箱支承架的两端与所述的一对
纵臂固定,第五传动轮固定在减速箱的输出轴上,螺杆的一端通过螺母与所述的第一短臂
的中部联结,而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地设在所述减速箱支承架上,并且螺杆的端部
还探出于减速箱支承架,第六传动轮与所述的探出于减速箱支承架的螺杆的端部固定,并
且与所述的第五传动轮传动联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力驱动式的移动架驱动装 置包括至少一个作用缸,作用缸以卧置状态设置,作用缸的缸体的一端支承在作用缸支承 架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另一端支承在行走架上,作用缸支承架的两端与所述的一对纵臂固 定,作用缸的作用缸柱与所述的第二短臂的中部联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输送架上设置了与长度补偿架连结的长度补 偿架伸縮驱动机构,因而能使长度补偿架自动地从输送架伸长或回縮并且伸出和回縮程度 可控,得以满足输送距离大的要求;由于增设了用于供输送架铰接的并且能使输送架上抬 或下降的行走升降机构,因而能满足装卸货物高度变化和输送架的行走以及确保输送架的 重心稳定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行走升降机构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行走升降机构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 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 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见图1和图2,构成输送架1的一对第一梁体11优选而非限于的使用槽钢,该 对第一梁体11相互之间保持有与长度补偿机架2的宽度相适应的平行距,由于采用了槽 钢,因此一对第一梁体11的面对面的一侧便具备了长度补偿机架滑动腔112,一对第一横 梁11之间由间隔地分布在第一梁体11底部的一组横梁111固联,即,各横梁111的一端与 一对梁体11中的其中一根第一梁体11的底部固定,而各横梁111的另一端则与另一根第 一梁体11的底部固定。 一对第一梁体11的上部的敞口部位设置第一托带部件113,对于 第一托带部件113,既可以用托带辊,也可使用托带板,本实施例选择后者,即采用托带板, 用第一固定螺钉1131将一对第一梁体11的上部的开口部位封闭。中导辊12通过一对第 一轴座121可转动地设置在一对第一梁体11的左端(以目前的图1、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 为例,下面凡出现左或右的概念同例),第一轴座121是可调整的,具体可以通过对第一调 整螺栓122的调节来保障。在一对第一轴座121上各通过销轴枢设有一前导轮1211, 一对 前导轮1211各自对应于一对第一梁体11的长度补偿机架滑动腔112中,当然,如果将一对 前导轮1211直接由销轴枢轴设置于一对第一梁体11的侧壁上,则同样是可以的。优选的 方案是既可以在一对长度补偿机架滑动腔112的腔底壁1121的长度方向各固设一下滚 轮导轨114,也可以在一对长度补偿机架滑动腔112的腔底壁1121的长度方向各加工出一 条下滚轮导槽,本实施例选择前者。以及,在前述的各横梁111的两端各设置第一限位滚轮 1111,由第一限位滚轮1111对输送带3的侧缘限位,以免输送带3出现跑偏现象。 一组下 托带辊14间隔设置在一对第一梁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具体是将下托带辊14设在一对 托带辊轴座141上,托带辊轴座141与第一梁体11固定。优选的方案还可在各下托带辊14 的上方设置上托带辊13,使上、下托带辊13、14配成对,但上托带辊13与下托带辊14之间 至少保留有得以使输送带3通过的间距。此外,在一对第一梁体ll的右端还可增设上压带 辊15a和下压辊15b,上压带辊15a的作用是增大输送带3的包角,下压辊15b也可称为下 导辊,同样以枢轴设置方式而设在一对第一梁体ll的右端。不言而喻,上压带辊15a与下 压辊15b彼此配合。第一铰接座16有一对,各自延设固定在一对第一梁体11的右端的底 部,各第一铰接座16上开设有第一铰接座孔161,用第一铰接销1611与行走升降机构5铰 接(图3示意),第二铰接座17同样有一对,各自固定在一对第一梁体11的中部,各第二铰 接座17上开设有第二铰接座孔171,用第二铰接销1711与行走架升降机构5铰接。在本实 施例中,将电气控制箱18设在一对第一梁体11中的其中一个梁体11的右端的侧部,但也 可将电气控制箱18设在一对第一梁体11的其中一根梁体11的中部或其它部位。 长度补偿机架2的实施例结构如下, 一对第二梁体21相互之间保持有并行距,即 一对第二梁体21既保持间隔又保持平行,该对第二梁体21之间用一组间隔设置的横板211 固定联结,也就是说将各横板211的一端与一对第二梁体21中的其中一根第二梁体21固 定,另一端与另一根第二梁体21固定,在一对第二体21的上部的敞口部位设置第二托带部 件212,对于第二托带部件212,既可使用托带辊,也可使用托带板,本实施例选择后者,通 过第二固定螺钉2121将一对第二梁体21的上部的敞口部位封闭。 一对第二梁体21优选 使用槽钢,并且在各第二梁体21的底部经折弯而构成有一折边导轨213,折边导轨213的底面与前述的前导轮1211相配合,两者形成抽屉般的效应。输送带前改向辊22枢轴设置在 一对改向辊轴座221上,一对改向辊轴座221与涨紧轴座2211联结,并且位于第二梁体21 的左端。输送带后改向辊23枢轴设置在一对涨紧调整轴座231上,而涨紧调整轴座231固 定在第二梁体21的右端。中间导辊24间隔地枢轴设置在一对第二梁体21的长度方向的 中部,即间隔分布于输送带前、后改向辊22、23之间。 一对上滚轮25分别设在一对上滚轮 座251上,而一对上滚轮座251各自固定在一对第二梁体21的右端端部。 一对下滚轮26 分别设在一对下滚轮座261上,而一对下滚轮座261各自固定在相应的第二梁体21的右端 端部,并且,上、下滚轮25、26保持对角配置的关系。 一对上滚轮25与前述的长度补偿机架 滑动腔112的腔底壁1122相接触,而一对下滚轮26与前述的下滚轮导轨114接触。 请继续见图1和图2,输送带驱动机构4的结构如下, 一传动箱41设在一对第一梁 体11的右端,即设在一对第一梁体11的尾部,一第一电机42固定在传动箱41内,第一传 动轮43固定在第一电机42的电机轴上,第一传动带45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43上,另 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44上,而第二传动轮44固定在输送带驱运辊46的辊轴上,输送带 驱运辊46枢轴设置在传动箱41上的箱体上。对于第一、第二传动轮43、44,既可以使用链 轮,也可以使用皮带轮,本实施例择前者,同例当第一、第二传动轮43、44择用链轮时,则第 一传动带45使用链条,反之,当第一、第二传动轮43、44选用皮带轮时,则第一传动带45使 用皮带。 前述的输送带3的行进方向由图1中的箭头示意,具体是在输送带驱运辊46的 驱动下,输送带3贴着第一托带板113行移至第二托带板212,经输送带前改向辊22改向, 在对应于托带辊24的上方行经到输送带后改向辊24时改向,途经输送架1的上托带辊13, 当抵达中导辊12时再次改向,进入上、下托带辊13、14之间运动,即贴着下托辊14行移,当 从设在输送架1左端即从设在第一梁体11左端的下压辊15b的下方行出后抵达上压带辊 15a的辊面返回到输送带驱运辊46,如此运动而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传运平面,从而由输 送带3的运动而使置于其上的货物运输到目标处。 长度补偿机架伸縮驱动机构6的实施例结构如下, 一第二电机61设在前述的传动 箱41上, 一第三传动轮62固定在第二电机61的电机轴上, 一第二传动带63的一端套置 在第三传动轮62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64上,第四传动轮64固定在主动轴65的 轴端,主动轴65的两端各设在调整轴座653上,而调整轴座653设在传动箱41上,在主动 轴65的轴体的一端固设有一第一牵引带轮651,另一端固设有一第二牵引带轮652, 一过渡 轴66通过传动轴承663枢轴设置在前面已经提到的一对第一轴座121上,并且在该过渡轴 66的一端固定有一第一牵引带过渡轮661,另一端固定有一第二牵引带过渡轮662, 一第一 牵引带67的一端联结在第一牵引带轮651上,中部联结在第一牵引带过渡轮661上,另一 端固定在前述的一对第二梁体21中的其中一根第二梁体21的左端, 一第二牵引带68的一 端联结在第二牵引带轮652上,中部联结在第二牵引带过渡轮662上,另一端固定在前述的 一对第二梁体21中的另一根第二梁体21的左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第二牵引带轮 651、652和第一、第二牵引带过渡轮661、662均采用链轮,相应地,由链条充任第一、第二牵 引带67、6S。当然,如果将第一、第二牵引带67、68改用牵引钢丝绳,并且将第一、第二牵引 带轮651、652和第一、第二牵引带过渡轮661、662均改用钢丝绳轮,那么应当视为等效。当 第一、第二牵引带67、68使用牵引钢丝时,优选的方案是将牵引钢丝在第一、第二牵引带轮651、652复绕一圈,藉以避免打滑而无法对长度补偿机架2牵引的情形发生。 前述的第一、第二电机42、61均与电气控制箱18电气连接,并且第二电机61为正 反转电机,正转与反转可通过对电气控制箱18上的操作按钮181的操作来保障。 请见图3,申请人对行走升降机构5作详细说明,给出了材质为金属制造的行走架 51,该行走架51由一横梁511和一对纵臂512共同构成门字形的构造,即一对纵臂512与横 梁511组装成门字形构造,所谓的门字形构造的概念是行走架51的一端是不封闭的,以便 供移动架52滑动配合。在一对纵臂512的一端即由目前图示位置状态的右端各延接有一 第一行走轮座5141,而各第一行走轮座5141上枢轴设置有一第一行走轮514。如果在一对 纵臂512的中部各增设位置彼此对应或不对应的第一行走轮514,那么应当视为与申请人 所给出的图3的实施例结构等效。此外对于第一行走轮514,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进行限 位,例如第一行走轮514的材质既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橡胶、尼龙或塑料或其它类似的材 料。在第一行走轮514上还可增设刹车装置,用来控制第一行走轮514的运动,例如在本实 用新型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被移运至使用场所后,特别是在工作状态下即处于对货物的 输送状态下,可通过刹车装置即滚轮控制装置对第一行走轮514限定,避免行走架51出现 非正常行走。 一对纵臂512中的其中一根纵臂512与横梁511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纵臂512 与横梁511的另一端固定,固定方式优选采用焊接。 一对纵臂512的长度方向各构成有一行 走架导轮槽5121, 一对行走架导轮槽5121彼此保持面对面的对应关系,并且,在各纵臂512 朝向移动架52的一端的端部各枢轴设置有一移动架导轮5122,一对移动架导轮5122彼此 对应。一对纵臂512的横截面形状既可以是U形,也可以是工字形,如果是U形,那么优选使 用槽钢制作纵臂512,而如果是工字形,那么采用工字钢制作纵臂512,本实施例选择前者, 即使用槽钢充任纵臂512,前述的行走架导轮槽5121为横截面形状U形的槽。为了使一对 纵臂51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即防止一对纵臂512发生形变,因此在一对纵臂512的开口端 即图3所示的左端用补强联结条5123联结。在一对纵臂512的右端各以倾斜状态地固定 有一铰接脚513,一对铰接脚513彼此相对应,各铰接脚513的上端开设有铰接脚孔5131。 如前述,由第一铰接销1611穿入第一铰接座孔161及铰接脚孔5131,从而将输送架1的右 端即基部与行走架51铰接。在本实施例中,一对铰接脚513是固定在一对纵臂512的端部 的(图示的右端),然而,如果改变一对铰接脚513的固定位置,例如将一对铰接脚513挪至 固定于横梁511的两端,或者固定在纵臂512与横梁511的交汇(交界)处,那么都应当视 为等效。 继续见图3, 一移动架52由第一、第二短臂521 、522及一对长臂523构成整体上为 口字形的框架形式,更具体地讲,一对长臂523中的其中一根长臂5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 第二短臂521、522的一端固定联结,而另一根长臂5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短臂521、 522的另一端固定联结。在第一短臂521的两端各枢轴设置有一行走架导轮5211,一对行 走架导轮5211彼此对应,并且与前述的行走架导轮槽5121形成滚动副。在第二短臂522 上垂直固定有一用于托持前述的输送架1的托架5221,并且在第二短臂522的两端还铰设 联结有一输送架起落臂525的下端,而输送架起落臂525上端与输送架1铰接。如前述,由 第二铰接销1711穿入第二铰接座孔171和输送架起落臂525上端的起落臂铰接孔5251, 从而将输送架1与输送架起落臂525的上端铰接。在一对长臂523的一端的侧部即图3所 示的左端的侧部各固设有一第二行走轮座5241,各第二行走轮座5241上设置一第二行走
10轮524,对于第二行走轮524的详细描述同对第一行走轮514的描述。在一对长臂523的长 度方向各构成有一移动架导轮槽5231,前述的移动架导轮5122与该移动架导轮槽5231滑 配,更具体地讲,与移动架导轮槽5231构成滚动副。前述的一对移动架导轮槽5231的槽口 的朝向相反,即一对移动架导轮槽5231的槽口各自朝外。 一对长臂523的横截面形状既可 以是U形,也可以是工字形,如果是U形,择用槽钢作长臂523,如果是工字形,那么择用工字 钢制作长臂523,本实施例选择前者。为了使一对长臂523具有理想的坚固性,以免产生变 形,因此在一对长臂523的中部用增强联结条5232联结。因增强联结条5232的增设,从而 使整个移动架523的形状(外形)表现为日字形。 仍见图3,给出了移动架驱动装置53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更具体地讲给出了机 械驱动式的移动架驱动装置53的一种实施方式, 一第三电机531与减速箱532配接并且由 减速箱532携第三电机531安装(固定)在减速箱支承架532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而 减速箱支承架5321的两端分别与一对纵臂512固定。减速箱支承架5321与横梁511相邻, 也就是说,减速箱支承架5321固定在一对纵臂512的一端(图3所示的左端并且靠近横梁 511)。 一第五传动轮533固定在减速箱532的输出轴上(输出轴也可称为减速箱末级动力 输出轴)。 一螺杆535的一端即图3所示的左端通过设在移动架52的第一短臂21中部的 螺母5351与第一短臂521联结,另一端通过轴承5352转动地设置在减速箱支承架5321上, 并且对应于减速箱支承架5321的中部,螺杆535的端部还探出于减速箱支承架5321,以便 供第六传动轮534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第六传动轮533、534均采用链轮,并且由第 三传动带5341(采用链条)实施联结。如果将第五、第六传动轮533、534采用皮带轮,将第 三传动带5341采用皮带,那么应当视为与前述的链轮及链条相等效。又如果省去第三传动 带5341,将第五、第六传动轮533、534均采用彼此啮合的齿轮,那么也应当认为与前述的第 五、第六传动轮533、534采用链轮相等效。 当第三电机531工作(正转即顺时针旋转),带动减速箱532的输出轴运动,安装 在减速箱532的输出轴上的第五传动轮533经第三传动带5341带动第六传动轮534,由于 第六传动轮534固定于螺杆535上,从而由第六传动轮534带动螺杆535旋转,因螺杆535 通过螺母5351与移动架52的第一短臂521配接联结,因此在螺杆535的运动下使移动架 52向行走架51外伸出,在移动架52伸出的同时,输送架起落臂525下倾(向下摆动),使 与其铰接的输送架1下降;反之,当第三电机531反转,即逆时针运转,螺杆535反转,那么, 移动架52向行走架51内移动,输送架起落臂535上仰(向上运动),输送架1上抬。 上述实施例所给出的行走架51及移动架52基本上处于同一平面上,然而,也可以 有相应的变异,例如在一对纵臂51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构成等效于行走架导轮槽5121的 槽,以便供移动架52与其滑配,使移动架52与行走架51之间形成上下之间的叠层式构造, 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应当认为未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此外,如果采用一对螺杆 535,并且增加一个传动轮,将第三传动带5341与第五、第六传动轮533、534及增设的传动 轮(与增设的螺杆固定的传动轮)联结,那么应视为等效性变化。 请见图4,给出了压力驱动式的移动架驱动装置53,该压力驱动式的移动架驱动 装置53包括一个作用缸536,以卧置状态设置,该作用缸536的缸体的一端安装在作用缸 支承架536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而作用缸支承架5362的两端与行走架51的一对纵臂512 固定联结,作用缸536的缸体的另一端支承在行走架51的一对补强联结条5123中的上面的一根补强联结条512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作用缸536的作用缸柱5361与移动架52的第 二短臂5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联结。当作用缸柱536向缸体内伸出时,移动架52朝着背离 行走架51的方向运动,即自行走架51向外伸出,输送架起落臂525下俯(向下摆),输送架 1下降,反之亦然。在本实施例中,作用缸536选择油缸,如果选用气缸,那么应当视为与油 缸等效。此外,如果采用一对彼此平行设置的作用缸536并且使一对作用缸536的作用缸 柱5361均与行走架52的第二短臂522联结,那么应当视这种方式与本实施例所给出的方 式等效。 请见图5并且结合图1至图3,申请人简要描述本实用新型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 的使用,如果输送距离以及高度均能满足常规的输送要求时,例如既不需要使输送架1上 抬,也不需要长度补偿机架2向输送架1外伸出时,那么只要启动输送带驱动机构4,使输送 带3不停地运动,将置于输送带3上的货物转送至目标处。 当输送跨度(距离)大,但仍不需要输送架l上抬或下降时,那么除了驱动前述的 输送带驱动机构4夕卜,还需启用长度补偿机架伸縮驱动机构6,具体是第二电机61工作, 并且作逆时针转动,使第三传动轮62运动,经第二传动带63带动第四传动轮64,主动轴65 逆时针旋转,此时,在一对第一、第二牵引带67、68的作用下,使长度补偿机架2向输送架1 外伸出,当长度补偿机架2伸出程度能满足所需的要求时,第二电机61停止工作。长度补 偿机架2的回复(縮入输送架1)通过第二电机61的反转来实现。 如图5所示,当堆垛货物也称堆仓时,随着仓位(堆位)高度的逐步提高,因此需 启用行走升降机构5的第三电机531,依据申请人在前面对移动架驱动装置53所作的说明, 使输送架1携长度补偿机架2上抬,以适应货位的高度,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达到了发明目的,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不 足,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一种移动式伸缩升降输送车,包括输送架(1)、滑动地配合在输送架(1)上的长度补偿机架(2)、与输送架(1)及长度补偿机架(2)联结的并且围绕输送架(1)及长度补偿机架(2)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传运平面的输送带(3)、设在输送架(1)上的用于驱使所述输送带(3)运动的输送带驱运机构(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个与所述输送架(1)铰接的并且使输送架(1)上抬或下降的行走升降机构(5),在所述的输送架(1)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长度补偿机架(2)从输送架(1)内伸出或向输送架(1)内回缩的长度补偿机架伸缩驱动机构(6),该长度补偿机架伸缩驱动机构(6)与长度补偿机架(2)连结。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架(1)包 括一对第一梁体(11)、一中导辊(12)、一组下托带辊(14)和第一、第二铰接座(16、17)和 一电气控制箱(18),一对第一梁体(11)相互间隔并且在长度方向保持平行,一对第一梁体 (11)的下部由间隔设置的横梁(111)固定联结,而上部设置第一托带部件(113),在一对第 一梁体(11)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各构成有一用于供所述长度补偿机架(2)滑动的长度补 偿机架滑动腔(112),中导辊(12)通过一对第一轴座(12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一对第一 梁体(11)的左端,用于供所述的输送带(3)改向,一组下托带辊(14)间隔设置在一对第一 梁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一铰接座(16)设在一对第一梁体(11)的右端的底部,第 二铰接座(17)设在一对第一梁体(11)的近中部的下方,第一、第二铰接座(16、17)与所述 的行走升降机构(5)铰接,电气控制箱(18)安装在一对第一梁体(11)的其中一根第一梁 体(11)的左端的外侧,所述的输送带驱动机构(4)以及与所述长度补偿机架(2)连结的长 度补偿机架伸縮驱动机构(6)均与电气控制箱(18)电气连接,其中,在所述的一对第一轴 座(121)上各枢轴设置有一前导轮(1211),并且各前导轮(1211)处于所述的长度补偿机架 滑动腔(112)的腔口部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度补偿机架 (2)包括一对第二梁体(21)、一输送带前、后改向辊(22、23)、至少一个中间导辊(24)、一对 上滚轮(25)和一对下滚轮(26),一对第二梁体(21)相互间隔并且在长度方向保持平行, 并且一对第二梁体(21)之间由间隔设置的横板(211)固定联结,而上部设置第二托带部 件(212),输送带前改向辊(22)枢轴设置在一对第二梁体(21)的左端,而输送带后改向辊 (23)枢轴设置在第二梁体(21)的右端,一对上、下滚轮(25、26)均设在一对第二梁体(21) 的左端,上、下滚轮(25、26)与所述的长度补偿机架滑动腔(112)相滑配,所述的一对第二 梁体(21)的长度方向的底部各构成有一折边导轨(213),该对折边导轨(213)与所述的一 对前导轮(1211)相滑配。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驱动机 构(4)包括传动箱(41)、第一电机(42)、第一、第二传动轮(43、44)、第一传动带(45)和输 送带驱运辊(46),传动轴(41)安装在所述的一对第一梁体(11)的左端的尾部,第一电机 (42)与传动箱(41)固定,第一传动轮(43)固定在第一电机(42)的电机轴上,第二传动轮 (44)固定在输送带驱运辊(46)的辊轴上,第一传动带(45)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43) 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44)上,输送带驱运辊(46)的两端枢轴设置在传动箱(41) 上,所述的与长度补偿机架(2)连结的长度补偿机架伸縮驱动机构(6)配设在所述的传动 箱(41)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度补偿机架伸縮驱动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1)、第三、第四传动轮(62、64)、第二传动带(63)、主动轴 (65)、过渡轴(66)和第一、第二牵引带(67、68),第二电机(61)与所述的传动箱(41)固定, 第三传动轮(62)固定在第二电机(61)的电机轴上,第二传动带(63)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 动轮(62)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64)上,第四传动轮(64)固定在主动轴(65)上, 主动轴(65)枢轴设置在所述传动箱(41)上,并且在主动轴(65)的一端固设有第一牵引带 轮(651),另一端固设有一第二牵引带轮(652),过渡轴(66)枢轴设置在所述的一对第一梁 体(11)的左端,并且在该过渡轴(66)的一端固设有一第一牵引带过渡轮(661),而另一端 固设有一第二牵引带过渡轮(662),第一牵引带(67)的一端联结在第一牵引带轮(651)上, 中部联结在第一牵引带过渡轮(661)上,另一端则与所述的长度补偿机架(2)固定联结,第 二牵引带(68)的一端联结在第二牵引带轮(652)上,中部联结在第二牵引带过渡轮(662) 上,另一端则与所述的长度补偿机架(2)固定联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牵引 带(67、68)为链条或钢丝,所述的第一、第二牵引轮(651、652)以及第一、第二过渡带轮 (661 、662)为链轮或钢丝绳轮。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升降机构 (5)包括一行走架(51),该行走架(51)上固设有一对铰接脚(513)和配置有第一行走轮 (514),一对铰接脚(513)与所述的输送架(1)的第一铰接座(16)铰接;一与行走架(51) 滑动配合的并且从行走架(51)上伸出或縮向行走架(51)的移动架(52),该移动架(52)上 配设有第二行走轮(524),并且在移动架(52)上还铰设有一输送架起落臂(525),该输送架 起落臂(525)与所述输送架(1)的第二铰接座(17)铰接;一用于驱使所述移动架(52)运 动的移动架驱动装置(53),设在所述的行走架(51)上并且与所述的移动架(52)联结。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架(51)由 一横梁(511)和一对彼此平行的纵臂(512)构成,一对纵臂(512)中的其中一个纵臂(512) 与横梁(511)的一端固定,而另一个纵臂(512)与横梁(511)的另一端固联,横梁(511)与 一对纵臂(512)共同地形成门字形的构造,在一对纵臂(5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各构成有 行走架导轮槽(5121),一对行走架导轮槽(5121)彼此对应,并且在一对纵臂(512)朝向所 述移动架(52)的一端的端部各配设有一移动架导轮(5122),所述的移动架(52)与所述的 行走架导轮槽(5121)滑动配合,并且移动架导轮(5122)与移动架(52)滑动配合,所述的 移动架驱动装置(53)在行走架(51)上的位置居于所述的一对纵臂(512)之间,所述的移 动架(52)由长度相同的并且彼此平行的第一、第二短臂(521、522)和一对长度相等的并且 相互平行的长臂(523)构成,一对长臂(523)与第一、第二短臂(521、522)共同地形成口字 形的构造,在一对长臂(52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各构成有一移动架导轮槽(5231),该对移 动架导轮槽(5231)的槽口的朝向彼此相反,在第一短臂(521)的两端各配置有一行走架导 轮(5211),该对行走架导轮(5211)与所述的一对纵臂(512)上的行走架导轮槽(5121)构 成滚动副,而所述的移动架导轮(5122)与所述的移动架导轮槽(5231)彼此构成滚动副,所 述的第一短臂(521)与所述的移动架驱动装置(53)联结,所述第二短臂(522)上设有一用 于供所述输送架(1)搁置的托架(5221),所述的移动架驱动装置(53)为机械驱动式或压力 驱动式的移动架驱动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驱动式的移动架驱动装置(53)包括第三电机(531)、减速箱(532)、第五、第六传动轮(533、534)和螺 杆(535),第三电机(531)与减速箱(532)相配合并且由减速箱(532)携第三电机(531) 支承在减速箱支承架(532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减速箱支承架(5321)的两端与所述的一 对纵臂(512)固定,第五传动轮(533)固定在减速箱(532)的输出轴上,螺杆(535)的一 端通过螺母(5351)与所述的第一短臂(521)的中部联结,而螺杆(53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 (5352)转动地设在所述减速箱支承架(5321)上,并且螺杆(535)的端部还探出于减速箱支 承架(5321),第六传动轮(534)与所述的探出于减速箱支承架(5321)的螺杆(535)的端部 固定,并且与所述的第五传动轮(533)传动联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式伸縮升降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驱动式的 移动架驱动装置(53)包括至少一个作用缸(536),作用缸(536)以卧置状态设置,作用缸 (536)的缸体的一端支承在作用缸支承架(536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另一端支承在行走架 (51)上,作用缸支承架(5362)的两端与所述的一对纵臂(512)固定,作用缸(536)的作用 缸柱(5361)与所述的第二短臂(522)的中部联结。
专利摘要一种移动式伸缩升降输送车,属于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包括输送架、滑动地配合在输送架上的长度补偿机架、与输送架及长度补偿机架联结的并且围绕输送架及长度补偿机架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传运平面的输送带、设在输送架上的用于驱使所述输送带运动的输送带驱运机构,特点是还包括有一个与所述输送架铰接的并且使输送架上抬或下降的行走升降机构,在所述的输送架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长度补偿机架从输送架内伸出或向输送架内回缩的长度补偿机架伸缩驱动机构,该长度补偿机架伸缩驱动机构与长度补偿机架连结。优点满足输送距离大的要求;满足装卸货物高度变化和输送架的行走以及确保输送架的重心稳定的要求。
文档编号B60K17/00GK201472983SQ200920231410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奚剑文, 奚卫平 申请人:常熟市诚达港务机械设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