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211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杯子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杯子保持架,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以良好的稳定性保持具有各种尺寸或形状的饮料容器的车载用杯子保持架。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的仪表板箱中设有用于保持饮料容器的杯子保持架。在杯子保持架中设置有底圆筒型的凹部,以便能够在该凹部中容纳饮料容器(杯子)。但是,由于饮料容器具有各种尺寸或形状,因此,要求杯子保持架能够稳定地保持这些具有各种形式的饮料容器。从这种观点出发,利用挠性材料一体构成具备有底圆筒型的凹部的杯子保持架, 并且,在凹部的侧壁上具有向容器容纳部的内侧突出的多个突部(例如,专利文献1)。由于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杯子保持架将饮料容器夹持在具有挠性的多个突部之间,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形式的饮料容器。专利文献1 美国专利第六,050, 468号说明书但是,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杯子保持架那样,在利用挠性材料一体形成杯子保持架的情况下,由于成形上的问题而不得不将突部的壁厚做得较厚。虽然在由挠性材料一体成形物品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注射成形,但是,在注射成形中,若壁厚较薄,则易于发生填充不良或产生空气气泡等不良情况。若突部的壁厚较厚,由于突部的刚性增加而难以变形,因此,在取放饮料容器时饮料容器与突部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从而会产生所谓操作性以及使用感觉恶化的问题。另外,由于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杯子保持架中,突部从侧壁向底部延伸设置,因此,饮料容器难以到达底部,另外,饮料容器即使到达底部,对于底部而言,其形状也会伴随突部的变形而发生变化,有损其平坦度。因此,难以沿竖直方向使饮料容器立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背景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易于制造的杯子保持架,该杯子保持架具有良好的饮料容器取放时的操作性及使用感觉,并且,能够将饮料容器配置成以良好的稳定性沿竖直方向竖立。以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项发明是用于容纳并保持杯子的杯子保持架1,其特征是,其具有设有由底部41和从该底部竖立的侧壁42划分而成的杯子容纳部3 的容器4,侧壁不接触底部的部分形成至少一个向杯子容纳部的内侧鼓出的具有挠性的突部46。因此,由于杯子保持架通过形成于杯子容纳部的侧壁上的突部来夹持杯子,因此, 能够稳定地保持杯子。由于突部具有挠性,因此,可以通过变形以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杯子。 另外,由于突部设置在与底部隔离的位置处,因此,突部能不随底部的变形而变形。因此,能够保持底部的形状,从而能以良好的稳定性将杯子竖立。
本发明的第二项发明在第一项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是,通过具有挠性的树脂部件一体形成上述容器。因此,可以通过同一挠性部件一体构成突部和容器整体。另外,由于在突部变形时突部周围的侧壁也会变形,因此,突部能以更柔软的方式变形。本发明的第三项发明在第一项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构成侧壁的突部的部分形成为其壁厚比侧壁的其它部分的壁厚更薄。因此,由于突部形成为薄壁,因此,与容器的其它部分相比,柔软性增加而易于变形,从而提高了对容器的适应性。另外,由于由突部形成的容器的夹持力降低,因此,易于实现容器的容纳和取出,提高拉使用感或操作性。本发明的第四项发明在第三项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侧壁的外表面,具有从形成为壁厚比构成侧壁的突部的部分更厚的其它部分至突部中央的肋50。因此,在通过注射成形形成容器时,由于通过肋使树脂材料均勻地绕入薄壁部,因此,易于成形而提高了制造成品率。本发明的第五项发明的在第四项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是,肋与杯子向杯子容纳部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延伸设置。因此,通过利用肋的布置来限定突部的变形方向,以便突部在容纳杯子时顺利变形,从而提高了容纳杯子时的操作性。本发明的第六项发明在第四或第五项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是,肋以横切突部的方式延伸设置。因此,在通过注射成形形成容器时,能够进一步促进树脂材料向薄壁部的绕入,从而易于成形。本发明的第七项发明在第一项 第六项中任意一项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是, 具有向内侧推压突部的加力机构。因此,突部总是被推向杯子侧,从而能可靠地进行杯子的夹持,提高杯子的容纳稳定性。另外,即使在拔出杯子的状态下,突部也维持向容纳部内侧突出的形式,从而能对下一次杯子的容纳保持发挥作用。本发明的第八项发明在第一项 第七项中任意一项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是, 具有支撑上述容器的框架部件,上述容器用摩擦系数比上述框架部件高的材料形成。通过独立于框架部件形成容器,材料的选择范围较宽。并且,通过用摩擦系数较高的材料来构成形成杯子容纳部的容器,从而能提高杯子的保持稳定性。本发明的效果是,根据本发明,可获得能以稳定性良好的竖立状态保持各种式样的杯子的杯子保持架。该杯子保持架在取出放入杯子时的阻力比较小,使用感及操作性良好。另外,易于实现该杯子保持架的成形。


图1为表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的容器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从图4的箭头VI的方向观察的容器的侧视图。图7为表示从图4的箭头VII的方向观察的容器的俯视图。图8为表示沿图7的箭头VIII观察的容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表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 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的容器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的容器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从图4的箭头VI的方向观察的容器的侧视图。图7为表示从图4的箭头VII的方向观察的容器的俯视图。图8为表示沿图7 的箭头VIII观察的容器的剖视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以图2,图3,图4,图5,图6以及图8中的杯子保持架的纸面上侧为杯子保持架的上方。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1安装在汽车100的驾驶席与助手席之间的仪表板箱101上。在仪表板箱101上设有开口 102,杯子保持架1由仪表板箱101的下方使上部周边与开口 102相一致地进行安装。如图2及图3所示,杯子保持架1的主要结构具有框架结构体2,由框架结构体 2支撑同时构成向上方开口的杯子容纳部3的容器4,相对于框架结构体2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同时开闭杯子容纳部3的盖部件6。杯子保持架1安装成,使杯子容纳部3的开口侧朝向上方,并且由仪表板箱101的下面侧使其与开口 102 —致。通过例如对ABS树脂、聚碳酸酯树脂、ABS/聚碳酸酯混合合金等进行注射成形来形成框架结构体2及盖部件6。容器4为具有挠性的部件,其通过注射成形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树脂材料采用例如热塑性合成橡胶,特别优选烯烃系热塑性合成橡胶。图4 图8表示仅使容器4与杯子保持架1分离的图。如图4 图8所示,容器 4设有两个由底部41和圆筒状侧壁42构成的有底圆筒形的杯子容纳部3。两个杯子容纳部3的上端部分的一部分由第一凸缘部43连接,其它部分由形成为与第一凸缘部43的高度不同的第二凸缘部44连接。第一凸缘部43与第二凸缘部44通过与两个凸缘部大致垂直地设置的侧壁58连接。另外,两个杯子容纳部3由连通路径45连接。在各个侧壁42上,在不接触底部41的位置处,形成侧壁42向杯子容纳部3内侧鼓出的4个突部46。各个突部46以沿侧壁42的周向均具有90°的间隔等间隔地配置。突部46由前端呈向上方的箭头形状的上部46a,以及与上部46a的箭头形状的下端部形状一致的大致半圆形的下部46b形成。如图8所示,突部46的上部46a在杯子容纳部3内侧形成为凸的曲面,下部46b形成为向杯子容纳部3的外侧凸出的曲面。在突部46的上部46a的内表面(朝向杯子容纳部3的内侧的表面),在最向杯子容纳部3内侧突出的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3条肋47。在侧壁42的外表面42a (与朝向杯子容纳部3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以包含各个突部46及其周缘的方式形成薄壁部48。在薄壁部48与侧壁42的其它部分的边界处形成台阶部49。由此,突部46及其周缘的壁厚比侧壁42的其它部分薄。例如,在侧壁42的其它部分形成为约1. 7mm的壁厚的情况下,薄壁部48,即突部46及其周缘部形成为大约0. 7mm
的壁厚。从形成在薄壁部48下端部的台阶部49a的中间部向上方,穿过突部46的中央延伸设有肋50。肋50沿杯子容纳部3径向的壁厚形成为,例如与薄壁部48的壁厚相加而与侧壁42的其它部分的壁厚相等。例如,在侧壁42的其它部分的壁厚为大约1. 7mm,薄壁部 48的壁厚为0. 7mm的情况下,肋50的壁厚形成为1. Omm(参见图8)。在各个薄壁部48上均形成肋50。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假想线所示的肋50a那样,肋50a的前端也可以与形成在薄壁部48上端部的台阶部49b相连。即,可以采用横切突部46及薄壁部 48的方式延伸设置肋50a。在各个底部41的外表面41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设有卡定孔51的卡定片52。卡定孔51由底部41的外表面41a、与底部41的外表面41a留有规定间隔并突出的两个脚部 53、与两个脚部53的各个前端结合的板状捏手部M形成。脚部53形成为带状且弯曲的形状并具有伸缩性。在第二凸缘部44的侧端4 上突出地设置4个第二卡定片55。第二卡定片55 的基端部形成为其宽度比前端部的宽度更宽,在形成为该宽度较宽的部分形成第二卡定孔 56。在第二卡定孔56的前端部形成捏手部57。如图2及图3所示,框架结构体2具有上部结构21、多个脚部22、下部结构23以及箱状的盖容纳部对,其中,所述上部结构21沿容器4的第一凸缘部43及第二凸缘部44 的下表面(与朝向杯子容纳部3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形成;所述多个脚部22从上部结构21 沿容器4的侧壁42的外表面延伸设置;所述下部结构23沿容器4的底部41的外表面41a 布置并固定在脚部22的前端;所述盖容纳部M在盖部件6处于打开状态时,容纳盖部件6 的一部分。脚部22在与容器4的突部46的背面相对的位置具有开口 25。在开口 25的上端部2 上固定着向开口 25的中央且容器4侧突出的板簧沈的起始端。板簧沈的前端部 26a与肋50对接,并向杯子容纳部3侧对肋50及突部46的背面加力。下部结构23在与容器4的卡定片52相对的位置具有开口 27。在开口 27的周围, 形成从下部结构23的下表面23a凹陷地设置的凹部观。在凹部观中形成向下方突出后沿与下部结构23的下表面23a平行的方向延伸的L字形卡定片四。L字形卡定片四从凹部 28的突出量设定为使其不达到下部结构23的下表面23a。容器4的卡定片52在通过了开口 27之后折弯大约90度,并由卡定孔51与L字形卡定片四卡合。此时,卡定片52的捏手部M通过L字形卡定片四固定位置并沿凹部28的表面布置。上部结构21在与形成容器4的第二卡定片55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突起30。 突起30与第二卡定片55的卡定孔卡合,从而防止容器4的第二凸缘部44与上部结构21分离并翘起。另外,在上部结构21的侧端部设有与仪表板箱101的下表面接触的凸缘部31。 在凸缘部31上设有嵌插用于固定在仪表板箱101下表面上的螺钉或夹头等的安装孔32。盖部件6具有板状盖体61、与盖体61大致垂直地突出设置于盖体61的两侧部上的臂62,并通过设置在臂62上的旋转轴63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框架结构体2的上部结构 21上。盖部件6的盖体61以在杯子保持架1关闭状态下覆盖杯子容部3的方式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并从该状态开始以旋转轴63为中心转动,直至接触到容器4的第一凸缘部43其移动被限制。在盖体61接触到第一凸缘部43的状态下,盖体61达到与盖杯子容部3的轴线大致平行地竖立的打开状态(参见图幻。由于盖部件6接触到具有挠性的第一凸缘而停止移动,因此,降低了停止时碰撞声音的产生。通过设置在旋转轴63上的螺旋弹簧64,盖体61总是受到打开方向的力。另外,在臂62上设置推-推型闩65,在盖部件6处于关闭状态时,在推-推型闩65相对的盖容纳部M的部位设有与推-推型闩65卡合的撞击器66。 另外,虽未图示,但在框架结构体2与臂62的任意一个上形成齿条,在另一个上设置与该齿条结合的旋转阻尼器,从而缓冲盖部件6的开闭移动。下面,对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的杯子保持架将杯子(饮料容器)容纳保持在容器4的杯子容纳部3中。在将直径小于侧壁42的杯子容纳在杯子容纳部 3中时,在侧壁42上形成的突部46接触杯子,从而夹持并稳定地保持杯子。由于容器46具有挠性,因此,其能根据杯子的尺寸和形状进行变形,从而能够保持各种式样的杯子。另外, 由于容器4与框架结构体相比,由摩擦系数更高的材料形成,因此,不会打滑而能够稳定地保持杯子。另外,由于容器4的侧壁42及底部41连续地形成,因此,即使液体从杯子溢出, 仍不会使液体向下方泄漏,从而能够防止使车载的其它部件等生锈。突部46因形成在薄壁部48上而能很容易地以比较弱的力进行变形。因此,能够减小相对于杯子容纳部4取放杯子时杯子与突部46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了杯子保持架1 的使用感觉和操作性。由于薄壁部48以包含突部46的方式延伸至突部46的周围,因此, 因容纳杯子引起的突部46的变形产生在连突部46周围都包含的较宽的范围内。因此,突部46则更容易变形。由于变形的面积扩大,因此,能够防止变形集中于局部,从而能够防止因变形引起的容器4的疲劳断裂。另外,由于从背面侧通过板簧沈向杯子容纳部3的内侧推压突部46,因此,会对杯子施加规定量的压力而稳定地保持杯子。另外,突部46通过板簧沈,在不容纳杯子的状态下保持向杯子容纳部3的内侧突出的状态。由于板簧沈与突部46中壁厚较厚的肋50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因接触磨损引起的突部46的磨损及断裂。突部46的上部46a由于呈前端朝上方的箭头形状,因此,能够在将杯子插入杯子容纳部3时起到导引件的作用而将杯子引导至杯子容纳部3的中央位置。由于在突部46 与杯子接触的部位形成肋47,因此,能够减小突部46与杯子的接触面积,能够降低取出放入杯子时的摩擦阻力。另外,由于肋47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突部46因摩擦而磨损。由于将突部46设置在与侧壁42的底部41分离的部位,因此,突部46的变形不会对底部41的形状带来影响,从而能够常期使底部41保持平坦。因此,杯子在容纳状态下能够维持相对于底部41竖立的姿态。在将杯子保持架1配置成使底部41处于水平的情况下, 杯子保持沿铅直方向竖立的姿态。通过在薄壁部48上设置肋50,则容器4的制造变得容易。在通过注射成形形成容器4的情况下,虽然薄壁部48因其壁厚较薄有时会产生树脂填充不良等问题,但由于通过肋50能够确保树脂的流路,以便能够均勻地将树脂填充至薄壁部48的中央,因此,提高了制造的成品率。另外,在肋50横切薄壁部48延伸设置的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实现树脂对薄壁部48的填充而防止不良品的产生。虽然上面对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可进行范围更宽的变形实施。突部46可形成为各种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为沿侧壁42的周向延伸的环状。另外,可以对突部46及肋50的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其它控制装置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改变。符号说明1-杯子保持架,2-框架结构体,3-杯子容纳部,4-容器,6-盖体,41-底部,42-侧壁,43-第一凸缘部,44-第二凸缘部,46-突部,47-肋,48-薄壁部,49-台阶部,50-肋。
权利要求
1.一种杯子保持架,其用于容纳并保持杯子,其特征在于其具有设有由底部和从该底部竖立的侧壁划分而成的杯子容纳部的容器,上述侧壁不接触上述底部的部分形成至少一个向上述杯子容纳部的内侧鼓出的具有挠性的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子保持架,其特征在于通过具有挠性的树脂部件一体形成上述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子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侧壁的上述突部的部分形成为其壁厚比上述侧壁的其它部分的壁厚更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子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侧壁的外表面,具有从形成为壁厚比构成上述侧壁的上述突部的部分更厚的上述其它部分至上述突部中央的肋(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子保持架,其特征在于上述肋与杯子向上述杯子容纳部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子保持架,其特征在于上述肋以横切上述突部的方式延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子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具有向内侧推压上述突部的加力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子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上述容器的框架部件,上述容器用摩擦系数比上述框架部件高的材料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良好的取放饮料容器的操作性,能以良好的稳定性将饮料容器沿铅直方向竖立的杯子保持架。本发明的容纳并保持杯子的杯子保持架(1)具有设有由底部(41)和从该底部竖立的侧壁(42)划分而成的杯子容纳部(3)的容器(4),侧壁不接触底部的部分形成至少一个向杯子容纳部内侧鼓出的具有挠性的突部(46)。另外,构成侧壁的突部的部分与侧壁的其它部分的壁厚相比,以薄壁形成。另外,在侧壁的外表面,具有从形成为壁厚比构成侧壁的突部的部分更厚的其它部分至突部中央的肋(50)。
文档编号B60N3/10GK102317113SQ20098010794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7日
发明者相马寿昭, 福田强士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