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隔舱气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412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隔舱气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用于保护乘员的安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隔
舱气帘,属于汽车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一些高级公务轿车中,为了提高前排乘座的强度,并提高该车的档次,增加美观 度,通常在前后排乘座之间设置隔舱。但是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隔舱的存在,会导 致后排乘员的身体部位与隔舱发生碰撞,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众所周知,气帘对冲击的缓冲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它会充分吸收驾乘者的冲击力, 辅助安全带保护驾乘者,于是在驾乘者的头部和侧面均安装了气帘,使驾乘者得到全方位 的保护, 一旦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侧撞或者翻滚,安全带加上气帘将全力保护驾乘者的安 全。 气帘的结构种类虽然较多,但是由于所应用的安装位置不同,因此各种气帘无法 通用,也就无法将现有气帘直接安装到隔舱上作为保护后排乘员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防止后排乘员直接碰撞到隔舱上的汽 车隔舱气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隔舱气帘,其特征在于,本气 帘设于汽车隔舱与车身顶棚之间,所述的气帘包括一气体发生器和一封闭的气袋,所述的 气体发生器能与车身顶棚相固定,该气体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气袋连通,所述的气袋 上固定有一连接装置,当气袋内未充气时,该连接装置能使巻绕成筒状的气袋水平固定在 汽车隔舱上,当气袋内充气时,该连接装置在气袋的膨胀作用下会被迫释放气袋,并使该巻 筒状的气袋沿着汽车隔舱向下展开。 本汽车隔舱气帘是在后排安全带保护功能基础上的补充,它基于后排乘员的四 肢、头部等身体末端存在与隔舱发生碰撞伤害的潜在模式,通过在乘员与隔舱之间增加具 有能量缓冲作用的气帘来降低乘员的伤害风险。 具体安装时,先将气袋巻绕成筒状,并通过一导气管使其连通气体发生器的输出 端,再将气体发生器固定在车身顶棚上,然后通过连接装置将巻筒状的气袋水平固定在汽 车隔舱的背面(即正对于后排乘员的一面)靠近车身顶棚处;由于汽车隔舱一般采用塑料 材料制成,车身顶棚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因此,车身顶棚的机械强度高,将气体发生器固定 在车身顶棚上,足以抵抗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 气体发生器的具体结构属现有技术,其一般由发生器体、引药、火药、点爆装置和 线束连接器组成,当ACU传感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利用其内部预先设置的程序不断进行 数学计算和逻辑判断,当判断结果为严重碰撞时,ACU立即发出点火指令,本隔舱气帘随其 他气帘(或者气囊)同时点火,火药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冲破发生器体的中隔层,使气体从发生器体的输出端冲入气袋,巨大的压力使本气袋立刻膨胀起来,迫使连接装置将其释放,
在气袋从上往下展开至覆盖整个隔舱背面的过程中充气成型,从而在后排乘员的身体前部
形成一个缓冲气垫,能够缓解乘员的大部分碰撞能量,使乘员减少碰撞伤害。 在上述的汽车隔舱气帘中,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若干个固定套接在所述的气袋上
并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卡环,所述的卡环能与隔舱相固定,且该卡环上具有当其圆周内壁受
到径向张力时能够沿着张力方向断开的弱化结构。通过卡环套住巻筒状的气袋,有利于縮
小气袋的体积,使得占用车内空间小;卡环由塑料材料制成,易于使其在气袋的张力作用下
由弱化结构处断开,这样,气袋就能从弱化结构处挣脱出来。 在上述的汽车隔舱气帘中,所述的弱化结构是在卡环的圆周外壁上开有一个轴向
贯通的凹槽。通过凹槽来减薄该处的壁厚,使其机械强度低于其它地方,当气袋内充气时,
应力会集中在凹槽处而冲断该凹槽,使卡环呈现出一条平行于轴向的开口。 在上述的汽车隔舱气帘中,所述卡环的外壁上固设有能与隔舱相固连的插扣。卡
环通过插扣与隔舱相插接,固定、拆卸方便。 在上述的汽车隔舱气帘中,所述的卡环通过一连接片与所述气袋的外圈相固定。 当卡环在气袋的膨胀作用下被迫断开时,气袋继续充气,而卡环因连接片仍与气袋的外圈 保持连接,有利于使气袋向下展开,并使充气成型的气袋稳固在隔舱上。 在上述的汽车隔舱气帘中,所述的气体发生器上套接有一能够周向开合的导向支
架,且该导向支架能够与车身顶棚相固定。导向支架能够开合,易于固定、拆卸。 在上述的汽车隔舱气帘中,所述的导向支架呈具有开口的环状,该导向支架上位
于开口的一侧固连有卡扣,另一侧固连有与该卡扣相配合的卡槽。只要将卡扣卡入卡槽内,
就能使导向支架构成封闭的环状,从而夹紧气体发生器。 在上述的汽车隔舱气帘中,所述的导向支架上还固设有能使其挂接在隔舱上的挂 钩。本结构使得导向支架固定可靠,从而减少气体发生器的振动。 在上述的汽车隔舱气帘中,所述的气袋通过固连在其外端的副气袋与所述的气体 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通,该副气袋巻绕在所述的气体发生器与导向支架之间。在充气过程 中,副气袋通过导向支架始终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使得密封性好,不漏气,并且副气袋将 气袋的外端(展开后气袋的外端相当于气袋的顶部)拉住,有利于气袋平稳展开;而由于副 气袋被导向支架夹紧,因此,副气袋不会膨胀,从而节约充气量。 在上述的汽车隔舱气帘中,所述的气袋与所述的气体发生器通过一包裹片包裹在 一起,所述的包裹片上具有平行于气袋轴向的撕裂线。这样的结构使得气袋未充气时能够 稳固在隔舱顶部,包裹片上的撕裂线有利于包裹片在气袋的膨胀作用下自动断裂,而使巻 筒状的气袋自然展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车身顶棚与汽车隔舱之间增设本汽车隔舱气帘后,具有 以下优点 1、当发生碰撞时,气袋从隔舱顶部瞬间起爆,从而在后排乘员与隔舱之间产生一 能量缓冲区,避免后排乘员的四肢、头部等直接与隔舱发生碰撞接触,为后排乘员提供良好 的正面保护,即使后排乘员在没有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下也能极大地减轻因碰撞冲击而造成 的伤害; 2、本气帘在未起爆前,气袋通过卡环呈巻筒状固定,占用空间小,并且气袋通过连
4接片始终与卡环相固定,使充气成型的气袋稳定地覆盖住整个隔舱的背面; 3、气袋依靠巻绕在气体发生器上的副气袋为其充气,副气袋通过导向支架被夹紧
在气体发生器上,保证副气袋相对气体发生器固定不动,使得充气密封性好,且副气袋在导
向支架的夹紧作用下不会膨胀,从而节约充气量; 4、气体发生器和气袋的安装、拆卸都相当方便,固定可靠。


图1是本汽车隔舱气帘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汽车隔舱气帘的另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向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气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气体发生器;2气袋;3卡环;3a凹槽;4插扣;5连接片;6导向支架;6a卡
扣;6b卡槽;6C挂钩;6d安装孔;6e固定扣;7副气袋;8包裹片;8a撕裂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隔舱气帘包括一气体发生器1、与该气体发生器1的输 出端相连通并呈封闭的气袋2、用于固定气体发生器1的导向支架6和两个用于固定气袋2 的卡环3,气体发生器1的具体结构属现有技术,它主要包括发生器体、引药、火药、点爆装 置和线束连接器,气袋2采用硅涂层尼龙布缝制而成,在安装气袋时,先将气袋2巻绕成筒 状,再通过卡环3套住,防止松散,由于汽车隔舱一般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车身顶棚由金 属材料制成,因此,可将气体发生器1固定在机械强度较高的车身顶棚上,使其能够充分抵 抗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并将气袋2固定在隔舱的背面顶部处,当气袋2充气成 型后,使其覆盖整个隔舱的背面。 卡环3可采用塑料材料注塑成型,它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其主体呈环状,主体 的圆周外壁上开有一个轴向贯通的凹槽3a,凹槽3a底部的机械强度很低,易于应力集中而 断裂,在卡环3与气袋2之间还固连有一连接片5,该连接片5通过尼龙布制成并与气袋2 的外圈缝合在一起,连接片5与卡环3之间可通过粘接连接,且在卡环3上还固定有一由金 属材料制成的插扣4,该插扣4的两侧均具有弹性片,实际固定时,还需在隔舱的对应位置 处开一与插扣4相配合的插槽,将插扣4插入插槽的过程中,插扣4两侧的弹性片因弹性变 形而收拢,从而进入插槽内,待插接到位后,两弹性片在恢复力作用下自然张开而与插槽相 卡接。 导向支架6—般采用金属材料冲压成型,其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它包括相连的两 个环形基体,两个环形基体的中部开有一安装孔6d,可通过一紧固件穿过该安装孔6d与车 身顶棚相固定,两个环形基体均具有开口,在开口的一侧固连有卡扣6a,开口的另一侧固连 有与该卡扣6a相配合的卡槽6b,在实际使用时,先打开卡扣6a,使呈开口的环形基体包住 气体发生器1 ,再将卡扣6a卡入对应的卡槽6b内,使环形基体封闭,这样就能夹紧气体发生器l 了。 为了使得气体发生器1固定可靠,振动小,还可在导向支架6的两端分别固设一能 使其挂接在隔舱上的挂钩6c。 为了保证给气袋2充气时不漏气,还可在气袋2的外端中部固连一个与其制成一 体并相互导通的副气袋7,如图5所示,副气袋7的长度与气体发生器1的长度相仿,将该副 气袋7巻绕在气体发生器1上,在气体发生器1的输出端与副气袋7之间设置一导气管来 连通,再将导向支架6夹在副气袋7的外面,保证副气袋7相对气体发生器1固定不动。
由于气袋2上位于气体发生器1的固定处不能安装卡环3,因此此处的气袋2会下 坠,从而影响车内空间,破坏美观度。为此,可通过一包裹片8将气袋2与气体发生器1包 裹在一起,在包裹片8的外部边缘上开两个小孔,再在导向支架6上固设与小孔相对应的固 定扣6e,包裹后将固定扣6e扣入小孔内,使得包裹结实牢靠;并在包裹片8上设置一条平 行于气袋轴向的撕裂线8a,便于在气帘起爆时可靠地释放气袋2。 具体的起爆过程如下当ACU传感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利用其内部预先设置的 程序不断进行数学计算和逻辑判断,当判断结果为严重碰撞时,ACU立即发出点火指令,该 指令由气体发生器1的线束连接器传递到点爆装置,产生火花引爆引药,火药瞬时产生大 量气体,冲破发生器体的中隔层,使气体从发生器体的输出端经过导气管冲入副气袋7,再 由副气袋7进入气袋2,巨大的压力使气袋2立刻膨胀起来,迫使包裹片8沿着撕裂线8a断 开,同时卡环3沿着凹槽3a断开,这时,巻筒状的气袋2被释放而向下展开,但是气袋2的 顶部两侧通过连接片5固定在卡环3(卡环3固定在隔舱上),气袋2的顶部中间通过副气 袋7固定在气体发生器1上,有利于在气袋2向下展开的过程中充气成型,从而覆盖住整个 隔舱的背面,这样也就在后排乘员的身体前部形成一个缓冲气垫来缓解乘员的大部分碰撞 能量,使乘员减少碰撞伤害。
权利要求
一种汽车隔舱气帘,其特征在于,本气帘设于汽车隔舱与车身顶棚之间,所述的气帘包括一气体发生器(1)和一封闭的气袋(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能与车身顶棚相固定,该气体发生器(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气袋(2)连通,所述的气袋(2)上固定有一连接装置,当气袋(2)内未充气时,该连接装置能使卷绕成筒状的气袋(2)水平固定在汽车隔舱上,当气袋(2)内充气时,该连接装置在气袋(2)的膨胀作用下会被迫释放气袋(2),并使该卷筒状的气袋(2)沿着汽车隔舱向下展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隔舱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若干个固 定套接在所述的气袋(2)上并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卡环(3),所述的卡环(3)能与隔舱相固 定,且该卡环(3)上具有当其圆周内壁受到径向张力时能够沿着张力方向断开的弱化结 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隔舱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化结构是在卡环(3)的 圆周外壁上开有一个轴向贯通的凹槽(3a)。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隔舱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3)的外壁上固设有能 与隔舱相固连的插扣(4)。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隔舱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环(3)通过一连接片 (5)与所述气袋(2)的外圈相固定。
6. 根据权利要求l-5任一条所述的汽车隔舱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 上套接有一能够周向开合的导向支架(6),且该导向支架(6)能够与车身顶棚相固定。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隔舱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支架(6)呈具有开口 的环状,该导向支架(6)上位于开口的一侧固连有卡扣(6a),另一侧固连有与该卡扣(6a) 相配合的卡槽(6b)。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隔舱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支架(6)上还固设有 能使其挂接在隔舱上的挂钩(6c)。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隔舱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2)通过固连在其外 端的副气袋(7)与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的输出端相连通,该副气袋(7)巻绕在所述的气 体发生器(1)与导向支架(6)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隔舱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2)与所述的气体 发生器(1)通过一包裹片(8)包裹在一起,所述的包裹片(8)上具有平行于气袋(2)轴向 的撕裂线(8a)。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隔舱气帘,属于汽车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在发生碰撞时,易使后排乘员直接碰撞到隔舱上对身体造成伤害等问题。本汽车隔舱气帘,设于汽车隔舱与车身顶棚之间,本气帘包括一气体发生器和一封闭的气袋,气体发生器能与车身顶棚相固定,该气体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气袋连通,气袋上固定有一连接装置,当气袋内未充气时,该连接装置能使卷绕成筒状的气袋水平固定在汽车隔舱上,当气袋内充气时,该连接装置在气袋的膨胀作用下会被迫释放气袋,并使该卷筒状的气袋沿着汽车隔舱向下展开。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气袋从隔舱顶部瞬间起爆,从而在后排乘员与隔舱之间产生一能量缓冲区,为后排乘员提供良好的正面保护。
文档编号B60R21/20GK101758810SQ20101011662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刘卫国, 吴成明, 周大永, 李书福, 杨健, 祝贺, 詹广委,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