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锁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469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向柱锁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柱锁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人们知道具有如下结构的转向柱锁止装置,其包括基部,其 被固定在锁芯上并具有朝着锁芯的钥匙孔开口的开口部;操作旋钮,其可以被安装到所述 基部上或从所述基部上拆下,该操作旋钮包括操作孔,当使用机械钥匙来解除操作旋钮与 基部的安装状态时,该操作孔用来插入该机械钥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人们还知道具有如下结构的转向柱锁止装置,其包括基 部,其被固定在锁芯上并具有朝着锁芯的钥匙孔开口的开口部;连接部件,其可以被安装到 所述基部上或从所述基部上拆下来;操作旋钮,由于所述连结部件可被安装到基部上或从 基部上拆下来,而所述操作旋钮通过该连结部件安装到基部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324204号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68957号但上述现有技术之中前者的转向柱锁止装置,即具有可使用机械钥匙来解除其与 基部的安装状态的操作旋钮的转向柱锁止装置而言,在操作旋钮上设置有可以插入机械钥 匙的操作孔,当未插入机械钥匙时,该操作孔则向外敞口,这就会产生影响操作旋钮的外观 的问题。而且,由于将机械钥匙插入操作孔后再拆下安装在基部上的操作旋钮,而这个工作 又比较繁琐,所以会出现花费较多时间才能将其拆下的问题。此外,上述现有技术之中后者的转向柱锁止装置,即具有通过连结部件就可将其 安装到基部上的操作旋钮的转向柱锁止装置而言,连结部件的呈凸起状的按钮部安装在操 作旋钮上的操作孔中,而通过推压该呈凸起状的按钮部,就可解除连结部件和基部之间的 连结状态。该连接部件不仅要设置有该呈凸起状的按钮部,还要设置有用来与基部卡合的 卡合部,而且对连结部件施加弹力的板弹簧也要安装,所以会产生使连结部件的结构和形 状变得较为复杂的问题。而且为了将操作旋钮安装到基部上或从基部上拆下操作旋钮,必 须要用到连结部件和板弹簧,所以还会出现该锁止装置的零件个数增加、其制造费用也会 增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柱锁止装置,该装置可以防止出 现影响到操作旋钮的外观的问题,并能遏制该装置的制造费用增多的问题,而且还能防止 进行拆装作业时由于该拆装作业较为繁琐而费时的情况出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向柱锁止装置包括锁芯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锁芯14),由便携式装置(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子钥匙12) 通过规定的通信或安装机械钥匙(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机械钥匙13)由机械钥匙将锁芯转 动;旋钮基部(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旋钮基部15),其固定在所述锁芯上并具有开口部(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口部51),该开口部的开口在插拔所述机械钥匙的方向(转轴R的轴线 方向)上,面朝着所述锁芯的钥匙孔(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钥匙孔14a);操作旋钮(例如本 实施方式中的操作旋钮16),其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旋钮基部上而覆盖所述开口部。 所述旋钮基部包括安装部(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凹槽55),所述操作旋钮以沿着与该操作 旋钮的转轴相交的拆装方向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到该安装部上;卡止部(例如本实施方式中 的卡止槽56),由其将所述操作旋钮卡止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操作旋钮包括把持部(例 如本实施方式中的把持部21),其被用来操作所述操作旋钮;卡合部(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 卡合部22),其与所述把持部相连设置并安装到所述旋钮基部的所述安装部上;推压部(例 如本实施方式中的推压部23),其与所述卡合部一体设置并可被朝向与所述拆装方向相交 的方向推压;卡合部件(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卡合爪46),其与所述推压部一体设置并与所 述卡止部卡合。所述推压部可以解除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卡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此外,对于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向柱锁止装置而言,所述便携式装置 包括内置式机械钥匙(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内置式机械钥匙12a),该内置式机械钥匙以可 以分离的方式收纳在所述便携式装置的壳体(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2b)中,并且在所 述操作旋钮已从所述旋钮基部上拆下的状态下可以插入所述钥匙孔中,该内置式机械钥匙 包括表示部(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表示部63),该表示部用于表示将所述操作旋钮从所述 旋钮基部拆下时所需的规定操作。发明效果采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向柱锁止装置时,由于可以通过操作旋钮的 卡合部上一体设置的推压部解除操作旋钮与旋钮基部之间的卡合状态,所以能够防止进行 解除操作时较为繁琐而费时的情况出现,并可以防止为使操作旋钮安装到旋钮基部上或从 旋钮基部上拆下时所需的零件个数的增加和制造该装置时所需的费用增多的问题,另外, 由于可以沿着与转轴相交的方向拆装操作旋钮,所以,操作人员易于对其进行拆装操作。而 且由于推压部被推压的方向与拆装方向互相交叉,所以对于操作旋钮和旋钮基部之间的卡 合状态的解除,和操作旋钮从旋钮基部上拆卸的操作而言,可以防止与操作人员本意相反 的误操作的情况出现。采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向柱锁止装置时,由于在从旋钮基部上已拆 下操作旋钮的状态下所使用的内置式机械钥匙上,表示有从旋钮基部上拆下操作旋钮时所 需的规定操作,所以能很好地帮助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旋钮的拆卸操作。而且,例如和在操 作旋钮或旋钮基部等其他部位上设置表示部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其便捷 性。


图1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转向柱锁止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的立 体图。图2中(A)是沿操作旋钮的长度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的操作旋钮 和旋钮基部的侧视图,图2中(B)是沿操作旋钮的宽度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 置的操作旋钮和旋钮基部的侧视图。图3中(A)是在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上方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的操作旋钮的俯视图,图3中(B)是在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下方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 装置的操作旋钮的仰视图。图4中(A)是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的操作旋钮和旋钮基部在操作旋钮的宽 度方向上的剖视图,图4中(B)是表示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的操作旋钮的内部结构 的示意图。图5中(A)是在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中安装了机械钥匙之后,操作旋钮和 旋钮基部在操作旋钮的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图5中(B)是在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 中安装了机械钥匙之后,操作旋钮和旋钮基部在操作旋钮的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图6表示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的操作旋钮中插入机械钥匙时的状态的示意 图。图7中㈧是在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上方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的旋 钮基部的俯视图,图7中(B)、图7中(C)是在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上方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 转向柱锁止装置的旋钮基部的立体图。图8是在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下方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的操作旋钮 和旋钮基部的立体图。图9是在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上方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的操作旋钮 和旋钮基部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子钥匙的示意图。图11中(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内置式机械钥匙的示意图,图11中(B) 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内置式机械钥匙的钥匙板的表面上所设置的表示部的一 个实例的示意图。图12表示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的旋钮基部中插入内置式机械钥匙时的状 态的示意图。图13表示图1所示的转向柱锁止装置,在将操作旋钮从旋钮基部上拆下,而向旋 钮基部中插入内置式机械钥匙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型实施方式中的内置式机械钥匙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0,转向柱锁止装置;12,便携式电子钥匙(便携式装置);12b,壳体;12a,内置式 机械钥匙;13,机械钥匙;13a,钥匙板;13b,钥匙头;13c,通孔;14,锁芯;14a,钥匙孔;15, 旋钮基部;16,操作旋钮;21,把持部;22,卡合部;23,推压部;31,旋钮一侧开口部;32,隔 断部件;33,施力部件;46,卡合爪(卡合部件);51,开口部;55,凹槽(安装部);56,卡止槽 (卡止部);63,表示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转向柱锁止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柱锁止装置10包括设置在转向柱(省略其图示)上的圆柱 锁11,其可以使转向轴(省略其图示)在转动和固定(锁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图1、图2中(A)和图2中(B)所示,所述圆柱锁11包括锁芯14,其可通过和 将在后面提到的便携式电子钥匙12进行的规定通信、或通过内置于便携式电子钥匙12中的内置式机械钥匙12a或将在后面提到的机械钥匙13的安装而转动;固定在锁芯14上的 旋钮基部15 ;操作旋钮16,其可以被安装到旋钮基部15上或可从旋钮基部15上拆下。当便携式电子钥匙12和车载控制回路(省略其图示)之间进行了规定信号的接 发时,或当机械钥匙13或便携式电子钥匙12中内置的内置式机械钥匙12a已经安装时,所 述圆柱锁11可绕转轴R转动,而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所述圆柱锁11由规定的固定机构 (省略其图示)固定下来,其绕转轴R的转动将被限制。将在后面提到的旋钮基部15包括朝着锁芯14的钥匙孔14a开口的开口部51 (例 如,将在后面提到的图5中(A)、图5中(B)中的开口部51),操作旋钮16以覆盖旋钮基部 15的开口部51的方式安装在旋钮基部15上。而且在将操作旋钮16安装到旋钮基部15上 时,其会从转向柱(省略其图示)上突出出来并可绕转轴R转动。如图3中(A)、图3中(B)、图4中(A)和图4中(B)所示,操作旋钮16包括把持 部21,其为操作人员把持的部分;卡合部22,其与所述把持部21相连设置;推压部23,其与 所述卡合部22 —体设置。在以转轴R的轴线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把持部21的上表面21A上形成有旋钮一侧 开口部31,在将操作旋钮16安装到旋钮基部15上时,该旋钮一侧开口部31在转轴R的轴 线方向上朝旋钮基部15的开口部51开口。把持部21包括隔断部件32,其可以从把持部 21的内部封闭旋钮一侧开口部31 ;施力部件33,其对隔断部件32施力。隔断部件32例如包括比旋钮一侧开口部31大的单一的开闭盖32a和铰接机构 32b,在把持部21的内部,开闭盖32a在旋钮一侧开口部31的周缘部通过铰接机构32b以 可以转动的方式与之结合,其可以从操作旋钮16的内部关闭旋钮一侧开口部31。另外,施力部件33比如是设置在铰接机构32b上的弹簧部件,其朝向使旋钮一侧 开口部31封闭的转动方向对开闭盖32a施力,因该施力部件33的施力,旋钮一侧开口部31 通过开闭盖32a保持其为封闭状态。另外,如图5中(A)、图5中⑶所示,机械钥匙13包括钥匙板13a,其可插入锁 芯14的钥匙孔14a或从中拔出;钥匙头13b,其设置在所述钥匙板13a的一端,该钥匙头13b 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13c。而且,旋钮一侧开口部31形成与钥匙头13b的外周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其用来引 导插入操作旋钮16的把持部21的内部的机械钥匙13,所形成的形状会使机械钥匙13以外 的其他钥匙、例如内置于便携式电子钥匙12中的内置式机械钥匙12a等难以插入或在插入 时产生不适感。而且,操作旋钮16以如下方式形成在操作旋钮16已安装到旋钮基部15上的状 态下,当从旋钮一侧开口部31插入的机械钥匙13的钥匙板13a已安装到锁芯14的钥匙孔 14a中时,呈钥匙头13b的通孔13c露在操作旋钮16的外部的状态。因此,当机械钥匙13从操作旋钮16的外部沿转轴R的轴线方向(即插拔方向) 插入旋钮一侧开口部31中时,如图6中(A)所示,机械钥匙13的钥匙板13a的前端部会压 在用来封闭旋钮一侧开口部31的开闭盖32a上,机械钥匙13会克服施力部件33的施加力 而沿着插拔方向压下,因而开闭盖32a会朝着操作旋钮16的把持部21的内部转动,旋钮一 侧开口部31就呈打开状态。这时,如图6中(B)所示,由于旋钮一侧开口部31具有与机械 钥匙13的钥匙头13b的外周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所以其会引导机械钥匙13的插入。
另一方面,当从旋钮一侧开口部31中拔出已插入操作旋钮16的把持部21的内部 的机械钥匙13时,开闭盖32a会因施力部件33的施力而转动,旋钮一侧开口部31就会被 开闭盖32a封闭。此外,操作旋钮16可以在与转轴R垂直相交的规定方向上沿拆装方向P安装到旋 钮基部15上或从其上拆下。如图7中(A) 图7中(C)所示,旋钮基部15包括设置在以转轴R的轴线方向为 上下方向的上表面15A上的凹部52,在该凹部52的底面52A的中央部设置有开口部51。凹 部52具有与拆装方向P平行的两个内壁面52B,其在偏离转轴R的轴心的位置上以从两侧 夹着轴心的方式互相面对,在各内壁面52B的拆装方向P的一端形成有切掉凹部52的壁部 53而形成的切口部54。另外,在各内壁面52B上形成有沿着拆装方向P延伸的凹槽55,而在两个凹槽55 的其中之一的底面55A上形成有卡止槽56。如图3中(B)、图5中㈧所示,操作旋钮16的卡合部22包括沿着拆装方向P延 伸的两个凸条部41,其位于以转轴R的轴线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把持部21的下表面21B上的 偏离转轴R的轴心的位置上且突出出来,并以从两侧夹住轴心的方式互相面对。而且,各个 凸条部41形成有沿着拆装方向P延伸的凸部42,其从与转轴R的轴心侧相反的一侧的侧表 面41A(即,从转轴R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其为大致呈长方形的把持部21的宽度方向的朝向 外部一侧的侧表面)上突出出来。而且在两个凸条部41和两个凸部42的其中之一的凸条 部41和凸部42的拆装方向P上的一端41a、42a上,沿着拆装方向P延伸的推压部23与之 一体地连接着。如图3中(B)所示,推压部23包括推压延伸部45,其从上述两个凸条部41和两个 凸部42的其中之一的凸条部41和凸部42的一端41a、42a沿着拆装方向P延伸而与该凸 条部41和凸部42相连设置,所述推压延伸部45以在与转轴R垂直的平面内沿着与拆装方 向P相交的推压方向Q(例如从转轴R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其为大致呈长方形的把持部21 的宽度方向等)可以复原的方式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如图3中(A)所示,从转轴R的轴线方 向观察时,推压延伸部45的前端部45a突出到把持部21的外部。而且在推压延伸部45的 基端一侧形成有卡合爪46,其从与转轴R的轴心侧相反的一侧的侧表面45A(即,从转轴R 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其为大致呈长方形的把持部21的宽度方向的朝向外部一侧的侧表面) 上突出出来。如图5中㈧所示,例如在把持部21的下表面21B与旋钮基部15的上表面15A 接触的状态下,操作旋钮16的卡合部22的两个凸部42以沿拆装方向P可以滑动的方式安 装在旋钮基部15的两个凹槽55中。而在凸部42已安装到凹槽55中的状态下,在旋钮基 部15的凹部52的内部,凹部52的内壁面52B和操作旋钮16的卡合部22的凸条部41的 侧表面41A呈接触状态。另外,操作旋钮16的推压部23的卡合爪46可在凹槽55中滑动,如图8中(A)、图 8中(B)所示,在操作旋钮16的卡合部22的两个凸部42已安装到旋钮基部15的两个凹槽 55中,而且操作旋钮16的中心轴、旋钮基部15的中心轴和转轴R呈同轴的状态下,卡合爪 46以可以解除卡合状态的方式与旋钮基部15的卡止槽56卡合,因此,操作旋钮16就可以 固定在旋钮基部15上。
卡合爪46和卡止槽56卡合的状态为推压延伸部45的自然状态,通过该推压延伸 部45产生的弹性变形可以解除卡合爪46和卡止槽56之间的卡合状态,例如从转轴R的轴 线方向观察时,操作人员将朝着把持部21的外部突出的推压延伸部45在推压方向Q上朝 向把持部21的内部推压时,就可以解除卡合爪46和卡止槽56之间的卡合状态。下面说明将操作旋钮16安装到旋钮基部15上或从它上面拆下时的动作。将操作旋钮16安装在旋钮基部15上时,首先在操作旋钮16的把持部21的下表 面21B与旋钮基部15的上表面15A已经接触的状态下,操作旋钮16的凸条部41和凸部42 会从旋钮基部15的切口部54沿着拆装方向P插入凹部52的内部。然后,由于在凹部52的内部,其内壁面52B与凸条部41的侧表面41A呈接触状态, 而且在凹槽55中安装有凸部42,从而会限制操作旋钮16在转轴R的轴线方向上产生的离 开旋钮基部15的动作。而且,由于凸部42在凹槽55内滑动,操作旋钮16会在拆装方向P 上与旋钮基部15产生相对滑动。而在推压部23的卡合爪46紧接着卡合部22的凸部42在凹槽55内滑动的状态 下,当操作旋钮16的中心轴、旋钮基部15的中心轴和转轴R呈同轴的状态时,卡合爪46会 和卡止槽56卡合,在凹槽55中的凸部42和卡合爪46的沿着拆装方向P进行的滑动就会 停止,如图8中(A)、图9中(A)所示,操作旋钮16就可以固定在旋钮基部15上。另一方面,要将操作旋钮16从旋钮基部15上拆下时,操作人员将推压部23的推 压延伸部45在推压方向Q上朝向把持部21的内部推压,就可以解除卡合爪46和卡止槽56 之间的卡合状态。然后,在卡合爪46和卡止槽56之间保持着已经解除卡合状态的情况下,如图8中 (B)、图9中(B)所示,通过沿着拆装方向P从凹槽55的内部抽出卡合爪46和凸部42,就可 使操作旋钮16在拆装方向P上与旋钮基部15产生相对滑动。于是当卡合爪46和凸部42从凹槽55的内部脱离时,就可以从旋钮基部15上拆 下操作旋钮16。便携式电子钥匙12可以与能够控制锁芯14转动与否的车载控制回路(省略其图 示)进行无线通信,其接收由车载控制回路输出的请求信号之后发送规定的应答信号,而 接收了该应答信号的车载控制回路则会容许锁芯14产生转动。另外,便携式电子钥匙12可以将内置式机械钥匙12a内置起来,如图10、图11中 (A)所示,当钥匙板61内置在便携式电子钥匙12的壳体12b的内部时,会在将钥匙头62露 在壳体12b的外部的状态下,通过锁止机构(省略其图示)以可以解除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持。在从旋钮基部15上已经拆下操作旋钮16的状态下,内置式机械钥匙12a的钥匙 板61可沿着转轴R的轴线方向从旋钮基部15的开口部51插入锁芯14的钥匙孔14a中或 从其中拔出。而且如图11中(A)、图11中⑶所示,在内置式机械钥匙12a的钥匙板61的表面 上设置有表示部63,该表示部63由可视化的表示安装在旋钮基部15上的操作旋钮16的拆 卸步骤的刻印等形成。所述表示部63包括例如指示其作为第一步的、将操作旋钮16的推压部23的推压 延伸部45在推压方向Q上朝向把持部21的内部进行推压的刻印63a,和指示其作为第二步
8的、使操作旋钮16沿着拆装方向P相对于旋钮基部15滑动的刻印63b。另外,内置式机械钥匙12a钥匙板61的正面和背面的形状相同。因此,如图12中(A)、图12中⑶所示,在从旋钮基部15上已拆下操作旋钮16的 状态下,与内置式机械钥匙12a钥匙板61的正反面朝向无关,钥匙板61可沿着转轴R的轴 线方向从旋钮基部15的开口部51插入锁芯14的钥匙孔14a中或从其中拔出。因此,通过内置式机械钥匙12a对锁芯14进行转动操作时,首先如图13中(A)所 示,操作人员将操作旋钮16的推压部23的推压延伸部45在推压方向Q上朝向把持部21 的内部进行推压,以解除操作旋钮16的卡合爪46和旋钮基部15的卡止槽56之间的卡合 状态。接下来,如图13中(B)所示,在卡合爪46和卡止槽56之间保持着已经解除卡合 状态的情况下,使操作旋钮16沿着拆装方向P与旋钮基部15产生相对滑动,就可将其从旋 钮基部15上拆下。接着如图13中(C)、图13中⑶所示,将钥匙板61从旋钮基部15的开口部51插 入锁芯14的钥匙孔14a中。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转向柱锁止装置10时,可以通过与操作旋 钮16的卡合爪46 —体设置的推压延伸部45,解除操作旋钮16和旋钮基部15之间的卡合 状态,能够防止进行解除操作时因其较为繁琐而费时的情况出现,还可以防止拆装操作旋 钮16和旋钮基部15时所需的零件个数增加和制造该装置所需的费用增多的问题,另外,由 于可以沿着与转轴R垂直相交的方向拆装操作旋钮16,所以操作人员易于对其进行拆装操 作。而且由于推压延伸部45被推压的方向与拆装方向P交叉,所以对于操作旋钮16和旋 钮基部15之间的卡合状态的解除,和操作旋钮16的从旋钮基部15上拆卸而言,可以防止 与操作人员本意相反的误操作的情况出现。而且,由于在从旋钮基部15上已拆下操作旋钮16的状态下使用的内置式机械钥 匙12a上,表示有从旋钮基部15上拆下操作旋钮16时所需的规定操作的刻印,所以其能够 很好地帮助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旋钮16的拆卸操作。而且,例如与在操作旋钮16或旋钮基 部15等其他部位上设置表示部63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其便捷性。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封闭操作旋钮16的旋钮一侧开口部31的隔断 部件32,包括单一的开闭盖32a和铰接机构32b,但实际上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多个 开闭盖片制成开闭盖32a,而在各个开闭盖片上再设置铰接机构,而由多个开闭盖片封闭旋 钮一侧开口部31。例如还可以将开闭盖32a制成包括左右两个开闭盖片的结构,且以使左右开闭盖 片可从中央向两侧转动的方式在各个开闭盖片上设置铰接机构。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操作旋钮16的推压部23的推压延伸部45 上的卡合爪46,与设置在旋钮基部15的凹槽55上的卡止槽56卡合,但实际上不局限于此, 例如操作旋钮16的卡合爪46也可以和从旋钮基部15的凹槽55的底面55A上突出出来的 卡止爪卡合,或者比如使设置在操作旋钮16的推压部23的推压延伸部45上的卡合槽,和 从旋钮基部15的凹槽55的底面55A上突出出来的卡止爪卡合。在这些变型实施方式中, 只要通过操作旋钮16的推压延伸部45所产生的弹性变形来解除操作旋钮16和旋钮基部 15之间的卡合状态即可。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内置式机械钥匙12a的钥匙板61的表面上设置 有表示部63,该表示部63由可视化的表示安装在旋钮基部15上的操作旋钮16的拆卸步骤 的刻印等形成,但实际上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4所示,还可以设置有第二表示部64,该第 二表示部64由可视化的、用来指示参照使用说明书的刻印等形成。
权利要求
一种转向柱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锁芯,由便携式装置通过规定的通信或安装机械钥匙由机械钥匙将锁芯转动;旋钮基部,其固定在所述锁芯上并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的开口在插拔所述机械钥匙的方向上,面朝所述锁芯的钥匙孔;操作旋钮,其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旋钮基部上并覆盖所述开口部,所述旋钮基部包括安装部,所述操作旋钮沿着与该操作旋钮的转轴相交的拆装方向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到该安装部上;卡止部,由其将所述操作旋钮卡止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操作旋钮包括把持部,其用来操作所述操作旋钮;卡合部,其与所述把持部相连设置并安装在所述旋钮基部的所述安装部上;推压部,其与所述卡合部一体设置并可朝向与所述拆装方向相交的方向被推压;卡合部件,其与所述推压部一体设置并与所述卡止部卡合,所述推压部可以解除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卡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内置式机械钥匙,该内置式机械钥匙以可以分离的方式收纳在所 述便携式装置的壳体中,并且在所述操作旋钮已从所述旋钮基部上拆下的状态下可以插入 所述钥匙孔中,该内置式机械钥匙包括表示部,该表示部用于表示将所述操作旋钮从所述 旋钮基部拆下时所需的规定操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柱锁止装置,该装置可以防止影响到操作旋钮的外观的问题出现,并能遏制制造该装置时所需费用增多的问题,而且能够防止进行拆装操作时由于其较为繁琐而费时的情况出现。转向柱锁止装置(10)的旋钮基部(15)包括凹槽,操作旋钮(16)以沿着与转轴(R)垂直相交的拆装方向(P)可以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此;卡止槽,其在该凹槽中卡止操作旋钮。操作旋钮包括把持部(21),其被操作人员把持;卡合爪,其与所述把持部相连设置并安装在旋钮基部的凹槽中,该卡合爪与所述卡止槽卡合;推压延伸部(45),其与所述卡合爪一体设置并可朝向与所述拆装方向相交的方向被推压,因而可解除卡合爪和卡止槽之间的卡合状态。
文档编号B60R25/02GK101871277SQ20101015321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1日
发明者柴崎博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