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708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泵送机械,该可移动式泵 送机械用于泵送混凝土或者与混凝土具有相似性质的其他物料。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普遍应用泵送机械输送混凝土 ;其中,由于泵 车,车载式泵送机械和拖式泵送机械等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具有转场方便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一般而言,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包括泵送总成和机身总成,泵送总成用于向外泵送 混凝土等物料,机身总成能够承载泵送总成,同时具有相应的行驶机构,以便于在不同作业 地点之间进行转场。泵送总成是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关键执行机构,用于产生预定的动力,使混凝土 沿输送管到达浇注现场或其他预定位置。泵送总成包括料斗、分配阀、摆摇机构、主油缸和 输送缸,且其出料口与预定的输送管相通。在工作过程中,摆摇机构驱动分配阀进行往复摆 动;在预定第一时间段内,使输送缸与料斗保持连通,此时,主油缸驱动输送缸动作,输送缸 砼活塞收缩,输送缸从料斗中吸入混凝土,完成吸料;在预定的第二时间段内,使输送缸与 出料口相连通,此时,输送缸的砼活塞伸出,输送缸经出料口将吸入的混凝土泵送到输送管 中,完成泵料。输送缸内砼活塞的往复运动使混凝土能够沿预定的输送管道流动,将混凝土 输送到预定的位置。在工作过程中,泵送总成会产生相应的振动与冲击,使得可移动式泵送机械整机 振动加剧,进而影响可移动式泵送机械整机的工作性能。泵送总成的振动与冲击主要来源 包括第一、泵送总成换向产生的振动与冲击。摆摇机构的摆动油缸在换向时,分配阀在 极短的时间完成运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改变,由此产生强烈的刚性冲击;输送缸的砼活塞 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运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改变,同样会产生强烈的刚性冲击。第二、液压系统产生的振动与冲击。主油缸和摆摇机构的摆动油缸换向时,使得液 压油路中的液压油压力和流向在极短时间内发生极大变化,使液压系统产生较大振动与冲 击ο第三、混凝土的不连续流动产生的振动与冲击。在工作过程中,输送缸反复进行吸 料和泵料,使混凝土在管道内呈不连续流动的状态,该不连续流动的状态同样会产生一定 的振动及冲击。上述振动与冲击的存在,给可移动式泵送机械本身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泵送总 成产生的振动与冲击使得机身总成承受连续的振动和冲击,导致机身总成与泵送机构总之 间连接处及机身总成内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处的可靠性降低,甚至会使焊接处开裂;如果为 了提高连接处的可靠性或防止结构件开裂增加各连接处的强度,就会使可移动式泵送机械 整机重量增加,不仅对于转场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不能充分发挥可移动式泵送机械转场方便的优点,还会增加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动力消耗。对混凝土泵车而言,振动和冲击还会传 递给机身总成的臂架,由于臂架为长杆状结构,这就会使臂架未端产生幅度很大的振动,影 响混凝土的输送性能。这些不良影响会对泵送总成的出口压力和排量造成很大限制,进而 影响可移动式泵送机械泵送功能的发挥。为了减小由于泵送总成振动对机身总成及可移动式泵送机械泵送性能造成的不 利影响,目前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优化液压系统结构或者在泵送机构与机身总成之间 设置阻尼装置等措施。目前采用的技术手段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泵送总成向机身总成传导的振 动,但是效果有限,同时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如何降低泵送总成振动与冲击产生的不利影 响,仍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泵送机械,该泵送机械能够降低 泵送总成振动与冲击产生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泵送机械包括泵送总成和机身总成,与现有技术的区别 在于,所述泵送总成与机身总成上分别形成下定位面和上定位面,所述下定位面和上定位 面相配合;所述泵送总成还包括泵送支腿。可选的,所述下定位面包括至少部分与水平面之间形成锐夹角的面,或者,包括一 部分与水平面平行的面和一部分与水平面垂直的面。可选的,所述泵送总成包括泵送机构框架和第一定位部件,所述机身总成包括机 身本体和第二定位部件,所述下定位面和上定位面分别形成于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 件上;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与所述泵送机构框架之间通过相配合的滑轨与滑道相连,所述 滑轨沿水平面延伸;或者,所述第二定位部件与所述机身本体之间通过相配合的滑轨与滑 道相连,所述滑轨沿水平面延伸。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式泵送机械还包括锁定销,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 件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锁定孔,所述销定销与该锁定孔相配合。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式泵送机械还包括锁定销,所述泵送总成和机身总成分别设 置有相对应的锁定孔,所述销定销与该锁定孔相配合。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式泵送机械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下定位面和 上定位面之间。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式泵送机械还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泵送总成 相连,另一端与机身总成相连。可选的,所述机身总成还包括机身支腿。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为机身总成包括行驶机构的拖式泵送机械,或者 为机身总成包括底盘的车载式泵送机械。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为泵车,所述机身总成包括底盘,转塔和臂架,所 述转塔安装在底盘上,所述臂架下端安装在转塔上;所述转塔还包括转塔支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中,机身总成与泵送总成分别形成相配合的下定位面和上定位面,且下定位面和上定位面能够配合;泵送总成本身设置有泵送支腿。这 样,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就具有行驶状态和泵送状态两种状态。在需要转场运输时,使可移动 式泵送机械处于行驶状态,此时,泵送总成的泵送支腿缩回,所述下定位面与上定位面相配 合,泵送总成支撑在机身总成上,并保持二者的相对固定,此时,通过机身总成的行驶机构, 就可以方便地将可移动式泵送机械转场运输到预定的地点。在需要进行泵送混凝土等物料 时,可以使泵送支腿伸出,使泵送总成相对于机身总成上升,使下定位面和上定位面分离, 进而使机身总成和泵送总成保持分离,泵送总成不在支撑在机身总成上,通过泵送支腿支 撑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可以方便地在行驶状态和泵送状态之间 转换;在行驶状态,相互配合的上定位面和下定位面能够保证机身总成与泵送机构总之间定 位连接,保证机身总成与泵送机构总成之间连接处的可靠性,保持可移动式泵送机械转场运 输方便的优点;在泵送状态下,由于泵送总成与机身总成保持分离,从而可以消除泵送总成 向机身总成传递的振动和冲击,不仅能够避免振动和冲击对机身总成与泵送机构总之间连接 处的不良影响,还可以避免对机身总成内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处的不良影响;进而减小对泵送 总成的出口压力和排量造成的限制,为充分发挥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泵送功能提供前提。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定位面包括至少部分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锐夹角的 面,或者包括一部分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和一部分与水平面垂直的面。通过选择合适的下 定位面和上定位面,可以保证行驶状态下泵送总成与机身总成定位的可靠性,同时保证状 态转换的方便性。其中,使所述下定位面包括至少部分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锐夹角的面,这样 可以容许泵送总成与机身总成之间存在的水平误差,以引导泵送总成落到合适位置,实现 泵送总成与机身总成之间的准确定位;使所述下定位面包括一部分与水平面平行的面和一 部分与水平面垂直的面,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机身总成对泵送总成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另 一方面,可以在水平面方向上,保持泵送总成与机身总成之间定位的可靠性。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中至少有一个与所在 总成之间通过相配合的滑轨与滑道相连,且使所述滑轨水平延伸;该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改 变第一定位部件或第二定位部件的水平位置,使上定位面和下定位面更好地配合,为可移 动式泵送机械从泵送状态向行驶状态转换提供便利。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泵送总成与机身总成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这样可以提 高泵送总成与机身总成之间定位的可靠性,提高运输转场的安全性能。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下定位面和上定位面之间设置缓冲垫;这样一方 面可以缓冲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从泵送状态转换到行驶状态时,泵送总成对机身总成的冲 击,另一方面可以减小行驶过程中,泵送总成对机身总成产生的冲击。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身总成还包括支撑机身总成的机身支腿,在泵送 状态下,机身总成通过机身支腿支撑在地面,这样可以保持机身总成的稳定性,为可移动式 泵送机械进行泵送提供更稳定的基础。在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为包括转塔和臂架的泵车时,通过为转塔专门设置转塔支 腿,可以提高转塔的工作稳定性。

图1是一种泵送总成的结构图;[003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结构图,该图中,该可移 动式泵送机械处于行驶状态;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处于泵送状态时的结构图;图4是2中I-I部分放大图;图5是图3中II-II部分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中,另一种下定位面和上定位面的配合 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结构图,该图中,可移动式 泵送机械处于行驶状态;图8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处于泵送状态时的结构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结构图,图中,可移动式泵 送机械处于行驶状态;图10是实施例三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处于泵送状态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 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本申请文件中,以泵送混凝土为例对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进行描述,但本实用新 型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不限于泵送混凝土,也可以用于泵送泥浆、灰渣等与混凝土具 有相似性质的其他物料。请参考图1,该图是一种泵送总成的结构图。该泵送总成包括料斗1、分配阀2、搅 拌系统3、摆摇机构4、泵送支腿5、第一定位部件6、输送缸7、泵送机构框架8、水箱9和主 油缸10 ;其中,料斗1、分配阀2、搅拌系统3、摆摇机构4、泵送机构支腿5、第一定位部件6、 输送缸7、水箱9、主油缸10通过泵送机构框架8连接在一起,形成泵送总成;泵送支腿5包 括适当的液压油缸,以驱动支腿进行伸缩,使泵送总成上升或下降。该泵送总成包括四个第 一定位部件6,每个第一定位部件6形成下定位面。以下各实施例提供可移动式泵送机械 中,其泵送总成可以为该泵送总成。请参考图2,该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结构图,该图 中,该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处于行驶状态。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为一种拖式泵 送机械,该拖式泵送机械包括泵送总成100和机身总成200。机身总成200包括液压系统 12、电气系统13、行驶机构14、缓冲垫15、第二定位部件16、主动力系统17、机身本体18、机 身支腿19和导向轮20 ;其中,机身支腿19和导向轮20分别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机身本 体18上。本例中,机身总成200包括四个第二定位部件16,每个第二定位部件16上形成上 定位面;四个第二定位部件16与泵送总成100上的第一定位部件6相对应。如图2所示,在运输转场时,使泵送支腿5保持收缩状态,第一定位部件6的下定 位面与第二定位部件16的上定位面相配合(具体结构将于后详细描述),形成定位配合面, 使泵送总成100支撑在机身总成200上,并限制泵送总成100相对于机身总成200在水平 面内的运动,实现对泵送总成100的定位。机身总成200又通过行驶机构14和导向轮20 支撑地在地面上。此时,使机身支腿19收缩后,该拖式泵送机械就可以在适当的车辆驱动进行转场运输,发挥可移动式泵送机械所具有的转场运输方便的优点。请参考图3,该图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处于泵送状态时的结构图。 在利用上述拖式泵送机械泵送混凝土时,使机身支腿19向外伸出,并使导向轮20收缩与地 面分离,机身总成200通过机身支腿19支撑在地面上;再使泵送总成100的泵送支腿5伸 出,并支撑在地面上,使泵送总成100上升预定的距离,使第一定位部件6的下定位面和第 二定位部件16的上定位面分离。这样就使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保持分离,此时, 在泵送总成100泵送混凝土时,泵送总成100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就不会传递到机身总成200 上,从而可以消除泵送总成100向机身总成200传递的振动和冲击,不仅能够避免泵送总成 100的振动对机身总成200与泵送机构总100之间连接处的不良影响,还可以避免该振动对 机身总成200内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处的不良影响;进而减小对泵送总成100的出口压力 和排量造成的限制,为充分发挥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泵送功能提供前提。本例中,为了在行驶状态下,使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保持相对固定,避免 泵送总成100在运输过程中相对于机身总成200向上窜动,还可以包括锁定机构22。锁定 机构22包括锁定销、及设置在泵送机构框架8和机身本体18上的锁定孔;在行驶状态下, 锁定销与泵送机构框架8和机身本体18上的锁定孔相配合,并使锁定销横向延伸,实现对 泵送总成100和机身总成200锁定,改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转场运输性能。根据实际需 要,可以选择锁定孔的位置及锁定孔的数量;比如说可以在第一定位部件6与第二定位部 件16上分别设置相应的锁定孔,并使锁定销穿过定位配合面,与两个锁定孔相配合,同样 可以满足锁定泵送总成100和机身总成200的目的;还可以在泵送机构框架8的四个角分 别设置锁定机构。请参考图4和图5,图4是2中I-I部分放大图,图5是图3中II-II部分放大图。 实施例一中,第一定位部件6和第二定位部件16分别与泵送机构框架8和机身本体18固 定;第一定位部件6形成下定位面61,第二定位部件16形成上定位面161 ;在行驶状态下, 下定位面61与上定位面161相配合,形成定位配合面;机身总成200通过该定位配合面支 撑泵送总成100。本例中,下定位面61为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锐夹角的平面,多对第一定位 部件6和第二定位部件16相对应,形成多个倾斜的定位配合面;多个定位配合面相配合,在 水平面方向上,实现泵送总成100和机身总成200之间的定位,以保证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可 以安全地进行转场运输。另外,下定位面61与上定位面161为相配合的斜面,在泵送总成 100偏离预定位置时,下定位面61与上定位面161相配合,在泵送总成100相对于机身总成 200下降时,能够使泵送总成100在水平面内移动,保证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之间 的准确定位。为了使第一定位部件6和第二定位部件16相对,还可以使第一定位部件6与泵送 机构框架8之间通过相配合的滑轨与滑道相连,并使滑轨沿水平面延伸,也可以使第二定 位部件16与机身本体18之间通过相配合的滑轨与滑道相连,也使滑轨沿水平面延伸。这 样,在将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从泵送状态转换到行驶状态时,如果第一定位部件6与第二定 位部件16之间偏差过大,可以通过调整二者之一的水平位置,使二者相对应,方便下定位 面61与上定位面161的配合。另外,还可以设置适当的电机或其他驱动机构驱动上述滑轨 相对于滑道在水平面滑动。如图4所示,本例中,在下定位面61与上定位面161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垫15,该缓冲垫15可以以缓冲第一定位部件6与第二定位部件16接触时产生了作用力,同时保证下 定位面61与上定位面16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在转场运输时,缓冲垫15还可以减 小泵送总成100对机身总成200产生的冲击。实现缓冲功能不限于缓冲垫,也可以在泵送 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之间设置具有适当弹性模量的缓冲弹簧,并使该缓冲弹簧一端与 泵送总成100相连,另一端与机身总成200相连;通过设置适当的机构,可以使缓冲弹簧以 不同的方式缓冲泵送总成100对机身总成200产生的冲击;比如说可以在行驶状态下使 缓冲弹簧被压缩,在泵送状态下,使缓冲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或被拉伸状态;也可以在行驶状 态下使缓冲弹簧被拉伸,在泵送状态下,使缓冲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或被压缩状态。可以理解,下定位面61与上定位面161不限于为与水平面之间形成锐夹角的面; 请参考图6,该图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中,另一种下定位面和上定位面的配 合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第一定位部件6为一个T型结构,下定位面61就包括两部件 一部分是与水平面平行的面611,另一部分为与水平面垂直的面612 ;第二定位部件16形成 竖向方向延伸为的定位槽,上定位面161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水平面平行的面1611, 另一部分为与水平面垂直的面1612。在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处于行驶状态时,面611与面 1611相贴合,面612与面1612相配合,使下定位面61与上定位面161相配合;面611与面 1611的贴合使机身总成200能够为泵送总成100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面612与面1612的 贴合能够在水平面内使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保持固定;在由行驶状态向泵送状态 转换时,第一定位部件6相对于第二定位部件16向上移动,下定位面61与上定位面161分 离,使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之间保持隔离,隔断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之间 的振动和冲击传递;在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从泵送状态转换到行驶状态时,可以使第一定位 部件6与第二定位部件16相对,在泵送总成100相对于机身总成200下降时,使下定位面 61与上定位面161相配合,实现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的定位。下定位面61与上定位面161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为 了提高第一定位部件6与第二定位部件16之间的定位准确性及自动纠偏功能,还可以使下 定位面61和上定位面161为锥形曲面,使第一定位部件6与第二定位部件之间形成锥形定 位配合面。上述结构不仅应用于拖式泵送机械中,也可以应用于车载式泵送机械或泵车中。请参考图7和图8,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结构图, 该图中,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处于行驶状态;图8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处于 泵送状态时的结构图。实施例二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为一种车载式泵送机械,该车载式泵送机械包 括泵送总成100和机身总成200。本例中,机身总成200包括主动力系统17、电气系统13、 液压系统12、缓冲垫15、第二定位部件16和底盘21 ;主动力系统17、电气系统13、液压系 统12、第二定位部件16安装在底盘21上。在车载泵送机械处于行驶状态时,泵送总成100 的泵送支腿5收缩,第一定位部件6的下定位面61和第二定位部件16的上定位面161相 配合,使泵送总成100支撑在机身总成200上,并保持二者在水平面内的相对固定;在泵送 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之间还设置锁定机构22,以保持二者在垂向方向上保持固定。同 样,下定位面61与上定位面161之间设置有缓冲垫15,以缓冲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 二者之间的振动与冲击。在泵送状态下,锁定机构22打开,泵送支腿5伸出与地面接触,使泵送总成100上升,并与机身总成200分离,避免泵送总成100向机身总成200传递的振动 和冲击。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结构图, 图中,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处于行驶状态;图10是实施例三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处于泵 送状态时的结构图。实施例三提供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为一种泵车,该泵车也包括泵送总成100和机 身总成200。本例中,机身总成200包括转塔23、臂架24、电气系统13、液压系统12、缓冲垫 15、第二定位部件16和底盘21 ;转塔23安装在底盘21上,臂架24下端安装在转塔23上, 转塔23还包括转塔支腿25。在泵车处于行驶状态时,转塔支腿25和泵送机构总成中泵送 支腿5均保持收缩,第一定位部件6的下定位面61与第二定位部件16的上定位面161保 持配合;锁定装置22将泵送总成100与底盘21锁定,使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保持 相对固定;同样,在下定位面61与上定位面161之间设置缓冲垫15,以缓冲第一定位部件6 和第二定位部件16之间的振动与冲击。在泵车处于泵送状态时,锁定装置22打开,泵送支 腿5和转塔支腿25分别伸出,泵送总成100和转塔23分别通过泵送支腿5和转塔支腿25 支撑在地面上,且使泵送总成100上升预定的高度,使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分离, 以隔离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之间的振动和冲击传递。本例中,转塔23用单独的转 塔支腿25支撑,可以避免输送物料进,臂架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传递其他部件,避免振动的 相互传递。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核心,只要用单独的泵送支腿5支撑泵送总成100,并使泵送总成100能够与机身总 成200保持分离,就可以减小泵送总成100产生振动与冲击对其他部件的影响;因此,也可 以仅对泵送总成设置相应的泵送支腿,机身总成200通过其行驶机构支撑在地面上;这些 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9
权利要求一种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包括泵送总成(100)和机身总成(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总成(100)与机身总成(200)上分别形成下定位面(61)和上定位面(161),所述下定位面(61)和上定位面(161)相配合;所述泵送总成(100)还包括泵送支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面(61)包括至 少部分与水平面之间形成锐夹角的面,或者,包括一部分与水平面平行的面(611)和一部 分与水平面垂直的面(6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总成(100)包括泵 送机构框架(8)和第一定位部件(6),所述机身总成(200)包括机身本体(18)和第二定位 部件(16),所述下定位面(61)和上定位面(161)分别形成于第一定位部件(6)和第二定位 部件(16)上;所述第一定位部件(6)与所述泵送机构框架(8)之间通过相配合的滑轨与滑道相连, 所述滑轨沿水平面延伸;或者,所述第二定位部件(16)与所述机身本体(18)之间通过相配 合的滑轨与滑道相连,所述滑轨沿水平面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销,所述第一定 位部件(6)和第二定位部件(16)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锁定孔,所述销定销与该锁定孔相配I=I 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销,所述泵送总 成(100)和机身总成(200)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锁定孔,所述销定销与该锁定孔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垫(15),所述缓 冲垫(15)位于所述下定位面(61)和上定位面(16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 弹簧一端与泵送总成(100)相连,另一端与机身总成(200)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总成 (200)还包括机身支腿(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共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泵送机械为 机身总成(200)包括行驶机构(14)的拖式泵送机械,或者为机身总成(200)包括底盘(21) 的车载式泵送机械。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泵 送机械为泵车,所述机身总成(200)包括底盘(21),转塔(23)和臂架(24),所述转塔(23) 安装在底盘(21)上,所述臂架(24)下端安装在转塔(23)上;所述转塔(23)还包括转塔支 腿(2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包括机身总成和泵送总成,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述泵送总成与机身总成上分别形成下定位面和上定位面,所述下定位面和上定位面相配合;所述泵送总成还包括泵送支腿。该可移动式泵送机械具有行驶状态和泵送状态;在行驶状态,泵送总成的下定位面与机身总成的上定位面相配合,泵送总成支撑在机身总成上,并保持二者的相对固定,以方便可移动式泵送机械的转场运输。在泵送状态,泵送总成通过泵送支腿支撑在地面上,泵送总成与机身总成保持分离,从而可以避免泵送总成向机身总成传递振动和冲击,降低泵送总成振动与冲击产生的不利影响。
文档编号B60P3/16GK201736877SQ20102052182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6日
发明者王涛, 郑云, 高杨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