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杆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967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稳定杆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稳定杆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中型客车稳定杆结构普遍使用形成为一体的U型稳定杆1,如图1所示。但 这种稳定杆在全承载低地板客车上较难布置。布置这种U型稳定杆时,需要使用U型连接 板2和连接板衬套3将其固定在车架纵梁16上,如图2所示。因为在全承载低地板客车的 前车架纵梁上方设地板不能布置U型稳定杆1,而在全承载低地板客车的前车架纵梁下方 设有空气悬架推力杆,在需要布置U型稳定杆1时必须避开推力杆,这样将导致稳定杆离地 间隙太小,影响客车的通过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例如全承载低地板客车的稳定杆及其安装 结构,使稳定杆安装时能够穿入客车车架纵梁,提高了客车的通过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使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杆,该稳定杆包括一根横杆和两根 扭杆,所述两根扭杆可拆卸地分别安装在所述横杆两端。通常,所述扭杆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部的轴线与所述后部的轴线平行, 所述中部的轴线与所述前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是锐角。优选地,所述扭杆通过花键与所述横杆连接。通常,所述横杆的两端带有外花键,所述扭杆与所述横杆连接的一端带有内花键 孔。优选地,所述扭杆的内花键孔的两端面为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优选地,在所述扭杆内花键孔的下方形成有紧定孔,该紧定孔与所述内花键孔相 交,且所述横杆与所述紧定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紧定孔半径相同的圆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稳定杆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稳定杆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稳 定杆,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车架纵梁和形成在所述车架纵梁上的通孔,所述横杆的端部穿过 所述通孔与所述扭杆连接。通常,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稳定杆吊杆,所述扭杆通过所述稳定杆吊杆连接到车 辆的悬架上。优选地,所述稳定杆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支架和U型连接板,所述固定支架固定 安装在所述车架纵梁内侧,所述横杆通过所述U型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通常,所述固定支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车架纵梁上。优选地,在所述横杆与所述U型连接板配合的部分上套有连接板衬套。通常,在所述扭杆与所述车架纵梁之间安装有垫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可拆卸的稳定 杆,以及在车架纵梁上穿孔的安装结构,使得稳定杆安装时能从车架纵梁中穿过,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
图1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图2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客车稳定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稳定杆;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稳定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扭杆的主视图;图6所示的是本实用性所述的横杆的主视图;图7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稳定杆与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在车中的安装位 置对比图。附图标记[0025]1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0026]2U型连接板[0027]3连接板衬套[0028]4扭杆[0029]5横杆[0030]6稳定杆吊杆[0031]7垫片[0032]8扭杆前部[0033]9扭杆中部[0034]10扭杆后部[0035]11外花键[0036]12内花键孔[0037]13平面[0038]14紧定孔[0039]15圆槽[0040]16车架纵梁[0041]17销[0042]18通孔[0043]19固定支架[0044]20汽车悬架[0045]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图2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客车稳定杆安装 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稳定杆;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稳定 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扭杆的主视图;图6所示的是本实用性所述的横杆的主视图;图7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稳定杆与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在 车中的安装位置对比图。其中,由于车辆为对称结构,所以在图2和图4中只示出了车辆一侧的车架纵梁, 与之对称的那一侧的车架纵梁并为在图中示出。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客车的稳定杆,该稳定杆包括一根横杆5和 两根扭杆4,所述两根扭杆4可拆卸地分别安装在所述横杆5两端。优选地,所述扭杆4包括前部8、中部9和后部10,所述前部8的轴线与所述后部 10的轴线平行,所述中部9的轴线与所述前部8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是锐角,通过采用这 种结构的扭杆4可以缩短所述横杆5的长度,减小安装空间,方便布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扭杆4的前部8可通过 花键与所述稳定杆横5连接。所述横杆5的两端可形成有外花键11,所述扭杆4的前部8 与所述横杆5连接的一端可形成有内花键孔12。为了加工制造方便,所述扭杆4的内花键孔12的两端面可以是平面14。为了保证所述稳定横杆5与所述扭杆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防止所述外花键11在 所述内花键孔12内窜动,可在所述扭杆4的内花键孔12的下方形成紧定孔14,该紧定孔14 与所述内花键孔12相交,相应地,在所述横杆5外花键11相应的位置上应形成有圆槽15, 且该圆槽15的半径等于所述紧定孔14的半径。所述外花键11与所述内花键孔12配合完 成后,可在紧定孔14中插入销17进行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方面,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稳定杆安 装结构,其中,该安装结构包括车架纵梁16和形成在所述车架纵梁16上的通孔18,所述横 杆5穿过所述通孔18与所述扭杆4相连。通常,所述稳定杆安装结构还可以包括稳定杆吊杆6,所述扭杆4通过所述稳定杆 吊杆6连接到汽车悬架20上。由于所述横杆5与所述通孔18之间可能存在缝隙,车辆运行时,所述横杆5不可 避免地在所述通孔18内产生径向移动,因此会增加车辆的振动,而且,所述横杆5在所述通 孔18内的径向移动还可能产生二者之间的刚性接触,加大所述横杆5的磨损,降低整个稳 定杆的使用寿命。为了减轻所述横杆5的径向移动,该稳定杆安装结构还可以包括固定支 架19和U型连接板2,所述固定支架19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纵梁16内侧,所述横杆5通过 所述U型连接板2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9上。通常,所述固定支架19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车架纵梁16上。为了避免所述横杆5与所述U型连接板2之间产生刚性接触并提高所述横杆5的 使用寿命,优选地,可在在所述横杆5与所述U型连接板2配合的部分上套上连接板衬套3。同样,为了保证所述横杆5在车体中安装的稳定性,可以在所述扭杆4与所述车架 纵梁16之间安装垫片7,由于普通垫片厚度较薄,因此所述垫片7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多 个。从图7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稳定杆的安装位置比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 安装位置更靠上,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 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5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 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稳定杆,其特征在于,该稳定杆包括一根横杆( 和两根扭杆G),所述两根扭 杆(4)可拆卸地分别安装在所述横杆(5)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杆(4)包括前部(8)、中部(9) 和后部(10),所述前部(8)的轴线与所述后部(10)的轴线平行,所述中部(9)的轴线与所 述前部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是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杆(4)的前部(8)通过花键 与所述横杆( 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5)的两端带有外花键(11), 所述扭杆⑷的前部⑶与所述横杆(5)连接的一端带有与所述外花键(11)配合的内花 键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杆的内花键孔(1 的两端 面为平面(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扭杆(4)的内花键孔(12)的下 方形成有紧定孔(14),该紧定孔(14)与所述内花键孔(12)相交,且所述横杆(5)与所述紧 定孔(14)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紧定孔(14)半径相同的圆槽(15)。
7.一种稳定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为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 述的稳定杆,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车架纵梁(16)和形成在所述车架纵梁(16)上的通孔(18), 所述横杆(5)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18)与所述扭杆(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稳定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稳定杆吊 杆(6),所述扭杆(4)通过所述稳定杆吊杆(6)连接到汽车悬架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稳定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稳定杆安装结构还包括固 定支架(19)和U型连接板O),所述固定支架(19)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纵梁(16)内侧,所 述横杆( 通过所述U型连接板O)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9)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稳定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9)通过焊接 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车架纵梁(16)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稳定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杆(5)与所述 U型连接板( 配合的部分上套有连接板衬套(3)。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稳定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扭杆(4)与所述车架 纵梁(16)之间安装有垫片(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杆,该稳定杆包括一根横杆(5)和两根扭杆(4),所述两根扭杆(4)可拆卸地分别安装在所述横杆(5)的两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稳定杆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稳定杆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稳定杆,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车架纵梁(16)和形成在所述车架纵梁(16)上的通孔(18),所述横杆(5)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18)与所述扭杆(4)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可拆卸的稳定杆,以及在车架纵梁上穿孔的安装结构,使得稳定杆安装时能从车架纵梁中穿过,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
文档编号B60G21/055GK201890110SQ20102062239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9日
发明者李东祥, 白洋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