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608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涡旋弹簧等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来卷绕用于约束乘客身体的安全带而进行收纳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在从接合器(在专利文献1中称之为“轴体”)的凸缘部的外周部朝向箱体一侧竖立设置的周壁,形成有缺口部,当止挡件 (在专利文献1中称之为“销”)的凹槽位于缺口部时,周壁的缺口部处的端部进入到凹槽部的内侧。由此,盘簧的作用力所导致的接合器的旋转被限制。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平3-76877号公报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周壁的缺口部处的端部进入到止挡件的凹槽部的内侧,因此在拔出止挡件时,利用拔取止挡件的力来反抗盘簧的作用力,从而将周壁的缺口部处的端部推压向拉出方向一侧,使得接合器必须朝拉出方向一侧旋转。因此,希望能够以在止挡件不形成凹槽部的方式将止挡件的宽度方向两端设定为直线状。然而,如果像这样将止挡件的宽度方向两端设定为直线状,则有时会因为从接合器受到的盘簧的作用力而将止挡件从缺口部推出,从而存在止挡件不慎脱落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或抑制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所导致的止挡件的不慎脱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卷轴,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长边方向的基端侧卡止于该卷轴,通过该卷轴绕轴而向一方的卷绕方向进行旋转, 从而从长边方向基端侧起卷绕所述安全带而进行收纳;接合器,其在所述卷轴的轴向的一端侧直接或间接地连结所述卷轴并与所述卷轴一体地同时旋转,并且该接合器形成有在外周部呈开口的插入部,且插入部具有在与旋转轴方向以及从旋转中心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正交的方向上呈相互对置的壁部,从所述开口插入到所述插入部的止挡件与所述壁部干涉,由此限制旋转;以及施力机构,其一端卡止于所述接合器,通过所述接合器朝着与所述卷绕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使得该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增加,利用该作用力, 对所述接合器朝着所述卷绕方向施力;此外,使所述插入部的一方的所述壁部与另一方的所述壁部之间的中央比下述的虚拟线更偏置于所述卷绕方向一侧,该虚拟线是指通过所述接合器的旋转中心和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开口的线。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在卷轴的轴向一端侧设置有接合器,该接合器与卷轴直接或间接地连结。由此,卷轴与接合器同轴地一体旋转。 此外,在卷轴的一端侧设置的施力机构的一端卡止于接合器,通过将安全带从卷轴拉出,接合器与卷轴一起朝着拉出方向旋转,由此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增加。施力机构利用该作用力而对接合器朝着卷绕方向施力,这样也就间接地对卷轴朝着卷绕方向施力,利用该作用力,卷轴朝着卷绕方向旋转,由此安全带被卷绕于卷轴。另一方面,在将卷轴与接合器连结时,使接合器朝着拉出方向旋转,从而使得施力机构产生出朝卷绕方向的作用力。这样,在施力机构产生了作用力的状态下,止挡件从在插入部处的位于接合器的外周部的开口插入。在插入部形成有在与接合器的旋转轴方向以及从旋转中心朝向插入部的开口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正交的方向上呈对置的壁部,插入到插入部的止挡件与所述壁部当中的至少位于拉出方向一侧的壁部干涉。由此,能够限制因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所导致的接合器的朝向卷绕方向的旋转,从而能够维持在施力机构产生出作用力的状态。在此,在上述的插入部中呈相互对置的壁部的中央比通过接合器的旋转中心和插入部的开口的虚拟线更偏置于卷绕方向一侧。因此,如果与壁部的中央与所述虚拟线一致时的结构相比,则在对接合器赋予朝着卷绕方向的旋转力时,拉出方向一侧的壁部推压止挡件的推压力中的将止挡件朝着插入部的外方推出的方向上的分量就会减少或者该分量消失。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因为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使止挡件不慎从插入部脱落。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基础上,将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壁部中的位于所述拉出方向一侧的壁部形成在所述虚拟线上或形成在比所述虚拟线更靠所述卷绕方向一侧。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在插入部的呈相互对置的壁部当中的位于拉出方向一侧的壁部形成在通过接合器的旋转中心和插入部的开口的虚拟线上或者形成在比该虚拟线更靠卷绕方向一侧。因此,在对接合器赋予朝着卷绕方向的旋转力时,拉出方向一侧的壁部推压止挡件的推压力中的将止挡件朝着插入部的外方推出的方向上的分量就会消失。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因为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使止挡件不慎从插入部脱落。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基础上,将所述壁部形成为与所述虚拟线平行。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插入部的呈相互对置的壁部形成为与通过接合器的旋转中心和插入部的开口的虚拟线平行。然而,拉出方向一侧的壁部推压止挡件的推压力的方向是壁部的形成位置处的接合器的旋转切线方向。由此,通过该拉出方向一侧的壁部位于所述虚拟线一侧,使得将止挡件朝着插入部的外方推出的方向上的分量减少或者该分量消失。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因为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使止挡件不慎从插入部脱落。正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能够防止或抑制因为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所导致的止挡件的不慎脱落。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从弹簧盖的开口侧观察弹簧座以及接合器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弹簧座以及接合器的侧视图。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正面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要部与以往结构的要部比较的放大剖视图,㈧表示第1实施方式,⑶表示以往的结构。标号说明如下10 安全带卷绕装置;20 卷轴;22 安全带;70 接合器;74 涡旋弹簧(施力机构);82 插入孔(插入部);84 侧壁;86 侧壁;100 止挡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图3通过正面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结构。如该图所示,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具备框架12。框架12具备在各自的厚度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一对脚板14、16。这些脚板14、16的车辆上方一侧的端部通过背板18连结,框架12整体形成为朝向从背板18延伸的脚板14、16的延伸方向开口的凹形状。另外,如图3所示,在框架12的脚板14与脚板16之间设置有卷轴20。卷轴20形成为卷轴20的轴向沿着脚板14与脚板16之间的对置方向的大致圆柱形状。形成为长条带状的安全带22的长边方向的基端侧被卡止于该卷轴20,当卷轴20朝着绕其中心轴线 (图3的点划线Cl)旋转的一方方向亦即卷绕方向旋转时,则安全带22从其基端侧被卷绕于卷轴20从而被收纳,当将安全带22朝其前端侧拉伸时,则卷绕于卷轴20的安全带22被拉出,并且卷轴20朝着与所述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另外,在卷轴20的轴向一端部(脚板16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锁定基座M。 锁定基座M形成为与卷轴20同轴的圆板形状。在该锁定基座M形成有棘爪收纳部26。 棘爪收纳部26是至少在锁定基座M的外周的一部分开口的孔部,且在其内侧收纳有构成锁定机构观的锁定棘爪30。该锁定棘爪30沿着卷轴20的旋转半径方向而与形成于脚板16的棘孔32的内周部对置,如果锁定棘爪30的前端侧从棘爪收纳部沈穿出,则形成于锁定棘爪30的锁定齿就会与棘孔32的棘齿啮合。这样,通过锁定棘爪30的锁定齿与棘孔32的棘齿啮合,来限制锁定基座M朝着拉出方向的旋转,进而限制卷轴20朝着拉出方向的旋转。另外,在脚板16的外侧(脚板16的与脚板14相反一侧),壳体34安装于脚板16。 壳体34形成为朝向脚板16 —侧开口的箱形状或有底的筒形状。在该壳体34的内侧收纳有构成“VISR机构”、"WS^机构”等的各种部件,其中,所谓“VISR机构”是指车辆减速时的加速度达到规定的大小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动作的机构,所谓“13顶机构”是指卷轴20朝着拉出方向的旋转加速度达到规定的大小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动作的机构。进一步,以与卷轴20同轴的方式从锁定基座M突出形成的轴部进入该壳体34, 轴部的前端以绕着卷轴20的中心轴线(图3的点划线Cl)旋转自由的方式被支承于壳体 34。另外,从卷轴20的轴向的另一端(脚板14侧的端部),且朝着卷轴20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外方延伸出有凸缘部42。凸缘部42形成为与卷轴20同轴的圆形。从形成有该凸缘部42的卷轴20的轴向的另一端还突出形成有轴部44。该轴部44的前端侧贯通形成于脚板14的贯通孔46,而朝脚板14的外侧突出。
另外,在脚板14的外侧(脚板14的与脚板16相反一侧),且在脚板14上安装有弹簧盖52。弹簧盖52形成为朝向脚板14侧开口的箱形状或有底的筒形状,该开口端由弹簧座M封闭。弹簧座M具备厚度方向沿着卷轴20的轴向的基座部56。从该基座部56的外周部,且朝卷轴20 —侧延伸出有周壁58。该周壁58的外周形状与弹簧盖52的内周形状对应,通过周壁58嵌入于弹簧盖52的内侧,弹簧盖52的开口端被封闭。另外,在基座部56形成有与卷轴20同轴的圆孔60。从该圆孔60的周缘,且朝着卷轴20侧延伸出有内周形状与圆孔60的内周形状相同的圆筒形状的凸台62。在该弹簧座M与弹簧盖52的底部之间配置有接合器70。接合器70具备弹簧卡止部72。弹簧卡止部72形成为与卷轴20同轴的圆柱形状,该弹簧卡止部72由弹簧盖52 支承为与卷轴20同轴且旋转自如。在该弹簧卡止部72的外侧设置有作为施力机构的涡旋弹簧74。涡旋弹簧74的涡旋方向外侧端部卡止于形成在弹簧盖52的内侧的卡止片76,并且涡旋弹簧74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卡止于弹簧卡止部72。当接合器70向拉出方向旋转时,则涡旋弹簧74被卷紧,由此,对接合器70朝着卷绕方向施加的作用力就会增加。在弹簧卡止部72的位于卷轴20侧的端部形成有轴嵌插部78。轴嵌插部78形成为外径尺寸比弹簧卡止部72的外径尺寸小的圆柱形状,且与弹簧卡止部72同轴。如图1 所示,在该轴嵌插部78形成有嵌插孔80。嵌插孔80的内周形状为非圆形,嵌插孔80在轴嵌插部78的与弹簧卡止部72相反一侧的面呈开口。所述轴部44的至少前端侧形成为可嵌插到嵌插孔80的非圆形,通过轴部44的前端侧插入到嵌插孔80,使得卷轴20与接合器 70被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另外,如图1所示,在接合器70的轴嵌插部78形成有作为插入部的插入孔82。如图2所示,插入孔82形成为在轴嵌插部78的外周部开口的矩形孔。如图1所示,插入孔82 具备在与接合器7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相互对置的侧壁84、86。在侧壁84、86当中的相对地位于拉出方向一侧的侧壁84的壁面与通过接合器70 的中心的虚拟直线Ll平行,并且位于虚拟直线Ll上。与此相对,侧壁84、86当中的相对地位于卷绕方向一侧的侧壁86的壁面虽然是与所述虚拟直线Ll平行的,但是,当然侧壁86 位于比虚拟直线Ll更靠卷绕方向一侧。因此,侧壁84与侧壁86之间的中央比虚拟直线Ll 更偏置于卷绕方向一侧。如图1所示,与插入孔82对应地,在弹簧座M的基座部56形成有止挡件保持槽 92。止挡件保持槽92是长边方向沿着以凸台62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的槽,且在基座部56的位于卷轴20 —侧的面开口。与该止挡件保持槽92的位于基座部56的外周部一侧的端部对应地,在周壁58形成有缺口 93,止挡件保持槽92在弹簧座M的外周部也呈开口。另外,止挡件保持槽92的位于凸台62—侧的端部与形成于凸台62的贯通孔94 连结。如图2所示,贯通孔94是与插入孔82同样的矩形孔,且在凸台62的内周部以及外周部两者呈开口。该贯通孔94具备在与接合器7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呈相互对置的侧壁 96、98。如图1所示,侧壁96、98中的相对地位于拉出方向一侧的侧壁96的壁面与通过接合器70的中心的虚拟直线Ll平行,并且位于虚拟直线Ll上。与此相对,侧壁96、98中的相对地位于卷绕方向一侧的侧壁98的壁面虽然是与所述虚拟直线Ll平行的,但是,当然侧壁98位于比虚拟直线Ll更靠卷绕方向一侧。因此,侧壁96与侧壁98之间的中央与插入孔82的侧壁84、86的情形一样,比起虚拟直线Ll更偏置于卷绕方向一侧。止挡件100的基部102嵌入于上述的止挡件保持槽92。基部102形成为宽度尺寸与止挡件保持槽92的内部宽度尺寸大致相等的矩形的板状,从其长边方向的前端延伸出有插入片104。插入片104的宽度尺寸等于贯通孔94的侧壁96与侧壁98之间的间隔以及插入孔82的侧壁84与侧壁86之间的间隔,在基部102嵌入到止挡件保持槽92的状态下, 插入片104能够贯通于贯通孔94。此外,从基部102延伸出的插入片104的延伸尺寸比贯通孔94的长度(从凸台62 的外周部处的贯通孔94的端部到凸台62的内周部处的贯通孔94的端部为止的长度)更长,在贯通孔94与插入孔82连通的状态下,从凸台62的内周部处的贯通孔94的端部突出的插入片104进入插入孔82。(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在将接合器70与卷轴20的轴部44连结时,预先装配弹簧盖52、接合器70、涡旋弹簧74以及弹簧座M。当在弹簧盖52装配接合器70、涡旋弹簧74以及弹簧座M后,使接合器70朝向拉出方向旋转,使得涡旋弹簧74产生朝向卷绕方向的作用力。在该状态下,使止挡件100从弹簧座M的缺口 93进入止挡件保持槽92,在止挡件100的基部102嵌入到止挡件保持槽92后,基部102由止挡件保持槽92引导而朝凸台62侧移动。如此一来,一旦使止挡件100朝凸台62侧移动,则插入片104进入贯通孔94。在该状态下,在维持涡旋弹簧74的作用力的情形下而使贯通孔94与插入孔82对置,从而通过贯通孔94后的插入片104进入插入孔82。在该状态下,当接合器70因为涡旋弹簧74的作用力而欲朝向卷绕方向旋转时,止挡件100的插入片104与插入孔82的侧壁84干涉。由此,限制了接合器70朝向卷绕方向的旋转,在维持由涡旋弹簧74产生的作用力的状态下, 接合器70被保持。在该状态下,卷轴20的轴部44与接合器70连结。此处,图4中(A)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接合器70的插入孔82及其附近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中⑶表示与图4中㈧对应的以往结构的图。 此外,图4中(B)虽是说明以往的结构的图,但从便于理解的角度,标号标注为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如图4中⑶所示,在以往的结构的情况下,所述虚拟直线Ll通过插入孔8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因此,插入片104以及从拉出方向侧接触于插入片104的侧壁84位于比虚拟直线Ll更靠拉出方向侧的位置。因此,插入片104与侧壁84之间的接触位置相对于虚拟直线Ll倾斜有角度θ。此处,因涡旋弹簧74的作用力而侧壁84的壁面推压插入片104的推压力F的方向为侧壁84与插入片104之间的接触位置处的切线方向。因此,在这种以往结构的情况下, 推压力F的方向相对于与侧壁84的壁面正交的方向朝向接合器70的旋转半径方向外方倾斜有所述角度θ的量。这样,推压力F相对于与侧壁84的壁面正交的方向朝向接合器70 的旋转半径方向外方倾斜,由此,该推压力F欲将插入片104从插入孔82推出。与此相对,如图4中(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侧壁 84与侧壁86之间的中央比虚拟直线Ll更偏置于卷绕方向侧,侧壁84、86中的相对地位于拉出方向侧的侧壁84的壁面位于虚拟直线Ll上。如上所述,因涡旋弹簧74的作用力而侧壁84的壁面推压插入片104的推压力F的方向为侧壁84与插入片104之间的接触位置处的切线方向,但是,由于侧壁84的壁面与插入片104之间的接触位置位于虚拟直线Ll上, 因此,推压力F的方向与虚拟直线Ll正交,推压力F的方向不会朝接合器70的半径方向外侧倾斜。由此,不会出现因为侧壁84的壁面赋予给止挡件100的插入片104的推压力而将插入片104从插入孔82推出的问题,所以能够良好地维持插入片104相对于插入孔82的插入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侧壁84的壁面位于虚拟直线Ll上的方式来形成插入孔82,但是,只要是侧壁84的壁面与虚拟直线Ll平行的状态,且侧壁84与侧壁86之间的中央比虚拟直线Ll更偏置于卷绕方向一侧即可,则侧壁84的壁面与虚拟直线Ll也可以不一致。即,也可以以下述方式形成插入孔82 形成为侧壁84的壁面与虚拟直线Ll平行的状态,且虚拟直线Ll通过侧壁84与下述位置之间,该位置是侧壁84与侧壁86之间的中央,或者,也可以以下述方式形成插入孔82 形成为侧壁84的壁面与虚拟直线Ll平行的状态,且虚拟直线Ll通过比插入孔82更靠拉出方向一侧。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卷轴,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长边方向的基端侧卡止于该卷轴,通过该卷轴绕轴而向一方的卷绕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从长边方向基端侧起卷绕所述安全带而进行收纳;接合器,其在所述卷轴的轴向的一端侧直接或间接地连结所述卷轴,并与所述卷轴一体地同时旋转,并且该接合器形成有在外周部呈开口的插入部,且插入部具有在与旋转轴方向以及从旋转中心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正交的方向上呈相互对置的壁部, 从所述开口插入到所述插入部的止挡件与所述壁部干涉,由此限制旋转;以及施力机构,其一端卡止于所述接合器,通过所述接合器朝着与所述卷绕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使得该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增加,利用该作用力,对所述接合器朝着所述卷绕方向施力,此外,使所述插入部的一方的所述壁部与另一方的所述壁部之间的中央比下述的虚拟线更偏置于所述卷绕方向一侧,该虚拟线是指通过所述接合器的旋转中心和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开口的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壁部中的位于所述拉出方向一侧的壁部形成在所述虚拟线上或形成在比所述虚拟线更靠所述卷绕方向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壁部形成为与所述虚拟线平行。
全文摘要
得到能防止或抑制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导致止挡件不慎脱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形成于接合器(70)的插入孔(82)中的借助涡旋弹簧(74)的作用力推压止挡件(100)的插入片(104)的侧壁(84)的壁面与通过接合器(70)的中心的虚拟直线(L1)平行,且位于虚拟直线(L1)上。因此,侧壁(84)的壁面推压止挡件(100)的插入片(104)的方向沿着侧壁(84)与侧壁(86)的对置方向,不相对该方向朝接合器(70)的半径方向外侧倾斜。由此,侧壁(84)的壁面对止挡件(100)的插入片(104)赋予的推压力不会将插入片(104)从插入孔(82)推出,能良好地维持插入片(104)插入于插入孔(82)的状态。
文档编号B60R22/44GK102310838SQ201110151118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大野贵史, 角屋敷晃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