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的无间隙横向锁定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735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座椅的无间隙横向锁定滑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滑轨和包含该滑轨的总成。
背景技术
这类滑轨通常为一对,置于汽车地板和座椅底座之间,用以调节座椅的位置。文献DE-10 2005 003 032公开了一种滑轨,该滑轨包括第一轮廓、第二轮廓和锁。该锁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地安装的第二轮廓上,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允许所述第一轮廓和所述第二轮廓之间沿着纵向进行相对滑动,而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可阻止所述相对滑动。所述锁具有第一锁齿系列和第二锁齿系列,所述第一锁齿系列和第二锁齿系列各自在垂直于所述纵向的横向上延展,且所述第一锁齿系列在垂直于纵向和横向的竖直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锁齿系列。“锁齿系列(series of teeth) ”应理解为连续排列的锁齿,该系列包括非零数的锁齿,但可能等于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明显不增加滑轨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碰撞事故时的安全性和座椅的舒适度。为实现此目标,本发明的滑轨具有以下特点述第一锁齿系列具有第一止动表面和第二止动表面,两者相对,并在锁定位置上分别与所述第一轮廓的第一相邻面和第二相邻面相互接触,以便固定所述锁使其不能沿所述纵相对于所述第一轮廓平移,所述第二锁齿系列具有第一止动表面和第二止动表面,两者相对,且在锁定位置上分别与所述第二轮廓的第二相邻面和第二相邻面相互接触,以便固定所述锁使其不能沿所述纵相对所述第二轮廓平移。因此,在锁定位置,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之间没有任何间隙。第一锁齿系列能同时锁定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尤其是吸收碰撞事故时产生的作用力,同时第二锁齿系列占用锁和第二轮廓之间的间隙。因此,用户有被承托的感觉,并没有任何间隙,且如发生碰撞事故,乘员的位移会减少。此外,由于该锁会阻断从起点的相对位移,而会在相对间隙处进行延迟阻碍,故在发生碰撞事故时,相对速度会降低,滑轨的抗力会增加。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可能有利地拥有如下一项和/或其它安排-除了沿所述纵向相对第二轮廓的平移,所述锁在所述解锁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之间至少有两个自由度。-所述锁可移动地安装,其能沿着所述横向平移,也能绕着平行于所述纵向的旋转轴的旋转。-所述锁能围绕相对于第二轮廓的上解锁轴在锁定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旋转,所述上解锁轴沿所述纵向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锁齿系列的第一相邻面与所述第一轮廓的第一相邻面的接触部分,以及通过所述第一锁齿系列的第二止动表面与所述第一轮廓的第二相邻面的接触部分。-所述锁具有承托部分,所述承托部分在所述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轮廓的承托表面相互接触。-所述锁的承托部分沿所述第二轮廓的承托表面滑动,沿所述中间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之间的横向滑动。-所述锁能围绕相对于所述第二轮廓的下解锁轴在所述解锁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旋转移动,所述下解锁轴沿所述纵向延伸,并通过所述锁的承托部分和所述第二轮廓的承托表面之间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纵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锁具有U形截面,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基底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含第一锁齿系列,所述第二支架包含第二锁齿系列,以及, 所述基底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连。-所述滑轨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在竖直方向上偏压所述第二支架,并向上分别将所述第二锁齿系列的第一止动表面和第二止动表面与所述第二轮廓的第一相邻面和第二相邻面相互接触。-滑轨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偏压基底,以便分别将所述第一锁齿系列的第一止动表面和第二止动表面与所述第一轮廓的第一相邻面和第二相邻面相互接触。本发明还涉及总成,除了上述滑轨外,其包括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轮廓上以便把所述锁转入解锁位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锁的第二支架相互接触。


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清晰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图1透视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以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总成;-图2为沿图3中II-II参考线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位于锁定位置的总成;-图3为沿图2中III-III参考线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位于锁定位置的总成;-图4为沿图2中IV-IV参考线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位于锁定位置的总成;-图5为沿图3参考箭头的比例放大的局部透视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位于锁定位置总成;-图6为沿图3中II-II参考线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位于中间位置的总成;-图7为沿图3中II-II参考线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位于解锁位置的总成;-图8为沿图9中VIII-VIII参考线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位于锁定位置的总成;-图9为沿图8中IX-IX参考线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位于锁定位置的总成;
-图10为沿图8中X-X参考线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位于锁定位置的总成;-图11为沿图9中VIII-VIII参考线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位于中间位置的总成;-图12为沿图9中VIII-VIII参考线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位于解锁位置的总成。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7示出了用于汽车座椅纵向调整的总成2,其中汽车座椅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滑轨1 (仅显示一个滑轨)和一个控制杆4。滑轨主要包括下轮廓10,上轮廓20,和锁30。下轮廓10和上轮廓20构成两个在纵向X延展的轨道,该轨道分别固定到汽车地板和汽车座板上。如图2所示,纵向X垂直的方向上,下轮廓10截面近似U形,包括内部支架14,外部支架16,和将内部支架14与外部支架16相连的基底15。内部支架14比外部支架16短。 基底15在垂直于纵向X的横向Y上延展,而内部支架14和外部支架16大体在竖直方向Z 上延展,其中该竖直方向垂直于纵向X和横向Y。内部支架14包括在纵向X上均勻分布的孔口 12。这些孔口 12的大小相同。它们在纵向X上由第一相邻面11和第二相邻面13界定出。与纵向X垂直的方向上,上轮廓20的截面近似U形,上轮廓20包括内部支架24, 外部支架26,和将内部支架M与外部支架沈相连的基底25。基底25在横向Y上延展,而内部支架M和外部支架沈大体在竖直方向Z上延展。内部支架M比外部支架沈长。但是,作为变化例,上轮廓20的内部支架M和外部支架沈的长度也可以相同,由此上轮廓 20 (以及下轮廓)最好对称,两个工作表面在竖直方向Z上处于相同的高度。上轮廓20的内部支架M包括在纵向X上的孔口 22。这些孔口由第一相邻面21 和第二相邻面幻界定出。下U形轮廓10和上U形轮廓20相互对开,下轮廓10的内部支架14与上轮廓20 的内部支架M相对,下轮廓10的外部支架16与上轮廓20的外部支架沈相对,这样,下轮廓10和上轮廓20之间形成腔体8,其中腔体8内放置锁30。如图5所示,上轮廓20的第一相邻面21和第二相邻面23各自形成与竖直方向Z 相对的小角度(约5度),该角度与第一相邻面21和第二相邻面23反向。上轮廓20的第一相邻面21和第二相邻面23在竖直方向Z方向上向上相互汇聚。上轮廓20的内部支架M还包括贯穿通道27和凹槽四,在本实施例例中,数量为四个。作为一种变化例,上轮廓20可以包括多个单独的贯穿通道27,贯穿通道27在纵向X 上间隔分布。在垂直于纵向X的方向上,锁30具有U形截面,包括低位支架32、高位支架34、和连接低位支架32与高位支架34的基底36。低位支架32与高位支架34大体在横向Y上延展,而基底36则在竖直方向Z上延展。低位支架32包括了包含第一下止动表面41的第一下止动锁齿42,以及包含第二下止动表面43的第二下止动锁齿44。根据负载情况,低位支架32可能还包括两个(如图所示),或多个低位安全锁齿46。第一下止动锁齿42和第二下止动锁齿44以及低位安全锁齿46各自大体在横向Y上延展。如图4所示,第一下止动锁齿42和第二下止动锁齿44略成斜角,第一下止动表面 41和第二下止动表面43与横向Y形成一个小角度(约5度),该角度与第一下止动表面41 和第二下止动表面43反向。如图3所示,高位支架34包含上止动锁齿52,该上止动锁齿52在纵向X上有第一上止动表面51和第二上止动表面53界定。上止动锁齿52略成斜角,第一上止动表面51 和第二上止动表面53各自与横向Y形成一个小角度(约5度),该角度与第一上止动表面 51和第二上止动表面53反向。锁30还包括两个在高位支架34上方的基底36上延展的臂部35。这些臂部35通过基底36上的开口,并有一个用于承载上述开口边缘28的第一承托部分38a,还有一个用于承载上轮廓20基底25顶部的第二承托部分38b。如图2至4所示,滑轨1还包括第一弹簧62和第二弹簧64。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弹簧62和第二弹簧64是分开的。作为一个变化例,第一弹簧62和第二弹簧64可合并为一个元件。第一弹簧62有一个承载着锁30的基底部分36的臂部62a。第一弹簧62会在锁 30的基底部分36上沿横向Y施加作用力F1,其朝向总成2的内部,将锁30的第一下止动表面41与下轮廓10的第一相邻面11相互接触,将锁30的第二下止动表面43与下轮廓10 的第二相邻面13相互接触(如图4所示)。因此,锁30会通过第一弹簧62偏压至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上,锁30可在纵向X上与下轮廓10之间无间隙地固定。第二弹簧64有一个承载着锁30的高位支架34的臂部64a。第二弹簧64会在锁 30的高位支架34上向上沿竖直方向Z施加作用力F2,将锁30的第一上止动表面51和第二上止动表面53分别与上轮廓20的第一相邻面21和第二相邻面23相互接触(如图3和图5所示)。锁30会通过第二弹簧64偏压至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上,锁30可纵向X上与轮廓20之间无间隙地固定。因此,锁可移动的安装,其能绕纵向X旋转,也能相对于下轮廓和上轮廓20在横向 Y上平移。第一弹簧62偏压锁30,以通过将锁30的第一下止动表面41和第二下止动表面 43分别与下轮廓10的第一相邻面11和第二相邻面13相互接触,来实现在横向Y上保持锁 30 ;同时第二弹簧64偏压锁30,以通过将锁30的第一上止动表面51和第二上止动表面53 分别与上轮廓20的第一相邻面21和第二相邻面23相互接触,来实现围绕纵向X旋转保持锁30。需要注意的是,锁30的低位支架32的锁齿22、44和46未与上轮廓20接触,至少在纵向X上未接触,因为上述锁齿有间隙地通过了贯穿通道27和凹槽四。此外,锁30的上止动锁齿52,且更为常见,高位支架34会与下轮廓10相隔一段距离。控制杆4可移动地安装成能围绕控制轴6旋转,其中该控制轴6与横向Y平行。如图6中箭头60所示,当用户在控制杆4上作用时,控制杆4末端在竖直方向Z发生位移,以便承载着锁30的高位支架34,其中,该高位支架34为解锁的锁扣。因此,锁30围绕上解锁轴50在锁定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旋转(如箭头58所示)。如图4所示,上解锁轴50是以第一下止动锁齿42的第一止动表面41与下轮廓10的第一相邻面11相互接触,以及第二下止动锁齿44的第二止动表面43与下轮廓10的第二相邻面13相互接触界定出。上解锁轴50在纵向X上延展。用户可使用杠杆臂来进行分离,一方面,将锁30的第一上止动表面51与上轮廓20 的第一相邻面21分离,另一方面,将趋向于保持咬合的锁30的第二上止动表面53与上轮廓20的第二相邻面23分离。因此,锁30在纵向X上相对于上轮廓20有间隙,但在纵向X上保持相对于下轮廓 10没有间隙。具体来说,第一下止动锁齿42的第一止动表面41与下轮廓10的第一相邻面 11的接触点,以及第二下止动锁齿44的第二止动表面43与下轮廓10的第二相邻面13的接触点仍然存在。在中间位置,锁30的第一承托部分38a与上轮廓20的承托表面28相互接触。继续在控制杆4上作用,用户继续将控制杆4围绕控制轴6转动(如图7中箭头 60所示)。锁30会围绕下解锁轴40转动至解锁位置(如图7中箭头56所示)。下解锁轴 40在纵向X延展,通过锁30的臂部35的第一承托部分38a和上轮廓20的承托表面28之间的接触线。因此,用户可使用较大的杠杆臂来进行分离,一方面,将锁30的第一下止动表面 41与下轮廓10的第一相邻面11分离,另一方面,将趋向于保持咬合的锁30的第二下止动表面43与下轮廓10的相邻面13分离。需要注意的是,在于中间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进行置换时,锁30也适宜与其第二承托部分38b共同承载上轮廓20的基底25的外表面25a,以向锁30的低位支架32的锁齿 42、44、46提供在竖直方向Z几乎为零的位移。在解锁位置,锁30的低位支架32的锁齿42、44、46与下轮廓10的孔口 12相距一
段距离。图8至图12为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锁30 没有臂部,因此仅限于低位支架32、高位支架34和基底36 ;滑轨1还进一步包括固定在上轮廓20的承托表面观,其在与竖直方向Z垂直的方向上延展,并与锁30的低位支架32相对;各弹簧63均由压缩弹簧构成,压缩弹簧单独承载着锁30的基底36,且沿横向Y在基底部分36上施加作用力Fl ;滑轨1还包括杠杆70,该杠杆70围绕与纵向X平行的旋转轴转动;以及,锁30的高位支架34包括包含第一相邻面21的第一上止动锁齿52和包含第二相邻面23的第二上止动锁齿M。杠杆70包括第一末端70a和第二末端70b,其中,控制设备4作用在第一末端70a 上,第二末端70b作用在锁30的基底部分36上。当用户作用在控制杆4上(如图11中箭头60所示),控制杆4的末端在竖直方向Z上产生位移,从而将杠杆70围绕旋转轴72旋转。锁30围绕上解锁轴50在锁定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旋转(如图11中箭头58所示)。因此,通过杠杆70,用户可使用杠杆臂将锁30的第一上止动表面51和第二止动表面53分别与上轮廓20的第二相邻面23和第一相邻面21相分离。在中间位置,锁70的第二末端70b释放上止动锁齿52,由此产生与上轮廓20之间的间隙,特别是,与孔口 22之间的间隙。此外,由锁30的第一支架32的下表面形成的承托部分38与承托部分28接触。
锁30在纵向X与上轮廓20存在间隙,但在纵向X上于下轮廓10没有间隙。继续在控制杆4上作用,用户继续将控制杆4围绕控制轴6转动(如图12中箭头 60所示)。杠杆70会继续围绕旋转轴72转动,继续在锁30的基底部分36上施加作用力。 锁30然后在横向Y上滑动,锁30的承托部分38大体与承托表面观相互接触,从而引导锁 30的承托部分至解锁位置(如图12中箭头56所示)。但是,作为变化例,可以省略承托表面28。由于杠杆70的第二末端70b与锁30的接触点在杠杆70围绕旋转轴72旋转过程中会面朝锁30的第一支架32偏置,在将上止动锁齿52与上轮廓20分离后,杠杆70足以将下止动锁齿42、44与下轮廓10分离。当然,本发明在任何方式下不限于所述实用例。因此,在两个实用例中,第一和第二上止动表面的布置方式可能不同,既可能布置在相同的锁齿上,又可能布置在不同的锁齿上,在最重要的是,两者作用的方向不同,以便将锁相对于上轮廓固定。
权利要求
1.用于汽车座椅的滑轨(1),其包括第一轮廓(10)、第二轮廓00)和锁(30),其中-所述锁(30)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地安装的第二轮廓00)上,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30)允许所述第一轮廓(10)和所述第二轮廓00)之间沿着纵向⑴进行相对滑动,而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30)可阻止所述相对滑动;-所述锁(30)具有第一锁齿系列(42、44)和第二锁齿系列(5254),所述第一锁齿系列(42、44)和第二锁齿系列(52、54)各自在垂直于所述纵向(X)的横向(Y)上延展,且所述第一锁齿系列(42、44)在垂直于纵向(X)和横向(Y)的竖直方向(Z)上远离所述第二锁齿系列(5254),所述滑轨(1)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齿系列(42、44)具有第一止动表面和第二止动表面(43),两者相对,并在锁定位置上分别与所述第一轮廓(10)的第一相邻面(11)和第二相邻面(1 相互接触,以便固定所述锁(30)使其不能沿所述纵向(X)相对于所述第一轮廓(10)平移,-所述第二锁齿系列(52、54)具有第一止动表面(51)和第二止动表面(53),两者相对,且在锁定位置上分别与所述第二轮廓00)的第二相邻面和第二相邻面相互接触,以便固定所述锁(30)使其不能沿所述纵向(X)相对所述第二轮廓00)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其特征在于,除了沿所述纵向⑴相对第二轮廓00) 的平移,所述锁(30)在所述解锁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之间至少有两个自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30)可移动地安装,其能沿着所述横向(Y)平移,也能绕着平行于所述纵向的旋转轴G0、50)的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30)能围绕相对于第二轮廓00)的上解锁轴(50)在锁定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旋转,所述上解锁轴(50)沿所述纵向(X)延伸, 并通过所述第一锁齿系列(42、44)的第一相邻面与所述第一轮廓(10)的第一相邻面 (11)的接触部分,以及通过所述第一锁齿系列(42、44)的第二止动表面与所述第一轮廓(10)的第二相邻面(13)的接触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30)具有承托部分(38、38a),所述承托部分(38,38a)在所述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轮廓00)的承托表面08)相互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30)的承托部分(38)沿所述第二轮廓00)的承托表面08)滑动,沿所述中间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之间的横向(Y)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30)能围绕相对于所述第二轮廓 (20)的下解锁轴00)在所述解锁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旋转移动,所述下解锁轴GO)沿所述纵向(X)延伸,并通过所述锁(30)的承托部分(38a)和所述第二轮廓00)的承托表面 (28)之间的接触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纵向(X)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锁(30) 具有U形截面,其包括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34)和基底部分(36),其中,所述第一支架 (32)包含第一锁齿系列(42、44、46),所述第二支架(34)包含第二锁齿系列(52、54),以及, 所述基底部分(36)与所述第一支架(3 和第二支架(34)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滑轨,其特点在于,其还包括弹簧(64),所述弹簧(64)在竖直方向(Z)上偏压所述第二支架(34),并向上使所述第二锁齿系列(52、54)的第一止动表面 (51)和第二止动表面(5 分别与所述第二轮廓00)的第一相邻面和第二相邻面 (23)相互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弹簧(62),所述弹簧(6 偏压基底部分(36),以便使所述第一锁齿系列(42、44)的第一止动表面Gl)和第二止动表面 (43)分别与所述第一轮廓(10)的第一相邻面(11)和第二相邻面(1 相互接触。
11.总成O),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至10所述的滑轨(1)和控制设备G),所述控制设备(4)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轮廓00)上以便把所述锁(30)转入解锁位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4)与所述锁(30)的第二支架(34)相互接触。
全文摘要
汽车座椅的无间隙横向锁定滑轨(1)包括第一轮廓(10)、第二轮廓(20)和锁(30),其中-锁移动安装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锁有在竖直方向(Z)上互相远离的第一锁齿系列(42、44)和第二锁齿系列(52、54);-第一锁齿系列有相对的第一止动表面(41)和第二止动表面(43),它们与第一轮廓(10)相互接触,可将锁(30)沿纵向(X)相对于第一轮廓(10)固定;-第二锁齿系列有相对的第一止动表面(51)和第二止动表面(53),它们与第二轮廓(20)相互接触,可将锁(30)沿纵向(X)相对于第二轮廓(20)固定。
文档编号B60N2/08GK102371914SQ20111023051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4日
发明者塞巴斯蒂恩·塞莱 申请人: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