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车用暖风除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48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煤矿井下车用暖风除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车用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车用暖风除霜
直O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车在冬季行使过程中,由于驾驶室内外温度差的影响,在车辆挡风玻璃上形成哈气,如不及时清除,就会结成冰,影响司机视线,如果司机用抹布清理,会影响运行效率。现有地面车辆所使用暖风除霜装置均由电机带动,而煤矿井下无法直接使用电机,电机必须防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煤矿井下车辆没有暖风除霜装置影响运行效率,而现有暖风除霜装置不能适用于煤矿井下车辆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煤矿井下车用暖风除霜装置,包括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液压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包括由防爆柴油机驱动的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操纵阀连接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连接取暖装置;
所述的暖风装置包括暖风装置壳体,暖风装置壳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两个腔室,一个腔室内部设置风扇,风扇通过连接轴与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风扇轴线方向上方对应的暖风装置壳体上开有风扇吸风口,风扇径向方向对应的隔板上开有风扇吹风口 ;另一个腔室内里设有热交换器,该腔室暖风装置壳体的顶部设有热风出管,热风出管连接鸭嘴管, 鸭嘴管延伸到驾驶室挡风玻璃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风扇外罩有风罩,风罩一端固定于隔板上,风罩与隔板的连接处位于风扇吹风口之外围,风扇吸风口对应的风罩上也开口,风罩的开口处镶嵌挡风圈。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液压马达固定在暖风装置壳体上。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热交换器为散热铜管组成,其进热水管与柴油机水箱热水口连接,出水管与柴油机散热器连接。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液压马达的输出轴用半圆键、锁母与连接块相连;连接块通过螺钉与安装有风扇的连接轴相连。本发明所述的液压马达带动风扇旋转,风扇从风扇吸风口处吸入冷风,然后从风扇吹风口进入热交换器所在腔室,热交换器内为散热铜管组成,当热水从柴油机水箱进入后,冷风与热交换器内的水产生热交换作用,吸热后的冷风变成热风,从热风出管经鸭嘴管到达挡风玻璃处。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驱动方便,装配简单,结构紧凑,易于布置,取热及其出风顺畅,可靠性高。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液压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中1-液压马达,2-螺栓I,3-暖风装置壳体,4-连接块,5-半圆键,6-锁母,7-螺钉,8-连接轴,9-风扇,10-风罩,11-挡风圈,12-锁母,13-风扇吸风口,14-风扇吹风口, 15-螺栓II,16-隔板,17-热交换管,18-热风出管,19-鸭嘴管,20-密封垫,21-进热水管, 22-出水管,23-防爆柴油机,24-液压泵,25-手柄操纵阀,26-取暖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而不是对其作任何限制。本发明由液压驱动机构及其取暖装置构成。液压驱动机构由液压泵对、手柄操纵阀25、液压马达1及其液压附件组成。液压泵M由防爆柴油机23带动,液压泵M的转速由柴油机决定,液压泵M输出的液压油经过手柄操纵阀25后到达液压马达1,驱动液压马达1旋转,液压马达1输出到取暖装置。取暖装置液压马达1通过四条螺栓2固定在暖风装置壳体3上。液压马达1输出轴用半圆键5、锁母6与连接块4相连;连接块4通过螺钉7与连接轴8相连;风扇9固定于连接轴8上,风罩10固定于隔板16上,风扇9与风罩10通过挡风圈11密封。热交换器17立插在暖风装置壳体3内,周围用密封垫20密封。热交换器的进热水管21与柴油机水箱热水口连接,出水管22与柴油机散热器连接。热风出管18用鸭嘴管19连接到井下车辆驾驶室挡风玻璃处。手柄操纵阀25在初始状态时,泵处于卸荷状态,泵输出的流量通过手柄操纵阀25 与油箱连通,泵空转。当需要除霜取暖时,扳动手柄操纵阀25,使阀换向,泵输出的油经手柄操纵阀25到液压马达1,带动暖风装置运转。风量的大小取决于油泵的流量,而流量取决于柴油机的转速,即油门的大小。
权利要求
1.一种煤矿井下车用暖风除霜装置,包括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液压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包括由防爆柴油机(23)驱动的液压泵(24),液压泵(24)通过手柄操纵阀(25)连接液压马达(1 ),液压马达(1)连接取暖装置(26);所述的暖风装置包括暖风装置壳体(3),暖风装置壳体(3)内部通过隔板(16)分隔为两个腔室,一个腔室内部设置风扇(9),风扇(9)通过连接轴(8)与液压马达(1)的输出轴连接,风扇(9)轴线方向上方对应的暖风装置壳体(3)上开有风扇吸风口(13),风扇径向方向对应的隔板(16)上开有风扇吹风口(14);另一个腔室内里设有热交换器(17),该腔室暖风装置壳体的顶部设有热风出管(18),热风出管(18)连接鸭嘴管(19),鸭嘴管(19)延伸到驾驶室挡风玻璃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车用暖风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9)外罩有风罩(10),风罩(10) —端固定于隔板(16)上,风罩(10)与隔板(16)的连接处位于风扇吹风口(14)之外围,风扇吸风口(14)对应的风罩(10)上也开口,风罩(10)的开口处镶嵌挡风圈(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矿井下车用暖风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液压马达(1) 固定在暖风装置壳体(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井下车用暖风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17)为散热铜管组成,其进热水管(21)与柴油机水箱热水口连接,出水管(22 )与柴油机散热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井下车用暖风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液压马达(1)的输出轴用半圆键(5)、锁母(6)与连接块(4)相连;连接块(4)通过螺钉(7)与安装有风扇(9) 的连接轴(8)相连。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车用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车用暖风除霜装置,解决了现有煤矿井下车辆没有暖风除霜装置影响运行效率。其包括暖风装置、液压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泵、操纵阀以及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连接取暖装置;暖风装置壳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两个腔室,一个腔室内部设置风扇,风扇与液压马达连接,风扇轴线方向上方对应的暖风装置壳体上开有风扇吸风口,风扇径向方向对应的隔板上开有风扇吹风口;另一个腔室内里设有热交换器,该腔室的顶部设有热风出管,热风出管连接鸭嘴管,鸭嘴管延伸到驾驶室挡风玻璃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驱动方便,装配简单,结构紧凑,易于布置,取热及其出风顺畅,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B60S1/54GK102501832SQ20111034809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周锋涛, 焦高荣, 赵瑞萍, 马建民 申请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