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85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透过透过部件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的车外后视镜中,在外壳主体组装有外壳外罩,并且在外壳外罩形成有开口部,在开口部配置有转向信号灯的玻璃外罩(lenz cover)。然而,在该车外后视镜中,玻璃外罩定位于外壳主体。因此,存在例如因外壳外罩相对于外壳主体的组装误差导致玻璃外罩相对于开口部的配置精度恶化的可能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460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提高透过部件相对于露出孔的配置精度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具备收纳体,其在使车辆的后视镜的镜面露出的状态下收纳上述后视镜;覆盖部件,其组装于上述收纳体,并且设置有露出孔,在上述后视镜的背面侧覆盖上述收纳体;透过部件,其定位于上述覆盖部件,从上述露出孔露出;以及发光机构,其配置于上述透过部件的内侧,所发出的光透过上述透过部件。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 在上述收纳体组装上述透过部件,并且上述透过部件相对于上述收纳体的组装位置能够调離
iF. ο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者2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上述覆盖部件组装上述透过部件。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将上述覆盖部件组装于上述收纳体时,通过上述覆盖部件相对于上述收纳体转动而使上述透过部件定位于上述覆盖部件。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收纳体组装有覆盖部件,收纳体在使后视镜的镜面露出的状态下收纳后视镜,并且覆盖部件在后视镜的背面侧覆盖收纳体。
并且,在覆盖部件设置有露出孔,透过部件从露出孔露出。此外,在透过部件的内侧配置有发光机构,发光机构发出的光透过透过部件。在此,透过部件定位于覆盖部件。因此,即使在产生了覆盖部件相对于收纳体的组装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透过部件相对于露出孔的配置精度。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透过部件组装于收纳体。在此,使透过部件相对于收纳体的组装位置能够调整。因此,能够将透过部件可靠地定位于覆盖部件。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覆盖部件组装有透过部件。因此,能够抑制透过部件相对于覆盖部件的松动。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将覆盖部件组装于收纳体时,通过覆盖部件相对于收纳体转动而使透过部件定位于覆盖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透过部件定位于覆盖部件。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从车辆斜后上方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从车辆斜前上方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车辆前方观察时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上方观察时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从下方观察时的剖视图(沿着图3的5-5线剖开后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从上方观察时的剖视图(沿着图3的6-6线剖开后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从斜上方观察时的剖视图(沿着图3的7-7线剖开后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时的剖视图(沿着图3的8-8线剖开后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从下方观察时的剖视图(沿着图3的9-9线剖开后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从车辆斜前方观察时的剖视图(沿着图4的10-10线剖开后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时的剖视图(沿着图3的11-11线剖开后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时的剖视图(沿着图3的12-12线剖开后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2 托架(收纳体);16 外围遮阳板(收纳体);14 后视镜;14A 镜面;30 遮阳板外罩(覆盖部件);44 露出孔;60 配光镜(透过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利用从车辆斜后上方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在图2中,利用从车辆斜前上方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示出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此外,在图3中,利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的主视图示出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主要部分,在图4中,利用从上方观察时的俯视图示出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主要部分。另外,在附图中,利用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利用箭头OUT表示车宽方向外侧(车辆右侧),利用箭头UP表示上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设置于车辆的车门(省略图示) 的车辆前侧端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外部。如图1 图4所示,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具备作为构成收纳体的支承部件的树脂制且近似板状的托架12,托架12在车宽方向内侧部分固定于储存机构(省略图示)。 储存机构支承于车辆的车门,由此,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支承于车辆的车门。在托架12的车辆后侧固定有调整机构(省略图示),在调整机构的车辆后侧,近似矩形板状的后视镜14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组装在背面侧部分。后视镜14的镜面14A(表面)朝向车辆后侧,由此,车辆的乘坐人员(司机等)能够利用后视镜14目视确认车辆的后侧。并且,通过储存机构进行动作,后视镜14与托架12共同以车宽方向内侧部分为中心向车辆前后方向转动。因此,后视镜14通过向车辆后侧、并且向车宽方向内侧转动而被储存。并且,被储存的后视镜14通过向车辆前侧、并且向车宽方向外侧转动而直立(复原)。此外,通过调整机构进行动作,后视镜14相对于托架12倾动。因此,后视镜14的镜面14A的角度得以调整。在托架12的车辆后侧设置有作为构成收纳体以及外观部件的收纳部件的树脂制外围遮阳板(rim visor) 16,外围遮阳板16的刚性比托架12的刚性低。在外围遮阳板16设置有作为收纳部的近似矩形筒状的收纳筒18,在收纳筒18的车辆前侧端一体地设置有作为贯通部的框板状的底壁20。底壁20由作为组装部件的多个螺钉22A、22B、22C、22D紧固(固定)于托架12,由此,外围遮阳板16组装于托架12。在底壁20内贯通有调整机构,在收纳筒18内收纳有后视镜14。在收纳筒18的整个外周一体地设置有作为嵌合部的剖面呈近似J字形弯曲板状的周壁对,周壁M从收纳筒18的车辆后侧端向车辆前侧延伸。在外围遮阳板1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一体地设置有作为被卡合部的U字形板状的被卡合板26,被卡合板沈与周壁M形成为一体,并且内部向车辆前侧开放(参照图6)。 在外围遮阳板1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一体地设置有一对U字形板状的被插挂板观,被插挂板观的内部向车辆前侧开放(参照图6以及图7)。上侧的被插挂板观架设在被卡合板 26与收纳筒18之间,下侧的被插挂板观架设在收纳筒18与周壁M之间。在托架12的车辆前侧设置有作为构成外观部件的覆盖部件的树脂制且近似板状的遮阳板外罩30,遮阳板外罩30的刚性比托架12的刚性低,并且向车辆前侧呈凸状地弯曲ο遮阳板外罩30由上侧的作为第一覆盖部件的上遮阳板外罩32、和下侧的作为第二覆盖部件的下遮阳板外罩34构成。在上遮阳板外罩32的下端部的内侧面一体地设置有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的构成卡合机构的卡合爪36,在下遮阳板外罩34的上端部贯通形成有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的构成卡合机构的卡合孔38。卡合爪36利用暂时的弹性变形而与卡合孔38卡合,并且,上遮阳板外罩32的下端部与下遮阳板外罩34的上端部以重合的状态嵌合,由此,上遮阳板外罩32与下遮阳板外罩34组合在一起。在遮阳板外罩30的内侧面一体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遮阳板外罩 32设置有三个,并且在下遮阳板外罩34设置有一个)作为固定部的圆筒状的组装筒40,组装筒40从遮阳板外罩30的内侧面向车辆后侧突出。上遮阳板外罩32在各个组装筒40处利用螺钉22C、22D与外围遮阳板16共同紧固(固定)于托架12,并且利用作为组装部件的螺钉22E紧固(固定)于外围遮阳板16的底壁20。此外,下遮阳板外罩34在组装筒40处利用螺钉22A紧固(固定)于托架12。由此,遮阳板外罩30组装于托架12以及外围遮阳板16,遮阳板外罩30的大致整个外周以与外围遮阳板16的周壁M重合的状态嵌合于上述周壁M。在下遮阳板外罩34的上端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一体地设置有作为卡合部的U字形板状的卡合板42,卡合板42的内部向车辆后侧开放。卡合板42与外围遮阳板16的被卡合板沈卡合,在卡合板42内插入被卡合板沈,并且,卡合板42插入被卡合板沈内(参照图6)。在下遮阳板外罩34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贯通形成有长条三角形状的露出孔44, 露出孔44向车宽方向外侧开放。在下遮阳板外罩34的上端部的内侧面、且是在车宽方向外侧部分,一体地设置有作为构成定位机构的第1定位部的近似三角形板状(例如梯形板状)的卡止板46,卡止板 46从下遮阳板外罩34向车辆后侧突出(参照图6、图8以及图9)。此外,在下遮阳板外罩 34的上端部、且是在车宽方向中间部分,贯通形成有作为构成定位机构的第二定位部的圆状的嵌入孔48 (参照图5以及图10)。在托架12与遮阳板外罩30之间,设置有作为发光机构的转向灯50。在转向灯50、且是在车辆后侧部分,设置有作为主体部件的树脂制的剖面呈近似 U字形的长条板状的灯体52,灯体52的刚性比外围遮阳板16以及遮阳板外罩30的刚性高。在灯体52的上部以及下部分别一体地设置有作为组装部的平板状的组装板M, 在组装板M贯通形成有作为调整机构的圆状的调整孔56。在上侧的组装板M的调整孔56贯通有螺钉22E,上侧的组装板M夹持在外围遮阳板16的底壁20与上遮阳板外罩32的组装筒40之间,并组装于外围遮阳板16以及上遮阳板外罩32 (参照图11)。在下侧的组装板M的调整孔56贯通有螺钉22A,下侧的组装板 54夹持在托架12与下遮阳板外罩34的组装筒40之间,并组装于托架12、外围遮阳板16 以及下遮阳板外罩34(参照图12)。由此,转向灯50组装于托架12、外围遮阳板16以及遮阳板外罩30。上侧的组装板M的调整孔56的直径比螺钉22E的贯通部分的直径大,且能够调整螺钉22E相对于上侧的组装板M的位置。下侧的组装板M的调整孔56的直径比螺钉 22A的贯通部分的直径大,且能够调整螺钉22A相对于下侧的组装板M的位置。由此,能够调整转向灯50的相对于托架12、外围遮阳板16以及遮阳板外罩30的位置。在灯体52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在上部以及下部一体地设置有U字形板状的插挂板58,插挂板58的内部向车辆后侧开放。插挂板58插挂于外围遮阳板16的被插挂板观, 在插挂板58内插入有被插挂板28,并且,插挂板58插入被插挂板28内(参照图6以及图 7)。
在灯体52的车辆前侧设置有作为构成外观部件的透过部件的树脂制的剖面呈近似U字形长条板状的配光镜60 (lamp lens),配光镜60的刚性比灯体52以及托架12的刚性低。配光镜60的整周熔敷于灯体52的整周,由此,配光镜60固定于灯体52。并且,配光镜60由透明材料构成,使光能够透过。在配光镜60的上端部、且是在车宽方向外侧部分一体地设置有近似矩形板状的被卡止板62,在被卡止板62贯通形成有作为构成定位机构的第一被定位部的长条的卡止孔64(参照图6、图8以及图9)。此外,在配光镜60的上端部、且是在车宽方向内侧端部, 一体地设置有长条板状的设置板66,在设置板66上一体地设置有作为构成定位机构的第二被定位部的近似圆柱状的嵌入柱68 (参照图5以及图10)。嵌入柱68从设置板66向以外围遮阳板16的被卡合板沈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突出,嵌入柱68的前端面弯曲成半球面状。在被卡止板62的卡止孔64插入有下遮阳板外罩34的卡止板46,在卡止孔64沿上下方向嵌合有卡止板46 (参照图6、图8以及图9)。此外,设置板66的嵌入柱68插入下遮阳板外罩;34的嵌入孔48,嵌入柱68在整周上与嵌入孔48嵌合。因此,配光镜60相对于下遮阳板外罩34朝向上下方向以及车宽方向两侧的滑动因嵌入柱68向嵌入孔48的插入而被卡止,并且,配光镜60相对于下遮阳板外罩34的以嵌入柱68为中心的朝向周向两侧的旋转因卡止板46向卡止孔64的插入而被卡止。由此,转向灯50在配光镜60中定位于下遮阳板外罩34。在配光镜60形成有主视时为长条三角形状、并且剖面呈近似U字状的露出部60A, 露出部60A相对于配光镜60的其他部分向车辆前侧突出。露出部60A插入下遮阳板外罩 34的露出孔44内,向下遮阳板外罩34的外侧露出,在露出部60A与露出孔44的整个周缘之间形成有间隙(参照图5、图7、图8、图11以及图12)。在转向灯50内、且是在灯体52与配光镜60之间,设置有作为发光机构的车灯(省略图示),车灯保持于灯体52。转向灯50的配线(车灯的配线)通过托架12与车辆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电连接,在乘坐人员改变车辆的行进方向时等,乘坐人员进行规定的操作,由此,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车灯一亮一灭地发光。因此,车灯发出的光透过配光镜60 向配光镜60外放射,由此,转向灯50 (配光镜60的露出部60A)被一亮一灭地点亮。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上述结构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托架12、外围遮阳板16(底壁20)以及遮阳板外罩30 (上遮阳板外罩32以及下遮阳板外罩34的组装筒40)利用螺钉22A、22B、 22C、22D、22E 组装。并且,转向灯50 (灯体52的一对组装板由螺钉22A、22E组装于托架12、外围遮阳板16 (底壁20)以及遮阳板外罩30 (上遮阳板外罩32以及下遮阳板外罩34的组装筒 40)。此外,转向灯50的配光镜60的露出部60A通过下遮阳板外罩34的露出孔44而露出,在露出部60A与露出孔44的整个周缘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此,下遮阳板外罩34的卡止板46插入配光镜60 (被卡止板6 的卡止孔64,并且,配光镜60 (设置板66)的嵌入柱68插入下遮阳板外罩34的嵌入孔48,由此,配光镜60 定位于下遮阳板外罩34。
7
因此,即使在产生下遮阳板外罩34相对于托架12以及外围遮阳板16的组装误差的情况下、产生配光镜60相对于灯体52的固定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配光镜60的露出部60A相对于下遮阳板外罩34的露出孔44的配置精度。由此,能够使露出部60A与露出孔44的整个周缘之间的隙间的宽度尺寸在该间隙的整个长度方向上保持均勻,能够提高该间隙的美观性。此外,灯体52的各个组装板M的调整孔56分别比螺钉22A、22E的贯通部分的直径大,且能够调整各个组装板M相对于螺钉22A、22E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转向灯50 (灯体52以及配光镜60)相对于托架12以及外围遮阳板16的组装位置。因此,即使在产生下遮阳板外罩34相对于托架12以及外围遮阳板16的组装误差的情况下、产生配光镜60相对于灯体52的固定误差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转向灯50 (灯体52 以及配光镜60)相对于托架12以及外围遮阳板16的组装位置,由此,能够可靠地将下遮阳板外罩34的卡止板46插入配光镜60 (被卡止板6 的卡止孔64,并且,能够可靠地将配光镜60(设置板66)的嵌入柱68插入下遮阳板外罩34的嵌入孔48。由此,能够可靠地将配光镜60定位于下遮阳板外罩34。并且,如上所述,转向灯50不仅组装于刚性较低的遮阳板外罩30,还组装于托架 12以及外围遮阳板16。因此,与转向灯50仅组装于遮阳板外罩30的情况不同,由于转向灯50组装于遮阳板外罩30,因此能够抑制遮阳板外罩30变形,并且能够抑制因对转向灯 50、遮阳板外罩30的冲击等导致的转向灯50相对于遮阳板外罩30的位置偏移。由此,能够提高配光镜60相对于下遮阳板外罩34的定位精度,能够进一步提高配光镜60的露出部 60A相对于下遮阳板外罩34的露出孔44的配置精度。此外,如上所述,转向灯50组装于遮阳板外罩30。因此,能够抑制转向灯50相对于遮阳板外罩30的松动。并且,下遮阳板外罩34的卡止板46为近似三角形板状。此外,使配光镜60 (设置板66)的嵌入柱68的轴向朝向以外围遮阳板16的被卡合板沈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并且使其前端面弯曲成半球面状。因此,在向组合状态下的托架12、外围遮阳板16以及转向灯50组合下遮阳板外罩34时,在下遮阳板外罩34的卡合板42卡合于外围遮阳板16的被卡合板26的状态下,使下遮阳板外罩34以被卡合板沈为中心而转动,由此,下遮阳板外罩 34的卡止板46插入配光镜60 (被卡止板62)的卡止孔64 (参照图9的双点划线),并且, 配光镜60 (设置板66)的嵌入柱68插入下遮阳板外罩34的嵌入孔48 (参照图10的双点划线)。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配光镜60定位于下遮阳板外罩34。此外,如上所述,转向灯50组装于托架12。因此,与组装有转向灯50的遮阳板外罩30组装于托架12的情况不同,在将遮阳板外罩30组装于托架12时,不需要使转向灯50 相对于托架12移动。由此,能够不再需要为了允许转向灯50相对于托架12的移动而增加转向灯50与托架12之间的配线长度。由此,在转向灯50组装于托架12后,能够抑制转向灯50与托架12之间的配线产生松动,例如在车辆行进时,能够抑制因该配线的振动而产生异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转向灯50组装于托架12以及外围遮阳板16。然而,也可以将转向灯50组装于托架12以及外围遮阳板16中的一方。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遮阳板外罩30组装于托架12以及外围遮阳板16。然而,也可以将遮阳板外罩30组装于托架12以及外围遮阳板16中的一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遮阳板外罩30由上遮阳板外罩32以及下遮阳板外罩34 构成。然而,遮阳板外罩30也可以由一体部件构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应用于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然而,也可以将本发明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应用于车辆外部的其他车辆用车外后视镜装置(例如车辆用翼子板上后视镜装置)或者车辆内部的车辆用内后视镜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纳体,其在使车辆的后视镜的镜面露出的状态下收纳所述后视镜; 覆盖部件,其组装于所述收纳体,并且设置有露出孔,在所述后视镜的背面侧覆盖所述收纳体;透过部件,其定位于所述覆盖部件,从所述露出孔露出;以及发光机构,其配置于所述透过部件的内侧,所发出的光透过所述透过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体组装所述透过部件,并且所述透过部件相对于所述收纳体的组装位置能够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覆盖部件组装所述透过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覆盖部件组装于所述收纳体时,通过所述覆盖部件相对于所述收纳体转动而使所述透过部件定位于所述覆盖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后视镜装置。能够提高透过部件相对于露出孔的配置精度。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转向灯(50)组装于托架(12)、外围遮阳板(16)以及遮阳板外罩(30),转向灯(50)的配光镜(60)的露出部(60A)通过下遮阳板外罩(34)的露出孔(44)而露出。在此,下遮阳板外罩(34)的卡止板(46)插入配光镜(60)的卡止孔(64),并且,配光镜(60)的嵌入柱插入下遮阳板外罩(34)的嵌入孔(48),由此,配光镜(60)定位于下遮阳板外罩(34)。因此,能够提高露出部(60A)相对于露出孔(44)的配置精度,能够提高露出部(60A)与露出孔(44)的周缘之间的间隙的美观性。
文档编号B60R1/06GK102476605SQ20111037826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9日
发明者浅井宏仁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