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85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制动踏板、主液压缸及检测制动踏板的转动量的操作量检测器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电位器(potentiometer)取得制动踏板的操作量来作为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控制信息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图2)。)。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在托架(30)(带括弧的数字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符号。以下同样)上安装有电位器(60)和制动踏板(40),且臂部(70)从制动踏板00)向电位器(60)延伸出。该臂部(70)与制动踏板00) —起转动。如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在臂部(70)的前端安装有销(71),该销(71)与从电位器阳0)延伸出的两叉状臂部(63a)卡合,因此能够通过电位器(60)检测制动踏板GO)的
操作量。然而,当要将专利文献1的电位器(60)的配置适用于二轮车时,伴随着制动踏板的操作方向(转动方向)从前后变更为上下,踏板周围的部件的布局容易受到制约。另外,当将上述电位器(60)、制动踏板00)及输入杆直接设置在二轮车上时,电位器(60)及输入杆配置在制动踏板G0)的正下方,从而难以确保离地高度。在此,以提供一种难以对其它构件的布局产生制约并同时能够容易确保必要的离地高度的、具备电位器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为课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649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难以对其它构件的布局产生制约并同时能够容易确保必要的离地高度的、具备电位器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具备由支承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且从所述支承轴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制动踏板;比所述支承轴更靠车辆后方配置,且根据所述制动踏板的转动操作而产生制动用液压的主液压缸;以及与所述制动踏板机械地连结,检测所述制动踏板的转动量的操作量检测器,所述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主液压缸以其轴线向上下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支承轴的上方,所述操作量检测器配置在所述支承轴的车辆后方。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机动二轮车的车身上安装的支承板上以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设有乘客的脚踏板,在支承板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操作量检测
O 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操作量检测器为电位器,支承板具备延伸到电位器的最下端的下侧的下方延伸部。 在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支承板上支承有支承轴,在该支承轴
3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制动踏板的轮毂部,第一齿轮从该轮毂部沿着支承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延伸,与该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与所述电位器的输入轴嵌合,在支承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安装有覆盖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内罩。在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主液压缸安装在从支承板向上方一体地延伸的上方延伸部上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中,主液压缸以其轴线向上下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支承轴的上方。当使主液压缸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或倾斜时,在主液压缸的车辆后方无法取得空间,从而对设备类的配置产生影响。对于该点,在本发明中,由于使主液压缸纵置,因此在主液压缸的车辆后方能够确保空间。在该确保的空间中配置操作量检测器。即,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能够将主液压缸和操作量检测器紧密配置,从而能够提供一种难以对其它构件的布局产生制约并同时能够容易确保必要的离地高度的具备电位器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另外,在配设有多个设备类的制动踏板周围,通过将设备类向车辆前后方向略微移动就能够确保主液压缸的纵置空间。即,能够在不对周围的设备类带来影响的情况下配置主液压缸。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中,在支承脚踏板的支承板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操作量检测器。支承板成为保护罩而保护操作量检测器。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中,操作量检测器为电位器,支承板具备延伸到比电位器的最下端靠下侧的下方延伸部。来自路面的飞石碰撞下方延伸部。即,电位器还由下方延伸部保护。在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中,将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向操作量检测器传递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收纳在支承板与内罩之间的密闭空间内。由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收纳在密封壳体内,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防水性能高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另外,由于由支承板兼作密封壳体的大半部分,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紧凑且轻量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中,主液压缸安装在从支承板向上方一体地延伸的上方延伸部上。能够在支承板上预先安装主液压缸、踏板、制动踏板、操作量检测器并将该组件安装在车身上。


图1是机动二轮车的示意图。图2是说明机动二轮车中的制动系统的图。图3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到的本发明涉及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到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6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到的本发明涉及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图(主视图)。
图7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到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图(后视图)。图8是图7的8-8线剖视图。符号说明10机动二轮车19制动踏板19a轮毂部50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51支承板51a下方延伸部51b上方延伸部52支承轴53主液压缸53a主液压缸的轴线54操作量检测器(电位器)54a电位器的输入轴62第一齿轮63 内罩65 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沿着符号的方向观察。实施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机动二轮车10在前轮11附近具备前轮速度传感器12F(F为表示前的脚标。以下相同)、制动盘13F及制动钳14F,在后轮15附近具备后轮速度传感器12R(R是表示后的脚标。以下相同)、制动盘13R及制动钳14R,在转向把手16上具备驾驶员用手操作的制动杆17,在车身18的中央下部具备驾驶员用脚操作的制动踏板19,在车身18上具备对向制动钳14F、14R输送的液压进行调整的液压调制器30F、30R,在车身18上具备控制部21及蓄电池22。利用图2,说明上述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及作用。为了容易说明,对非联合模式下的前轮制动系统进行说明。前轮制动可选择前轮的旋转速度为零或规定值以下的第一模式、前轮的旋转速度超过规定值且制动杆的操作量为规定值以下的第二模式、前轮的旋转速度超过规定值且制动杆的操作量超过规定值的第三模式中的任一模式。基于图2,顺次说明第一模式 第三模式。第一模式在通过控制部21取得由前轮速度传感器12F得到的速度信息,而判断为前轮速度为规定值以下时,控制部21使第一电磁阀31F(常闭)形成为关闭的状态,使第二电磁阀32F(常开)形成为打开的状态,使第三电磁阀33F(常闭)形成为关闭的状态。当握住制动杆17时,由主液压缸34F产生液压,并将液压向制动钳14F传递。因此,在停车中或极低速的行驶中,不向各螺线管通电,来实现节能。制动钳14F对制动盘13F进行制动。该第一模式也能适用于主开关断开的情况。常闭是指在螺线管产生异常的情况下,通过弹簧的压力保持螺线管的闭合状态的形态。常开则相反。第二模式在通过控制部21取得由前轮速度传感器12F得到的速度信息,并判断为前轮速度超过规定值时,控制部21打开第一电磁阀31F。第二电磁阀32F保持开状态,第三电磁阀33F保持闭状态。即,第二模式是切换为所谓的BBW的前阶段的准备模式。第三模式在通过控制部21取得由前轮速度传感器12F得到的速度信息,并判断为前轮速度超过规定值,且通过控制部21取得由操作量检测器36F得到的操作量信息,并判断为操作量超过规定值时,控制部21在保持第一电磁阀31F打开的状态下,关闭第二电磁阀32F,并打开第三电磁阀33F。由于第二电磁阀32F关闭,因此主液压缸34F产生的液压不向制动钳14F传递。作为代替,控制部21使液压调制器30F动作。详细而言,起动电动机37F,经减速齿轮组38F使凸轮轴39F转动,从而使主液压缸40F的活塞41F前进。产生的液压通过第三电磁阀33F传递向制动钳14F。制动钳14F对制动盘13F进行制动。此时,由于第一电磁阀31F打开,因此由主液压缸34F产生的液压还作用于行程模拟器35F。行程模拟器35F通过液压使活塞42F抵抗弹簧43F而进行移动,来增加油路的体积。其结果是,制动杆17形成“游隙”。即,维持制动杆17的操作触感。将制动杆17的操作量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信号经电线(配线)向控制部21输送,控制部21经电线对液压调制器30F进行控制。由于是经电线的控制,因此被称为线控方式制动系统(线控制动BBW)。对后轮15及制动踏板19也同样实施以上的第一 第三模式。对与制动踏板19相关的主液压缸标注符号53,对操作量检测器标注符号M,而其它要素将脚标F变更为脚标R。由于结构、作用与前轮1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制动系统中,此外还进行联合制动、ABS操作。在联合制动中,在操作制动杆17时,与制动踏板19的操作的有无无关地、以固定的比率对前轮和后轮进行制动。该控制由控制部21实施。并且,检测车速与后轮的旋转速度之差,在该差增大而推测出产生滑动时,松开后轮的制动器来进行应对。对前轮也同样。将该操作称为ABS操作,控制部21使凸轮轴39R返回,从而使活塞41R后退,由此进行ABS操作。本发明涉及以图1所示的制动踏板19作为操作件的制动装置。基于图3 图5,对该制动装置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从车辆中心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如图下部标注的方位所示,图左下为车辆前方,图右为车宽方向内侧,图左为车宽方向外侧。
如图3所示,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50包括通过多根螺栓49安装在车身(图1,符号18)上的支承板51 ;在该支承板51的内侧经支承轴52设置成能够上下摆动且从支承轴52向车辆前方延伸的跷跷板型制动踏板19 ;在比支承轴52靠车辆后方位置与制动踏板19连结,并产生压力油的主液压缸53 ;在比支承轴52靠车辆后方位置安装在支承板51的内侧,来检测制动踏板19的操作量的操作量检测器M ;安装在支承板51的内侧,通过弹簧55与制动踏板19连结,且在操作制动踏板19时发出停车灯的点亮信号的停车灯开关56。当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19时,制动踏板19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停车灯开关56发出点亮信号。同时,通过转动而主液压缸53收缩运动,从而产生压力油。由图可知,主液压缸53以其轴线53a向上下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支承轴52的上方。若主液压缸53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或倾斜,则在主液压缸53的车辆后方无法取得空间,对设备类的配置产生影响。对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由于使主液压缸53纵置,因此在主液压缸53的车辆后方能够确保空间。在该确保的空间内配置操作量检测器M。即,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能够将主液压缸53和操作量检测器M紧密配置。检测制动踏板19的操作量的操作量检测器M可以为电位器、回转式编码器、各种旋转开关中的任一种。其中,由于电位器由固定侧导体、移动侧导体、引出线、壳体构成,结构简单且廉价,因此适合。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量检测器M采用电位器。以下,将操作量检测器讨称为电位器讨。支承板51上下延伸,尤其是下方延伸部51a比电位器M的最下端更向下方延伸出A的量。来自路面的飞石碰撞下方延伸部51a。即,电位器M由下方延伸部51a保护。由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时的图4所示,脚踏板57以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安装在支承板51的外表面。由于脚踏板57经销58安装成立起倒下自如,因此脚踏板57能够从水平状态向90°立起。电位器M设置在支承脚踏板57的支承板51的车宽方向内侧。支承板51成为保护罩而保护电位器M。支承板51的上方延伸部51b呈三角形状,在该上方延伸部51b上通过螺栓59、59安装有主液压缸53。优选将折弯多孔板形成的气缸罩61插入到上方延伸部51b与主液压缸53之间,并通过螺栓59、59进行共同紧固。通过进行共同紧固,能够减少紧固螺栓的个数。另外,能够通过气缸罩61保护主液压缸53。由于不需要通过上方延伸部51b完全覆盖主液压缸53的车宽方向外侧,因此还能够实现上方延伸部51b的小型化。通过图5,说明图4所示的支承板51的截面结构。如图5所示,在支承板51上支承有支承轴52,在该支承轴52上支承有制动踏板19的轮毂部19a,在该轮毂部19a嵌合第一齿轮62。该第一齿轮62沿着支承板5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延伸。第一齿轮62优选为扇齿轮。支承板51形成为从支承轴52到下方延伸部51a的板主体部51c和覆盖在该板主体部51c上的内罩63的两张对合结构,以便能够内置第一齿轮62。在这样的支承板51的下方延伸部51a上安装有第三齿轮64,在该第三齿轮64上安装有第二齿轮65。该第二齿轮65通过第一齿轮62而进行旋转。第三齿轮64由轴承66支承在板主体部51c上,并由轴承67支承在内罩63上。通过在从安装于内罩63上的电位器M延伸出的输入轴5 上嵌合第三齿轮64的一端,从而使第二齿轮65及第三齿轮64机械性地与电位器M的输入轴5 连结。第三齿轮64的齿数比第二齿轮65的齿数少一个。第一齿轮62与第二齿轮65的齿轮轴间距离和第一齿轮62与第三齿轮64的齿轮轴间距离相等。第二齿轮65与防松垫圈75 —起插入到第三齿轮64中,并通过C形卡环76沿轴向固定。此时,由于防松垫圈75以被压紧而发生变形的状态固定,因此第二齿轮65被压紧在第三齿轮64上。当在该状态下组装第一齿轮62时,第二齿轮65及第三齿轮64形成为夹紧第一齿轮62的形态。因此,齿轮间的齿隙成为零,从而操作量检测器M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检测。由于第一齿轮62及第二齿轮65收纳在由板主体部51c和内罩63构成的密封壳体中,因此能够确保防水性能。另外,由于由支承板51兼作密封壳体的大半部分(板主体部51c部分),因此能够提供紧凑且轻量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支承轴52的结构任意,但在该实施例中,采用带凸缘的中空形轴,其在圆棒的一端带有凸缘68,且为了轻量化,通过钻头从凸缘68的相反侧开设减重孔69而形成。这样的支承轴52以凸缘68成为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从车宽方向外侧插入板主体部 51c。支承轴52可以为旋转轴和非旋转轴中的任一种。在为旋转轴时,通过花键71而将轮毂部19a嵌合于支承轴52,且在支承轴52端部(凸缘68的相反侧的端部)嵌合垫片72及C挡圈73,来实现轮毂部19a的防脱。在为非旋转轴时,将花键71替换为轴承(bearing metal)。使轮毂部19a在轴承
上可滑动。通过凸缘68来限制支承轴52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接着,通过销58将脚踏板57安装在板主体部51c上。支承轴52向车宽方向外侧的防脱是通过C挡圈73进行的,但脚踏板57也辅助性地发挥防止支承轴52向车宽方向外侧脱落的防脱作用。如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涉及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50能够以组件的方式安装于车身(图1,符号18),其中,该组件是在具有下方延伸部51a和上方延伸部51b的支承板51上整套组装支承轴52、制动踏板19、主液压缸53、电位器54、弹簧55、停车灯开关56、脚踏板57、气缸罩61、第一齿轮(图5,符号62)、第三齿轮(图5,符号64)及第二齿轮(图5,符号65)而成的。可以在机动二轮车10的组装线上将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50安装于车身18,从而能够大幅缩短组装线上的组装工时。基于作为主视图、后视图的图6、图7,对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50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通过螺栓49、49将支承板51固定在车身(车架)18上。在该支承板51中,在下方延伸部51a中收纳扇状的第一齿轮62,在上方延伸部51b通过螺栓59、59将主液压缸53及气缸罩61共同紧固。如图6的后视图即图7所示,制动踏板19从支承轴52向车辆前方延伸。主液压缸53以其轴线53a向上下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支承轴52的上方,另外,操作量检测器M配置在支承轴52的车辆后方(在图7中,制动踏板19侧为车辆前方。)。支承板51的下方延伸部51a比电位器M的最下端更向下方延伸出A的量。如图8所示,脚踏板57从支承板51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出,在支承板51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操作量检测器讨。支承板51以支承轴52为高度方向大致中心而上下延伸,在下方延伸部51a及其附近收纳第一齿轮62及第二齿轮65。工业实用性本发明适合于机动二轮车的后制动装置。
9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具备由支承轴(5 支承为能够转动,且从所述支承轴(5 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制动踏板(19);比所述支承轴(5 更靠车辆后方配置,且根据所述制动踏板(19)的转动操作而产生制动用液压的主液压缸(5 ;以及与所述制动踏板(19)机械地连结,检测所述制动踏板(19)的转动量的操作量检测器(M),所述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主液压缸(5 以其轴线(53a)向上下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支承轴(5 的上方,所述操作量检测器(54)配置在所述支承轴(5 的车辆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动二轮车的车身(18)上安装的支承板(51)上以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设有乘客的脚踏板(57),在所述支承板(51)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所述操作量检测器(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量检测器(54)为电位器,所述支承板(51)具备延伸到所述电位器(54)的最下端的下侧的下方延伸部(51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板(51)上支承所述支承轴(52),在该支承轴(5 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所述制动踏板(19)的轮毂部(19a),第一齿轮(6 从该轮毂部(19a)沿着所述支承板(5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延伸,与该第一齿轮(62)啮合的第二齿轮(65)与所述电位器(54)的输入轴(Ma)嵌合,在所述支承板(5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安装有覆盖所述第一齿轮(62)及所述第二齿轮(65)的内罩阳3)。
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液压缸(53)安装在从所述支承板(51)向上方一体地延伸的上方延伸部(51b)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紧凑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50)具备由支承轴(52)支承为能够转动,且从所述支承轴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制动踏板(19);从支承轴(52)向车辆后方配置,且根据制动踏板(19)的转动操作而产生制动用液压的主液压缸(53);与制动踏板(19)机械地连结,来检测制动踏板(19)的转动量的操作量检测器(54),其中,主液压缸(53)以其轴线(53a)向上下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支承轴(52)的上方,操作量检测器(54)配置在支承轴(52)的车辆后方。由于使主液压缸纵置,因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能够将主液压缸和操作量检测器紧密配置,从而能够提供一种更紧凑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
文档编号B60T8/1761GK102556023SQ2011103782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8日
发明者户田真, 西川丰, 谷一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