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84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胎侧部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达到充气轮胎的轻量化、低滚动阻力化,使轮胎的胎侧厚度(以下,称之为侧厚)变薄。但是,如果使侧厚变薄,则在胎侧表面上产生外观不良的机率会很高。该外观不良虽然对轮胎的耐久性或其它运动性能不产生坏影响,但会给使用者带来这样的轮胎是不是其耐久性或其它运动性能差的不合格产品的顾虑。具体来说,在轮胎制造时的成型工序中,薄片状的胎体部件在成型鼓上卷绕一周,卷绕开始端和卷绕结束端以部分重叠的方式接缝。由此,重叠部分的厚度变厚,结果该部分在轮胎中的胎侧表面上呈凹凸。特别是,使用一张胎体部件的子午线轮胎中,该凹凸显得非常明显。另外,专利文献I公开了以下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不仅胎侧表面上产生的凹凸显得不明显,而且能够防止或抑制在模具上形成凹部时刀刃逐步磨损而挖掘开始和结束的相邻处产生的轮胎的外观不良。上述充气轮胎的圆环状装饰体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为O. 3 2mm程度较小的、半球状或者几乎是半球状的突起,该突起包括大小相互不同的至少两种突起。小的突起底面面积为大的突起底面面积的2 6%。专利文献I :特开平11-3212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即使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也会存在不能充分地使胎侧表面上出现的凹凸显得不明显的情况。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使胎侧表面上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的充气轮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具有胎侧部的充气轮胎,该轮胎的胎侧部包括表面图案区域,通过表面凹凸或者光的反射特性与周边的区域识别开的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在所述微小区域中沿着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是使用轮胎圆周方向的宽度相互不同的至少三种尺寸而排列,其中,所述相邻微小区域以所述宽度沿着轮胎圆周方向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按照所述微小区域的尺寸顺序排列。此时,优选的是在所述表面图案区域的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间隔包括至少三种间隔,按照所述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隔开排列。此时,优选的是所述相邻微小区域按照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顺序以规定的周期周期性地排列,且按照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所述间隔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以所述周期变化的方式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排列,进一步,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排列的相位和所述间隔的排列的相位相同。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各相邻微小区域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与尺寸不同的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排列和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的排列的周期相应而周期性地变化。尺寸不同的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和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根据正弦波或三角波的周期函数排列所述周期优选的是10 60mm。进一步,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是具有胎侧部的充气轮胎,该轮胎的胎侧部包括表面图案区域,通过表面凹凸或光的反射特性与周边的区域区分开的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排列有多个,在所述微小区域中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包括至少三种间隔,其中,按照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排列。此时,优选的是所述相邻微小区域按照所述间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周期性地变化的方式排列,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与所述间隔相应而周期性地变化。所述间隔的排列是,例如,根据正弦波或三角波的周期函数排列。所述周期优选的是10 60mm。所述微小区域是通过隔壁与周边的区域区分开的区域。另外,所述微小区域是相对于周边的区域突出的凸部区域,或者是相对于周边的区域凹进去的凹部区域。另外,所述微小区域是通过微小表面凹凸存在和不存在所导致的不同的光反射特性来被识别的区域。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能够使胎侧表面上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


图I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侧部表面的图;图2为表不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一部分的半截面图;图3为说明作为轮胎胎侧表面上呈凹凸的原因的胎体部件的重叠的图;图4(a) (C)为表不微小区的截面的图;图5为说明微小区域上实施的微小凹凸的图;图6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胎侧表面的侧面图案以直线展开的图;图7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胎侧表面的侧面图案以直线展开的图;图8为将第三实施方式的胎侧表面的侧面图案以直线展开的图;图9(a)、(b)为说明微小区域的大小或者相邻微小区域之间的间隔变化方式的图。附图标号说明I充气轮胎2胎面部3胎侧部4胎圈部
5胎体层6带束层11侧面图案显示区域20微小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关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下面所述的轮胎圆周方向是指使胎面部在轮胎旋转轴周围旋转时胎面部的旋转方向,轮胎直径方向是指从轮胎旋转轴以放射状延伸的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图I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下面称之为轮胎)I的胎侧部3 (参照图2)表面的图。在图I中,胎面部2用虚线的弧形表示,胎圈部4用虚线的弧形表示。如图2所示,轮胎I包括胎面部2、胎侧部3、胎圈部4、胎体层5、带束层6。图2为表示轮胎I的一部分的半截面图。其它的虽然没有图示,但轮胎I还包括内衬层等。胎侧部3和具有胎圈芯17的胎圈部4按照夹住胎面部2的方式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而成对。如图I所示,在胎侧部3中,侧面图案显示区域11和未图示的标识显示区域设置在轮胎圆周上。未图示的标识显示区域上记载有轮胎产品名称、商标名称、轮胎制造企业名称,进一步记载有尺寸等的文字、记号、或数字等。标识显示区域的周围上按照围住标识显示区域的方式设置有侧面图案显示区域11。在下面进行说明的侧面图案显示区域11可以设置在轮胎I 一侧的胎侧部3上,也可以设置在两侧的胎侧部3上。如图I所示,胎侧表面的侧面图案显示区域11具有多个微小区域20。微小区域20呈大致长方形形状。微小区域20是通过表面凹凸能够与周边的区域识别开的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具体来说,微小区域20沿着轮胎直径方向排列成一列。各个微小区域20 —定会存在相对于该微小区域20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与该微小区域20相邻的微小区域20。在这里相邻的意思是,所关注的微小区域20的一个沿着轮胎直径方向的边和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微小区域20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轮胎直径方向的边在轮胎直径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叠。这种相互相邻的微小区域20是相邻微小区域。因此,如果选择一个轮胎直径方向上排列的微小区域20,则这可以得到相对于该微小区域20的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轮胎I的周围的微小区域。在图I的例示中,符号20 20a24包括在一组相邻微小区域。如图I所示,在微小区域20中沿着轮胎圆周方向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以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其宽度不同的六种尺寸排列。在此,上述相邻微小区域是,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变化,并且按照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宽度连续变化的方式以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大小顺序排列。将包括如此排列的相邻微小区域的微小区域20设置在胎侧表面上是为了使看到轮胎的人,通过由微小区域20制成的侧面图案侧面看上去好像具有立体的凹凸,使胎侧表面上实际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胎侧表面上出现的凹凸是指,例如,可以沿着轮胎直径方向形成,例如,如图3所示,胎体层5的卷绕结束端5c和卷绕开始端5d在部分5e上重叠,由此产生段差而造成的。图4(a)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微小区域20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4(a)中,突出表示微小区域20的高度。如图4(a)所示,包括相邻微小区域20的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的隔件呈槽的形状。即,微小区域20的表面呈凸状,能够与周边的区域识别开。微小区域20还可以是用图4(b)所示的凹状代替图4(a)所示的凸状。即,微小区域20之间的隔件为凸状时微小区域20为相对于隔件凹进去的凹状,微小区域20通过该凹状的形状能够与周边的区域识别开。
另外,如图4(c)所示,微小区域20通过隔壁与周边的区域区分开,由此各微小区域20的周围被镶边,因此能够与周边的区域识别开。进一步,如图5所示,微小区域20还可以是以一定间隔具有脊、且实施锯齿加工的区域。此时,入射到微小区域20表面上的光漫反射。因此,在微小区域20上漫反射而进入到观看人的视野的光量相比于来自其周围的光的光量少。因此,微小区域20相比周边的区域看上去暗,能够进行识别。即,微小区域20通过光的反射特性能够与周边的区域识别开。虽然微小区域20呈大致长方形形状,但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形状也可以。即使使用这些形状,由微小区域20制成的侧面图案使在胎侧表面上实际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另外,微小区域20的高度或深度(图4(a)、(b)),优选的是例如O. 3 3. 0mm,上述高度或深度完全相同也可以,另外,根据上述尺寸可以不同。即使在此情况下,由微小区域20制成的侧面图案使在胎侧表面上实际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另外,从在胎侧表面上实际存在的凹凸在其侧面图案上显得不明显的方面考虑,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为三种以上,优选的是4 8种。微小区域的尺寸为两种时,通过侧面图案,其侧面看上去很难有立体感。即使微小区域的尺寸超过8种,也无法提高将凹凸显得不明显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微小区域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虽然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周期性变化,但也可以不变化。至少,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变化即可。另外,该变化不一定是周期性的,但从侧面看上去有立体感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是按照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连续变化的方式排列相邻微小区域,也可以是按照阶段性(阶梯式)变化的方式排列。但是,从侧面看上去有立体感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按照尺寸连续变化的方式排列相邻微小区域。另外,从看上去侧面更加有立体波浪感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使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变化的相位和相邻微小区域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变化的相位相同。图6为将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I的胎侧表面上的微小区域20上制成的侧面图案以直线展开的图。图6所示的图案看上去表面有立体波浪感。由此,对于看到将这样的图案在胎侧表面上展开的图I所示的轮胎I的胎侧表面的人来说,在胎侧表面上实际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第二实施方式)图7为将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I的胎侧表面的微小区域20上制成的侧面图案以直线展开的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I的构成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I的构成相同。第二实施方式的微小区域20包括在轮胎圆周方向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该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包括六种间隔。按照该六种间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连续变化的方式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排列。在相邻微小区域中,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其宽度为特定,即用一种尺寸。第二实施方式的微小区域20除了上述之外其它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微小区域20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微小区域20的侧面,如第一实施方式,侧面看上去有立体波浪感。由此,对于看到将这样的形状在胎侧表面上展开的轮胎I的胎侧表面的人来说,在胎侧表面上实际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另外,上述间隔的种类至少是3种,如上所述,从侧面看上去有立体感的方面考 虑,上述间隔的种类优选的是4 8种。间隔种类为2种时,通过侧面图案其侧面看上去很难有立体感。即使间隔种类超过8种,也无法提高将凹凸显得不明显的效果。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相邻微小区域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周期性变化,但不变化也可以。至少,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变化即可。另外,虽然该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的变化不一定是周期性的,但从侧面看上去有立体感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其变化是周期性的。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周期性变化时,可以是按照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连续变化的方式排列相邻微小区域,也可以是按照阶段性(阶梯状)变化的方式排列。但是,从看上去侧面有立体感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按照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连续变化的方式排列。另外,从看上去侧面更有立体波浪感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的变化相位和相邻微小区域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变化的相位相同。(第三实施方式)图8为将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I的胎侧表面的微小区域20上制成的侧面图案以直线展开的图。图8中的横向对应于轮胎的圆周方向,纵向对应于轮胎的直径方向。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I的构成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I的构成相同。第三实施方式的微小区域20包括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该相邻微小区域具有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其宽度不同的六种尺寸,并且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具有六种间隔。按照该六种尺寸和六种间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连续变化的方式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隔开排列。另外,沿着轮胎圆周方向排列的微小区域20的列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变化。进一步,沿着轮胎直径方向排列的微小区域20的列的轮胎圆周方向的位置沿着轮胎直径方向变化。第三实施方式的尺寸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尺寸相同,第三实施方式的间隔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间隔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如图8所不,具有第三实施方式的微小区域20的侧表面相比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看上去其表面更有立体波浪感。由此,对于看到将该图案在胎侧表面上展开的轮胎I的胎侧表面的人来说,在胎侧表面上实际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特别是,当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小时,间隔也狭窄,即,从看上去使侧面更加有立体波浪感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使尺寸变化的相位和间隔变化的相位相同。另外,从看上去使侧面更加有立体波浪感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使相邻微小区域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变化的相位也和尺寸变化的相位和间隔变化的相位相同。另外,考虑到胎体层5的卷绕结束端5c和卷绕开始端5d在部分5e上重叠而在侧面形成的凹凸的大小,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变化的周期、间隔变化的周期、以及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变化的周期优选的是10 60mm。 另外,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变化、间隔变化、以及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变化优选的是根据如图9(a)、(b)所示的正弦波或者三角波的周期函数变化。(实施例)为了调查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使胎侧表面的侧面图案进行多个种变化,并制造了图2所示的轮胎1(轮胎尺寸145R12 6PR)。100个人观察所制造的轮胎,并评价了胎侧表面上实际存在的、被胎体层5重叠的部分5e导致而产生的凹凸(以下,称之为BPS拼接凹凸)的识别性。作为评价结果使用下述评分。·评分110 :95%以上的观察者无法明确识别图3所示的凹凸;·评分108 :90%以上的观察者无法明确识别图3所示的凹凸;·评分106 :80%以上的观察者无法明确识别图3所示的凹凸;·评分104 :70%以上的观察者无法明确识别图3所示的凹凸;·评分102 :60%以上的观察者无法明确识别图3所示的凹凸;·评分100 :50%以上的观察者无法明确识别图3所示的凹凸;·评分97 :少于50%的观察者无法明确识别图3所示的凹凸。评价中所使用的胎侧表面和评价结果表示在下述表I中。另外,现有例是作为现有技术表示的充气轮胎,形成有多个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为O. 3 2mm程度较小的、半球状或几乎是半球状的突起,该突起包括大小相互不同的至少两种突起,小的突起的底面面积为大的突起底面面积的2 6%。比较例I是如下的例子,虽然如图I所示的微小区域20是在侧面的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的侧面图案,但相邻的微小突起的沿着轮胎圆周方向的宽度有两种不同的尺寸,微小区域20的相邻的间隔有一种。比较例2是上述尺寸有一种、上述间隔有两种的例子。实施例I是上述尺寸有二种、实施例2是上述尺寸有五种。实施例3是微小区域20的相邻的间隔有三种的例子,实施例4是上述间隔有五种。实施例5、6是利用五种尺寸和五种间隔,使尺寸和间隔变化,进而使尺寸变化的相位和间隔变化的相位的偏差变化(90度、O度)的例子。实施例7是利用与实施例5、6不同的五种尺寸、与实施例5、6不同的五种间隔,使尺寸和间隔变化的例子。实施例5 7中,均使上述尺寸变化的周期和上述间隔变化的周期相同。表I中的宽度、距离、周期均是轮胎直径方向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尺寸作为代表值采用。另外,使上述尺寸、上述间隔的变化根据正弦波变化。另外,微小区域20由于是图4(a)所示的凸状,因此在下述表I中将微小区域20作为“凸部”记录。[表 I]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具有胎侧部,其特征在干,该胎侧部包括表面图案区域,该区域中,通过表面凹凸或者光的反射特性与周边的区域识别开的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在所述微小区域中沿着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使用轮胎圆周方向的宽度相互不同的至少三种尺寸而排列,其中, 所述相邻微小区域按照沿着轮胎圆周方向所述宽度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以所述微小区域的尺寸顺序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面图案区域的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间隔包括至少三种间隔,按照所述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隔开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微小区域按照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顺序以规定的周期周期性地排列,且按照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所述间隔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以所述周期变化的方式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排列,进一歩,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排列的相位和所述间隔的排列的相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相邻微小区域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与尺寸不同的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排列和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的排列的周期相应而周期性地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尺寸不同的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和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根据正弦波或三角波的周期函数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ー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为10 60mm。
7.一种充气轮胎,具有胎侧部,其特征在干,该胎侧部包括表面图案区域,该区域中,通过表面凹凸或光的反射特性与周边的区域区分开的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排列有多个,在所述微小区域中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包括至少三种间隔,其中, 按照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微小区域按照所述间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周期性地变化的方式排列,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与所述间隔相应而周期性地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的排列根据正弦波或三角波的周期函数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ー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为10 60mm。
11.根据权利要求I至10任ー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小区域是通过隔壁与周边的区域区分开的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I至10任ー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小区域是相对于周边的区域突出的凸部区域,或者是相对于周边的区域凹进去的凹部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I至12任ー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小区域是通过微小表面凹凸有无所导致的光的反射特性的不同来识别的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胎侧表面上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的充气轮胎,其中,胎侧部包括表面图案区域,通过表面凹凸或者光的反射特性能够与周边的区域识别开的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在所述微小区域中沿着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使用轮胎圆周方向的宽度相互不同的至少三种尺寸而排列,其中,所述相邻微小区域按照沿着轮胎圆周方向所述宽度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按照所述微小区域的尺寸顺序排列。另外,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包括至少三种间隔,按照轮胎圆周方向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排列。
文档编号B60C13/00GK102627057SQ20111037742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7日
发明者山川贵弘 申请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