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式运梁车双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772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式运梁车双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动力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式运梁车双动力系统,属于运梁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轮胎式无轨运输型运梁车作为一种新式铁路施工装备,以其超强的负载能力和独特的转向灵活性,以及对混凝土或碎石路面的适应性,在混凝土箱型梁的整体运输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多轴、重载行走机械,运梁车要求动力系统能够提供足够驱动力,保证车辆正常行使。同时,还要向转向系统、悬挂系统、散热系统提供动力,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目前,公知的运梁车都是由一台发动机驱动,对于载重很大的场合,一般采取更换大功率发动机的方法来满足要求,公知的运梁车在结构上存在着一些缺点第一,采用一台发动机驱动,当发动机出现故障时,整个运梁车将处于瘫痪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工程进度, 同时也带来其它影响;第二,使用大功率发动机时,会造成运梁车车身主体受力不均,对运梁车运行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都造成了威胁。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式运梁车双动力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运行平稳,出现故障时也能保证将梁体顺利运至安全地点。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轮胎式运梁车双动力系统,包括车身主体、驱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散热系统和第一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二动力系统;第一动力系统和第二动力系统并联后分别与驱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 散热系统相连接。进一步,第一动力系统包括第一发动机、第一分动箱和第一液压油泵,且三者依次串联。进一步,第二动力系统包括第二发动机、第二分动箱和第二液压油泵,且三者依次串联。进一步,第一液压油泵一端连接第二液压油泵一端。进一步,第一发动机和第二发动机功率相同。工作原理采用了双发动机动力系统,能够为驱动系统和其他子系统提供充足动力,保证运梁车在任何工况下正常行使;当其中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发动机仍可以单独运行,驱动能力不变,行使速度降低一半,可以保证车辆行使至安全地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双发动机动力系统,不仅能够提供足够驱动力, 且工作稳定性高加倍;2、在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运梁车也能正常运转;3、避免了运梁车车身主体的受力不均勻,有利于运梁车的平稳工作。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图中1、车身主体,2、第一动力系统,21、第一发动机,22、第一分动箱,23、第一液压油泵,3、第二动力系统,31、第二发动机,32、第二分动箱,33、第二液压油泵,4、驱动系统,
5、转向系统,6、悬挂系统,7、散热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身主体1、驱动系统4、转向系统5、悬挂系统
6、散热系统7和第一动力系统2,还包括第二动力系统3;第一动力系统2和第二动力系统 3并联后分别与驱动系统4、转向系统5、悬挂系统6、散热系统7相连接。其中,第一动力系统2包括第一发动机21、第一分动箱22和第一液压油泵23,且三者依次串联。第二动力系统3包括第二发动机31、第二分动箱32和第二液压油泵33,且三者依次串联。第一液压油泵23—端与第二液压油泵33—端相连接。第一发动机21和第二发动机31功率相同。实施时,当第一动力系统2和第二动力系统3同时工作时,可以为驱动系统和其他子系统提供充足动力;当其中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时,第一动力系统2或第二动力系统3可单独运行,此时运梁车的速度减半,也能保证将梁体顺利运至安全地点。
权利要求1.一种轮胎式运梁车双动力系统,包括车身主体(1)、驱动系统(4)、转向系统(5)、悬挂系统(6)、散热系统(7)和第一动力系统(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动力系统(3),第一动力系统(2)和第二动力系统(3)并联后分别与驱动系统(4)、转向系统(5)、悬挂系统(6)、 散热系统(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式运梁车双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动力系统(2)包括第一发动机(21)、第一分动箱(22)和第一液压油泵(23),且三者依次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式运梁车双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动力系统(3)包括第二发动机(31)、第二分动箱(32)和第二液压油泵(33),且三者依次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轮胎式运梁车双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液压油泵(23) —端连接第二液压油泵(33) —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式运梁车双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发动机(21)和第二发动机(31)功率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式运梁车双动力系统,属于运梁车动力系统领域,包括车身主体、驱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散热系统和第一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二动力系统;第一动力系统和第二动力系统并联后分别与驱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散热系统相连接。有益效果是不仅能够提供足够驱动力,且工作稳定性高加倍;在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时,运梁车也能正常运转;避免了运梁车车身主体的受力不均匀,有利于运梁车的平稳工作。
文档编号B60K5/00GK202115320SQ20112021916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7日
发明者何磊, 孟庆勇, 杨力夫, 梁媛媛, 武瑞, 范旭辉, 葛娟, 谢和平, 陈保磊, 马玉敏, 魏哲雷, 魏广娟, 魏彬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