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879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导风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将汽车前方两侧的风导向发动机的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
背景技术
要保证汽车能够正常地行驶,汽车发动机的运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汽车发动机必须要有足够的进气量,使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尽快散发才能保证正常运行。故一般的汽车设计人员都会将汽车保险杠及格栅的正前方做出较大的开口以保证汽车的进气量,这样虽然解决了进气量的问题,但是,由于从汽车正前方格栅的临近两侧的部位进入的空气流将一直向后流,不会通过前舱中部的发动机部位,对发动机的散热基本不起作用。 因此,为了保证发动机散热所需的进风量,目前汽车上装有可将汽车前方两侧的风导向发动机正前方的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021121Y,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包括位于汽车前舱前方的钣金横梁,所述钣金横梁上固定有可将汽车正前方格栅的临近两侧的部位进入的空气流导向位于汽车前舱中部的发动机的导风板。该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中, 导风板与发动机底部护板间隙较大,造成从前格栅进入的空气易从缝隙中漏走,影响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导风板与发动机底部护板制成一体式连接的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空气易从导风板与发动机底部护板的缝隙中漏走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散热效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 包括发动机底部护板,所述发动机底部护板表面上两端向上弯折有导风板,该导风板与发动机底部护板为密封式连接,所述导风板为了避让汽车上相应位置的其他零部件而在其板面上呈相应凹凸伸展。本实用新型中,将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与发动机底部护板密封连接在一起,消除了二者间的缝隙,避免空气从缝隙中漏走,大大改善了发动机的散热效果,此外为了避免导风板与汽车上相应位置的其他零部件冲突,在导风板的板面上相应的凹凸伸展。作为优选,所述导风板与发动机底部护板为一体成型。二者一体成型,更加牢固可罪。作为优选,所述导风板下部设有横向的V形槽状的弱化线。本实用新型整体可采用模具注塑,但是考虑到注塑时模具尺寸较大,成本较高,因此在导风板下部开模时做成V 形槽状弱化线,这样使导风板在弯折状态下注塑,待产品冷却时,使之翻转成板型,即得到成品。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将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与发动机底部护板做成一体式连接结构,消除了二者间的缝隙,避免空气从缝隙中漏走,大大改善了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弱化线的断面示意图;图3为导风板注塑时在弯折状态下示意图。图中标号分别为1.发动机底部护板2.导风板3.弱化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实施例如图1,一种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包括发动机底部护板1,所述发动机底部护板1表面上两端均设有导风板2,该导风板2与发动机底部护板1垂直,所述导风板2为了避让汽车上相应位置的其他零部件而在其板面上相应凹凸伸展。该导风板2与发动机底部护板1为一体式注塑而成,但是考虑到注塑时模具尺寸较大,成本较高,因此在导风板2 下部开模时做成V形槽状弱化线3,如图2所示,这样使导风板2在弯折状态下注塑,图3为所述导风板2注塑时在弯折状态下示意图,待产品冷却时,使之翻转成板型,即得到成品。该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将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2与发动机底部护板1做成一体式连接结构,消除了二者间的缝隙,避免空气从缝隙中漏走,大大改善了发动机的散热效
^ ο上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优选举例说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补充或等同替代,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底部护板(1),所述发动机底部护板(1)表面上两端向上弯折有导风板(2 ),该导风板(2 )与发动机底部护板(1)为密封式连接,所述导风板(2)为了避让汽车上相应位置的其他零部件而在其板面上呈相应凹凸伸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2)与发动机底部护板(1)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2) 下部设有横向的V形槽状的弱化线(3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导风板与发动机底部护板制成一体式连接的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该汽车发动机散热导风结构,包括发动机底部护板,所述发动机底部护板表面上两端向上弯折有导风板,该导风板与发动机底部护板为密封式连接,所述导风板为了避让汽车上相应位置的其他零部件而在其板面上相应凹凸伸展。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与发动机底部护板做成一体式连接结构,消除了二者间的缝隙,避免空气从缝隙中漏走,大大改善了发动机的散热效果,适宜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B60K11/08GK202213482SQ20112026172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何伟, 吴成明, 周利国, 张俊, 戴开红, 赵福全, 陈磊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