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状的轮胎内衬层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41865阅读:来源:国知局
起伏状的轮胎内衬层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轮胎内衬层,它包含弹性体和工程树脂的动态硫化的合金,其中所述内衬层是起伏状的,使得所述内衬层最厚部分的厚度与最薄部分的厚度相差超过25%,其中所述轮胎内衬层具有中心线、相对的边缘和在所述相对的边缘的中心间延伸的水平轴,其中所述轮胎内衬层在中心线处的厚度大于在边缘处的厚度,并且该较大的厚度被在所述水平轴的两侧设置,并且其中所述轮胎内衬层的中心线处的较大厚度从中心线的每一侧延伸至内衬层宽度的15.0%-40.0%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内衬层,其中所述轮胎内衬层的中心线与边缘厚度之比为2.5: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内衬层,其中边缘处的厚度在10-500μm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内衬层,其中所述弹性体是官能化的聚(异丁烯-共-烷基苯乙烯),和所述工程树脂是尼龙。5.制造轮胎内衬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起伏状的轮胎内衬层,使得所述起伏状的轮胎内衬层最厚部分的厚度与最薄部分的厚度相差超过25%,其中所述轮胎内衬层包含弹性体和工程树脂的动态硫化的合金,并且其中通过以下方法提供所述起伏状的轮胎内衬层:通过吹制薄膜或挤出薄膜提供具有基本上均匀的厚度的无缝轮胎内衬层,该无缝轮胎内衬层为套筒形式;对所述无缝轮胎内衬层在径向和轴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以生产所述起伏状的轮胎内衬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轮胎内衬层具有中心线和相对的边缘,其中在中心线处的厚度大于在边缘处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起伏状的轮胎内衬层具有2.5:1.0的中心线处厚度与边缘处厚度之比。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轮胎内衬层具有在从中心线测量最大带束层宽度的40%和60%之间的距离处的肩部区域,并且所述轮胎内衬层具有比在中心线处的厚度大的在肩部区域的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轮胎内衬层具有2.5:1.0的肩部处厚度与中心线处厚度之比。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弹性体是官能化的聚(异丁烯-共-烷基苯乙烯),和所述工程树脂是尼龙。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