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摆臂断开式前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069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双摆臂断开式前桥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中的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包括转向节,制动器,转向杆系,与所述转向节连接的支撑梁,与所述支撑梁连接的上、下摆臂,所述上、下摆臂处于同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梁的上、下端枢转连接,所述上、下摆臂处于同侧的另一端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上、下摆臂左右对称设有两套;水平方向上,左、右所述下摆臂相对呈“八”字型设置,所述转向杆系处于左、右所述下摆臂构成的“八”字型的大开口的一侧且所述转向杆系不高于所述下摆臂,所述“八”字型大开口处的空间适宜于所述转向杆系左、右摆动,且与左右所述下摆臂不发生干涉。所述下摆臂的设置以及与所述转向杆系的位置关系,降低了车辆地板的高度,方便了乘客上下车。
【专利说明】双摆臂断开式前桥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ー种车辆前桥装置,具体涉及ー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
【背景技术】
[0002]车桥是用来传递车架与车轮之间各方向的作用力及其カ矩,按悬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和断开式两种,非独立悬架与整体式车桥配合,传统的公交车的前桥多采用エ字梁桥,エ字梁前桥强度高,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两端车轮冲击时,相互影响大,降低了车辆的舒适性能和车辆行驶的平稳性能;独立悬架与断开式车桥配合,这种设计可以使两侧车轮单独运动而不受影响,车轮运动空间大,整车的重心降低,改善了汽车的平顺性能,被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厂家所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201494269U公开了ー种断开式前桥总成,该断开式前桥总成由两个各自独立且左右对称分布的双横摆臂断开式前桥总成构成,所述的双横摆臂断开式前桥总成包括轮毂与制动盘总成、制动器总成、转向节总成、承载臂、可绕承载臂在垂直方向上自由转动的上横摆臂、下横摆臂,以及转向拉杆、转向转换器、横向稳定杆吊臂和横向稳定杆,所述的轮毂和制动盘总成、制动器总成安装在转向节总成上,转向节总成安装在承载臂上,上、下横摆臂一端分别与承载臂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球铰与整车连接;所述的转向杆连接在转向转换器与转向节总成之间,横向稳定杆通过横向稳定杆吊臂安装在承载臂上。所述的上、下横摆臂与承载臂之间是通过销子和圆锥滚子轴承连接。所述的球铰为富有弹性的含橡胶球铰。如说明书附图所示,该断开式前桥总成的上、下横摆臂均为一次成型零件,且呈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整车连接的两端相对于前桥轴端中心线对称,所述转向转换器的水平投影设置在所述中心线处,且位于所述上、下横摆臂之间,从而转向拉杆置于所述上、下横摆臂之间。
[0004]以上所述的断开式前桥总成,由于所述转向转换器及转向拉杆设置于所述上、下摆臂之间的垂直空间内,这种设置无疑抬高了车辆地板相对地面的高度,使得老人小孩等上车极为不方便,虽然ー些车辆在车门入口设置了台阶,但是台阶的设置给乘客上、下车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车辆地板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述转向转换器及转向拉杆置于所述上、下摆臂之间,导致车辆地板离地面较高的问题,从而提供ー种可以降低地板离地高度地板,方便乘车人员上、下车的双摆臂断开式前桥。
[0006]本发明中的双摆臂断开式前桥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包括
左、右转向节,所述左、右转向节上分别设有轮毂;
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用于对所述轮毂进行制动;
转向杆系,所述转向杆系在传动器的驱动下控制所述转向节的转动; 左、右支撑梁,所述左、右支撑梁与所述左、右转向节连接;
上、下摆臂,所述上、下摆臂处于同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梁的上、下端枢转连接,所述上、下摆臂处于同侧的另一端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上、下摆臂左右对称设有两套;
水平方向上,左、右所述下摆臂相对呈“八”字型设置,所述转向杆系处于左、右所述下摆臂构成的“八”字型的大开口的一侧且所述转向杆系不高于所述下摆臂,所述“八”字型大开口处的空间适宜于所述转向杆系左、右摆动,且与左右所述下摆臂不发生干涉。
[0007]所述转向杆系包括与所述转向器连接的左、右转向摇臂,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左、右转向节上的左、右梯形臂,连接所述左转向摇臂与所述右转向摇臂的横拉杆,连接所述左转向摇臂与所述左梯形臂之间的左转向拉杆,连接所述右转向摇臂与所述右梯形臂之间的右转向拉杆,所述转向器通过带动所述左、右转向摇臂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左、右梯形臂转动。
[0008]所述上摆臂呈“V”型,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臂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臂杆两端的连接端,所述上摆臂“V”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支撑梁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摆臂“V”型开口端的两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车身连接。
[0009]所述上摆臂“V”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支撑梁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摆臂“V”型开口端的两所述连接端分别通过橡胶轴与所述车身连接。
[0010]所述下摆臂呈斜“A”型,包括两个斜臂杆以及连接所述斜臂杆的横直杆,所述两斜臂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端,所述下摆臂斜“A”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支撑梁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摆臂斜“A”型开口端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车身连接。
[0011]所述下摆臂斜“A”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支撑梁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摆臂斜“A”型开口端的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橡胶轴与所述车身连接。
[0012]所述支撑梁通过主销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主销上端套设有滚针轴承,下端套设有复合衬套。
[0013]所述转向杆系与所述转向节的下端连接。
[0014]所述制动器为盘式制动器,所述盘式制动器包括固设在所述轮毂上的制动盘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向节上,对所述制动盘制动的制动钳。
[0015]本发明中的双摆臂断开式前桥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的所述上、下摆臂处于同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梁的上、下端枢转连接,所述上、下摆臂处于同侧的另一端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上、下摆臂左右对称设有两套;水平方向上,左、右所述下摆臂相对呈“八”字型设置,所述转向杆系处于左、右所述下摆臂构成的“八”字型的大开口的一侧且所述转向杆系不高于所述下摆臂,所述“八”字型大开口处的空间适宜于所述转向杆系左、右摆动,且与左右所述下摆臂不发生干涉。所述下摆臂的设置以及与所述转向杆系的位置关系,降低了车辆地板的高度,方便了乘客上下车。
[0016]2.本发明中的所述上摆臂呈“V”型,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臂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臂杆两端的连接端,所述上摆臂“V”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支撑梁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摆臂“V”型开口端的两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上摆臂包括两个单独设置的所述臂杆,这样使上摆臂的装卸更方便,有利于零部件的维修、更换。
[0017]3.本发明中的所述支撑梁通过主销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主销上端套设有滚针轴承,下端套设有复合衬套。保证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回正能力,增长前桥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双摆臂断开式前桥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摆臂断开式前桥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左转向拉杆;2_左转向摇臂;3_横拉杆;4_右转向摇臂;5_右转向拉杆;6_下摆臂;7_上摆臂;8_支撑梁;9_转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包括:
左、右转向节9,所述左、右转向节9上分别设有轮毂;
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用于对所述轮毂进行制动;所述制动器为盘式制动器,所述盘式制动器包括固设在所述轮毂上的制动盘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向节9上,对所述制动盘制动的制动钳。
[0020]转向杆系,所述转向杆系在传动器的驱动下控制所述转向节9的转动;所述转向杆系与所述转向节9的下端连接。所述转向杆系包括与所述转向器连接的左、右转向摇臂
2、4,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左、右转向节9上的左、右梯形臂,连接所述左转向摇臂2与所述右转向摇臂4的横拉杆3,连接所述左转向摇臂2与所述左梯形臂之间的左转向拉杆1,连接所述右转向摇臂4与所述右梯形臂之间的右转向拉杆5,所述转向器通过带动所述左转向摇臂2转动,一边通过所述左转向拉杆I带动所述左梯形臂转动,ー边通过所述横拉杆3带动所述右转向摇臂4转动,由所述右转向摇臂4通过所述右转向拉杆5带动所述右梯形臂转动。
[0021]左、右支撑梁8,所述左、右支撑梁8与所述左、右转向节9连接;所述支撑梁8通过主销与所述转向节9连接,所述主销上端套设有滚针轴承,下端套设有复合衬套。保证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回正能力,增长前桥的使用寿命。所述支撑梁8的上部安装有气囊,内侧安装减振器,具有较理想的弾性特性,其振动频率不随簧载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控制性,从而进ー步提高客车的舒适性。
[0022]还包括上、下摆臂7、6,所述上、下摆臂7、6处于同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梁8的上、下端枢转连接,所述上、下摆臂7、6处于同侧的另一端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上、下摆臂
7、6左右对称设有两套;水平方向上,左、右所述下摆臂6相对呈“八”字型设置,所述转向杆系处于左、右所述下摆臂6构成的“八”字型的大开ロ的一侧且所述转向杆系不高于所述下摆臂6,所述“八”字型大开ロ处的空间适宜于所述转向杆系左、右摆动,且与左右所述下摆臂6不发生干渉。左右所述上、下摆臂7、6各自独立的结构,受地面冲击吋,互不影响,确保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所述下摆臂6的设置以及与所述转向杆系的位置关系,降低了车辆地板的高度,方便了乘客上下车。
[002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摆臂7呈“V”型,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臂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臂杆两端的连接端,所述上摆臂7 “V”型收ロ端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支撑梁8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摆臂7 “V”型开口端的两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上摆臂7包括两个单独设置的所述臂杆,这样使所述上摆臂7的装卸更方便,有利于零部件的维修、更换。
[0024]所述上摆臂7 “V”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支撑梁8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摆臂7 “V”型开口端的两所述连接端分别通过橡胶轴与所述车身连接。
[0025]所述下摆臂6呈斜“A”型,包括两个斜臂杆以及连接所述斜臂杆的横直杆,所述两斜臂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端,所述下摆臂6斜“A”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支撑梁8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摆臂6斜“A”型开口端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车身连接。
[0026]所述下摆臂6斜“A”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支撑梁8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摆臂6斜“A”型开口端的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橡胶轴与所述车身连接。
[002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包括 左、右转向节(9),所述左、右转向节(9)上分别设有轮毂; 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用于对所述轮毂进行制动; 转向杆系,所述转向杆系在传动器的驱动下控制所述转向节(9)的转动; 左、右支撑梁(8),所述左、右支撑梁(8)与所述左、右转向节(9)连接; 上、下摆臂(7、6),所述上、下摆臂(7、6)处于同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梁(8)的上、下端枢转连接,所述上、下摆臂(7、6)处于同侧的另一端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上、下摆臂(7、6)左右对称设有两套; 其特征在于,水平方向上,左、右所述下摆臂(6)相对呈“八”字型设置,所述转向杆系处于左、右所述下摆臂(6)构成的“八”字型的大开口的一侧且所述转向杆系不高于所述下摆臂(6),所述“八”字型大开口处的空间适宜于所述转向杆系左、右摆动,且与左右所述下摆臂(6)不发生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系包括与所述转向器连接的左、右转向摇臂(2、4),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左、右转向节(9)上的左、右梯形臂,连接所述左转向摇臂(2)与所述右转向摇臂(4)的横拉杆(3),连接所述左转向摇臂(2)与所述左梯形臂之间的左转向拉杆(1),连接所述右转向摇臂(4)与所述右梯形臂之间的右转向拉杆(5),所述转向器通过带动所述左、右转向摇臂(2、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左、右梯形臂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7)呈“V”型,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臂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臂杆两端的连接端,所述上摆臂(7) “V”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支撑梁(8)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摆臂(7) “V”型开口端的两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车身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7)“V”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支撑梁(8)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摆臂(7) “V”型开口端的两所述连接端分别通过橡胶轴与所述车身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臂(6)呈斜“A”型,包括两个斜臂杆以及连接所述斜臂杆的横直杆,所述两斜臂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端,所述下摆臂(6)斜“A”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支撑梁(8)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摆臂(6)斜“A”型开口端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车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臂(6)斜“A”型收口端的所述连接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支撑梁(8)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摆臂(6)斜“A”型开口端的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橡胶轴与所述车身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8)通过主销与所述转向节(9)连接,所述主销上端套设有滚针轴承,下端套设有复合衬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系与所述转向节(9)的下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摆臂断开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为盘式制动器,所述盘式制动器包括固设在所述轮毂上的制动盘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向节(9)上,对所述制动盘制动的制动甜。
【文档编号】B60T1/06GK103587363SQ201210291777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庞青年, 韦成刚, 周君, 季慎卿, 倪盛开 申请人: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