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6098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涉及车辆安全装置,车辆撞击防护装置,在车辆的前部设置有保险杠,保险杠后部设有阻击力装置,阻击力装置结构为:保险杠后面设置钉座,在钉座上设有若干冲击钉,冲击钉后部设有阻击板,阻击板固定于固定杆上,固定杆固定于后座板上,其特征在于:在阻击力装置后还连接有钢丝绳和滑轮组成的分散力装置。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有阻击力装置,在碰撞时,冲击力通过冲击钉将阻击板冲成大孔,从而消耗碰撞冲击能量,保护车辆的安全;2.设有分散力装置,一处被撞,撞击力通过液压装置被分散到其它部位。总之,可有效地缓解和分散撞击力,从而减轻车辆撞击的损害程度。
【专利说明】一种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装置,特别是用于车辆碰撞防护保险杠及其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车辆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一些车祸发生后的破坏程度除其它因素外,还与保险杠的设置存在着不足有很大关系,通常保险杠缺乏较好的缓解和分散力的作用,而撞击时往往因为作用力过于集中而造成车辆破坏严重,甚至伤及乘坐人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它可以有效地减缓和分散车辆撞击时的作用力,从而提高安全系数。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在车辆的前部设置有保险杠,保险杠后部设有阻击力装置,阻击力装置结构为:保险杠后面设置钉座,在钉座上设有若干冲击钉,冲击钉后部设有阻击板,阻击板固定于固定杆上,固定杆固定于后座板上,其特征在于:在阻击力装置后还连接有钢丝绳和滑轮组成的分散力装置。
[0005]本发明还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
所述的分散力装置包括:缸筒A前端固定于后座板上,缸筒A后端设置有轴,轴上安装有滑轮A,缸筒B上设置有条孔,缸筒B外的外侧固定环,内侧固定滑轮B ;滑轮C固定于车架上。
[0006]所述的分散力装置包括:左前与右前,左后与右后,左前与右后,右前与左后间存在着单向牵制或相互牵制的由钢丝绳与滑轮组成的分散力装置。
[0007]所述的钢丝绳设置有4条,其中:
a钢丝绳,左前至右前;左前固定环上固定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穿过左前缸筒B上的条孔,经左前滑轮A,穿过左前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再经左前滑轮B,再经中央滑轮C,到右前,经右前滑轮B,再穿过右前缸筒B上的条孔,再经右前滑轮A,穿过右前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固定于右前固定环上;
b钢丝绳,左后至右后;结构同a钢丝绳;与a钢丝绳形成纵向对称。
[0008]c钢丝绳,左前至右后;左前固定环上固定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穿过左前缸筒B上的条孔,经左前滑轮A,穿过左前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再经左前滑轮B,到右后,经右后滑轮B,穿过右后缸筒B上的条孔,再经右后滑轮A,穿过右后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固定于右后固定环上;
d钢丝绳,右前至左后;结构同c钢丝绳;与c钢丝绳形成横向对称。
[0009]所述的设置有6条钢丝绳,其中:
a钢丝绳,左前至 右前;左前固定环上固定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穿过左前缸筒B上的条孔,经左前滑轮A,穿过左前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再经左前滑轮B,再经中央滑轮C,到右前,经右前滑轮B,再穿过右前缸筒B上的条孔,再经右前滑轮A,穿过右前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固定于右前固定环上;
b钢丝绳,左后至右后;结构同a钢丝绳;与a钢丝绳形成纵向对称。
[0010]c钢丝绳,左前至右后;左前拉环上固定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直接到右后,经右后滑轮B,穿过右后缸筒B上的条孔,再经右后滑轮A,穿过右后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固定于右后固定环上;
d钢丝绳,右后至左前;结构同c钢丝绳;与c钢丝绳形成圆心对称。
[0011]e钢丝绳,右前至左后;结构同c钢丝绳;与c钢丝绳形成横向对称。
[0012]f钢丝绳,左后至右前;结构同c钢丝绳;与e钢丝绳形成圆心对称。
[0013]所述的阻击板上设有与冲击钉配合的钉孔,钉孔的孔径小于冲击钉的外径。
[0014]所述的阻击板为单组或多组,每组为单层或多层,每层阻击板的构成是单一的钢性材料或一种钢性较强的材料后部加一种钢性较弱的材料组合。
[0015]所述的阻击板为多层时,各层设置有开孔位置不同、数量相同的通孔,在没有通孔的位置设置钉孔或无孔;保险杠内侧设置有滑动槽,供钉座在其槽内横向滑动固定;冲击钉的尾部通过螺丝安装于钉座上,冲击钉的头部上设有钉帽。
[0016]所述的保险杠前面还设有气囊装置,气囊装置包括内胆和设置于内胆外的护框。
[0017]阻击板的厚度为0.1 — 3晕米,阻击板上设有若干钉孔,钉孔的孔径为1—8晕米,冲击钉头部设有钉帽,钉帽的长度为0.3 — 3厘米,钉帽的外径为0.3 — 2.5厘米。
[001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有阻击力装置,在碰撞时,冲击力通过冲击钉将阻击板冲成大孔,从而消耗碰撞冲击能量,保护车辆的安全;2、设有分散力装置,一处被撞,撞击力通过液压装置被分散到其它部位。总之,可有效地缓解和分散撞击力,从而减轻车辆撞击的损害程度。
[0019]【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缸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冲击钉与阻击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阻击板分布不意图。
[0020]图中:1为气囊,2为保险杠,3为钉座,31为冲击钉,32为钉帽,4为阻击板,41为钉孔,42为固定杆,5为后座板,6为缸筒A,61为轴,7为缸筒B, 71为条孔,8为固定环,9为滑轮A,10为滑轮B,11为滑轮C,12为滑轮D,13为钢丝绳,14为拉环,15为滑轮E。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22]实施例1:
为说明方便起见,规定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以车辆前进方向为前,与前相对应的为后,以前后为纵向,以左右为横向。
[0023]如图1、图6、图7、图8所示,气囊I设置于保险杠2的前部,气囊I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一般选择扁形,也可以设计成与保险杠形状相协调;为适应某些车辆在保险杠上有车灯的情况,可将气囊设计为眼镜框状,使两个车灯露出来;气囊I的组成包括内胆和护框,内胆由橡胶材料制作,一般可分为两层:外层为硬质橡胶材料,内层可以是充气结构,也可以是真空结构;护框可由网状的钢丝等金属丝或其它弹性材料组成,也可直接由设计好的各种形状的护板组成。同理,气囊I还可设置于车辆的后部。气囊I的存在,可轻松化解轻微碰撞造成的损坏。
[0024]保险杠2后面连接钉座3,钉座3可以是与保险杠2大小相近整体的I个,也可以是分立的多个小块状,具体可设置2个、3个、4个、5个、6个等多个,本实施例图1所示为3个;设置分立多个钉座3时,保险杠2内侧设置有滑动槽,供钉座3在其槽内滑动固定,这样,钉座3可方便地调整其位置,在一次较轻的撞击后,可移动钉座3的位置,不妨碍整体装置的继续使用;在钉座3上设有冲击钉31,冲击钉31的尾部可通过螺丝安装于钉座3上,从而冲击钉31可方便地卸下更换;冲击钉31的头部较小,较小的头部上设有钉帽32,钉帽32为子弹头状,冲击钉31的头部接触后部的阻击板4的钉孔41,钉孔41的孔径小于冲击钉31 (或钉帽32)的外径。钉孔41的设计是为了减少对后面叠加放置的阻击板4产生影响。
[0025]阻击板4的构成可以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其它有一定钢性的材料(包括复合材料),阻击板4还可以是由前面一种钢性较强的材料(如铁板、钢板等金属材料,为防止生锈,在铁板(或钢板)上刷防锈漆,也可采用不锈钢板)加后面一种钢性较弱的材料(如塑料、复合木板等)组合构成。
[0026]阻击板4可以为单层为一组,设置多组,也可以是多层为一组(如100层为一组),设置多组(如10组)。设置时,以阻`击板4的厚度不改变或基本不改变车辆保险杠处的现有形状为原则。采用多层设计时,可以采用各层部分打通孔(通孔孔径大于或等于冲击钉31的钉帽32的外径,因而可使冲击钉31顺利通过),部分不打孔或打钉孔41的方法,以确保较为恒定的阻击力量。由于通孔位置的不同,可以设计出各种排列组合。图4给出了设置一组为10层阻击板4的其中一种布局方法,即,钉孔41 (或无孔)在阻击板4上按图4分布(最大钉孔数为100个),其中,第I层标数字I的位置为钉孔41(或无孔),其余部位为通孔;第2层标数字2的位置为钉孔41 (或无孔),其余部位为通孔;第3层标数字3的位置为钉孔41 (或无孔),其余部位为通孔……,以此类推,这样,每层阻击板4上都有钉孔41 (或无孔)的部分,从而可以确保每层阻击板4有较为恒定的阻击力量,使其后的液压装置(下文叙述)可以设定为某一恒定的承压力量。对应的冲击钉31可设置100个(即与最大钉孔数相等);也可设置小于100个,设置小于100个时,可设置如50个、33个、25个、20个,以便阻击板4被轻微碰撞后,可调整钉座3的位置,从而调整冲击钉31的位置,分次2次或3次或4次或5次使用。这样,可以减少使用成本。为加强固定,图4中,在阻击板4的所标“A”的部位,用于各层阻击板4间的固定,所标“B”的部位,用于阻击板4与固定杆42间的固定。
[0027]阻击板4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层,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
[0028]固定杆42固定于后座板5上,固定杆42可以有若干根(图3中为4根),后座板5一般设置为一体结构(也可以在必要时,设置成与钉座3所对应的分立的小块状),后座板5后部连接有缸筒A6,缸筒A6外套有缸筒B7,缸筒A6可在缸筒B7内滑动,
缸筒A6前端固定于后座板5上,缸筒A6后端设置有轴61,轴61上安装有滑轮A9,缸筒B7上设置有条孔71,缸筒B7外的一侧(外侧)固定环8,另一侧(内侧)固定滑轮BlO ;滑轮Cll固定于车架上,滑轮D12固定于缸筒A6前端,在滑轮D12的两侧的缸筒A6上设置有条孔。
[0029]设置有6条钢丝绳13,其中:
a钢丝绳,左前至右前。左前固定环8上固定钢丝绳13的一端,钢丝绳13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条孔71,经左前滑轮A9,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再经左前滑轮B10,再经中央滑轮C11,到右前,经右前滑轮B10,再穿过右前缸筒B7上的条孔71,再经右前滑轮A9,穿过右前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固定于右前固定环8上。
[0030]其作用是:将左前(或右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前(或左前)。
[0031]b钢丝绳,左后至右后。类似a钢丝绳。不再累述。
[0032]其作用是:将左后(或右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后(或左后)。
[0033]c钢丝绳,左前至右后。左前固定环8上固定钢丝绳13的一端,钢丝绳13穿过左前缸筒A6上的条孔,经左前滑轮D12,再穿过左前缸筒A6上的另一侧的条孔,经左前滑轮B10,到右后,经右后滑轮B10,穿过右后缸筒B7上的条孔71,再经右后滑轮A9,穿过右后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固定于右后固定环8上。
[0034]其作用是:将右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前。
[0035]d钢丝绳,右后至左前。类似c钢丝绳。不再累述。
[0036]其作用是:将左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后。
[0037]e钢丝绳,右前至左后。类似c钢丝绳。不再累述。
[0038]其作用是:将左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前。
[0039]f钢丝绳,左后至右前。类似c钢丝绳。不再累述。
[0040]其作用是:将右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后。
[0041]图中,钢丝绳c、d,钢丝绳e、f间存在着重合,故不便画出。实际中,可采用双滑轮(或双槽)解决钢丝绳重合问题。
[0042]当本保险杠2前端被撞击时,首先在气囊I的作用下,撞击被有效缓解,同时,撞击力被分散;其次,钉座3上的冲击钉31作用于阻击板4上,阻击板4由无孔(或小孔)被穿成大孔,从而分散了撞击力;再次,如右侧相撞,则右侧的后座板5通过钢丝绳的作用,将撞击能量分散至其它部位,从而使碰撞对车辆的破坏程度大大降低。
[0043]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取消了滑轮D12,同时也取消缸筒A6上的条孔。
[0044]设置有4条钢丝绳13,其中:
a钢丝绳,左前至右前。左前固定环8上固定钢丝绳13的一端,钢丝绳13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条孔71,经左前滑轮A9,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再经左前滑轮B10,再经中央滑轮C11,到右前,经右前滑轮B10,再穿过右前缸筒B7上的条孔71,再经右前滑轮A9,穿过右前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固定于右前固定环8上。
[0045]其作用是:将左前(或右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前(或左前)。
[0046]b钢丝绳,左后至右后。类似a钢丝绳。不再累述。
[0047]其作用是:将左后(或右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后(或左后)。
[0048]c钢丝绳,左前至右后。左前固定环8上固定钢丝绳13的一端,钢丝绳13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条孔71,经左前滑轮A9,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再经左前滑轮B10,到右后,经右后滑轮B10,穿过右后缸筒B7上的条孔71,再经右后滑轮A9,穿过右后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固定于右后固定环8上。
[0049]其作用是:将右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前。
[0050]d钢丝绳,右前至左后。类似c钢丝绳。不再累述。
[0051]其作用是:将左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后。
[0052]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累述。
[0053]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取消了滑轮D12,同时也取消缸筒A6上的条孔,增设了拉环14。
[0054]设置有6条钢丝绳13,其中:
a钢丝绳,左前至右前。左前固定环8上固定钢丝绳13的一端,钢丝绳13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条孔71,经左前滑轮A9,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再经左前滑轮B10,再经中央滑轮C11,到右前,经右前滑轮B10,再穿过右前缸筒B7上的条孔71,再经右前滑轮A9,穿过右前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固定于右前固定环8上。
[0055]其作用是:将左前(或右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前(或左前)。
[0056]b钢丝绳,左后至右后。类似a钢丝绳。不再累述。
[0057]其作用是:将左后(或右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后(或左后)。
[0058]c钢丝绳,左前至右后。左前拉环14上固定钢丝绳13的一端,钢丝绳13直接到右后,经右后滑轮B10,穿过右后缸筒B7上的条孔71,再经右后滑轮A9,穿过右后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固定于右后固定环8上。
[0059]其作用是:将右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前。
[0060]d钢丝绳,右后至左前。类似c钢丝绳。不再累述。
[0061]其作用是:将左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后。
[0062]e钢丝绳,右前至左后。类似c钢丝绳。不再累述。
[0063]其作用是:将左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前。
[0064]f钢丝绳,左后至右前。类似c钢丝绳。不再累述。
[0065]其作用是:将右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后。
[0066]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累述。
[0067]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取消了滑轮D12,同时也取消缸筒A6上的条孔,增设了拉环14。
[0068]设置有8条钢丝绳13,其中:
a钢丝绳,左前至右前。左前固定环8上固定钢丝绳13的一端,钢丝绳13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条孔71,经左前滑轮A9,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再经左前滑轮B10,再经中央滑轮C11,到右前,固定于右前拉环14上。
[0069]其作用是:将左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前。
[0070]b钢丝绳,右前至左前。类似a钢丝绳。不再累述。
[0071]其作用是:将右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前。
[0072]c钢丝绳,右后至左后。类似a钢丝绳。不再累述。
[0073]其作用是:将右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后。
[0074]d钢丝绳,左后至右后。类似a钢丝绳。不再累述。
[0075]其作用是:将左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后。
[0076]e钢丝绳,左前至右后。左前拉环14上固定钢丝绳13的一端,钢丝绳13直接到右后,经右后滑轮B10,穿过右后缸筒B7上的条孔71,再经右后滑轮A9,穿过右后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固定于右后固定环8上。
[0077]其作用是:将右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前。
[0078]f钢丝绳,右前至左后。类似e钢丝绳。不再累述。
[0079]其作用是:将左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前。
[0080]g钢丝绳,右后至左前。类似e钢丝绳。不再累述。
[0081]其作用是:将左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后。
[0082]h钢丝绳,左后至右前。类似e钢丝绳。不再累述。
[0083]其作用是:将右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后。
[0084]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累述。
[0085]实施例5: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取消了滑轮D12,同时也取消缸筒A6上的条孔,取消了滑轮C11,增设了拉环14,增设了滑轮E15。
[0086]设置有8条钢丝绳13,其中:
a钢丝绳,左前至右前。左前固定环8上固定钢丝绳13的一端,钢丝绳13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条孔71,经左前滑轮A9,穿过左前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再经左前滑轮BlO和滑轮E15,到右前,固定于右前拉环14上。
[0087]其作用是:将左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前。
[0088]b钢丝绳,右前至左前。类似a钢丝绳。不再累述。
[0089]其作用是:将右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前。
[0090]c钢丝绳,右后至左后。类似a钢丝绳。不再累述。
[0091]其作用是:将右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后。
[0092]d钢丝绳,左后至右后。类似a钢丝绳。不再累述。
[0093]其作用是:将左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后。
[0094]e钢丝绳,左前至右后。左前拉环14上固定钢丝绳13的一端,钢丝绳13直接到右后,经右后滑轮B10,穿过右后缸筒B7上的条孔71,再经右后滑轮A9,穿过右后缸筒B7上的另一侧的条孔71,固定于右后固定环8上。
[0095]其作用是:将右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前。
[0096]f钢丝绳,右前至左后。类似e钢丝绳。不再累述。[0097]其作用是:将左后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前。
[0098]g钢丝绳,右后至左前。类似e钢丝绳。不再累述。
[0099]其作用是:将左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右后。
[0100]h钢丝绳,左后至右前。类似e钢丝绳。不再累述。
[0101]其作用是:将右前所受的碰撞能量部分转移到左后。
[0102]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累述。
[010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在车辆的前部设置有保险杠,保险杠后部设有阻击力装置,阻击力装置结构为:保险杠后面设置钉座,在钉座上设有若干冲击钉,冲击钉后部设有阻击板,阻击板固定于固定杆上,固定杆固定于后座板上,其特征在于:在阻击力装置后还连接有钢丝绳和滑轮组成的分散力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散力装置包括:缸筒A前端固定于后座板上,缸筒A后端设置有轴,轴上安装有滑轮A,缸筒B上设置有条孔,缸筒B外的外侧固定环,内侧固定滑轮B ;滑轮C固定于车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散力装置包括:左前与右前,左后与右后,左前与右后,右前与左后间存在着单向牵制或相互牵制的由钢丝绳与滑轮组成的分散力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钢丝绳设置有4条,其中: a钢丝绳,左前至右前;左前固定环上固定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穿过左前缸筒B上的条孔,经左前滑轮A,穿过左前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再经左前滑轮B,再经中央滑轮C,到右前,经右前滑轮B,再穿过右前缸筒B上的条孔,再经右前滑轮A,穿过右前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固定于右前固定环上; b钢丝绳,左后至右后;结构同a钢丝绳; c钢丝绳,左前至右后;左前固定环上固定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穿过左前缸筒B上的条孔,经左前滑轮A,穿过 左前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再经左前滑轮B,到右后,经右后滑轮B,穿过右后缸筒B上的条孔,再经右后滑轮A,穿过右后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固定于右后固定环上; d钢丝绳,右后至左前;结构同c钢丝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6条钢丝绳,其中: a钢丝绳,左前至右前;左前固定环上固定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穿过左前缸筒B上的条孔,经左前滑轮A,穿过左前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再经左前滑轮B,再经中央滑轮C,到右前,经右前滑轮B,再穿过右前缸筒B上的条孔,再经右前滑轮A,穿过右前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固定于右前固定环上; b钢丝绳,左后至右后;结构同a钢丝绳; c钢丝绳,左前至右后;左前拉环上固定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直接到右后,经右后滑轮B,穿过右后缸筒B上的条孔,再经右后滑轮A,穿过右后缸筒B上的另一侧的条孔,固定于右后固定环上; d钢丝绳,右后至左前;结构同c钢丝绳; e钢丝绳,右前至左后;结构同c钢丝绳; f钢丝绳,左后至右前;结构同c钢丝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阻击板上设有与冲击钉配合的钉孔,钉孔的孔径小于冲击钉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阻击板为单组或多组,每组为单层或多层,每层阻击板的构成是单一的钢性材料或一种钢性较强的材料后部加一种钢性较弱的材料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阻击板为多层时,各层设置有开孔位置不同、数量相同的通孔,在没有通孔的位置设置钉孔或无孔;保险杠内侧设置有滑动槽,供钉座在其槽内横向滑动固定;冲击钉的尾部通过螺丝安装于钉座上,冲击钉的头部上设有钉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保险杠前面还设有气囊装置,气囊装置包括内胆和设置于内胆外的护框。
【文档编号】B60R19/24GK103723102SQ201210384017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刘新堂 申请人:刘新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