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鞭打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791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鞭打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ー种安全带,尤其是涉及ー种防鞭打安全带
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杂多祥的交通环境下,驾驶汽车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交通事故,追尾事故是其中最多最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追尾事故发生后,人体相对车体存在向后的运动,由于乘员乘坐时头部通常与头枕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人的头部会向后甩动成S型(此运动过程即鞭打运动),这种状态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便会对颈部造成永久性的软组织伤害。目前汽车生产厂家比较重视车辆追尾时对乘员颈部的保护,并研制了一些相关措施,这种保护措施主要通过对座椅性能的设计的改进上。如对乘员的约束性比较好的带防鞭打保护功能的座椅,这种座椅能够使乘员与座椅的头枕、靠背之间的间隙较小,在发生追尾事故时能有效约束乘员使其不产生鞭打运动。但是这种座椅通常都是在固定模式下进行动态性能测试,即乘员的姿势、位置以及大小都有相对标准,而实际使用时乘员的姿势、位置、大小并不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这些针对防鞭打保护功能的座椅并不能在实际路况中提供最佳保护。除上述措施之外,人们还研制了预紧式安全带,其特点是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还具有当车速发生急剧变化时,能够在O. I秒左右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名为预紧式安全带的专利申请号CN200720096967.X,公告号CN201102521,该安全带由卷收器、气体发生器、支架、活塞管、活塞、钢丝绳、钢丝卷绕装置和离合器等组成,其特点在于气体发生器和活塞管由ー个支架连接,安装于卷收器的上部。该安全带能够在车辆碰撞达到一定程度后启动预紧器,卷收安全带,減少乘员与座椅的间隙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但是考虑到追尾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这种预紧式安全带并不能及时的进行卷收,达不到最佳的保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ー种防鞭打安全带装置,该防鞭打安全带装置能够在发生追尾事故之前使安全带卷紧,使乘员避免因汽车追尾而产生鞭打运动导致颈部受到的损伤。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ー种防鞭打安全带装置,包括安全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E⑶、与E⑶输入端连接且用于检测后方车辆行驶状态信号的后碰撞检测传感器以及与ECU输出端连接的安全带卷收器,所述的ECU根据接收的后方车辆行驶状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根据ECU输出的控制信号对安全带进行卷收。本技术方案通过后碰撞检测传感器检测后方车辆的行驶状态,发送给本车的ECU进行判断处理,当E⑶判断后方车辆即将会与本车发送追尾碰撞吋,E⑶输送控制信号给安全带卷收器并控制其对安全带进行卷收,从而将乘员紧紧约束在座椅上,減少乘员头部与座椅间的间隙,避免乘员头部产生鞭打运动。在上述的防鞭打安全带装置中,所述的后碰撞检测传感器为雷达传感器,设置在汽车车尾。在上述的防鞭打安全带装置中,所述的雷达传感器设置在车尾的后保险杠上。在上述的防鞭打安全带装置中,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为电机式卷收器或预紧式卷收器。现有技术相比,本防鞭打安全带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是将雷达传感器设置在汽车车尾处的后保险杠上,通过雷达传感器实 时检测汽车后方车辆的驾驶状态,并经过E⑶分析处理判断是否会发生追尾碰撞,并在发生碰撞之前预先卷收安全带;本系统具有预判断及预卷收功能,安全性能更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后碰撞检测传感器;2、E⑶;3、安全带卷收器;4、安全带;5、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防鞭打安全带装置包括电源5、后碰撞检测传感器I、E⑶2、安全带卷收器3和安全带4。电源5为汽车电瓶,分别与ECU2和安全带卷收器3连接,为安全带卷收器3及ECU2供电;后碰撞检测传感器I采用雷达传感器,与ECU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设置在汽车尾部,具体的说是设置在车尾的后保险杠上,检测汽车后方车辆的行驶情況,并将检测到的后方车辆的行驶状态信号发送给ECU2 ,安全带4连接在安全带卷收器3的转轴上;安全带卷收器3采用电机式卷收器,其与ECU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并接受ECU2的控制收紧安全带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汽车在行驶或者停泊时,雷达传感器实时检测汽车后方车辆的行驶状态,该行驶状态包括检测后方车辆与本车的车距和相対速度,然后通过回路将上述后方车辆的行驶状态输送给ECU2,ECU2将接收到的后方车辆行驶状态信号经过识别计算并判断后车是否会与本车相撞发生追尾事故。当判断即将发生追尾事故,输送控制信号给电机式卷收器并控制电机式卷收器转动,使安全带4收紧,将乘员紧紧约束在座椅上,減少乘员头部与座椅头枕之间的间隙,使头部能够在头枕的约束下不产生鞭打运动,避免乘员颈部永久性的软组织伤害。在上述的方案中,电机式卷收器还可以采用预紧式卷收器代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0021]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后碰撞检测传感器I、E⑶2、安全带卷收器3、安全带4、电源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ー种防鞭打安全带装置,包括安全带(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ECU (2)、与ECU (2)输入端连接且用于检测后方车辆行驶状态信号的后碰撞检测传感器(I)以及与ECU (2)输出端连接的安全带卷收器(3),所述的ECU(2)根据接收的后方车辆行驶状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⑶根据ECU(2)输出的控制信号对安全带⑷进行卷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鞭打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碰撞检测传感器(I)为雷达传感器,设置在汽车车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鞭打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的雷达传感器设置在车尾的后保险杠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防鞭打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3)为电机式卷收器或预紧式卷收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鞭打安全带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中不能及时收紧安全带,安全性能不够好的问题。本防鞭打安全带装置,包括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ECU、与ECU输入端连接且用于检测后方车辆行驶状态信号的后碰撞检测传感器以及与ECU输出端连接的安全带卷收器,所述的ECU根据接收的后方车辆行驶状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根据ECU输出的控制信号对安全带进行卷收。本防鞭打安全带装置结构简单,具备预判断及预卷收功能,安全性能更好。
文档编号B60R22/46GK202481027SQ20122006776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刘卫国, 吴成明, 张明明, 王纯, 赵福全, 郝一风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