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967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特别是公开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座椅头枕的前后角度基本是固定的。有些汽车座椅上的头枕只能上下移动,通过上下移动以达到乘车人所需的位置,但不能从前后方向上作调整。且还影响倒车时候的后视视线;在另一些设有按钮的头枕上,只能通过按动按钮,触动头枕骨架中的零件发生作用,也只能使头枕作上下移动,同样不能在前后位置作任何调整,乘车人只能调整高度方向以达到舒坦的位置。当后排座椅椅背向前折叠的时候,由于空间有限,头枕不能很好得进行折叠以致使后排座椅椅背不能充分折叠,无法充分利用空间;而通常带折叠功能的 头枕,结构复杂、且折叠角度受限,折叠时先要对头枕进行调整并手动将头枕折叠到位,然后才能把后排座椅向前折叠完成,如此令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简单、低噪音、安全可靠、能远距离控制的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左耳盖板I、右耳盖板3、连接焊管2、触发机构、传动机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由主轴10、扭簧13、弹性圆柱销12、带有齿槽16的齿板9构成,所述传动机构由活动扣板5、扣板拉簧11、传动轴7构成,所述活动扣板5的下端为与所述齿槽16相配合的齿勾18,所述齿勾18上方的活动扣板5主体上设有向右伸出的扣板销6,所述活动扣板5的上端固定在传动轴7的左端,所述传动轴7的右端水平穿过右耳盖板3,所述传动轴7为转轴水平设于左耳盖板I与右耳盖板3之间,所述左耳盖板I的前下方设有向右伸出的拉簧钩槽17,所述扣板拉簧11的一端与所述扣板销6的右端相连,扣板拉簧11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簧钩槽17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由连接板8、拉线14构成,所述连接板8的上半部分为平行于右耳盖板3的连接固定板19,连接板8的下半部分为拉线连接板20,所述拉线连接板20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连接固定板19所在平面,所述连接固定板19固定在传动轴7的右端并位于右耳盖板3的右侧,所述拉线14的上端固定在拉线连接板20上,所述拉线14上端的轴线垂直于拉线连接板20所在平面。所述齿板9上设有缓冲垫槽15,所述缓冲垫槽15内设有缓冲垫4。所述拉线连接板20在初始状态时,拉线连接板20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相互平行。所述拉线14的下端与汽车座椅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通过拉动拉线就能使头枕向后自动折叠,用手操作回复到原位,完成折叠的理想功能;充分考虑的人机工程学,当本实用新型头枕位于后排座椅上时,座椅折叠的时候,不与前排座椅相干涉,充分利用空间,避免影响后视的视线,使驾车人更安全可靠。

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原始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其中1、左耳盖板;2、连接焊管;3、右耳盖板;4、缓冲垫;5、活动扣板;6、扣板销;7、传动轴;8、连接板;9、齿板;10、主轴;11、扣板拉簧;12、弹性圆柱销;13、扭簧;14、拉线;15、缓冲垫槽;16、齿槽;17、拉簧勾槽;18、齿勾;19、连接固定板;20、拉线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f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左耳盖板I、右耳盖板3、连接焊管2、触发机构、传动机构、转动机构;所述左耳盖板I的顶部与右耳盖板3的顶部之间通过连接焊管2相连;所述转动机构由主轴10、扭簧13、弹性圆柱销12、带有齿槽16的齿板9构成,所述主轴10水平贯穿左耳盖板I与右耳盖板3之间并位于左耳盖板I与右耳盖板3的中下部,所述弹性圆柱销12垂直穿过主轴10并固定在主轴10上,所述扭簧10套在主轴10上,扭簧10的一端固定在弹性圆柱销12上;所述传动机构由活动扣板5、扣板拉簧11、传动轴7构成,所述活动扣板5的下端为与所述齿槽16相配合的齿勾18,所述齿勾18上方的活动扣板5主体上设有向右伸出的扣板销6,所述活动扣板5的上端固定在传动轴7的左端,所述传动轴7的右端水平穿过右耳盖板3,所述传动轴7为转轴水平设于左耳盖板I与右耳盖板3之间,所述左耳盖板I的前下方设有向右伸出的拉簧钩槽17,所述扣板拉簧11的一端与所述扣板销6的右端相连,扣板拉簧11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簧钩槽17相连。所述齿板9上设有缓冲垫槽15,所述缓冲垫槽15内设有缓冲垫4。所述触发机构由连接板8、拉线14构成,所述连接板8的上半部分为平行于右耳盖板3的连接固定板19,连接板8的下半部分为拉线连接板20,所述拉线连接板20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连接固定板19所在平面,所述连接固定板19固定在传动轴7的右端并位于右耳盖板3的右侧,所述拉线14的上端固定在拉线连接板20上,所述拉线14上端的轴线垂直于拉线连接板20所在平面。所述拉线连接板20在初始状态时,拉线连接板20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是在需将头枕从原始状态变成折叠状态时,通过拉线14拉动连接板8,连接板8的拉线连接板20由水平状态向下后方转动,带动传动轴7转动,传动轴7带动活动扣板5以传动轴7的轴线为中心转动,转动方向为活动扣板5的齿勾18由前向后上方转动,使活动扣板5的齿勾18脱离齿板9的齿槽16,在扭簧13驱动作用下,头枕自动向后转动至90°位置,完成折叠功能,折叠过程中齿勾18沿齿板9的边缘向齿板9的下方滑动。为防止头枕在扭簧13的作用下折叠时齿板9打在左耳盖板I上产生噪音,在齿板9中增加了一个缓冲垫4,有效防止噪音的产生。在需要将折叠状态的头枕恢复到原始状态时,用手扳动头枕,活动扣板5沿齿板9的边缘向齿板9的上方滑动,活动扣板5在扣板拉簧11的作用下,活动扣板5的齿勾18扣在齿板9的齿槽16内,头枕回复到原始状态。[0017]本实用新型头枕的所述拉线14的下端还与汽车座椅相连,当汽车座椅的椅背需向前折叠时,由于拉线14下端与椅背下的汽车座椅相连,而拉线14的长度固定,拉线14与头枕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椅背折叠时带动拉线14拉动连接板8并由上述原理,头枕随着椅背的折叠自动完整向后折叠的过程,这样既省去了人为分步折叠头枕的繁琐,又一步到位地节省了折叠空间。当本实用新型用于后排汽车座椅时,还能避免在后排汽车座椅折叠时干涉前排座椅,充分利用空间,避免影响后视的视线,使驾车人更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左耳盖板(I)、右耳盖板(3)、连接焊管(2)、触发机构、传动机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由主轴(10)、扭簧(13)、弹性圆柱销(12)、带有齿槽(16)的齿板(9)构成,所述传动机构由活动扣板(5)、扣板拉簧(11)、传动轴(7)构成,所述活动扣板(5)的下端为与所述齿槽(16)相配合的齿勾(18),所述齿勾(18)上方的活动扣板(5)主体上设有向右伸出的扣板销(6),所述活动扣板(5)的上端固定在传动轴(7)的左端,所述传动轴(7)的右端水平穿过右耳盖板(3),所述传动轴(7)为转轴水平设于左耳盖板I与右耳盖板(3)之间,所述左耳盖板(I)的前下方设有向右伸出的拉簧钩槽(17),所述扣板拉簧(11)的一端与所述扣板销(6)的右端相连,扣板拉簧(11)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簧钩槽(17)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由连接板(8)、拉线(14)构成,所述连接板(8)的上半部分为平行于右耳盖板(3)的连接固定板(19),连接板(8)的下半部分为拉线连接板(20 ),所述拉线连接板(20 )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连接固定板(19 )所在平面,所述连接固定板(19)固定在传动轴(7)的右端并位于右耳盖板(3)的右侧,所述拉线(14)的上端固定在拉线连接板(20 )上,所述拉线(14 )上端的轴线垂直于拉线连接板(20 )所在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板(9)上设有缓冲垫槽(15),所述缓冲垫槽(15)内设有缓冲垫(4)。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连接板(20)在初始状态时,拉线连接板(20)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14)的下端与汽车座椅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它包括左耳盖板、右耳盖板、触发机构、传动机构、转动机构,所述触发机构由连接板、拉线构成,所述连接板的上半部分为平行于右耳盖板的连接固定板,连接板的下半部分为拉线连接板,所述拉线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连接固定板所在平面,所述连接固定板固定在传动轴的右端并位于右耳盖板的右侧,所述拉线的上端固定在拉线连接板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通过拉动拉线就能使头枕向后自动折叠,用手操作回复到原位,完成折叠的理想功能;充分考虑的人机工程学,当本实用新型头枕位于后排座椅上时,座椅折叠的时候,不与前排座椅相干涉,充分利用空间;避免影响后视的视线,使驾车人更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60N2/48GK202703346SQ20122022240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姜银台 申请人:上海岱美汽车内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