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929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座椅上的、可以适当调节座椅高度的车辆用座椅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功用如上所述,担当着改变座椅上下高度位置的功用,作为这种装置在中高档汽车座椅上是必配的。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应用于机动车辆座椅上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799899A、名称为“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中提供了一种通过采用机械式锁定而能够提高座椅刚性并改善了操作感的、可微调节的座椅的调节装置。该座椅高度调节装置通过操作手柄,使闩锁片间歇地啮合在直齿·轮上,通过直齿轮旋转而驱动臂动作来实现座椅的升降。上述结构存在的问题首先,利用机械的齿轮传动原理来实现升降动作,不仅结构复杂,零部件多,而且在一个座椅上至少需要安装两个高度调节装置,成本高;其次,采用蜗轮蜗杆传动,速比大,调节速度缓慢且操作繁锁;再,各零部件之间存在安装间隙,致调节精度差。又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073996A、名称为“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车辆座椅”中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精密调节的车辆座椅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经驱动以正反两个方向旋转的驱动件和由该驱动件驱动的被驱动件,还包括两个单侧作用的自由飞轮,设置在驱动件与被驱动件之间,被连接在一起以相反方向运行,并且通过解锁装置可以将其中一个自由飞轮从啮合状态释放出来。另外,所述装置还包括复位装置,通过该复位装置,在驱动件偏离空档时,可以自动返回至空档,以保证由驱动件驱动的被驱动件的精密度。上述以手轮式操作的高度调节装置,存在的问题1、采用手轮操作,手感差;
2、通过内齿轮与拨块的结合来实现单向定位,锁紧牢固度差;3、为了保证调节精度,对零件的加工要求较高,制造困难,且难于保证刚强度。再如,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323264B,公开了一种“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它的建树之处在于动作灵活性好、调节省力、精度高、锁紧可靠、扳手往复运动范围小,并可以与任意座椅连接而实现对座椅高度调节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暴露出下列问题I、由于采用了二组传动机构,结构较复杂、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体积较大;2、由于第二罩壳承担着安装与滚动功能于一体,因此加工难度大,零件强度难于保证。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结构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动作灵活性好、调节省力、精度高、锁紧可靠、无轴向间隙、扳手往复运动范围小、便于加工制作、生产成本低,并可以与任意座椅连接而实现对座椅高度调节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点是包括中心轴、连接板、复位弹簧、传动机构、轴套、扳手罩壳、垫片、第一卡簧和第二卡簧,所述的中心轴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座椅上的齿板相哨合的输出齿轮、中间位置形成有花键、另一端端部开设有第一卡簧槽;所述的连接板安装在座椅的座盆边板上,在连接板的轴向中间开设有一轴肩孔、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簧片安装孔和一对限位边,且簧片安装孔位于一对限位边的中间;所述的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回位簧勾;所述的传动机构由轮壳、传动块、滚柱、拨块、消隙片、固定架、棘爪盘、棘爪和棘轮组成,所述的轮壳呈圆盘状,轮壳的一侧中间形成有容置腔、另一侧的中间凸设有用于与所述的轴肩孔相插配的轴肩,在轴肩的中间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的第一轴孔与所述的容置腔相通,所述的传动块置于所述的容置腔内,在传动块的轴向中间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的花键相插配的花键孔,在传动块的外沿整周间隔设置有弧形的滚道,且相邻的滚道之间通过锁边连接,所述的滚柱有多个,分别置于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的滚道相配合,所述的拨块呈圆盘形,在拨块的轴向中间开设有第二轴孔、在拨块的一侧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棘轮凸台、在拨块的另一侧侧面上设置有数组挡凸一、挡凸二、挡凸三,挡凸一、挡凸二、挡凸三分别呈间隔设置,并分别置于相邻的滚柱之间,所述的消隙片上间隔设置有压簧脚,消隙片置于拨块的一侧侧面上,且所 述的压簧脚与所述的挡凸二相接触,所述的固定架上分别设置有一分离片以及一簧片脚,所述的簧片脚面向连接板一侧设置且与所述的簧片安装孔相插配,所述的分离片面向棘爪盘一侧设置,所述的棘爪盘在轴向中间开设有棘轮容置腔、朝向扳手罩壳的一侧凹设有用于与棘轮容置腔相通的棘爪容置腔、朝向连接板的一侧凸设有用于与所述的回位簧勾相配合的回位簧面,所述的棘爪呈扇形,置于棘爪容置腔内,在棘爪的轴向开设有定位孔,在棘爪高度方向的底部两边分别设置有齿牙,在齿牙的中间形成有齿槽,所述的棘轮为圆盘形,置于棘轮容置腔内,在棘轮的轴向中间开设有第三轴孔,在第三轴孔外侧的棘轮上还开设有多个用于与棘轮凸台插配的凸台孔,在棘轮的外沿圆周上周布有用于与齿牙相啮合的齿圈,所述固定架的分离片置于齿圈与齿槽所形成的容腔内;所述的轴套在轴向中间开设有用于供中心轴的另一端端部插配的轴套孔,在轴套的端头外圈上开设有第二卡簧槽;所述的扳手罩壳在轴向中间开设有第四轴孔、一端上分别形成有一用于与所述的限位边相配合的限位凸台和一对用于与所述的回位簧勾相配合的回位簧槽、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的定位孔插配的定位凸台,所述的轴套在依次穿过第四轴孔、垫片后其端头外圈上的第二卡簧槽内通过第二卡簧卡固,所述的中心轴在依次穿过第一轴孔、花键孔、第二轴孔、第三轴孔和轴套孔后其端部的第一卡簧槽内通过第一卡簧卡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座椅上的座盆边板连接的安装孔。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扳手罩壳上开设有用于供扳手连接用的扳手孔。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轴肩与所述的轴肩孔之间构成紧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花键与所述的花键孔之间构成紧配合,而所述的花键与所述的第三轴孔之间构成间隙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架的外沿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卡脚,所述的卡脚与所述的分离片同向设置,用于与所述的棘爪盘卡配。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优点之一、体积小、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每只座椅上只需安装一个高度调节装置,可节省使用成本;之二、动作灵活性好、锁紧牢靠;之三、利用摩擦力传动,各零部件之间没有间隙,没有档位,操作柔和、灵活、省力,能保证调节精度;之四、压簧脚与挡凸相接触,这样消除了高度调节装置的轴向间隙;之五、扳手往复运动范围小,可有效增加座椅的使用空间;之六、可实现与任意座椅之间的连接、且连接简单,适用范围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轴侧图。图2为图I中各零部件分解后的轴侧图。图3为图I中各零部件分解后另一方向上的轴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锁止状态时的棘轮、棘爪、棘爪盘、分离片之间的配合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向上调节状态的棘轮、棘爪、棘爪盘、分离片之间的配合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向下调节状态的棘轮、棘爪、棘爪盘、分离片之间的配合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块、滚柱、挡凸及拨块之间的配合结构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一应用例参考图。图中1.中心轴、11.输出齿轮、12.花键、13.第一卡簧槽;2.连接板、21.轴肩孔、22.安装孔、23.簧片安装孔、24.限位边;3.复位弹簧、31.回位簧勾;4.传动机构、41.轮壳、411.容置腔、412.第一轴孔、413.轴肩、42.传动块、421.花键孔、422.滚道、423.锁边、43.滚柱、44.拨块、441.第二轴孔、442.棘轮凸台、443.挡凸一、444.挡凸二、445.挡凸三、45.消隙片、451.压簧脚、46.固定架、461.分离片、462.簧片脚、463.卡脚、47.棘爪盘、471.棘爪容置腔、472.回位簧面、473.棘轮容置腔、48.棘爪、481.定位孔、482.齿牙、483.齿槽、49.棘轮、491.第三轴孔、492.凸台孔、493.齿圈;5.轴套、51.轴套孔、52.第二卡簧槽;6.扳手罩壳、61.限位凸台、62.第四轴孔、63.扳手孔、64.定位凸台、65.回位簧槽;7.垫片;8.第二卡簧;9.第一^^簧;10.扳手;20.齿板;30.座盆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照图I并结合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一种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中心轴I、连接板2、复位弹簧3、传动机构4、轴套5、扳手罩壳6、垫片7、第 ^簧9和第二卡簧8。所述的中心轴I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座椅上的齿板20相啮合的输出齿轮11、中间位置形成有花键12、另一端端部开设有第一卡簧槽13。所述的连接板2安装在座椅的座盆边板30上,连接板2的形状不受任何限制,可以为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矩形,在连接板2的轴向中间开设有一轴肩孔21、连接板2的一端设置有簧片安装孔23和一对限位边24,且簧片安装孔23位于一对限位边24的中间、连接板2的四个角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与座椅上的座盆边板30连接固定的安装孔22。所述的复位弹簧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回位簧勾31,复位弹簧3置于轮壳41外圈外并且位于连接板2与棘爪盘 47之间,所述的回位簧勾31置于棘爪盘47和扳手罩壳6上。所述的传动机构4由轮壳41、传动块42、滚柱43、拨块44、消隙片45、固定架46、棘爪盘47、棘爪48和棘轮49组成,所述的轮壳41呈圆盘状,轮壳41的一侧中间形成有容置腔411、另一侧的中间凸设有用于与所述的轴肩孔21实现紧配合的轴肩413,在轴肩413的中间开设有第一轴孔412,所述的第一轴孔412与所述的容置腔411相通;所述的传动块42的形状不受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圆盘形,该传动块42置于所述的容置腔411内,在传动块42的轴向中间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的花键12实现紧配合的花键孔421,在传动块42的外沿周边整圈间隔设置有弧形的滚道422,且相邻的滚道422之间通过锁边423连接;所述的滚柱43有多个,分别置于容置腔411内且与所述的滚道422相配合;所述的拨块44呈圆盘形,在拨块44的轴向中间开设有第二轴孔441、在拨块44的一侧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棘轮凸台442、在拨块44的另一侧侧面上设置有数组挡凸一 443、挡凸二 444、挡凸三445,挡凸一443、挡凸二 444、挡凸三445分别呈间隔设置,并分别置于相邻的滚柱43之间;所述的消隙片45上间隔设置有压簧脚451,消隙片45置于拨块44的一侧侧面上,且所述的压簧脚451与所述的挡凸二 444相接触;所述的固定架46上分别设置有一分离片461以及一簧片脚462和多个卡脚463,所述的簧片脚462面向连接板2 —侧设置且与所述的簧片安装孔23相插配,所述的分离片461与所述的簧片脚462的设置方向刚好相反,即面向棘爪盘47方向设置,多个卡脚463间隔设置在固定架46的外沿上,且与所述的分离片461同向设置,用于与所述的棘爪盘47卡配;所述的棘爪盘47在轴向中间开设有棘轮容置腔473、朝向扳手罩壳6的一侧凹设有用于与棘轮容置腔473相通的棘爪容置腔471、朝向连接板2的一侧凸设有用于与所述的回位簧勾31相配合的回位簧面472 ;所述的棘爪48呈扇形,置于棘爪容置腔471内,在棘爪48的轴向开设有定位孔481,在棘爪48高度方向的底部两边分别设置有齿牙482,在齿牙482的中间形成有齿槽483 ;所述的棘轮49为圆盘形,置于棘轮容置腔473内,在棘轮49的轴向中间开设有第三轴孔491,在第三轴孔491外侧的棘轮49上还开设有多个用于与棘轮凸台442插配的凸台孔492,在棘轮49的外沿圆周上周布有用于与齿牙482相啮合的齿圈493,所述固定架46的分离片461置于齿圈493与齿槽483所形成的容腔内。所述的轴套5在轴向中间开设有用于供中心轴I的另一端端部插配的轴套孔51,在轴套5的端头外圈上开设有第二卡簧槽52。所述的扳手罩壳6在轴向中间开设有第四轴孔62、一端上分别形成有一用于与所述的限位边24相配合的限位凸台61和一对用于与所述的回位簧勾31相配合的回位簧槽65、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的定位孔481插配的定位凸台64,在扳手罩壳6上还开设有用于供扳手10连接用的扳手孔63,扳手孔63的位置不受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扳手罩壳6宽度方向的两侧侧边上。所述的轴套5在依次穿过第四轴孔62、垫片7后其端头外圈上的第二卡簧槽52内通过第二卡簧8卡固,所的中心轴I在依次穿过第一轴孔412、花键孔421、第二轴孔441、第三轴孔491和轴套孔51后其端部的第—^簧槽13内通过第—^簧9卡固。[0025]请参照图I、图2、图3并结合图4、图5、图6、图7和图8,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假设连接板2上的安装孔22与座椅上的座盆边板30用螺栓固定,扳手10与扳手罩壳的扳手孔63相连接,那么,在正常情况下,I)当要使座垫的高度适当调高时,对扳手10的端部施加一向上力,扳手10通过连接螺丝连同扳手罩壳6—起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扳手罩壳6上的定位凸台64随之作顺时针旋转,由定位凸台64带动棘爪48、依次带动棘爪盘47、固定架46转动,棘爪48与棘轮49处于锁止状态,此时,因齿槽483和齿圈493间置有分离片461,保证了棘爪48与棘轮49只有一边锁止,从而棘爪48的旋转带动棘轮49作旋转运动,棘轮49通过凸台孔4 92与棘轮凸台442的配合进而带动拨块44作旋转运动,拨块44通过挡凸一 443、挡凸二 444、挡凸三445推动滚柱43运动,同时滚柱43与传动块42的外圆周面相接触而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带动传动块42旋转,传动块42中间设置的花键孔421与中心轴I的花键12紧配合,从而带动中心轴I旋转,中心轴I上的输出齿轮11与座椅上的齿板20相啮合,从而带动齿板20反方向旋转,使座椅升高。当卸去扳手10上的向上力,通过复位弹簧3的回弹力,复位弹簧3上的一对回位簧勾31作用于棘爪盘47上的回位簧面472,进而带动棘爪盘47回弹,从而带动棘爪48回位,齿牙482与齿圈493脱离,此时,因齿槽483与齿圈493间有分离片461,保证了齿牙482与齿圈493不接触,同时,复位弹簧3上的一对回位簧勾31作用于扳手罩壳6上的回位簧槽65,从而由扳手罩壳6带动扳手10回弹,此时,因滚柱43在传动块42的滚道422内滚动时,因锁边423为斜面,可以保证在中心轴I上施加作用力时,不会带动中心轴I旋转,从而保证高度调节装置锁紧可靠。当扳手罩壳6转至最大位置时,扳手罩壳6上设置的限位凸台61与连接板2上设置的限位边24相接触,保证了扳手罩壳6向上转动角度的范围。2)当要使座垫的高度适当调低时,对扳手10的端部施加一向下力,扳手10通过连接螺丝连同扳手罩壳6 —起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扳手罩壳6上的定位凸台64相应作逆时针旋转,由定位凸台64依次带动棘爪48、棘爪盘47、固定架46转动,棘爪48与棘轮49处于锁止状态,此时,因齿槽483和齿圈493间置有分离片461,保证了棘爪48与棘轮49只有另一边锁止,从而棘爪48的旋转带动棘轮49作旋转运动,棘轮49通过凸台孔492与棘轮凸台442的配合,进而带动拨块44作旋转运动,拨块44通过挡凸一 443、挡凸二 444、挡凸三445推动滚柱43运动,同时滚柱43与传动块42的外圆周面相接触而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带动传动块42旋转,传动块42中间设置的花键孔421与中心轴I的花键12紧配合,从而带动中心轴I旋转,中心轴I上的输出齿轮11与齿板20相啮合,从而带动齿板20反方向旋转,使座椅降低。当卸去扳手10上的向下力,通过复位弹簧3的回弹力,复位弹簧3上的一对回位簧勾31作用于棘爪盘47上的回位簧面472,进而带动棘爪盘47回弹,使棘爪48回位,齿牙482与齿圈493脱离,此时,因齿槽483与齿圈493间有分离片461,保证了齿牙482与齿圈493不接触,同时,复位弹簧3上的一对回位簧勾31作用于扳手罩壳6上的回位簧槽65,从而由扳手罩壳6带动扳手10回弹,此时,因滚柱43在传动块42的滚道422内滚动时,因锁边423为斜面,可以保证在中心轴I上施加作用力时,不会带动中心轴I旋转,从而保证高度调节装置锁紧可靠。当扳手罩壳6转至最大位置时,扳手罩壳6上设置的限位凸台61与连接板2上设置的限位边24相接触,保证了扳手罩壳6向下转动角度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I)、连接板(2)、复位弹簧(3)、传动机构(4)、轴套(5)、扳手罩壳¢)、垫片(7)、第一卡簧(9)和第二卡簧(8),所述的中心轴(I)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座椅上的齿板相哨合的输出齿轮(11)、中间位置形成有花键(12)、另一端端部开设有第一卡簧槽(13);所述的连接板(2)安装在座椅的座盆边板上,在连接板(2)的轴向中间开设有一轴肩孔(21)、连接板(2)的一端设置有簧片安装孔(23)和一对限位边(24),且簧片安装孔(23)位于一对限位边(24)的中间;所述的复位弹簧(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回位簧勾(31);所述的传动机构(4)由轮壳(41)、传动块(42)、滚柱(43)、拨块(44)、消隙片(45)、固定架(46)、棘爪盘(47)、棘爪(48)和棘轮(49)组成,所述的轮壳(41)呈圆盘状,轮壳(41)的一侧中间形成有容置腔(411)、另一侧的中间凸设有用于与所述的轴肩孔(21)相插配的轴肩(413),在轴肩(413)的中间开设有第一轴孔(412),所述的第一轴孔(412)与所述的容置腔(411)相通,所述的传动块(42)置于所述的容置腔(411)内,在传动块(42)的轴向中间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的花键(12)相插配的花键孔(421),在传动块(42)的外沿整周间隔设置有弧形的滚道(422),且相邻的滚道(422)之间通过锁边(423)连接,所述的滚柱(43)有多个,分别置于容置腔(411)内且与所述的滚道(422)相配合,所述的拨块(44)呈圆盘形,在拨块(44)的轴向中间开设有第二轴孔(441)、在拨块(44)的一侧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棘轮凸台(442)、在拨块(44)的另一侧侧面上设置有数组挡凸一(443)、挡凸二(444)、挡凸三(445),挡凸一(443)、挡凸二(444)、挡凸三(445)分别呈间隔设置,并分别置于相邻的滚柱(43)之间,所述的消隙片(45)上间隔设置有压簧脚(451),消隙片(45)置于拨块(44)的一侧侧面上,且所述的压簧脚(451)与所述的挡凸二(444)相接触,所述的固定架(46)上分别设置有一分离片(461)以及一簧片脚(462),所述的簧片脚(462)面向连接板(2) —侧设置且与所述的簧片安装孔(23)相插配,所述的分离片(461)面向棘爪盘(47) —侧设置,所述的棘爪盘(47)在轴向中间开设有棘轮容置腔(473)、朝向扳手罩壳(6)的一侧凹设有用于与棘轮容置腔(473)相通的棘爪容置腔(471)、朝向连接板(2)的一侧凸设有用于与所述的回位簧勾(31)相配合的回位簧面(472),所述的棘爪(48)呈扇形,置于棘爪容置腔(471)内,在棘爪(48)的轴向开设有定位孔(481),在棘爪(48)高度方向的底部两边分别设置有齿牙(482),在齿牙(482)的中间形成有齿槽(483),所述的棘轮(49)为圆盘形,置于棘轮容置腔(473)内,在棘轮(49)的轴向中间开设有第三轴孔(491),在第三轴孔(491)外侧的棘轮(49)上还开设有多个用于与棘轮凸台(442)插配的凸台孔(492),在棘轮(49)的外沿圆周上周布有用于与齿牙(482)相啮合的齿圈(493),所述固定架(46)的分离片(461)置于齿圈(493)与齿槽(483)所形成的容腔内;所述的轴套(5)在轴向中间开设有用于供中心轴(I)的另一端端部插配的轴套孔(51),在轴套(5)的端头外圈上开设有第二卡簧槽(52);所述的扳手罩壳(6)在轴向中间开设有第四轴孔(62)、一端上分别形成有一用于与所述的限位边(24)相配合的限位凸台(61)和一对用于与所述的回位簧勾(31)相配合的回位簧槽(65)、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的定位孔(481)插配的定位凸台(64),所述的轴套(5)在依次穿过第四轴孔(62)、垫片(7)后其端头外圈上的第二卡簧槽(52)内通过第二卡簧(8)卡固,所述的中心轴(I)在依次穿过第一轴孔(412)、花键孔(421)、第二轴孔(441)、第三轴孔(491)和轴套孔(51)后其端部的第一卡簧槽(13)内通过第一卡簧(9)卡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座椅上的座盆边板连接的安装孔(2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扳手罩壳(6)上开设有用于供扳手连接用的扳手孔(63)。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肩(413)与所述的轴肩孔(21)之间构成紧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花键(12)与所述的花键孔(421)之间构成紧配合,而所述的花键(12)与所述的第三轴孔(491)之间构成间隙配入口 ο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46)的外沿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卡脚(463),所述的卡脚(463)与所述的分离片(461)同向设置,用于与所述的棘爪盘(47)卡配。
专利摘要一种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属于车辆座椅配件。包括与座椅上的齿板连接且连接整个调高装置的中心轴、与座盆边板固定的连接板、复位弹簧、传动机构具有一对相互作用的棘爪和棘轮、容置棘爪的棘爪盘、消除轴向间隙的消隙片、传动力矩的拨块、用于容置传动块以及滚柱的轮壳、轴套、与扳手连接的扳手罩壳、垫片和卡簧。优点体积小、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每只座椅上只需安装一个高度调节器,可节省使用成本;动作灵活性好、锁紧牢靠;利用摩擦力传动,各零部件之间没有间隙,没有档位,操作柔和、灵活、省力,能保证调节精度;轴向无间隙;扳手往复运动范围小,可有效增加座椅的使用空间;可实现与任意座椅之间的连接、且连接简单,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B60N2/16GK202764739SQ20122044912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5日
发明者邹耀忠 申请人:苏州忠明祥和精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