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096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吸入的空气与带电粒子一起吹出的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室内的空气中,包含如尘埃、花粉、香烟的烟雾、呼出气体等使人体不适或对人体有毒的各种物质,为了除去这些物质来净化空气,提出了各种产生带电粒子的空气调节
>J-U装直。一般地,产生带电粒子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产生作为正离子的H+(H2O)nOi为自然数)和作为负离子的O2-(H2O)niGii为自然数)的离子发生器,与吸入的空气一起吹出离子,使在空气中浮游的霉菌和细菌等非活性化。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车辆用改良后的空气调节装置。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箱体、离子发生器以及鼓风机等。该空气调节装置的箱体是有底圆筒形,在箱体内的底部配置鼓风机,形成从鼓风机到顶盖的吹出口的流路。离子发生器向流路露出,所产生的离子在流路内浮游,与流通流路的空气一起从吹出口向外部吹出。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将圆筒底部的外径设为能被收纳于在车辆中设置的饮料容器支架的尺寸,能容易地进行向车辆的座位空间内的设置。另外,用屏蔽部件覆盖离子发生器内的升压线圈的周围,由此抑制释放出电磁噪声,降低对车载设备的电磁干扰。现有技术文献_7]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9649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_9]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I记载的以往的空气调节装置收纳并设置于饮料容器支架,具有向座位空间内吹出离子的功能,但存在由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外形而妨碍了利用配置在饮料容器支架周边的收纳空间的问题。特别是在车辆的座位空间内,在驾驶座位和副驾驶座位之间的中央控制台部有车载的空气调节机的吹出口,还要利用从该吹出口吹出的空气使离子向座位空间内扩散,在该吹出口附近设置空气调节装置是合适的。然而,多数情况是在中央控制台部,除了杯子支架以外还设有硬币支架等用于存放小件物品的收纳空间,由于空气调节装置不仅占有杯子支架本身,还会妨碍收纳空间,因此,损害了在只有有限的收纳空间的车辆的座位空间中的乘坐人员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这些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设置收纳部来提高便利性的空气调节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具备:箱体,其是大致有底筒形;鼓风机,其配置在该箱体内的底部,输送空气;顶盖部,其设有吹出空气的吹出口 ;流路壁,其形成使由上述鼓风机输送的空气向上述吹出口流通的流通路径;以及带电粒子发生器,其装配到该流路壁的外表面,上述空气调节装置将该带电粒子发生器产生的带电粒子与上述鼓风机输送的空气一起从上述吹出口吹出,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器的相对于上述流路壁的相反侧设有小件物品收纳部。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有底筒形的箱体的底部配置鼓风机,在形成使鼓风机输送的空气向设于顶盖部的吹出口流通的流通路径的流路壁的外表面装配有带电粒子发生器。在带电粒子发生器的相对于流路壁的相反侧设有小件物品收纳部。由此,能确保收纳部,因此使便利性得到改善。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小件物品收纳部凹陷设置于上述箱体的侧部。在本实用新型中,小件物品收纳部凹陷设置于箱体的侧部。由此,可以通过与箱体一体地形成来容易地制造小件物品收纳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小件物品收纳部,与上述箱体分体形成,并嵌接于在上述箱体的侧部开设的开口。在本实用新型中,小件物品收纳部,与箱体分体形成,并嵌接于在箱体的侧部开设的开口。由此,可以装拆小件物品收纳部,从而进一步提高便利性。实用新型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有底筒形的箱体的底部配置鼓风机,在形成使鼓风机输送的空气向设于顶盖部的吹出口流通的流通路径的流路壁的外表面装配带电粒子发生器。在带电粒子发生器的相对于流路壁的相反侧设有小件物品收纳部,因此,能确保收纳部,使便利性得到改善。

图1是用于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收纳于车辆的座位空间内的饮料容器支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空气调节装置的正面侧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空气调节装置的背面侧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空气调节装置的侧截面图。图5是表示离子发生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从背面下方观察拆下后箱体的状态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小件物品收纳部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小件物品收纳部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是用于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I收纳于车辆的座位空间内的饮料容器支架90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空气调节装置I的正面侧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空气调节装置I的背面侧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空气调节装置I的侧截面图。在图4中,纸面左侧是空气调节装置I的正面侧(前侧),纸面右侧是空气调节装置I的背面侧(后侧),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空气调节装置I的左右方向。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I具有与从外部吸入的空气一起将正离子和负离子(以下称为正负离子)向外部吹出的功能,利用吹出的正负离子来净化车辆的座位空间。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其外形是大致圆柱状,下部的外径尺寸小于饮料容器支架90的内径,能被收纳于饮料容器支架90。空气调节装置I的配置场所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只要是能设置饮料容器支架90的场所,则也可以是例如驾驶座位和副驾驶座位之间的小的行李空间、后部座位的饮料用盒等。但是,在图1所示的设置场所,车内的饮料容器支架90位于比车载空气调节机的吹出口 91靠下方,从空气调节装置I吹出的空气与从吹出口 91吹出的空气汇合,因此,离子易于向座位空间内扩散。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I的侧部设有小件物品收纳部66,乘坐人员可适当地存放硬币等小件物品。空气调节装置I通过将电源线8连接到点烟器用电源92来得到驱动电力。此外,空气调节装置I也可以由电池驱动。空气调节装置I具备:箱体6、鼓风机2、流通部3、离子发生器(带电粒子发生器)4、电源用插座73以及小件物品收纳部66等。箱体6为立式且是有底圆筒状,具备:圆筒半切形状的前箱体61及后箱体62、圆形板状的底板64以及圆形板状的顶盖63,具有从中段部分向上部的鼓起,由此为上部的外径相对于底部的外径稍大的形状。如上所述,底部的外径设为能被收纳于车内饮料容器支架90的尺寸。在后箱体62中,从中段部分朝向上部凹陷设置有小件物品收纳部66,在下部设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 62a。后述小件物品收纳部66的详细情况。在顶盖63中设有操作按钮71和用于吹出空气的吹出口 63a。在前箱体61的内周面,贴附有铜等的导电片61b,同样地在后箱体62的内周面也贴附有导电片62b。导电片61b和导电片62b在前箱体61和后箱体62的对合面碰上或者以能形成若干间隙的程度配置,包围离子发生器4的周围,由此能防止由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电磁噪声向外部(特别是向水平方向)辐射。鼓风机2是圆筒形状,是具有旋转轴左右地配置的叶轮21和将该叶轮21旋转自如地收纳的机壳22的离心形鼓风机。叶轮21是具有旋转中心侧相对于外缘向旋转方向移位的多个叶片的多翼叶轮,换言之,是成圆筒形状的西洛克风扇,在一端具有轴承板,在该轴承板的中心开设的轴孔安装有电机23的输出轴。叶轮21构成为将从另一端或两端的开口向中心部的空洞吸入的空气从外周部的叶片之间输送出。机壳22具有:圆弧形引导壁22a,其用于将通过叶轮21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向叶轮21的旋转方向引导,增加气流的速度;以及鼓风口 22b,其从该圆弧形引导壁22a的一部分向圆弧形引导壁22a的切线方向的一方朝上地开放。鼓风口 22b是从圆弧形引导壁22a的一部分向圆弧形引导壁22a的切线方向的一方突出的方筒形状。此外,鼓风机2具备与叶轮21的上述开口对应的部位开放的侧板。流通部3是其下端与鼓风口 22b相连、其上端与吹出口 63a相连的筒形。流通部3具有:前侧壁31,其从鼓风口 22b的一侧向圆弧形引导壁22a的切线方向的一方延伸,面对前箱体61的内侧面的一部分;以及后侧壁32,其从鼓风口 22b的另一侧起与前侧壁31相对地配置。前侧壁31和后侧壁32的左右的边缘直接接合或者与侧板接合。从鼓风口 22b输送的空气被引导而沿着前侧壁31和后侧壁32层状流动。另外,在后侧壁32设有用于使离子发生器4的离子发生部41向流路突出的开口 32a,在后侧壁32的外表面安装有离子发生器4。离子发生器4装拆自如地装配到设于流通部3的后侧壁32的外表面的装配部5。图5是表示离子发生器4的外观的立体图。离子发生器4具有包括针状的放电电极和与该放电电极相对配置的感应电极的离子发生部41,施加了高电压的放电电极弓I起电晕放电而产生正负离子。离子发生器4的放电电极向下游部13突出,产生的正负离子在流通下游部13的空气中浮游,与空气一起从吹出口 63a向外部吹出。经由吹出口 63a吹出的正负离子杀死菌类、病毒以及过敏原等或使它们非活性化,将成为恶臭的原因的物质(例如,如乙醛那样的有机化合物)分解。离子发生器4是大致长方体状,具备:固定到装配部5的螺钉45所插通的贯通孔42、用于拔脱离子发生器4的拉钩部43以及供给电力的端子44。拉钩部43从离子发生器4的上表面的边缘部中央向上方突起。贯通孔42设于与后侧壁32相对的面的中央稍靠下方。端子44设于下表面。在螺钉45的头部形成有槽45a。槽45a设为两端浅中央深的圆弧状,将圆盘形的部件例如10日元、100日元等硬币的周缘部分插入槽45a,能简单地使螺钉45旋转。螺钉45与在从后侧壁32向下游部13突起的凸起部32b设置的螺钉孔螺合。装配部5由后侧壁32的一部分和从后侧壁32向后方延伸并围绕所装配的离子发生器4的上下左右的围绕壁形成。围绕壁包括:下部侧壁51,其具有抵接到离子发生器4的下表面的抵接部分和从该抵接部起向上方具有台阶并延伸到后箱体62的部分;上部侧壁52,其与上表面相对;以及左右侧壁53、53,其与左右的面相对。图6是表示从背面下方观察拆下后箱体62的状态的空气调节装置I的外观的立体图。离子发生器4通过由下部侧壁51、上部侧壁52以及左右侧壁53、53的后方端部形成的开口来取出放入。另外,固定离子发生器4的螺钉45的头部以面对下部侧壁51、上部侧壁52以及左右侧壁53、53的壁面的方式配置。在上部侧壁52和离子发生器4的上表面之间,可挠片54、54左右地从后侧壁32向后方延伸设置。离子发生器4,其下表面抵接到下部侧壁51,可挠片54、54卡止到上表面边缘部,被下部侧壁51和可挠片54、54夹持。另外,在上部侧壁52中央,向上方贯穿且前方侧面为圆弧状的凹部55与拉钩部43相对设置。凹部55的后方开放,能将例如10日元、100日元等硬币与上部侧壁52平行地从后方插入。用所插入的硬币的周缘部的台阶拉住离子发生器4的拉钩部43,将离子发生器4向后方拉出。在离子发生器4的上方,与离子发生器4的上表面相对地配置有控制鼓风机2的控制电路72,上部侧壁52将离子发生器4和控制电路72隔开。在下部侧壁51的壁面(即,围绕壁的周面),设有与对鼓风机3和离子发生器4供给电力的电源线8连接的插头81所连接的插座73的插入口。将插头81从上方插入插座73的插入口而与电源线8连接,电源线8从设置在前箱体61与后箱体62的对合面的缺口部(省略图示)向外部伸出。插头81在连接到插座73的状态下,成为从壁面突出的状态。另外,螺钉45的头部以面对下部侧壁51的壁面的方式配置,因此,螺钉45的头部与插头81相对,在将插头81连接到插座73的状态下,无法如上所述用硬币46使螺钉45旋转。因此,在拔脱离子发生器4时,将插头81从插座73拔下,进行拔脱作业。另外,在装配离子发生器4时,如果插头81与插座73连接的话,则插头81会成为障碍,难以从围绕壁的后方端部的开口向装配部5放入离子发生器4,因此,需要将插头81从插座73拔下后,再进行装配离子发生器4的作业。在离子发生器4的相对于后侧壁32的相反侧(后方侧),在箱体6的顶盖部分和设于箱体6的底部的鼓风机3之间配置小件物品收纳部66。更详细地,小件物品收纳部66配置在将设于顶盖部分的控制电路72和离子发生器4隔开的上部侧壁52的下方,且配置在与离子发生器4的下表面相对的下部侧壁51的上方。此外,在下部侧壁51的壁面设有插座73,由于将插头81插入该插座73,因此,需要避免与插头81的机械干涉。小件物品收纳部66从后箱体62的侧部向离子发生器4侧凹陷设置,由与上部侧壁52相对的上壁66a、与下部侧壁51相对的底壁66b、与左右侧壁53、53的内侧分别相对的左右壁66c、66c、以及与离子发生器4相对的前壁66d形成。在小件物品收纳部66的底壁66b的后方的边缘部设有圆弧状的栅栏67。在图3所示的小件物品收纳部66的例子中,为了不发生与围绕离子发生器4的左右侧壁53、53的机械干涉,在左右侧壁53、53的内侧设有左右壁66c、66c。此外,在上壁66a、底壁66b以及左右壁53、53的面对箱体6内的壁面贴附有导电片61b,抑制向外部福射电磁噪声。在如上构成的空气调节装置I中,鼓风机2的叶轮21利用电机23的驱动而旋转,由此如图4中的空心箭头那样,从后箱体62的吸入口 62a经由内部后壁65的吸入口 65a将后方外部的空气吸入到上游部11,使空气经由叶轮21向中游部12流通并经由下游部13从吹出口 63a向外部吹出。另外,离子发生器4装拆自如地装配到装配部5,针对长时间使用,可以更换为新的离子发生器4。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I的侧部设有小件物品收纳部66,乘坐人员可适当地存放硬币等小件物品。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器4是大致长方体状,固定到形成流通路径的后侧壁32的可挠片54、54具有卡止到离子发生器4的上表面的边缘部的卡止突部。下部侧壁51的内壁面抵接到离子发生器4的下表面。由可挠片54、54和下部侧壁51夹持离子发生器4。由此,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离子发生器4的装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施加拔脱离子发生器4的外力的凸状的拉钩部43设置在离子发生器4的上表面的端部中央。由此,能利用拉钩部43容易地进行离子发生器4的拔脱。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鼓风机2的工作的控制电路72配置在与离子发生器4的上表面相对的位置(即,上方),利用与上表面相对的上部侧壁52将控制电路72和离子发生器4隔开。在上部侧壁52与拉钩部43相对地形成有具有圆弧状的侧面的凹部55。由此,即使在离子发生器4的上表面与上部侧壁52接近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例如10日元或100日元等硬币46插入凹部55,可以对拉钩部43向拉出离子发生器4的方向施加力来进行拔脱。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器4装拆自如地装配到形成流通路径的后侧壁32的外侧,利用具有取出放入离子发生器4的开口的围绕壁(包括下部侧壁51、上部侧壁52、左右侧壁53、53)来围绕离子发生器4。具备与对鼓风机2和离子发生器4供给电力的电源线8连接的插头81所装拆自如地连接的插座73,插座73的插入插头81的插入口设于作为围绕壁的下部侧壁51的壁面。由此,在将插头81安装到插座73的状态下,难以从围绕壁的开口放入离子发生器4,需要在拔出插头81后,再进行离子发生器4的装配作业,由此防止在离子发生器4的装拆作业中产生离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离子发生器4的螺钉45的头部以面对围绕壁的周面的方式配置。由此,螺钉45的头部难以与插入到设于下部侧壁51的壁面的插座73的插入口的插头81相对地旋转,需要在拔出插头81后,再拧松螺钉45来进行拔脱离子发生器4的作业,由此防止在离子发生器4的装拆作业中产生离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是有底筒形的箱体6的底部配置鼓风机2,在形成将鼓风机2输送的空气向设于顶盖部63的吹出口 63a流通的流通路径的通流部3的后侧壁32的外表面,装配离子发生器4。在离子发生器4的相对于后侧壁32的相反侧设置小件物品收纳部66。由此,能确保收纳部,因此便利性得到改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小件物品收纳部66凹陷设置于后箱体62的侧部。由此,可以通过与后箱体62 —体地形成来容易地制造小件物品收纳部66。(变形例)图7是表示小件物品收纳部66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7所示的小件物品收纳部66具备拉出收纳部68,将拉出收纳部68从后方插入并嵌接于上述的小件物品收纳部66。拉出收纳部68具备:底壁68b、左右壁68c、68c、前壁68d以及圆弧状的后壁68e。在将拉出收纳部68嵌接于小件物品收纳部66的状态下,底壁68b、左右壁68c、68c以及前壁68d分别与小件物品收纳部66侧的底壁66b、左右壁66c、66c以及前壁66d相对。后壁68e具有沿着后箱体62的面的外表面的形状。此外,也可以在后壁68e的内表面贴附抑制向外部福射电磁噪声的导电片。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由于可以利用拉出收纳部68来装拆收纳部,因此提高了便利性。即使在拆下拉出收纳部68的状态下,空气调节装置I的内部也不会露出,使得灰尘等不易进入到内部。图8是表示小件物品收纳部66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没有设计在后箱体62的侧部凹陷设置的部分,在后箱体62的侧部,切开侧部而开设有开口。从后方插入并嵌接于该开口的拉出收纳部68成为小件物品收纳部。在将拉出收纳部68嵌接于后箱体62的开口的状态下,底壁68b、左右壁68c、68c以及前壁68d分别与下部侧壁51、左右侧壁53、53以及离子发生器4相对。后壁68e具有沿着后箱体62的面的外表面的形状。此外,抑制向外部辐射电磁噪声的导电片只要贴附于后壁68e的内表面即可。在图8所示的变形例中,拉出收纳部68相当于小件物品收纳部,由于可以装拆收纳部,因此提高了便利性。小件物品收纳部66也可以如硬币支架那样,在底壁66b或68b设置用于层叠并放置硬币的槽,并根据所收纳的小件物品来适当地选择槽的形状,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便利性。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其包括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和与此等同的范围内的内容。附图标记说明I 空气调节装置[0064]2鼓风机32后侧壁(流路壁)4离子发生器(带电粒子发生器)6箱体63a吹出口66小件物品收纳部68拉 出收纳部(小件物品收纳部)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具备:箱体,其是大致有底筒形;鼓风机,其配置在该箱体内的底部,输送空气;顶盖部,其设有吹出空气的吹出口 ;流路壁,其形成使由上述鼓风机输送的空气向上述吹出口流通的流通路径;以及带电粒子发生器,其装配到该流路壁的外表面,上述空气调节装置将该带电粒子发生器产生的带电粒子与上述鼓风机输送的空气一起从上述吹出口吹出,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带电粒子发生器的相对于上述流路壁的相反侧设有小件物品收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小件物品收纳部凹陷设置于上述箱体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小件物品收纳部,与上述箱体分体形成, 并嵌接于在上述箱体的侧部开设的开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设置收纳部来提高便利性的空气调节装置。在有底筒形的箱体(6)的底部配置鼓风机(2)。流通部(3)使鼓风机(2)输送的空气向设于顶盖部(63)的吹出口(63a)流通。流通部(3)具有形成使空气流通的流通路径的前侧壁(31)和后侧壁(32)。在该后侧壁(32)的外表面设有装配部(5),将离子发生器(带电粒子发生器)(4)装配到该装配部(5)。在离子发生器4的相对于后侧壁(32)的相反侧配置有小件物品收纳部(66)。
文档编号B60R7/04GK203078260SQ20122070082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栗原幸大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