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车用的轮胎、手推车用的车轮及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661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手推车用的轮胎、手推车用的车轮及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推车用轮胎,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充分耐用性,同时还能够发挥良好的减震性的轮胎。本发明还涉及具有上述轮胎的手推车用车轮及手推车。

背景技术:
具有车轮的手推车被广泛使用。手推车例如为,JP2002-220060A中所述的婴幼儿移动用婴儿车,JP2006-254801A所述的宠物的移动用宠物用车以及搬运货物用的台车等。手推车的轮胎为实心,并由树脂、橡胶、发泡塑料等形成,根据手推车的用途,需设计其具有充分的耐用性。然而,对于婴儿车或宠物用车,再或者用于搬运精密机器等的台车,需要其轮胎不仅具有充分的耐用性还需发挥良好的减震性。

技术实现要素:
考虑到该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充分的耐用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减震性的手推车用轮胎、具有该轮胎的车轮及手推车。根据本发明的手推车用轮胎,其具有接地面及一对的侧面,在至少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多个有底孔,该有底孔在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优选,在其一侧的侧面及另一侧的侧面的双方上形成有所述有底孔,在所述一侧的侧面上形成的有底孔的排列与所述另一侧的侧面上形成的有底孔的排列,在轮胎的圆周方向错位设置。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优选,在其一侧的侧面及另一侧的侧面的双方上形成有所述有底孔,所述一侧的侧面上形成的有底孔的壁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另一侧的侧面上形成的有底孔的壁面的倾斜角度不同。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优选,在所述侧面上形成有肋板,该肋板在所述有底孔的周围延伸。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优选,所述有底孔以由轮胎的中心轴线向放射方向延伸的轴(沿半径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呈对称状设置。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优选,在所述接地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缺口。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优选,在两面上形成有底孔时,由一侧的侧面上形成的有底孔的底到另一侧的侧面上形成的有底孔的底的沿轮胎中心轴线的长度为10mm以上。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优选,在所述侧面中,由所述接触面侧的端部到所述有底孔的沿轮胎的中心轴线的放射方向的长度为1mm以上。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位于所述有底孔在所述侧面上的开口形状为三角形形状,或者将三角形的一个以上的角倒角的形状。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所述三角形形状及将所述三角形的一个以上的角倒角而形成的三角形位于所述侧面上,其一边在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放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且面向该一边的角被设置在所述放射方向的相对于该一边的外侧。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所述三角形形状及将所述三角形的一个以上的角倒角而形成的三角形位于所述侧面上,其一边在与轮胎的中心的放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且面向该一边的角被设置在所述放射方向的相对于该一边的内侧。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所述有底孔在所述侧面上的开口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所述有底孔在所述侧面上的开口形状为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形状。根据本发明的手推车用车轮,其具有上述本发明所述的任意一种轮胎和用于保持所述轮胎的轮毂。本发明的手推车具有上述本发明所述的任意一种车轮。根据本发明,对于具有充分的耐用性的手推车用轮胎,还能够赋予其良好的减震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用图,表示具有车轮的手推车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手推车的轮胎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图2的轮胎的主视图;图4为表示沿图2的Ⅳ-Ⅳ线剖切的截面图;图5为表示图2的轮胎的部分立体图;图6为与图2相对应的,表示轮胎的其他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与图2相对应的,表示轮胎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与图2相对应的,表示轮胎的又一其他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轮胎的又一其他的实施例的说明用图,表示包含有轮胎的车轮的侧视图;图10为与图5相对应的,表示图9的轮胎的示意图;图11为轮胎的又一其他的实施例的说明用图,表示包含有轮胎的车轮的侧视图;图12为与图5相对应的,表示图9的轮胎的示意图;图13为振动冲击试验的试验方法的说明用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以带婴幼儿出行时所使用的婴儿车10作为手推车5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轮胎及车轮并不限定于婴儿车10,也能够广泛应用于,例如,作为手推车5的移动宠物时使用的宠物用车或作为手推车5的用于搬运物品的台车等的通过操作者的手推而行驶的车。如图1所示,婴儿车10具有:婴儿车主体11,其具有前腿12和后腿14;前轮保持机构13,其设置在婴儿车主体11的前腿12的下端;后轮保持机构15,其设置在婴儿车主体11的后腿14的下端。作为一个例子,前轮保持机构13由支承车轮20的小脚轮构成,可使车轮20转动(前后方向)且可摆动(左右方向)。另外,后轮保持机构15由支承车轮20的保持机构构成,可使车轮20转动(前后方向)且不能摆动(左右方向)。由上可知,前轮保持机构13和后轮保持机构15可分别支承不同结构的车轮,但并不局限于此,下面对保持具有同一结构的车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轮20具有轮胎30和保持轮胎30的轮毂25。轮毂25为树脂或金属制件,并在对应的前轮保持机构13或后轮保持机构15上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另一方面,轮毂25嵌入在轮胎30中,轮胎30以此方式固定在轮毂25上。如图2~图5所示,轮胎30具有:接地面31,其为作为手推车5的婴儿车10在行驶时与地面接触的部分;侧面32,其在接地面31的两侧方延伸;里面33,其为接地面31的反向的面。里面33为与轮毂25接合的面。一对的侧面32为以轮胎30的中心轴线CA(车轮20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呈圆周状的延伸面,大致在与轮胎30的中心轴线CA垂直的面上延伸。由图5可知,轮胎30以接地面31、一对的侧面32及里面33构成的形状呈圆周状延伸。轮胎30由实心的部件形成,例如由树脂、橡胶、发泡塑料等形成。根据手推车5的用途,轮胎30设计具有所规定的强度及耐用性。制作轮胎30用的典型材料,例如为EVA架桥发泡体。EVA架桥发泡体为乙烯-醋酸树脂共聚物,即由乙烯类碳化氢聚合制成的热可塑性发泡体。EVA架桥发泡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还具有柔软性及弹性,基于此,其能够较好的用作手推车用轮胎30的材料。另外,通过在EVA架桥发泡体上添加橡胶类,能够改善轮胎30弹性及耐热性,以及通过添加颜料能够对轮胎30进行着色。在轮胎30的至少一侧的侧面32上形成有多个有底孔35。有底孔35为具有底面36的孔,区别于通孔。多个有底孔35在轮胎30的圆周方向CD上,即,以车轮20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排列设置。根据上述结构的轮胎30,如后述试验结果的说明中所证实的,该轮胎30被赋予充分的耐用性,且还被赋予良好的减震性(耐冲击性)。另外,从沿着轮胎30的圆周方向CD的各位置的减震性及耐用性的均一化的观点来看,多个有底孔35最好在轮胎30的圆周方向CD上呈一定的间距设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作为一侧的侧面的第1侧面32a上形成有多个有底孔35,在作为另一侧的侧面的第2侧面32b上形成有多个有底孔35。如图3~图5所示,第1侧面32a上形成的有底孔35的排列在沿着轮胎30的圆周方向CD上,与第2侧面32b上形成的有底孔35的排列错位设置。换而言之,在第1侧面32a上形成的有底孔35与在第2侧面32b上形成的有底孔35,在轮胎30的圆周方向CD上错位设置。优选,在第1侧面32a上形成的有底孔35与在第2侧面32b上形成的有底孔35在轮胎30的中心轴线CA(车轮2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不重叠。根据该状态,在沿着轮胎30的圆周方向CD的各位置处,能够达到减震性及耐用性的均一化。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1侧面32a上形成的有底孔35的壁面37的倾斜角度θa与在第2侧面32b上形成的有底孔35的壁面37的倾斜角度θb不同。具体为,在第1侧面32a上形成的有底孔35的壁面37的倾斜角度θa小于在第2侧面32b上形成的有底孔35的壁面37的倾斜角度θb。在现有技术的对轮胎的制作中,通过广泛采用的一对模具的成型法,能够制作得到廉价的轮胎。在该方法中,在由一对的模具结合而成的内腔内,能够得到轮胎。制作的轮胎的第1侧面设置在面向一侧的模具的位置,制作的轮胎的第2侧面设置在面向另一侧的模具的位置。在制作完轮胎后,通过将一对的模具相互分离,使制作好的轮胎从一对的模具中的任何的至少一个中分型。此处说明的轮胎30与现有技术的轮胎一样,都是通过使用一对的模具成型而廉价制得。另外,在侧面32上形成有底孔35的轮胎30的模具的分型性取决于有底孔35的壁面37的倾斜角度θa、θb。因此,在将制作图4的轮胎30的一对的模具相互分离的情况下,轮胎30从具有较大倾斜角度θb的第2侧面32b侧很容易分型。因此,在对制作完的轮胎30分型时,通过使该轮胎30产生被支承在指定侧的倾向,而能够进行稳定生产且能够提高轮胎30的生产性。因此,在一对的侧面32的双方上形成有底孔35的情况下,由第1侧面32a上形成的有底孔35的底面36到第2侧面32b上形成的有底孔35的底面36的长度la(参照图4)优选为10mm以上,该长度la沿着轮胎35的中心轴线CA(车轮20的转动轴线)设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防止由于设置有底孔35而降低轮胎30的强度及耐用性。另外,由侧面32中的接触面侧的端部到有底孔35的沿轮胎30的中心轴线的放射方向RD的长度lb(参照图4),换而言之,即为沿着轮胎30的半径方向的长度lb优选为1mm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防止由于设置有底孔35而降低轮胎30的强度及耐用性。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图示的轮胎30的侧面32上也可以形成有在有底孔35的周围延伸的肋板39。在图2、图4及图5所示的例子中,肋板39形成一个有底孔35在侧面32上的开口的外轮廓,而对该一个有底孔35在侧面32上的开口呈周状包围。根据这样的肋板39,能够有效防止由于设置有底孔35而降低轮胎30的强度及耐用性。如图2、图4及图5所示的肋板39延伸到接地面31。因此,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接地面31上形成凹部41或缺口41。下面,对有底孔35在侧面32上的开口形状进行说明。有底孔35在侧面32上的开口形状可采用能够有效发挥减震性的各种的形状。在这里,参照图面,对有底孔35在侧面32上的开口形状的多个例子进行说明。在图2及图5所示的例子中,另外,在后述的图6~图12所示的例子中,有底孔35的开口形状,以由轮胎30的中心轴线CA向放射性方向RD(换而言之,轮胎30的半径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呈轴对称设置。根据上述结构的轮胎30,对于其以转动轴线CA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以及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的任意一种,有底孔35能够发挥同样的减震功能。即,不管手推车5的行进方向的朝向,都能够获得所期望的减震性能。如图2~图5所示,有底孔35在侧面32上的开口形状形成为三角形状、或者将三角形的一个以上的角进行倒角处理的形状。另外,三角形形状及将三角形的一个以上的角进行倒角处理的三角形位于所述侧面32上,其一边在与轮胎30的中心的放射方向RD(换而言之,轮胎30的半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且面向该一边的角被设置在所述放射方向RD的相对于该一边的外侧。根据设置的上述结构的有底孔35,在能够充分保持轮胎30的耐用性的同时,赋予轮胎30良好的减震性。在这里,对本技术方案发明者所确认的试验结果进行说明。试验概要通过采用由日本财团法人产品安全协会的SG基准规定的下面的方法,对提高轮胎的减震性的效果进行调查。试验对象对上述图2~图5所示的轮胎进行制作,将制作完成的轮胎安装在市售的婴儿车上,而准备作为试验对象1的婴儿车。另一方面,市售的婴儿车本身作为试验对象2。试验对象1和试验对象2,仅轮胎不同,其他地方都相同。试验对象1的轮胎在形成有底孔35和缺口41这一点上与试验对象2的轮胎不同,在其他点上相同。试验对象1的婴儿车及试验对象2的婴儿车,与图1所示的婴儿车相同,可自动调节、可折叠,而且,把手位置可在背面位置和正面位置之间切换。试验方法质量模型在横跨婴儿车坐席中间的状态下,将加速度计安装在质量模型的腹部位置上。在该状态下,对前轮及后轮进行振动冲击试验,以测量振动加速度值。如图13所示,振动冲击试验为,在具有高度差(突起高度差)为10mm的直径为200mm的钢制圆筒上放置车轮。并设置圆筒的转速为每分钟100转。试验结果对于试验对象1的婴儿车及试验对象2的婴儿车,该两台车都满足以日本财团法人产品安全协会的SG基准设定的条件,该条件具体为,控制婴幼儿的腹部位置的振动加速度为10m/s2以下。将试验对象1的婴儿车及试验对象2的婴儿车进行比较,在大致全部的条件下,对于使用具有如图2~图5所示的有底孔35的轮胎30的作为试验对象1的婴儿车,其被测定的振动加速度的值小于在同一条件下测定的试验对象2的婴儿车的振动加速度的值。具体为,试验对象1的婴儿车被测定的振动加速度的值是在同一条件下被测定的试验对象2的婴儿车的振动加速度的值的大致70%~100%。由该试验结果可确认,通过在轮胎30上设置如图2~图5所示的有底孔35,能够改善减震性。耐用性的评价通过采用由日本财团法人产品安全协会的SG基准规定的下面的方法,调查试验对象1的婴儿车及试验对象2的婴儿车的耐用性。具体为,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耐久性试验。首先,将重锤横跨在婴儿车的坐席上,并以这种状态进行振动试验,然后通过目视、接触感等确认是否异常。如图13所示,振动冲击试验通过将车轮设置在高度差为10mm且直径为200mm的钢制圆筒上进行。将圆筒的转速设置为每分钟100转。在该振动试验中,设置坐席的背部为最大角度倒下的状态。重锤在坐席的背部中央设置10kg,在坐席的座部中间设置25kg。并对把手由上方施加铅直方向的20N的力(F)(参照图13)。试验时间为3小时,并分别对前轮及后轮实施该试验。每进行一个小时的振动试验,就反复进行20次婴儿车的折叠操作,以及将把手位置在背面位置和正面位置之间切换的操作,确认各部件没有松弛迹象,另外,在全部试验完成后,在把手等的折叠方向上施加200N的力,确认把手不会折叠、不会在未进行主动操作的情况下摆动。在对试验对象1的婴儿车及试验对象2的婴儿车在试验中及试验后的检查中都没有发现异常。另外,由试验结果可知,试验对象1的婴儿车具有与试验对象2的婴儿车同等程度的耐用性。下面再返回到图6~图12对有底孔35的在侧面32上的开口形状进行说明。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三角形形状及将三角形的一个以上的角进行倒角的形状的三角形,为与图2~图5所示例子的朝向相反的设置。即,有底孔35在侧面32上的开口形状所形成的该三角形位于侧面32上,其一边在与轮胎30的中心的放射方向RD(也就是说,轮胎30的半径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延伸,且面向该一边的角相对于该一边设置在放射方向的内侧。通过设置该有底孔35,能够充分保持轮胎30的耐用性,并能够使轮胎30具有良好的减震性。另外,有底孔35在侧面32的开口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有底孔35在侧面32的开口形状为圆形。在有底孔35在侧面32的开口形状为椭圆形的情况下,该椭圆的长轴或者短轴可沿着轮胎30的中心的放射方向RD(也就是说,轮胎30的半径方向)延伸,也可以是该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双方相对于轮胎30的放射方向RD(也就是说,轮胎30的半径方向)倾斜。通过进行上述的有底孔35的设计,也能够充分的保持轮胎30的耐久性,并能够使轮胎30具有良好的减震性。更有,如图8所示,有底孔35在侧面32的开口形状可形成为沿着圆周方向CD延伸的形状。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开口形状以在放射方向RD上保持一定的宽度的状态下在圆周方向CD上延伸,且在圆周方向的两个端部为具有呈圆形的倒角的形状。另外,作为图8所示的轮胎30的变形例,开口形状也可并不沿着轮胎30的圆周方向CD延伸,而是沿着与轮胎30的法线方向RD的垂直方向延伸。由此,通过设置这样的有底孔35,也能够充分的保持轮胎30的耐久性,并能够使轮胎30具有良好的减震性。在图9及图10所示的示例中,有底孔35在侧面32的开口形状为梯形形状或为将梯形形状的一个以上的角倒角的形状。在图9及图10所示的示例中,梯形形状的窄幅的上底相对于梯形形状的宽幅的下底位于轮胎30的中心的放射方向RA的外方。另外,梯形形状的上底及下底在与轮胎30的中心的放射方向RA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另外,在图9及图10所示的示例中,在接地面31及侧面32的交界处的区域上形成有凹部41或缺口41。即,该凹部41或缺口41横跨接地面31及侧面32而形成。凹部41或缺口41形成在沿着轮胎30的圆周方向CD的邻接的两个有底孔35之间。该轮胎30也能够充分的保持耐久性,并具有良好的减震性。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示例中,有底孔35在侧面32的开口形状为四边形形状,尤其是等腰梯形形状。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示例中,梯形形状的上底及下底向与轮胎30的中心放射方向RA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另外,梯形形状的侧面向轮胎30的中心的放射方向上延伸。另外,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示例中,在接地面31及侧面32的交界处的区域上形成有凹部41或缺口41。即,该凹部41或缺口41横跨接地面31及侧面32而形成。该凹部41或缺口41形成在轮胎30的中心的放射方向RD上的与有底孔35邻接的位置,并与该有底孔35连接。更有,在各侧面32上形成有在轮胎30的圆周方向CD上延伸的圆周状的槽43。在图示的示例中,圆周状的槽43以横切有底孔35的方式延伸。槽43的深度小于有底孔35的深度。该轮胎30也能够充分的保持耐久性,并具有良好的减震性。因此,上述参照图面是对有底孔35在侧面32的开口形状进行的说明,但并不限于以上说明的示例,有底孔35在侧面32上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多边形形状或者将多边形的一个以上的角倒角而形成的形状。另外,在一侧的侧面32a上形成的有底孔35的开口形状也可与在另一侧的侧面32b上形成的有底孔35的开口形状不同。另外,在各侧面上形成的有底孔35的相互之间,开口形状也可不同。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在轮胎30的至少一侧的侧面32上,多个有底孔35在轮胎30的圆周方向CD上排列而成。由上述的实验结果证实,根据上述轮胎30的结构,能够充分的保持耐久性,并能够发挥良好的减震性。由此,能够提高使用该轮胎30的婴儿车10的乘坐舒适度。另外,通过在轮胎30上形成有底孔35,使轮胎30轻量化,还能够实现安装有该轮胎30的婴儿车10的轻量化。更有,通过形成有底孔35,能够提高轮胎30的设计性。因此,可对以上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的变更。以下对其中一种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婴儿车10为轮胎30及车轮20所适用的手推车5的一个例子。在前后方向及高度方向上能够折叠以实现小型化。然而并不局限于图1中的例子,例如,如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148454中公开的婴儿车那样,该婴儿车10的结构可在前后方向上折叠以达到小型化后,又再次折叠以实现在宽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另外,图1所示的婴儿车10的结构为,把手可在背面推动位置(后方位置)和正面推动位置(前方位置)之间摆动。然而,婴儿车10的结构也可将把手固定在后方位置,而不能由背面推动位置进行摆动。另外,如上所进行的说明,上述的轮胎30及车轮20并不限定于婴儿车10,例如还能够适用于,在移动宠物时所使用的作为手推车5的宠物用车或者用于物品搬运的作为手推车5的台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