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座椅头枕致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座椅头枕致动。一种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被设置和配置成接收指示座椅靠背已向前枢转至预定位置的输入。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使头枕响应于输入而枢转。另一种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被设置和配置成接收指示座椅靠背已向后枢转至预定位置的输入。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使头枕响应于输入而枢转。另一种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被设置和配置成接收指示后排座椅组件已调节至懒散位置的输入。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使前排座椅组件的头枕响应于输入而收起。
【专利说明】交通工具座椅头枕致动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2年8月23号提交的美国申请第13/592,691号的优先权,美国申请第13/592,691号的公开内容据此通过引用而全部并入。
【技术领域】
[0003]各种实施方案涉及交通工具座椅组件的头枕的致动。
[0004]背景
[0005]致动的交通工具座椅头枕组件被提供在例如2010年10月28日公布的国际专利申请公布号W02010/123503A1中。
[0006]概述
[0007]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被设置和配置成接收指示座椅靠背已向前枢转至预定位置的输入。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响应于输入而使头枕枢转。
[0008]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交通工具座椅组件设置有座椅底部,座椅底部适合于安装于交通工具主体。座椅靠背适合于邻近座椅底部枢转地连接于交通工具主体,用于枢转至直立位置和向前位置。致动器安装于座椅靠背。头枕操作地连接于致动器。传感器与座椅靠背合作以检测座椅靠背的位置。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与传感器和致动器通信。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配置成接收指示座椅靠背已向前枢转至预定位置的输入。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响应于输入而使头枕枢转。
[0009]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被设置和配置成接收指示座椅靠背已向后枢转至预定位置的输入。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响应于输入而使头枕枢转。
[0010]根据又一个实施方案,交通工具座椅组件设置有座椅底部,座椅底部适合于安装于交通工具主体。座椅靠背适合于邻近座椅底部枢转地连接于交通工具主体,用于枢转至直立位置和向前位置。致动器安装于座椅靠背。头枕操作地连接于致动器。传感器与座椅靠背合作以用于检测座椅靠背的位置。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与传感器和致动器通信。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配置成接收指示座椅靠背已向后枢转至预定位置的输入。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响应于输入而使头枕枢转。
[0011]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被设置和配置成接收指示后排座椅组件已调节至懒散位置(slouch position)的输入。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响应于输入而使前排座椅组件的头枕收起。
[0012]根据至少另一个实施方案,交通工具就座组件设置有具有后排座椅底部的后排座椅组件,后排座椅底部适合于操作地连接于交通工具主体,用于调节至直立位置和懒散位置。后排座椅靠背适合于邻近座椅底部操作地连接于交通工具主体,用于调节至直立位置和懒散位置。传感器与后排座椅底部中的至少一个合作,且后排座椅靠背处于懒散位置。前排座椅组件设置有前排座椅底部,前排座椅底部适合于在后排座椅组件前面安装于交通工具主体。前排座椅靠背适合于邻近前排座椅底部安装于交通工具主体。致动器安装于前排座椅靠背。头枕操作地连接于致动器。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设置为与传感器和致动器通信。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配置成接收指示后排座椅组件已调节至懒散位置的输入。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响应于输入而使前排座椅组件的头枕收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以直立位置和收起位置阐明的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的示意图;
[0014]图2是以收起位置和直立位置阐明的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的不意图;
[0015]图3是以直立位置和收起位置阐明的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的不意图;
[0016]图4是以收起位置和直立位置阐明的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的不意图;
[0017]图5是以处于直立位置和懒散位置的后排座椅组件阐明的和以处于直立位置和收起位置的前排座椅组件阐明的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交通工具就座组件的示意图;和
[0018]图6是以处于直立位置和懒散位置的后排座椅组件阐明的和以处于直立位置和收起位置的前排座椅组件阐明的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交通工具就座组件的示意图。
[0019]详细描述
[0020]根据需要,本文公开了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方案;然而,应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仅仅示例本发明,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且可选择的形式来体现。各图并不一定是按比例的;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或最小化,以示出特定的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而仅仅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多样地使用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
[0021]现在参考图1,阐明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且其通常由数字10指代。交通工具座椅组件10适合于安装于交通工具主体,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10可以安装在任何交通工具中,例如陆地交通工具例如汽车。交通工具座椅组件10还可以安装在飞机、船只或类似物上。交通工具座椅组件10可以任何合适的就座排安装,例如第一就座排、后就座排或任何中间就座排。
[0022]交通工具座椅组件10包括座椅底部12,座椅底部12适合于安装于交通工具主体。座椅底部12可以包括具有或不具有在前/在后的调节器的安装硬件,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座椅组件10还包括座椅靠背14,座椅靠背14适合于邻近座椅底部12枢转地连接于交通工具主体,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座椅靠背14可以通过斜倚机构16枢转地连接于座椅底部12,也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可选择地,座椅靠背14可以经由斜倚机构16枢转地连接于交通工具主体。座椅靠背14枢转地可调节为至少两个位置,如所描绘的直立或就座位置,和在直立位置前面的非使用或收起位置。
[0023]交通工具座椅组件10包括安装于座椅靠背14的头枕18。例如,头枕18可以安装于从座椅靠背14延伸以用于支撑头枕18且任选地提供高度调节的一对杆20。头枕18还枢轴地连接于座椅靠背14,以便在不使用时收起或折叠头枕18。例如,可以枢转头枕18,以便坐在座椅组件10的后部的乘坐者视野清晰。可选择地,头枕18可以枢轴地连接于交通工具主体且定向为邻近座椅靠背14。
[0024]在头枕18和座椅靠背14之间设置致动器22。在一个实例中,在头枕18中在杆20上设置致动器22,用于相对于杆20且因此相对于座椅靠背14致动头枕18。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案,致动器22可以是带有手动或自动释放的弹簧返回机构。对于所描绘的实施方案,致动器22是用于双向致动的电动旋转致动器22。
[0025]在交通工具座椅组件10中设置传感器24 ;且其被定向在例如斜倚机构16中,用于检测座椅靠背14的预定位置。还可以在座椅组件10中例如在座椅靠背14中设置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26。可选择地,控制器26可以被设置为交通工具控制器中的核心(kernel)。控制器26与传感器24和致动器22通信。手动地或电动地把座椅靠背14向箭头I的方向枢转。在检测到座椅靠背14到达预定位置例如直立定向时,传感器24向控制器26发送信号,指示座椅靠背14已经向前枢转到预定位置。控制器26因此向致动器22传输带有把头枕18向箭头2的方向枢转到收起或折叠位置的指令的信号。虽然阐明了通常直立的位置,但根据其他实施方案,预定位置可以是接近直立或超过直立。类似地,预定位置可以是中间位置,由此在把座椅靠背14从预定位置枢转到最终位置的同时折叠头枕18。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传感器24监视座椅靠背14的行进方向以及头枕18的当前状态或控制器26的当前状态。
[0026]现在参考图2,阐明在返回到直立位置期间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10。当座椅靠背14向箭头I的方向枢转时,传感器24检测座椅靠背14何时到达另一预定位置,例如直立、接近直立或超过直立。传感器24向控制器26发送信号,指示座椅靠背14已经达到预定靠后位置。控制器26向致动器22发出带有把头枕18返回到直立位置或使用位置的指令的信号。因此,致动器22向箭头2的方向枢转头枕。
[0027]图3阐明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28。座椅组件28包括座椅底部30、从座椅底部30延伸且在斜倚机构34处枢轴地附接的座椅靠背32。头枕36枢轴地连接于从座椅靠背32延伸的杆38。致动器40连接于头枕36。在斜倚机构34中设置传感器42。控制器44与传感器42和致动器40通信。
[0028]当座椅靠背32向箭头I的方向向前枢转时,传感器42检测座椅靠背32何时到达超过直立的非使用位置或收起位置,该位置可以是完全向前。传感器42告知控制器44,控制器44命令致动器40向箭头2的方向向前枢转头枕36。
[0029]图4中,座椅靠背32向箭头I的方向向后枢转。在到达使用位置或完全向后时,传感器42告知控制器44。控制器44命令致动器40向箭头2的方向把头枕36枢转到直立位置或使用位置。
[0030]图5阐明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46。座椅组件46包括带有座椅底部50的后排座椅组件48,带有座椅底部50的后排座椅组件48适合于可操作地连接于交通工具主体以便调整到直立位置和懒散位置。座椅组件48还包括座椅靠背52,座椅靠背52邻近座椅底部50可操作地连接于交通工具主体以便调节到直立位置和懒散位置。头枕54被支撑在座椅靠背52上。
[0031]直立位置和懒散位置从字面上并不是指座椅底部50和座椅靠背52的定向。这些位置是指由于座椅靠背52和座椅底部50相对于彼此的相对定位而由乘坐者获得的位置。例如,在图5中以直立位置阐明后排座椅组件48。为了获得懒散位置,座椅底部50沿着箭头IA平移,使得座椅底部50不再在座椅靠背52下。同时,座椅靠背52沿着箭头IB向下平移,以便使座椅靠背52相对于座椅底部50降低。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案,座椅靠背52连接于座椅底部50以便沿着箭头IA与座椅底部50 —起向前平移,并且沿着箭头IB相对于座椅底部50向下平移。座椅靠背52的降低的定向与座椅底部50向座椅靠背52前平移的组合给乘用者提供了舒适的或懒散的位置。当然,可以采用座椅底部50和座椅靠背52的各种布置组合,以便产生懒散位置。
[0032]交通工具座椅组件46包括带有座椅底部58的前排座椅组件56,带有座椅底部58的前排座椅组件56适合在后排座椅组件48前面安装在交通工具主体。前排座椅组件56包括座椅靠背60,座椅靠背60适合邻近前排座椅底部58安装在交通工具主体。头枕62例如由一对杆64枢轴地连接于座椅靠背60。致动器66与头枕62合作,用于枢转头枕62。可以在杆64上设置致动器66。
[0033]在后排座椅底部50上设置传感器68,用于检测后排座椅底部50何时被平移到懒散位置。可选择地,可以在后排座椅靠背52上设置传感器68。传感器68连接于线束70,线束70用于把来自后排座椅组件48的通信信号传输到前排座椅组件56。线束70可以通过前排座椅靠背60 (经由连接器或多个连接器)、通过杆64中的一个并进入到前排头枕62来延伸到前排座椅底部58。
[0034]可以在前排头枕62中设置通过线束70与传感器68通信且与致动器66通信的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72。可选择地,可以在座椅组件46中任何地方设置控制器72,或者把控制器72设置为交通工具控制器中的核心。在接收到指示后排座椅组件48被调节到懒散位置的信号时,控制器72命令致动器66向箭头2的方向把前排头枕62枢转到收起位置。控制器72还可以与交通工具座椅占用开关74通信,以防止在前排座椅组件56由乘客占用时头枕62致动到收起位置。控制器72还可以与斜倚致动器75通信,用于向前枢转座椅靠背60以便向后排乘坐者提供额外的空间。控制器72还可以与座椅轨道致动器76通信,用于向前滑动前排座椅组件56向前以便给后排乘坐者提供额外的空间。
[0035]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可以在没有线束70的情况下设置交通工具座椅组件46。设置有改为与传感器68通信的发送器77。发送器77被配置成发射无线通信信号。在前排座椅组件56中设置接收器78,且例如将接收器78定位在头枕62中。接收器78被配置成接收无线通信信号。接收器78与控制器72通信以便传输来自传感器68的信号而不需要线束70。在接收到指示后排座椅组件48被调节到懒散位置的信号时,控制器72命令致动器66向箭头2的方向把前排头枕62枢转到收起位置。控制器72还可以与交通工具座椅占用开关74通信,以防止在前排座椅组件56由乘客占用时头枕62致动到收起位置。
[0036]图6阐明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另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组件80。座椅组件80包括带有座椅底部84、座椅靠背86和头枕88的后排座椅组件82。为了获得懒散位置,座椅底部84沿着箭头IA平移,且座椅靠背86沿着箭头IB向下平移。交通工具座椅组件80包括带有座椅底部92、座椅靠背94和头枕96的前排座椅组件90。头枕96由一对杆98连接于座椅靠背94。在座椅靠背94中设置致动器100,且其连接于杆98以便延伸或撤回头枕96。可选择地,可以在头枕96中设置致动器100,且致动器100连接于杆98以便沿着杆98平移头枕96。[0037]在后排座椅底部84上设置传感器102,用于检测后排座椅底部84何时被平移到懒散位置。传感器102连接于线束104,线束104延伸到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106,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106还与致动器100通信。在接收到指示后排座椅组件82被调节到懒散位置的信号时,控制器106命令致动器100把前排头枕96向箭头2的方向平移到收起位置。控制器106还可以与交通工具座椅占用开关108通信,以防止在前排座椅组件90由乘客占用时头枕96致动到收起位置。
[0038]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交通工具座椅组件80可以配备有与传感器102通信的发送器Iio而不是束线104。在前排座椅组件90中设置接收器112以便接收无线通信信号。接收器112与控制器106通信以便传送来自传感器102的信号。
[0039]各种实施方案改善了后排乘坐者的视觉。不同于先前技术,这些系统不需要后座乘客扣上他/她的安全带以便操作。可选择地,前排座椅头枕致动可以由在后排座椅位置的扶手上设置的开关远程控制。
[0040]可以在相应的座椅组件或任何控制器内的模块中实现来自各种实施方案的各种座椅组件控制器;每一控制器通常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微处理器、ASIC、1C、存储器(例如,闪存、ROM、RAM、EPROM和/或EEPR0M),这些器件与软件代码共同作用以便执行操作。
[0041]尽管上面描述了不同的实施方案,但不预期这些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的所有可能形式。更确切地说,本说明书中的词是描述而非限制的词,且应理解,可以做出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另外,各种执行实施方案的特征可以组合以形成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配置成: 接收指示座椅靠背已向前枢转至预定位置的输入;和 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响应于所述输入而使头枕枢转。
2.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包括: 座椅底部,其适合于安装于交通工具主体; 座椅靠背,其适合于邻近所述座椅底部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交通工具主体,用于枢转至直立位置和向前位置; 致动器,其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 头枕,其操作地连接于所述致动器; 传感器,其与所述座椅靠背合作以检测所述座椅靠背的位置;和 根据权利要求1的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其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致动器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预定位置被进一步定义为所述座椅靠背的竖直定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预定位置被进一步定义为超出所述座椅靠背的竖直定向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预定位置被进一步定义为非使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预定位置被进一步定义为完全向前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响应于所述信号而使所述头枕向前枢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其中所述输入被进一步定义为第一输A ; 其中所述信号被进一步定义为第一信号;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成: 接收指示所述座椅靠背已向后枢转至预定位置的第二输入,和 将第二信号传送至所述致动器以响应于所述输入而使所述头枕枢转。
9.一种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配置成: 接收指示座椅靠背已向后枢转至预定位置的输入;和 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响应于所述输入而使头枕枢转。
10.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包括: 座椅底部,其适合于安装于交通工具主体; 座椅靠背,其适合于邻近所述座椅底部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交通工具主体,用于枢转至直立位置和向前位置; 致动器,其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 头枕,其操作地连接于所述致动器; 传感器,其与所述座椅靠背合作以检测所述座椅靠背的位置;和 根据权利要求9的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其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致动器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预定位置被进一步定义为所述座椅靠背的竖直定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预定位置被进一步定义为超出所述座椅靠背的竖直定向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预定位置被进一步定义为使用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预定位置被进一步定义为完全向后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响应于所述信号而使所述头枕向后枢转。
16.—种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配置成: 接收指示后排座椅组件已调节至懒散位置的输入;和 将信号传送至致动器以响应于所述输入而使前排座椅组件的头枕收起。
17.一种交通工具就座组件,包括: 后排座椅组件,其包括: 后排座椅底部,其适合于操作地连接于交通工具主体,用于调节至直立位置和懒散位置,和 后排座椅靠背,其适合于邻近所述座椅底部操作地连接于所述交通工具主体,用于调节至直立位置和懒散位置; 传感器,其与所述后排座椅底部中的至少一个合作,且所述后排座椅靠背处于所述懒散位置; 前排座椅组件,其包括: 前排座椅底部,其适合于在所述后排座椅组件前面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主体, 前排座椅靠背,其适合于邻近所述前排座椅底部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主体, 致动器,其由所述前排座椅靠背支撑,和 头枕,其操作地连接于所述致动器;和 根据权利要求16的交通工具座椅控制器, 其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致动器通信。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交通工具就座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头枕的线束。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交通工具就座组件,还包括: 发送器,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发送信号;和 接收器,其与所述致动器连接以接收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交通工具就座组件,其中所述头枕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前排座椅靠背。
【文档编号】B60N2/48GK103625328SQ201310361998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
【发明者】杰拉尔德·S·洛克, 阿尔俊·叶图库瑞, 亚历克斯·泰勒 申请人:李尔公司